豚鼠一侧迷路破坏的效应损伤小白鼠一侧小脑的效应生理实验

实验十四豚鼠一侧迷路破坏的效应损伤小白鼠一侧小脑的效应
一、实验目的
1.观察迷路对肌紧张,姿势和平衡的作用,学习损毁豚鼠迷路的方法。
2.观察小脑的绒球(部分蚓部)对肌紧张和平衡的作用。
3.观察小白鼠一侧小脑被破坏后小白鼠的运动效应。
二、实验原理
内耳迷路中的三个半规管、椭圆囊、球囊即前庭器官是人体对自身运动状态和头在空间位置的感受器,它们兴奋时能反射性地调节肌紧张,从而使得机体保持姿态平衡。当动物一侧迷路被破坏后,其肌紧张的协调发生障碍,在静止和运动时失去正常的姿势,同时出现眼球震颤。
维持平衡就是使身体在空间保持适宜位置,其完成主要依靠前庭系统、视觉系统和本体感觉系统的协调作用来维持身体的平衡,这三个系统统称为平衡三联。在维持平衡方面,三系统所起的作用各不相同,其中以前庭系统最为重要;但运动时的平衡则由小脑起重要作用。三个系统中如果有一个发生功能障碍,
当代偿功能建立后,靠另外两系统的功能仍能在一般日常活动中保持身体平衡;但如果三个系统中有两个系统发生障碍,则日常活动中就难以维持平衡了。
小脑是躯体运动的重要调节中枢之一,古小脑(绒球小结叶)调节身体的平衡;旧小脑参与调节肌紧张和随意运动的协调,新小脑参与随意运动的设计。小脑损伤后可发生躯体运动障碍,表现为身体平衡失调,肌张力增强或减弱以及共济失调。因此,当损伤小白鼠一侧小脑后,将引起肌紧张失调和平衡功能障碍。随着破坏程度的不同,可表现出不同程度的肌紧张失调及平衡失调。
前庭中枢联系及其反射作用:
导针①前庭与眼外肌运动核及锥体外系统的联系:前庭诸核发出的纤维进入同侧和对侧的内侧纵束,上行支依次与同侧和对侧的展神经核、滑车神经核和动眼神经核发生联系,部分纤维继续上行终止于中介核和后连合核。二者属锥体外系统,与眼球的联合运动有关,头部摇动时,眼球的反方向转动可能与此有关。前庭核与眼外肌运动核的联系所形成的反射弧,对临床前庭功能检查很重要。
②前庭与脊髓的联系:前庭外侧核和前庭脊髓核发出的纤维主要联系躯干四肢
的运动中枢,控制颈肌和四肢肌的肌肉运动。前庭脊髓反射的通路有:内侧前庭脊髓束、外侧前庭脊髓束、前庭网状脊髓束和尾部前庭脊髓束。前庭与脊髓间的神经联系构成了前庭翻正反射和前庭姿势反射的基础,对维持身体平衡甚为重要,二者属于保护性反射。
③前庭与小脑的联系:前庭与小脑间的关系非常密切,前庭到小脑的纤维除直接发自前庭神经节外,大部分来自前庭上核,小部分来自前庭外核。前庭核到小脑的纤维形成前庭小脑束的主要部分,终止于同侧和对侧的顶核及绒球小结叶、蚓垂和舌部的皮质。小脑的顶核和球核也发出纤维,一部分在同侧,另一部分交叉到对侧组成两侧的小脑前庭束,终止到前庭核、网状结构和颈髓的纤维。小脑接受来自前庭的冲动与本体感觉冲动来维持身体的平衡。
小脑是调节机体姿势和躯体运动的重要中枢,它接受来自运动器官、平衡器官和大脑皮层运动区的信息,其与大脑皮层运动区、脑干网状结构、脊髓和前庭器官等有广泛联系,对大脑皮层发动的随意运动起协调作用,还可调节肌紧张和维持躯体平衡。小脑损伤后会发生躯体运动障碍,主要表现为躯体平衡失调、肌张力增强或减退及共济失调。
