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种土质适用的基础处理方法

各种土质适用的基础处理方法
1、换填垫层法:浅层软搦地基以及不均匀地基的处理;
2、预压法:淤泥质土、淤泥和冲填土等饱和粘性土地基;
3、强夯法:碎石土、砂土、低饱和度的粉土与粘性土、湿陷性黄土、素填土和杂填土等地基;
4、强夯置换法:高饱和度的粉土与软塑粘性土等地基上对变形要求不严的工程;
5、砂石桩法:挤密松散砂土、粉土、粘性土、素填土、杂填土等基础;也可处理可液化地基;
6、单液硅化法和碱液法:地下水位以上渗透系数为-2.00md的湿陷性黄土等地基;
7、高压喷射注浆法:淤泥、淤泥质土、流塑、软塑、或可塑粘性土、粉土、砂土、黄土、素填土 和碎石土等地基;
8、柱锤冲扩桩法:适用于处理杂填土、粉土、粘性土、素填土和黄土等;
9、振冲法:处理沙土、粉土、粉质粘土、素填土和杂填土等地基。对于处理不排水抗剪强度不小于20kpa的饱和粘性土和饱和黄土地基,应在施工前通过现场试验确定适用性。;
10、水泥土搅拌法:深层搅拌法(湿法)与粉体喷搅法:处理正常的固结的淤泥与淤泥质土、粉土、饱和黄土、素填土、粘性土以及无流动地下水的饱和松散砂土等地基。12、加筋法:软弱土地基、填土及陡坡填土、砂土;方法:土工聚合物加筋,锚固,树根桩,加筋土;
)
11、排水固结法:处理饱和软弱土层、对于渗透性极低的泥炭土,必须慎重对待;
各种基础处理方法注意事项:
1、换填垫层法
A、换填材料---砂石:碎石、角砾、圆砾、粗沙、中砂等,粒径小于2mm的部分不应超过总重的45%;级配良好,不含植物残体、垃圾等杂质。当使用粉细纱或石粉时,应掺入不
少于总重30%的碎石或泺石。砂石最大粒径不宜大于50mm;对于湿陷性黄土地基,不得选用砂石等透水材料。
粉质粘土:土料中有机质含量不得超过5%,也不得含有冻土或膨胀土;当含有碎石时,最大粒径不宜大于50mm。用于湿陷性黄土或膨胀土地基,土料中不得夹有砖、瓦和石块。
灰土:体积配合比:2:8或3:7。土料宜用粉质粘土,不宜用块状粘土和砂质粉土;石灰宜用新鲜的消石灰,其颗粒不得大于5mm。
粉煤灰:用于道路,堆场和小型建筑等的换填层;
矿渣以及其他工业废渣:同上;
B、各种垫层压实标准:具体见规范)
C、换填厚度不宜小于0.5M,也不宜大于3M. 垫层顶面每边超出基础底边不宜小于300MM。
D、垫层的承载力宜通过现场荷载试验确定,并应进行下卧层承载力的验算。
?
E、施工当中,应注意基坑排水。分层夯实每层厚度可取200-300MM;
2、水泥土搅拌法:
冲压滤网a、水泥土搅拌法用于处理泥炭土、有机质土、塑性指数大于25的粘土、地下水具有腐蚀性时以及无工程经验的地区,必须通过现场试验确定其适用性。当地基土的天然含水量小于30%
、大于70%或地下水的ph小于4时不宜采用干法。
亚克力抽奖箱
b、湿法的加固深度不宜大于20m;干法不宜大于15m.水泥土搅拌桩的壮景不应小于500mm。
c、竖向承载力搅拌桩复合地基应在基础和桩之间设置垫层。垫层厚度可取200-300mm。其材料可选用中砂,粗砂,级配砂石等,最大粒径不大于20mm。
d、竖向承载力搅拌桩复合地基中的桩长大于10m时,可采用变掺量设计。
e、当搅拌桩处理范围以下存在软弱下卧层时,应验算下卧层承载力。
3、强夯法和强夯置换法:
a、强夯处理范围应大于建筑物基础范围,每边超出基础外缘的宽度宜为基底下设计处理深度的1/2至2/3,并不宜小于3m;
b、强夯置换敦的深度由土质条件决定,除厚层饱和粉土外,应穿透软土层,到达较硬土层上。深度不宜超过7m.
