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连杆翻盖式折叠机翼活动口盖机构及折叠活动口盖的制作方法



1.本技术涉及舰载机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双连杆翻盖式折叠机翼活动口盖机构及折叠活动口盖。


背景技术:



2.舰载机机翼被设计为可折叠的形式已成必然。机翼折叠技术可以有效地缩短飞机的翼展,改善其储运性能。机翼作为飞机气动升力的主要部件,对飞机气动外形要求较高。因此机翼折叠机构不能影响机翼的气动外形,而机翼折叠机构布置于机翼气动外形内,且机翼气动外形为曲面形状,因此机翼实现大角度折叠需要在内翼和外翼折叠分离部位设计相应的折叠活动口盖。在外翼进行折叠动作前需要先把活动口盖打开或在外翼折叠的同时折叠活动口盖,并且保证外翼折叠能顺利进行而不出现结构干涉等问题。
3.现有的舰载机机翼折叠活动口盖机构容易干涉飞机蒙皮,造成飞机机翼损坏。
4.上述内容仅用于辅助理解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并不代表承认上述内容是现有技术。


技术实现要素:



5.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双连杆翻盖式折叠机翼活动口盖机构及折叠活动口盖,旨在解决现有的舰载机机翼折叠活动口盖机构容易干涉飞机蒙皮,造成飞机机翼损坏的技术问题。
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双连杆翻盖式折叠机翼活动口盖机构,包括与机翼折叠机构传动连接的驱动件、第一连杆组件和第二连杆组件;
7.所述第一连杆组件通过第一铰接端铰接在所述活动口盖上,所述第一连杆组件通过第一驱动端与所述驱动件传动连接;
8.所述第二连杆组件通过第二铰接端铰接在内翼上,所述第二连杆组件通过第二驱动端与所述第一连杆组件铰接;
9.其中,所述驱动件通过所述第一驱动端驱动所述第一连杆组件运动时可使所述活动口盖沿所述第一铰接端处翻转;同时所述第一连杆组件带动所述第二连杆组件运动,可使所述活动口盖在翻转过程中上升。
10.可选地,所述第一连杆组件包括传动连杆、第一传动摇杆和第一连杆,所述驱动件包括铰接部;
11.所述传动连杆、所述第一传动摇杆和所述第一连杆依次铰接;
12.所述传动连杆与第一传动摇杆的铰接处形成所述第一驱动端,且所述传动连杆、所述第一传动摇杆和所述铰接部同轴铰接;
13.所述传动连杆远离所述第一传动摇杆的一端和所述第一连杆远离所述第一传动摇杆的一端均铰接在所述活动口盖上,所述传动连杆和所述第一连杆在所述活动口盖上的铰接点形成所述第一铰接端,且所述传动连杆和所述第一连杆在所述活动口盖上的铰接点
不重合。
14.可选地,所述第二连杆组件包括摇杆、第二连杆和第二传动摇杆;
15.所述摇杆、所述第二连杆和所述第二传动摇杆依次铰接;
16.所述第二连杆与所述第二传动摇杆的铰接处形成所述第二驱动端,且所述第二连杆、所述第二传动摇杆、所述第一连杆和所述第一传动摇杆为同轴铰接;
17.所述摇杆远离所述第二连杆的一端和所述第二传动摇杆远离所述第二连杆的一端均铰接在所述内翼上,所述摇杆和所述第二传动摇杆在所述内翼的铰接点形成所述第二铰接端,且所述摇杆与所述第二传动摇杆在所述内翼上的铰接点不重合。
18.可选地,所述第一连杆和所述第二连杆上均设置有内翼避让槽,当所述第一连杆或所述第二连杆往内翼方向移动时,所述内翼避让槽使所述第一连杆或所述第二连杆与所述内翼不接触。
19.可选地,所述第二传动摇杆上设置所述内翼避让槽,当所述第二传动摇杆往所述内翼方向移动时,所述内翼避让槽使所述二传动摇杆与所述内翼不接触。
20.可选地,所述第一连杆、所述第二连杆和所述述第二传动摇杆均为弧形结构,所述弧形结构的内凹部形成所述内翼避让槽。
21.可选地,所述第一传动摇杆上设置所述内翼避让槽,当所述第一传动摇杆往所述内翼方向移动时,所述内翼避让槽使所述第一传动摇杆与所述内翼不接触。