④前庭与自主神经系统的联系:前庭与自主神经系统间的联系非常复杂,主要通过前庭内侧核发出的纤维到同侧和对侧的网状结构,并与迷走神经的运动背核、分泌核等有关神经元联系;还有部分纤维进入背侧纵束,在中间核或前置核中继后,再到迷走神经核。前庭系统与自主神经系统之间的密切联系导致了前庭刺激后的自主神经反应,如恶心、呕吐、冷汗、多涎和面苍白等;而自主神经建筑证书管理
受刺激时也可引起前庭系统的症状。
设备故障诊断系统⑤前庭与大脑皮层的联系:皮层中枢的功能是综合分析迷路的神经冲动,感知身体的位置和姿势。不
少生理实验证明前庭核与大脑皮质确有联系,但尚未能从解剖学上证实这方面的神经传导通路,没有发现特异地接受前庭输入的皮质区,在这方面
仍有不少神经机制有待进一步深入探讨。
动物与器材
实验动物:小白鼠2-3只/组,2只豚鼠/班次
实验器材:手术器械,透明大烧杯,细嘴滴管,棉球,针头(9-10号)等。
实验药品:乙醚,氯仿,生理盐水。
四、实验方法与步骤
A、破坏豚鼠一侧迷路的效应:
1、观察豚鼠的正常姿态以及行走状态。人体3d建模
2、将豚鼠侧卧,提起上侧耳廊,用滴管向外耳道深处淌入氯仿2—3滴;约10- 15min后,动物的头开始偏向被消除迷路的那一侧,同时出现眼球震颤。
双拼方案
3、如将动物的头转正,贝U感到颈部的肌肉呈明显的抵抗。如任其自由活动,则可见动物向被消除迷路功能的那一侧进行旋转运动或翻滚。
豚鼠的抓取方法
B、破坏小白鼠一侧小脑的效应:
1、正确抓取小白鼠,将其罩于烧杯内,放入一浸透乙醚的棉球使其麻醉,若呼吸变慢时则表示动物已麻醉。
2、沿头部正中线剪开头皮直达耳后部,以左手拇、食指捏住头部两侧,用棉花将顶间骨上一层薄的肌肉往后推压分离,使包于小脑外的顶间骨能更多地显示出来,通过透明的颅骨即可看到小脑的位置。用大头针尽量远离中线处穿透一侧顶间骨,进针约2m(注意勿损伤中脑)。将针伸向前方,自前向后,将一侧小脑浅层捣毁。然后将针取出,用棉球止血。
3、观察小白鼠有无旋转或翻滚动作。小白鼠清醒后,可见其向一侧旋转或翻滚。如损伤较轻,小白鼠向健侧旋转;损伤重时,则向损伤侧翻滚。
五、实验结果记录
1、豚鼠破坏一侧迷路后,氯仿作用一段时间后,豚鼠颈肌、躯干及四肢肌紧张性改变,头偏向迷路功能被破坏的一侧,同时出现眼球震颤、头颤动。动物走动时沿垂直轴(迷路功能被破坏的一侧)旋转,有时沿躯干轴滚动。
2、小鼠轻度损伤小脑皮层后,向健侧旋转;损伤重时,向损伤侧翻滚。
六、实验注意事项
上路床
1、破坏或麻醉迷路前应认真观察动物的姿势、状态及运动情况。
2、氯仿是一种高脂溶性全身麻醉剂,不可滴入过多,以免造成动物死亡。
3、乙醚麻醉不宜过深,麻醉过程中要密切观察小鼠的呼吸运动。小鼠如在手术过程中苏醒挣扎,可用乙醚棉球在其嘴上追加麻醉。
4、破坏小脑时,要垂直进针,深度适宜,刺入太深损伤中脑、延髓或对侧小脑, 刺入太浅则小脑未被损伤反而成为刺激作用。
5、实验结束,应将小白鼠处死(断颈法)后再丢弃入垃圾袋。

本文发布于:2024-09-22 01:38:11,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tex/3/283867.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前庭   小脑   运动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