)
c、最后两击平均沉量不宜大于下列数值:当单击夯击能小于时为50mm;当单击夯击能为时为100mm;当单击夯击能大于时为200mm.
d、敦顶应铺设一层厚度不小于500mm的压实垫层,垫层材料可与敦体相同,粒径不宜大于100mm
4、振冲法:
A、振冲桩法处理范围:用于多层建筑和高层建筑时,已在基础外缘扩大1-2排桩;当要求消除地基液化时,在基础外缘扩大宽度不应小于基地下可液化土层厚度的1/2。
B、桩位布置:对大面积满堂处理,宜采用等边三角形布置;对单独基础或条形基础,宜用正方形,矩形,或等腰三角形布置。
C、振冲桩的间距:30KW振冲器:-2.0M;55KW振冲器:-2.5M;75KW振冲器:;荷载大或对粘性土宜采用较小的间距,荷载小或对砂土宜采用较大的间距。
D、桩长的确定:当相对硬层埋深不大时,因按相对硬层埋深确定;当相对硬层埋深较大时,按建筑物地基变形允许值确定;桩长不宜小于4M。
E、在桩顶和基础之间宜铺设一层300-500厚的碎石垫层。
5、单液硅化法和碱液法
a、对酸性土和已经渗入沥青,油脂以及石油化合物的地基土,不宜采用单液硅化法和碱液法;
b、单液硅化法应由浓度为10%-15%的硅酸钠溶液,参入2。5%氯化钠组成。其相对密度宜为并不应小于;
:
c、采用单液硅化法加固拟建的设备基础和建筑物的地基,应在基础地面下按等边三角形满堂布置,超出基础地面外缘的宽度,每边不得小于1m;
d、碱液法加固深度宜为2-5m;对非自重失陷性黄土地基,加固深度可为基础宽度的倍;对2级自重湿陷性黄土地基,加固深度可为基础宽度的倍;
6、石灰桩法:
a、石灰桩的加固深度不一超过8m;
b、一般情况下,桩顶不设垫层,需要考虑排水通道时,才设-0.2m厚的砂石垫层路要减少基础面积时,通过计算可设0。5m以上的垫层;
c、试验表明:石灰桩强度沿深度变化较大,中部最大,下部次之,上部最差,比例:1::
高清视频传输
d、石灰桩设计参数:桩径:密而细;直径:150-400mm;国内桩长一般不超过15m,直径在300-350mm 之间,200mm以内的桩经桩长为5m内的短桩。桩的布置一般为正方形,和正三角形桩距2-3d;
e、石灰桩复合地基承载力来源三个方面:1、膨胀后的桩深强度;2、加桩后的桩间土;3、桩周形成的1cm至数厘米的硬土壳。
地基处理的原理,对基础处理方法进行分类:
1、碾压以及夯实,包括强夯法和强夯置换法;
2、换土垫层:包括素土垫层,砂石垫层,灰土垫层,矿渣垫层;
;
3、排水固结:包括真空预压,降水预压等;
4、振密挤密:包括砂石桩法,柱锤冲扩桩法,振冲法;
5、置换以及拌入:包括单液硅化法和碱液法,高压喷射注浆法,水泥土搅拌法;
6、加筋:土工聚合物加筋,锚固,树根桩,加筋土等。
桩基的构造:
1、摩檫型桩的中心距不宜小于桩身直径的3倍;扩底灌注桩的中心距不宜小于扩底直径的倍,当扩底直径大于2m时,桩端净距不宜小于1m
2、扩底灌注桩的扩底直径,不应大于桩身直径的3倍;
3、桩底进入持力层的深度,一般为桩身直径的1-3倍;ggtv5
4、灌注桩:最小配筋率不宜小于%%;
          岸边桩,8度以及8度以上地震区的桩应通长配筋;
          混凝土等级不低于C20;
<
          当持力层承载力低于桩身混凝土受压承载力时,可采用扩底;扩底端直径与桩身直径比D/d,应根据承载力要求以及扩底端部侧面和桩端持力层土性确定,最大不超过3;
      扩底端地面一般呈锅底型,矢高取;
5、预制桩:最小配筋率不宜小于0。8%;如采用井压法沉桩时,其最小配筋率不宜小于0。4%,主筋
直径不宜小于14,打入桩桩顶2-3d长度范围内箍筋应加密,并设置钢筋网片;
          混凝土等级不低于C30;
          截面边长不宜小于200mm;
6、承台:宽度不应小于500mm;边桩中心至承台边缘的距离不宜小于桩的直径或边长,且桩的外边缘至承台边缘的距离不小于150mm。对于条行承台梁,桩的外边缘至承台边缘的距离不小于75mm;
  承台最小厚度不应小于300mm;