22.可选地,还包括上支座和下支座,所述上支座位于所述下支座上方;
23.所述第二传动摇杆通过所述上支座铰接在所述内翼上;
24.所述摇杆通过所述下支座铰接在所述内翼上。
25.可选地,所述驱动件为随动连杆,随动连杆的一端形成所述铰接部,随动连杆的另一端与所述机翼折叠机构传动连接。
2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还提供一种折叠活动口盖,包括活动口盖体,还包括一种双连杆翻盖式折叠机翼活动口盖机构,所述活动口盖体通过两组所述一种双连杆翻盖式折叠机翼活动口盖机构与内翼连接。
27.本技术所能实现的有益效果:
28.由于第一驱动端和第二驱动端均由驱动件驱动,即驱动件同时驱动活动口盖翻转和活动口盖上升,也就是活动口盖的运动是向上运动及绕铰接点翻转运动的复合运动;驱动件与机翼折叠机构传动连接,机翼折叠时折叠机构的原动力传递给驱动件,驱动件再将驱动力同时传递给第一驱动端和第二驱动端,通过第一连杆组件和第二连杆组件使活动口盖进行翻转和提升。由于机翼气动外形的要求,因此活动口盖与机翼内翼及外翼蒙皮的距离较近,因此在活动口盖在进行旋转运动时,本技术通过第二连杆组件使其旋转点进行提升,以免干涉蒙皮。本技术采用两套连杆组件实现活动口盖的旋转翻盖动作,两套连杆组件能使活动口盖进行提升的同时进行旋转运动,其结构稳定性好,提升运动可以有效避免蒙皮干涉问题,从而避免飞机机翼受损,提高了飞机的使用寿命。
29.本技术实施例提出的一种双连杆翻盖式折叠机翼活动口盖机构及折叠活动口盖,通过第一连杆组件和第二连杆组件,解决了现有的舰载机机翼折叠活动口盖机构容易干涉飞机蒙皮,造成飞机机翼损坏的技术问题,实现了本技术不干涉飞机蒙皮的有益效果。
附图说明
30.图1为本技术的实施例提供的舰载机机翼折叠活动口盖布置的结构示意图;
31.图2为本技术的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舰载机机翼折叠活动口盖的结构示意图;
32.图3为本技术的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双连杆翻盖式折叠机翼活动口盖机构运动的结构示意图;
33.图4为本技术的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双连杆翻盖式折叠机翼活动口盖机构运动的第一动作结构示意图;
34.图5为本技术的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双连杆翻盖式折叠机翼活动口盖机构运动的第二动作结构示意图;
35.图6为本技术的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双连杆翻盖式折叠机翼活动口盖机构运动的第三动作结构示意图;
36.1-活动口盖,2-外翼,3-内翼,4-驱动件,5-第一连杆组件,501-传动连杆,502-第一传动摇杆,503-第一连杆,6-第二连杆组件,601-摇杆,602-第二连杆,603-第二传动摇杆,7-内翼避让槽,8-上支座,9-下支座。
37.本技术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38.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39.需要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
……
