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糖

搐要:综述了国内外焦糖素发展的现状、分类、生产方法、理化
性质及在食品中的应用;着重介绍了焦糖素制备中的
反应机制、美拉德反应、焦糖化反应。
关键词:美拉德反应,焦糖化反应
焦糖素(caramel color)是一种浓黑褐粘稠物
质,可溶于水,不溶于常用的有机溶剂,有明显的焦
香味,被广泛用于食品、医药、调味品、饮料等行业。
1940年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FDA)就发布了有关焦
糖素的规定。由于4一甲基咪唑的毒性问题使焦糖
素的发展受到了阻碍,后来经过一系列的深入研
究和实验,联合国粮食与农业组织(FAO)、世界卫生
组织(WHO)和国际食品添加剂联合专家委员会
(JECFA) 21均认为,焦糖素作为食用素是安全
的,但对4一甲基咪唑作了限量的规定。国外焦糖素
的生产历史悠久,美国l863年就首次商业化生产[3l
我国20世纪70年代河南等地就有以红薯为原料生
产焦糖的小作坊式I4 工厂,生产设备极其落后,产品
率极低。80年代后期,重庆引进美国威廉生公司的
生产技术,大大地推动了我国焦糖素工业的发展。
90年代中期,以恒泰、红双喜为龙头的焦糖素生产
企业相继形成,主要产品为氨法焦糖。2001年我国根
据焦糖素工业迅猛发展的形势, 在原标准的基础
上又制定了GB8817—2001标准。
收稿日期
作者简介
基金项目
2006—09l8 通讯联系人
张国瑛(1980),男,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碳水化合物资
源的开发与利用。
国家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基金项目(02EFN213200236)
2 焦糖素的生产
21 生产原理
焦糖素为非单一的化合物(100种不同的
化合物)删,是多种糖脱水缩合的混合物,反应机理非
常复杂。素生成主要是下述3种化学反应。
211 美拉德反应t9 21美拉德反
应是食品中的氨基化合物和羰基化合物在加热时产
生的复杂化学反应, 多数学者认为美拉德反应大体
分为初、中、后期3个阶段:
2111 初期阶段初级Maillard反应不引起褐变,其
中关键步骤是Amadori重排产物。反应式如下:
I +RNH I 0 II I
(cH0H ====± cH0H===::: cH j===:::: Hc— — I
I I I I I
CH OH (CHOH)~ (CHOH)‘ (CHOH)3 0
I I I I
CH~OH CH20H HC’’’。。。。。。 。一
l
CH20H
鞋式糖 加成化台物 希夫碱 N.取代的葡聚l
RNil RNil RNH
II
监控预警r I I
cH ] cH cH2
+H+ I I J —H I J
— I i l—
L (CHOH~J (cH0H (0H
CHaOH CH _H
希夫碱阳离子 烯薛式
CH~OH
N取代的1一氟基.1_脱暴I2
酮糖
2112 中期阶段Amadori重排产物在12位置烯
醇化并消去C 上的羟基,加H20生成3一脱氧已糖酮,
然后脱水生成2一糠醛类风味成分。反应式如下页:
2113 后期阶段3对扣4一二脱氧葡萄糖醛酮、3一脱氧
葡萄糖醛酮经甲基糠醛等与氨基化合物作用, 以缩
合与聚合反应生成类黑素。反应如下:
CI-I—CH 0
I1 I1
HaC—C手机通讯录加密 — CH +RNHa
I 0
OH 墅盒.盆 类熏豪()
3-脱氧葡萄糖醒酮 +RNH2 ,/
34二脱氧葡萄糖醛酮 +f乇卜矾2
食品,盐斜枝
l焦糖素的分类
Yo12 N oO4,2007
H2C— Hc-~< Hc= HC=O HC 0
I II I I I
C O C0H COH +H20 C 0 -H20 C-O
I ——-+ I ——+ II ——+ I ——+I
(cH0 ‘ 0H
CH~OH CH2OH (CHOH>~ (ClioH CH
I J J
CH2OH CH~OH CHOH
I
CH2OH
- H20 CH— CH O
— — — + II II
H
O
H
I
OH
212 焦糖化反应(Caramellization) 焦糖化反应
的初期加热高浓度的糖液, 葡萄糖形成12一脱水一
o【一D一葡萄糖,和16一脱水一13D一葡萄糖,一系列脱
水反应后生成5一羟甲基一2一糖醛。焦糖化反应后期
则是聚合反应,其聚合机理很类似丁间醇醛的缩聚
作用:
2CH3CHO— CH3CH(OH)CH2CHO--+CH3CH=CHCHO
乙醛 丁间醇醛 丁烯醛
应力测试
213 氧化反应(Oxidation) 氧化反应是食品组分发
生酶促或非酶褐变的原因之一。在焦糖素生产过
程中,美拉德反应和焦糖化反应的产物可能相互作用
发生氧化反应生成大型分子,从而提高了产物的着
力,反应过度则会生成黑褐树脂状的高分子化合
物,降低了产品的质量,不易扩大产品的应用范围。
综上,总的反应机制可以大致分为三类ll 3I:第一
类反应主要发生在初始阶段, 包括羰胺缩合和
Amadori重排;第二类反应是降解反应生成具有强紫
外吸收的有成分并释放CO ,包括糖脱水和糖环裂