    混凝土等级不应小于C20;保护层厚度不应小于70MM,有垫层时不应小于40MM;
工程实例:
现有一工程,位于天津塘沽,建筑面积为15万平米,包括:
  1栋单层厂房(局部4层),钢结构(4层区为框架结构);单层厂房檐高12米,柱距27*9米;
  1栋办公楼,12层,剪力墙框架结构;
小型附属厂库,加工间,处理站,等等,均为1层,层高不超过8米,钢结构和混凝土结构;
场地情况:
拟建场地西侧现为你农田,地势平坦,场地东侧现为鱼坑,洼地,勘察施工时,正在填垫中,场地内地面标高一般为1。60---1。80米左右,东侧地势局部为0。40--0。33米;
现场地地势整体较低,甲方要求,拟建场地需抬高1米,抬高后地面标高在3米左右。
地下水位:
初见地下水位埋深:0。90--1。70米;静止水位埋深0。30--1。50米
承载力特征值如下:
大蒜剥皮机力学分层号:    大致标高      岩性          Fa(kPa)
2            以上天然土    粉质粘土    90
3a                    砂性大粉质粘土 120
3b                              淤泥质粉质粘土 85
3bt                                粉质粘土      100
点火
3c                粉质粘土      100
4              粉质粘土      120
5a              粉质粘土          130
5b                                粉质粘土      160
6                  粉质粘土为主    150
7              粘土为主      150
8            粘土为主          220 
本场地标准冻土深度为0.60米,场地内属于非液化场地。中软土,场地类别
(
淤泥软土地基处理方法探析
2011-4-13 15:10  【 】【打印】【我要纠错
  目前,软土地基处理的方法有预压法、换填法、强夯法和强夯置换法、砂石桩法、水泥土搅拌法及其他地基处理法。本文着重介绍各个方法的施工工艺及流程,然后对于相同地质条件的软土地基提出相应的处理措施,剖析地基处理的重点,最后根据处理结果选择合适的处理方案。
  0 工程概况及初步分析
  某地区建筑场地拟建二层框架结构房屋,建筑平面,室外标高为8.4m(±),根据地质资料,现有场地标高为1.64m,需填土6.76m,土层依次如下:第一层为素填土,厚度0.5m;第二层为淤泥,厚度为11.4m,为高压缩性土,压缩模量Es=,固结系数Ch=Cv=-3c㎡/s;第三层为粉质黏土夹碎石,厚度为4.6m,为中压缩性土,压缩模量Es=;第四层为淤泥质黏土,厚度为2.5m,压缩模量Es=;第五层为粉质黏土,厚度为5.4m,压缩模量Es=;第六层为淤泥质黏土,厚度为3.2m,压缩模量Es=;第七层为粗角砾土,厚度为2.2m,压缩模量Es=10MPa;第八层为粉质黏土,厚度为12.9m,压缩模量Es=.按《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对于高压缩性土地基,框架结构相邻柱基沉降差为0.003L(
L为相邻柱距),经过初步估算,柱底内力标准值分别约为600KN和1000KN,柱距6米,容许的沉降差为18mm.

本文发布于:2024-09-23 03:22:07,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tex/3/283728.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处理   小于   基础   地基   垫层   深度   厚度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