)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40.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连接”、“固定”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固定”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41.另外,若本发明实施例中有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则该“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全文中出现的“和/或”的含义,包括三个并列的方案,以“a和/或b”为例,包括a方案、或b方案、或a和b同时满足的方案。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发明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42.舰载机机翼折叠活动口盖设计的难点主要在于,机翼气动外形为曲率较大的曲面,且机翼折叠活动口盖为沿气流方向的狭长形,在机翼折叠过程中不能存在折叠活动口盖与机翼结构干涉的问题。本技术用于解决上述问题。
43.参照图1、图2、图3、图4、图5和图6,本技术一种双连杆翻盖式折叠机翼活动口盖1机构,包括与机翼折叠机构传动连接的驱动件4、第一连杆组件5和第二连杆组件6;
44.所述第一连杆组件5通过第一铰接端铰接在所述活动口盖1上,所述第一连杆组件5通过第一驱动端与所述驱动件4传动连接;
45.所述第二连杆组件6通过第二铰接端铰接在内翼3上,所述第二连杆组件6通过第二驱动端与所述第一连杆组件5铰接;
46.其中,所述驱动件4通过所述第一驱动端驱动所述第一连杆组件5运动时可使所述活动口盖1沿所述第一铰接端处翻转;同时所述第一连杆组件5带动所述第二连杆组件6运动,可使所述活动口盖1在翻转过程中上升。
47.本技术包括两组连杆组件,即第一连杆组件5和第二连杆组件6;第一连杆组件5用于使活动口盖1翻转,从而实现活动口盖1的折叠;第二连杆组件6用于提升活动口盖1,从而避免活动口盖1干涉蒙皮;
48.由于第一连杆组件5与活动口盖1铰接,驱动件4驱动第一连杆组件5可使活动口盖1在第一铰接端作旋转运动;
49.由于第一驱动端和第二驱动端均由驱动件4驱动,驱动件4通过第一连杆组件5与第二驱动端传动连接,第二驱动端通过第一连杆组件5,使活动口盖1在第一铰接端处提升。即驱动件4同时驱动活动口盖1在第一铰接端翻转和在第一铰接端处上升,即活动口盖1发生旋转和提升,也就是活动口盖1的运动是向上运动及绕铰接点翻转运动的复合运动;驱动件4与机翼折叠机构传动连接,机翼折叠时折叠机构的原动力传递给驱动件4,驱动件4再将驱动力同时传递给第一驱动端和第二驱动端,通过第一连杆组件5和第二连杆组件6使活动口盖1进行翻转,实现机翼折叠机构的小角度旋转运动转化为活动口盖1的大角度旋转运动。由于机翼气动外形的要求,因此活动口盖1与机翼内翼3及外翼2蒙皮的距离较近,因此在活动口盖1在进行旋转运动时,本技术通过第二连杆组件6使其旋转点进行提升,以免干涉蒙皮。同时本技术第二连杆组件6不需要额外的传动连接结构与驱动件4传动连接,也不需要额外的的传动连接结构与活动口盖1传动连接来使活动口盖1提升,而本技术是利用第一连杆组件5,使得驱动件4通过第一连杆组件5与第二驱动端传动连接;第二驱动端通过第一连杆组件5,使活动口盖1在第一铰接端处提升。从而使得本技术减少了传动所需要的连杆、部件等等,缩小了机构所需要的零部件,从而缩小了本技术所占用的空间,使得本技术在内翼和外翼之间的狭小空间能够发挥其作用,使得活动口盖1能够同时发生旋转和提升,形成折叠,同时由于占用的空间缩小,进一步的避免了干涉飞机蒙皮和干涉机翼,保证了本技术不会占用机翼空间,增大了机翼油箱体积。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及有益效果,一、本技术采用两套连杆组件实现活动口盖1的旋转翻盖动作,两套连杆组件能使活动口盖1进行提升的同时进行旋转运动,其结构稳定性好,提升运动可以有效避免蒙皮干涉问题,从而避免飞机机翼受损,提高了飞机的使用寿命。二、本技术采用两套连杆组件可实现小角度旋转运动转化为大角度旋转运动,传动比可以根据活动口盖1旋转角度和机翼折叠角度调整连杆组件的尺寸。三、本技术的两套连杆组件通过驱动件4与机翼折叠机构相连,从而实现活动口盖1与机翼折叠旋转运动的随动功能,机构简单,无需独立驱动实现活动口盖1的开闭动作。四、而且采用翻转形式折叠活动口盖,其安装占用的空间较小,同时在活动口盖闭合的状态下,其连杆不会收入内翼的端部,因此内翼端部无需做避让。
