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国争夺乌克兰军工专家

多国争夺乌克兰军工专家
作者:暂无
来源:《坦克装甲车辆》 2017年第22期
    近日,关于乌克兰数以百计的军工专家移居外国的消息引起各方关注。众所周知,苏联时代,乌克兰既是苏联的粮仓,也是国防工业中心之一,据统计,1991年独立后,乌克兰从苏联继承多达3 594家军工业相关企业,其中直接从事武器生产的有700多家,职工140万人。由于乌克兰所承担的角发生了巨大变化,从原来威慑欧洲的苏军前进基地转变为维护地区稳定边境安全为主,因此乌克兰对其军工综合体实施大规模“瘦身”与“转产”,许多专业技术人才处于“空有屠龙术,无处可施展”的状态。然而,幸运的橄榄枝却从四面八方伸向这个年轻的国度……
    完全落空的“芬兰梦”
    对苏联而言,1991年几乎是无法越过去的坎。在一片“与苏联告别,与俄罗斯告别”的思潮下,1991年8月24日,也就是莫斯科发生短暂推翻领导人戈尔巴乔夫的“8·19事件”仅5天后,乌克兰加盟共和国宣布独立,年底获得国际承认。苏联各加盟共和国的独立之路有个规律,越富的共和国越想甩掉“穷亲戚”,就乌克兰而言,它的经济条件仅次于最富的波罗的海三国,全民公决时,90%以上的投票者赞同独立,
连俄罗斯族占多数的克里米亚居民也投了赞成票。在基辅街头,兴奋的乌克兰民众高喊:“过去是苏联拖累我们,现在好了,几年后我们就是‘第二个芬兰’。”芬兰原属沙俄,当年整体状况与乌克兰差不多,十月革命后脱离俄国独立,很快成为世界上最富裕的国家之一。
    那时的乌克兰牛气冲天,连俄罗斯也不放在眼里。独立后不久,俄罗斯总统叶利钦与乌克兰总统克拉夫丘克围绕黑海舰队分割、苏联外债分摊、天然气供应价格等问题频繁发生矛盾。有一次,两人甚至在电视直播里斗起嘴来,叶利钦说如果乌克兰在苏联遗产划分上侵害俄罗斯的利益,俄罗斯就不向乌克兰提供石油,克拉夫丘克马上回敬:“你不给我石油,我就不给你粮食。”叶利钦不吃这一套:“你不给我粮食,我就不给你天然气!”克拉夫丘克回答:“你不给我天然气,我就不给你导弹(苏联威力最大的洲际导弹全在乌克兰生产)!”两人就这样“你不给我,我不给你”地斗了好几个回合,把电视机前的观众逗得前仰后合。虚拟机管理系统
    事实上,这种“你不给我,我不给你”的游戏真干起来,双方都叫苦不迭,就影响程度而言,苏联统一经济空间解体对乌克兰的打击更致命。独立仅两年,乌克兰的经济状况和居民生活水平呈现“断崖”式下滑,1994年GDP下降24%,近乎于雪崩,1995年和1996年又是以两位数的下降速度位居“欧猪经济国家”的行列,直到2000年,乌克兰经济才止跌趋稳,但回升速度慢如牛车。溃败的经济对乌克兰军工综合体更是致命的,许多宝贵的人才和技术纷纷外流,成为“楚才晋用”的反面典型。
    口蜜腹剑的“布尔巴”
    在争夺乌克兰军工人才的大战中,财大气粗的美国下手最狠。据俄罗斯《总结》周刊透露,1992年初,得到美国国务院资助的乌克兰人民联盟、乌克兰-美国老兵委员会以及美乌企业基金会等NGO组织如潮水般涌入乌克兰各个角落,寻并控制该国“敏感人才”成为重中之重。在波罗申科政府担任财长的纳塔利娅·亚列西科当年是美国驻乌大使馆经济处负责人,其工作重点就是笼络乌克兰敏感人才,或至少阻止他们流向“不合适的地方”。
    俄罗斯著名导演利斯奇耶夫在生前最后一部纪录片《顶点》里,谈到了“吃相难看”的美国老板。当时,乌克兰黑海造船厂手里砸着两艘未完工的苏联航母,一是常规动力的“瓦良格”号,另一艘是还躺在船台上的核动力航母“乌里扬诺夫斯克”号,由于没有了买主,再加上可供核动力航母下水舾装的河道都没钱疏浚,因此黑海厂急忙将其抛售。
    就在乌克兰人不知道拿“乌”号怎么办时,美乌企业基金会引见的一家美国废旧钢铁公司上门来,该公司副总裁开价每吨500美元收购废旧钢铁,这个价格远远高于当时国际废钢铁的市场收购价,对黑海厂来说简直是天上掉馅饼,“乌”号的命运在那一刻便已注定:拆解为废钢铁。不仅如此,这家突如其来的美国公司还对黑海厂的高级工程师和技工兴趣浓厚,一位操着西乌克兰口音的美国商人化名“布尔巴”(乌克兰文豪果戈里所著小说里的人物),千方百计接触黑海厂船艺实验室的人员,原来他们是苏联唯一掌握军舰水线下部防锈涂层工艺的人,用行内人的话说:“黑海厂给军舰的‘镀膜’,犹如给孩子‘撒圣水’,好运将伴其一生。”针对目标对象普遍有“苏联式理想”的特点,“布尔巴”没有简单把金
点胶机密封圈