解: 第三类反应是聚合反应氧化生成深高分子化
合物,包括丁间醇醛聚合和醛氨聚合及杂环N化合
物形成。
22 焦糖素的生产方法
221 根据生产设备的不同,分为常压法、加压法。
2211 常压法常压下将糖料加热到一定的温度,
加入氨水,继续加热到终点。生产设备简单,但反应
温度较难控制,质量不稳定,不适合工业化生产,国
外有些品种也有采用此法生产的。
2212 加压法将糖料置于带搅拌的密闭反应釜
中,加入不同助剂,加压保温一定时间达到终点后,
出料过滤并迅速冷却到38oC以下包装。
222 根据催化剂的不同,可分为普通法、亚硫酸盐
法、氨法、亚硫酸铵法
2221 普通焦糖(I) 这类焦糖素在制造中用
DE 70以上的葡萄糖浆在160~C左右的温度下,不
采用含铵化物或亚硫酸盐作为催化剂。它的率较
低,但红指数可达6以上, 氮硫含量均较低,在
75%的酒精中也能稳定。
2222 苛性亚硫酸盐焦糖(II) 苛性亚硫酸盐焦
糖的制造方法与普通焦糖相似, 但必须用亚硫酸盐
作催化剂,催化剂的用量较高,亦能在酒精中稳定。
一般采用葡萄糖与亚硫酸钠控制加热制作,使用范
围很小, 只用于一些特殊要求的食品或药品。GB
8817—2001国家标准规定中允许使用的焦糖素生
产方法中并没有此法。
22同时率23 氨法焦糖( ) 这类焦糖素指没有用含
亚硫酸盐作为催化剂, 而只采用氨作催化剂生产
的焦糖素, 常采用高当量的葡萄糖或转化糖与
氨在高温下制成。这类焦糖耐盐性较好,主要用于
酱油着。
2224 亚硫酸铵法焦糖(IV) 这类焦糖素是采
用亚硫酸铵盐作为催化剂,葡萄糖和蔗糖作为原料,
在酸性条件下催化而成。在软饮料中,这类焦糖素
的使用量最大,它不仅着力强,而且在酸性饮料中
十分稳定。
23 应用于生产焦糖素的新技术
挤压加工技术[“ 51集输送、混合、加热、加压等多
种单元操作于一体, 近年来被应用于淀粉深加工领
域。挤压法生产焦糖素以淀粉基为原料,省去了传
统工艺中淀粉水解、浓缩等操作,具有生产周期短,
生产效率高,生产成本低等优点。而且,直接得到固
体产品,减少了传统工艺中用于除去物料中水分的
能耗,节约了能源。物料在挤压机中由于强烈摩擦、
搅拌和剪切等机械能所转化的热量作用而升温加
食品,II斜妓
Science and Uechnology of Food Industry
压,使高分子聚合物发生一系列复杂的生化反应,由
机头通道均匀挤出,得到含水3 的粉末焦糖。顾正
彪【l6朋等报道,挤压条件为:一区(进料段)的温度为
7o~c,二区(压缩熔融段)的温度为16o~c,三区(出料
)的温度为180oC;螺杆转速16o192250rmin;挤
出后经180~C保温20min可制备最高可达77369EBC
的固体焦糖素。
膜分离技术是一种分子级分离技术,在分离过程
中不产生相变,可以用于焦糖生产中的水处理,原料
处理及焦糖素的净化或浓缩,达到提高产品品质的
目的。焦糖液中含有不同分子量的聚合分子,其中高
冷轧辊分子聚合体(分子量在30000以上)为焦糖的呈体
fco]or bodies),低分子聚合体对焦糖呈所起作用不
大。采用超滤技术【l8 91可除去单倍焦糖中的小分子物
质,包括非呈低分子聚合体、母液中带来的杂质和
焦糖生产过程产生的.,fi-害物4一甲基咪唑。通过控制
焦糖溶液pH 值和离子浓度,提高超滤速度,也可保
留原焦糖所需要的特性(发泡性、稳定性)。浓缩结果
使高分子呈体浓度增加, 从而提高了焦糖的度
值,获得理想的双倍焦糖。
焦糖是无定形、不能结晶的若干分子量不同物
的聚合体,而且含有胶体物质,所以不能把它结晶出
来。若要固化,只能将其水分烘干至极限,然后粉碎
或磨碎。国内有某些小型厂家采用真空干燥的方法,
保持80 以下真空干燥后取出迅速磨碎包装。生产
过程中吸湿并不能磨成粉末状, 且成本高, 保存期
短。国外将焦糖素稀释到适当粘度,然后添加一些
吸湿剂如麦芽糊精, 在进行喷雾干燥生产时固化焦
糖。有实验报道喷雾干燥时焦糖粘壁严重, 损失较
大,且需人工脱除下来,工作量太大,可能是没掌握
适当的工艺和设备。国外的专利和文献[2Ol有报道,用
超滤的方法将焦糖中大分子高率的部分分离出
来,其率可达12EBC单位以上,且不含胶体物
质,再喷雾干燥可制备高质量的粉末状焦糖素,
率较低的仍作液体焦糖素用, 这样能提高产品的
附加值且有利于产品的系列化。
微胶囊技术f21是用可以形成胶囊壁或膜的物质
如麦芽糊精等对核心体进行包埋和固化的技术,胶
囊化后的微粒,由于内核外部有保护层,可避免光、
热、氧等环境因素的影响, 比较稳定,可延长储存
期,并方便于应用。焦糖素为亲水性物质,微胶囊
后可溶于油相,从而提高了适用范围,延长了产品的
保质期。
3 焦糖素的测定指标及方法

本文发布于:2024-09-21 16:15:16,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tex/3/283447.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焦糖   色素   反应   生产   生成   加热   产品   食品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