50.第一连杆组件5的作用是使活动口盖1能够绕着铰接点旋转,第一连杆组件5可通过驱动件4的驱动实现活动口盖1的旋转,其结构多种多样,可通过若干连杆组合而成,可以采用现有已知的连杆组件,在本实施例中,提供一种优选的连杆组件,具体如下:
51.所述第一连杆组件5包括传动连杆501、第一传动摇杆502和第一连杆503,所述驱动件4包括铰接部;
52.所述传动连杆501、所述第一传动摇杆502和所述第一连杆503依次铰接;
53.所述传动连杆501与第一传动摇杆502的铰接处形成所述第一驱动端,且所述传动连杆501、所述第一传动摇杆502和所述铰接部同轴铰接;
54.所述传动连杆501远离所述第一传动摇杆502的一端和所述第一连杆503远离所述第一传动摇杆502的一端均铰接在所述活动口盖1上,所述传动连杆501和所述第一连杆503在所述活动口盖1上的铰接点形成所述第一铰接端,且所述传动连杆501和所述第一连杆503在所述活动口盖1上的铰接点不重合。如图2、图4、图5或图6所示,传动连杆501、第一传动摇杆502、第一连杆503和活动口盖1形成一个四连杆结构,驱动件4、传动连杆501和第一传动摇杆502三个部件铰接在一处,也就是驱动件4、传动连杆501和第一传动摇杆502三个部件同轴铰接,且传动连杆501与第一连杆503在活动口盖1上的铰接点不重合,当驱动驱动件4向上移动时,即可驱动活动口盖1翻转。由于本技术采用翻转形式的活动口盖1,传动连杆501与第一连杆503在活动口盖1上的铰接点不重合,并且可以使两个固定在活动口盖1上的铰接点靠近,因此其安装占用的空间较小,从而避免连杆对机翼造成影响,提高了机翼的使用寿命。
55.第二连杆组件6的作用是使活动口盖1提升,第二连杆组件6可通过驱动件4的驱动实现活动口盖1的提升,同样的,其结构多种多样,可通过若干连杆组合而成,可以采用现有已知的连杆组件,本实施例中,
56.所述第二连杆组件6包括摇杆601、第二连杆602和第二传动摇杆603;
57.所述摇杆601、所述第二连杆602和所述第二传动摇杆603依次铰接;
58.所述第二连杆602与所述第二传动摇杆603的铰接处形成所述第二驱动端,且所述第二连杆602、所述第二传动摇杆603、所述第一连杆503和所述第一传动摇杆502为同轴铰接;
59.所述摇杆601远离所述第二连杆602的一端和所述第二传动摇杆603远离所述第二连杆602的一端均铰接在所述内翼3上,所述摇杆601和所述第二传动摇杆603在所述内翼3的铰接点形成所述第二铰接端,且所述摇杆601与所述第二传动摇杆603在所述内翼3上的铰接点不重合。本技术的摇杆601、第二连杆602、第二传动摇杆603和内翼3形成四连杆机构,且第二连杆组件6与第一连杆组件5上述的重合处铰接在一起,即本实施例将第一连杆组件5与第二连杆组件6铰接,由于第一驱动端和第二驱动端均由驱动件4驱动,此时第二连杆组件6通过第一连杆组件5使所述活动口盖1向上运动,即实现驱动件4同时驱动活动口盖1翻转和活动口盖1上升,从而活动口盖1的运动是向上运动及绕铰接点翻转运动的复合运动;机翼折叠时折叠机构的原动力传递给驱动件4,驱动件4再将驱动力同时传递给第一驱动端和第二驱动端,通过第一连杆组件5和第二连杆组件6使活动口盖1进行翻转,实现机翼折叠机构的小角度旋转运动转化为活动口盖1的大角度旋转运动。由于机翼气动外形的要求,因此活动口盖1与机翼内翼3及外翼2蒙皮的距离较近,因此在本实施例中,第一连杆组
件5通过第二连杆组件6与所述内翼3铰接,第二连杆组件6通过第一连杆组件5使活动口盖1提升,从而进一步缩小了本技术的占用空间,可以有效避免蒙皮干涉问题,避免飞机机翼受损,提高了飞机的使用寿命。
60.所述第一连杆503和所述第二连杆602上均设置有内翼避让槽7,当所述第一连杆503或所述第二连杆602往内翼3方向移动时,所述内翼避让槽7使所述第一连杆503或所述第二连杆602与所述内翼3不接触。通过设置内翼避让槽7,防止第一连杆503和第二连杆602在向内翼3方向移动时与内翼3接触,从而保证第一连杆503和第二连杆602不与内翼3接触,从而防止内翼3受损,提高了飞机机翼的使用寿命。由于第一连杆503和第二连杆602上均设置有内翼避让槽7,使得第一连杆503和第二连杆602在移动的过程中均不会触碰到内翼3,从而保证本技术不会占用内翼3空间,增大了机翼油箱体积。
61.同样的,所述第二传动摇杆603上设置所述内翼避让槽7,当所述第二传动摇杆603往所述内翼3方向移动时,所述内翼避让槽7使所述二传动摇杆601与所述内翼3不接触。通过在第二传动摇杆603上设置内翼避让槽7,防止第二传动摇杆603在向内翼3方向移动时与内翼3接触,从而保证第二传动摇杆603不与内翼3接触,从而防止内翼3受损,提高了飞机机翼的使用寿命。同样的由于第二传动摇杆603也设有内翼避让槽7,进一步的防止第二传动摇杆603在移动的过程中触碰到内翼3,从而保证本技术不会占用内翼3空间,增大了机翼油箱体积。
62.内翼避让槽7的作用是,防止第一连杆组件5和第二连杆组件6在向内翼3方向运动时,接触内翼3,从而造成内翼3的损坏,占用内翼3的空间,从而减小机翼油箱体积。内翼避让槽7的形状可为凹槽形状、折形、弧形等等,在本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所述第一连杆503、所述第二连杆602和所述述第二传动摇杆603均为弧形结构,所述弧形结构的内凹部形成所述内翼避让槽7。当连杆是弧形结构时,弧形结构的内凹部形成所述内翼避让槽7。
63.同理,所述第一传动摇杆502上设置所述内翼避让槽7,当所述第一传动摇杆502往所述内翼3方向移动时,所述内翼避让槽7使所述第一传动摇杆502与所述内翼3不接触。通过在第一传动摇杆502上设置内翼避让槽7,防止第一传动摇杆502在向内翼3方向移动时与内翼3接触,从而保证第一传动摇杆502不与内翼3接触,从而防止内翼3受损,提高了飞机机翼的使用寿命。
64.第二传动摇杆603和摇杆601铰接在内翼3上的方式有多种,比如直接铰接在内翼3上,或者通过铰接件铰接在内翼3上,本实施中,还包括上支座8和下支座9,所述上支座8位于所述下支座9上方;
65.所述第二传动摇杆603通过所述上支座8铰接在所述内翼3上;
66.所述摇杆601通过所述下支座9铰接在所述内翼3上。
67.通过设置上支座8和下支座9,防止第二传动摇杆603和摇杆601与内翼3直接接触,防止第二传动摇杆603和摇杆601在转动的过程中损坏内翼3,从而提高了飞机内翼3的使用寿命。
68.驱动件4的作用是驱动第一连杆组件5和第二连杆组件6运动,从而实现活动口盖1翻转和上升,本实施例中,所述驱动件4为随动连杆,随动连杆的一端形成所述铰接部,随动连杆的另一端与所述机翼折叠机构传动连接。如图3所示,图4、图5和图6分别为图3的各个分解动作,机翼折叠机构的动力源驱动随动连杆上移,随动连杆驱动第一连杆组件5和第二
连杆组件6运动,从而使得活动口盖1发生向上运动及绕铰接点翻转运动的复合运动。
69.本技术还提供一种折叠活动口盖,包括活动口盖体,还包括一种双连杆翻盖式折叠机翼活动口盖机构,所述活动口盖体通过两组所述一种双连杆翻盖式折叠机翼活动口盖机构与内翼3连接。如图2所示,活动口盖体即为活动口盖1,本实施例通过两组双连杆翻盖式折叠机翼活动口盖机构使得活动口盖体与内翼3连接,从而使得活动口盖体发生向上运动及绕铰接点翻转运动的复合运动。从而可以有效避免蒙皮干涉问题,增强了飞机机翼的使用寿命。
70.以上仅为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技术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技术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技术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技术特征:


1.一种双连杆翻盖式折叠机翼活动口盖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与机翼折叠机构传动连接的驱动件、第一连杆组件和第二连杆组件;所述第一连杆组件通过第一铰接端铰接在所述活动口盖上,所述第一连杆组件通过第一驱动端与所述驱动件传动连接;所述第二连杆组件通过第二铰接端铰接在内翼上,所述第二连杆组件通过第二驱动端与所述第一连杆组件铰接;其中,所述驱动件通过所述第一驱动端驱动所述第一连杆组件运动时可使所述活动口盖沿所述第一铰接端处翻转;同时所述第一连杆组件带动所述第二连杆组件运动,可使所述活动口盖在翻转过程中上升。2.如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双连杆翻盖式折叠机翼活动口盖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杆组件包括传动连杆、第一传动摇杆和第一连杆,所述驱动件包括铰接部;所述传动连杆、所述第一传动摇杆和所述第一连杆依次铰接;所述传动连杆与第一传动摇杆的铰接处形成所述第一驱动端,且所述传动连杆、所述第一传动摇杆和所述铰接部同轴铰接;所述传动连杆远离所述第一传动摇杆的一端和所述第一连杆远离所述第一传动摇杆的一端均铰接在所述活动口盖上,所述传动连杆和所述第一连杆在所述活动口盖上的铰接点形成所述第一铰接端,且所述传动连杆和所述第一连杆在所述活动口盖上的铰接点不重合。3.如权利要求2所述一种双连杆翻盖式折叠机翼活动口盖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连杆组件包括摇杆、第二连杆和第二传动摇杆;所述摇杆、所述第二连杆和所述第二传动摇杆依次铰接;所述第二连杆与所述第二传动摇杆的铰接处形成所述第二驱动端,且所述第二连杆、所述第二传动摇杆、所述第一连杆和所述第一传动摇杆为同轴铰接;所述摇杆远离所述第二连杆的一端和所述第二传动摇杆远离所述第二连杆的一端均铰接在所述内翼上,所述摇杆和所述第二传动摇杆在所述内翼的铰接点形成所述第二铰接端,且所述摇杆与所述第二传动摇杆在所述内翼上的铰接点不重合。4.如权利要求3所述一种双连杆翻盖式折叠机翼活动口盖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杆和所述第二连杆上均设置有内翼避让槽,当所述第一连杆或所述第二连杆往内翼方向移动时,所述内翼避让槽使所述第一连杆或所述第二连杆与所述内翼不接触。5.如权利要求4所述一种双连杆翻盖式折叠机翼活动口盖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传动摇杆上设置所述内翼避让槽,当所述第二传动摇杆往所述内翼方向移动时,所述内翼避让槽使所述二传动摇杆与所述内翼不接触。6.如权利要求5所述一种双连杆翻盖式折叠机翼活动口盖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杆、所述第二连杆和所述述第二传动摇杆均为弧形结构,所述弧形结构的内凹部形成所述内翼避让槽。7.如权利要求3所述一种双连杆翻盖式折叠机翼活动口盖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传动摇杆上设置所述内翼避让槽,当所述第一传动摇杆往所述内翼方向移动时,所述内翼避让槽使所述第一传动摇杆与所述内翼不接触。8.如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双连杆翻盖式折叠机翼活动口盖机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上
支座和下支座,所述上支座位于所述下支座上方;所述第二传动摇杆通过所述上支座铰接在所述内翼上;所述摇杆通过所述下支座铰接在所述内翼上。9.如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双连杆翻盖式折叠机翼活动口盖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件为随动连杆,随动连杆的一端形成所述铰接部,随动连杆的另一端与所述机翼折叠机构传动连接。10.一种折叠活动口盖,包括活动口盖体,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如权利要求1-9任意一项所述的一种双连杆翻盖式折叠机翼活动口盖机构,所述活动口盖体通过两组所述一种双连杆翻盖式折叠机翼活动口盖机构与内翼连接。

技术总结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双连杆翻盖式折叠机翼活动口盖机构及折叠活动口盖,包括与驱动件、使活动口盖翻转的第一连杆组件和使活动口盖提升的第二连杆组件;第一连杆组件包括铰接在活动口盖上的第一铰接端和与驱动件传动连接的第一驱动端;第二连杆组件包括铰接在内翼上第二铰接端和与驱动件传动连接的第二驱动端。本申请提出的一种双连杆翻盖式折叠机翼活动口盖机构,通过第一连杆组件和第二连杆组件,两套连杆组件实现活动口盖的旋转翻盖动作,两套连杆组件能使活动口盖进行提升的同时进行旋转运动,解决了现有的舰载机机翼折叠活动口盖机构容易干涉飞机蒙皮,造成飞机机翼损坏的技术问题,实现了本申请不干涉飞机蒙皮的有益效果。效果。效果。


技术研发人员:

肖文耀 何岩 张世全 张汉 李宇翔 巫大秀 徐焱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

成都飞机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技术研发日:

2022.07.29

技术公布日:

2022/11/22

本文发布于:2024-09-20 22:39:57,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tex/3/2831.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所述   连杆   口盖   摇杆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