钱作为唯一武器,而是刻意用“大洋彼岸更优越的科研条件”、“科学无国境”等说辞去忽悠他们。最终,四位年富力强的工程师向厂长递交了辞呈,加盟一家名为“GM”的美国公司,他们把当年作为苏联军工绝密的镀锌保护涂层配方贡献出来,大大提高了美国军民用船只的抗锈能力。有一次,美国海军还邀请乌克兰专家帮助解决暂时退役舰艇的封存作业,为封存防锈制定相关计划。可是,这些“异国科学娇子”并没有好的结局,据调查,他们都在美国定居三四年后,被原公司解聘了。
    如果说“布尔巴”还有所收获的话,那么美国技术掮客奥尔森却是“捡了芝麻,丢了西瓜”。俄中央水翼艇设计局副总设计师尤·乌·阿森涅夫透露,20世纪90年代,美国某公司看上该局的“903工程”(绰号“鹞”)高速地效导弹攻击艇,该艇尺寸与一架波音747飞机差不多,它既像飞机又像船,不需要专门的码头或跑道,可以在水面上直接起降,而飞行速度超过480千米、飞行时仅仅高出水面4.6米,机背上配置三个恐怖的双联装ZM80反舰导弹发射装置,主要承担反舰、突击登陆和野战救援等任务。利用“鹞”的速度优势,海军登陆突击部队在未来战争中可以出其不意地出现在敌人的海滩上,寻常的反登陆措施根本奈何不了它——“鹞”可以轻松地从障碍物和雷场上飞过,直抵登陆场。然而,美国人在俄罗斯设计局吃了闭门羹,关于“合作研制生产”根本没有谈判的余地。无奈之下,塔科马公司委托前美国外交官奥尔森去乌克兰机会,因为那里有大批生产厂是中央水翼艇设计局的合作单位,有大量工程人员和生产图纸。仗着大把美钞为后盾,奥尔森确实为东家招募了200多名乌克兰工程师,可是零部件都造出来了,却无法装到一块去,因为这些人中没有一位担任过副总设计师以上的职位。阿
森涅夫幽默地说,“乌克兰人只是我们‘延伸的手’,虽能造出许多单项性能不错的系统组件,但在整合上无能为力……俄罗斯在系统设计和系统整合方面功力深厚,这也是俄制装备享有盛誉的关键所在”。
宏大自动络筒机了    看不到硝烟的“战争”
    与相对单纯的“抢人才,抢技术”相比,以列和伊朗这对中东“死对头”围绕乌克兰专家的争抢却充满了血腥味。20世纪90年代初,以列认定伊朗以“和平利用核能”为掩护秘密发展核武器,不断发出战争威胁,并千方百计阻止伊朗从外部获得武器特别是防空武器,因为这将严重束缚以空军的“先发制人”行动自由。
    1994年,深陷前南斯拉夫内战的克罗地亚借了大笔外债,才凑齐两亿美元,从乌克兰买来一个营的S-300PS地空导弹,为了用好这种原苏制武器,克方还聘请不少于20名乌籍专家提供技术保障,他们大多来自量子、光线等设计局,负责解决S-300PS导弹营必需的ST-68U搜索雷达、地形监测车等关键设备的技术问题。其实,克罗地亚人压根没想过动用这些武器,只是吓唬塞尔维亚主导的南联盟不要出动空军,当1995年克军顺利摧毁境内的塞族割据政权“克拉伊纳共和国”后,克总统图季曼马上想到的是赶紧把这个“吞金兽”转卖掉,以填补政府预算的亏空。当时除了美国和欧共体(今欧盟),克罗地亚最亲密的盟友是伊朗,两国都支持波黑穆克联军,共同打击塞族武装,当年满载武器的伊朗货轮一到克罗地亚的里耶卡港,便由克罗地亚和波黑穆族政府“对半瓜分”。现在,克罗地亚不想要的S-300PS,正是伊朗眼里的“宝贝”。
    克伊两国的意图,很快被神通广大的以列情报机构摩萨德侦知,特拉维夫随即采取行动。摩萨德特工一方面做克罗地亚政府的工作,另一方面又积极联络乌籍军工专家,希望他们为自己所用,阻止导弹流入伊朗之手。一名乌籍专家回忆,当时导弹都存放在克罗地亚普勒、凯列斯金涅茨的仓库里,以列特工采取软硬兼施的办法,参与到他们检查保修S-300PS导弹的工作中,“有些导弹的贮运发射筒被人为地毁掉原始生产商打的铅封,‘违法’偷看了筒内的导弹元器件”。甚至有些态度不明朗的乌克兰公民收到了多封匿名信,里面谈到他和家人的前途问题,显然写信者的意思是提醒他们别跟伊朗人有什么来往。经过一番折冲,2 0 04年,克罗地亚政府将大部分S-300PS导弹武器装上轮船,从里耶卡发往美国,成为美国军事科研单位的“砧板之肉”,算是了结了这场恩怨。
    不过据俄罗斯《技术与武器》杂志披露,经总统图季曼默许,伊朗革命卫队的掩护公司还是从克罗地亚获得了S- 3 0 0 P S的技术资料复制件,出面承办此事的是克罗地亚国有武器进口公司(RHALAN),至今无人知晓克罗地亚从中赚了多少钱。更有意思的是,以列人也同步获得相同的文件。另外,伊朗人也通过克罗地亚、亚美尼亚等国途径,接触并邀请乌克兰专家提供进一步的S-300相关资料,帮助本国与俄罗斯谈判引进新型S-300系统,并为自己研制国产“信仰”373防空系统提供指导。以列《新消息报》曾援引乌克兰最高拉达(议会)议员奥缅里琴科的话说,1999年,乌克兰总统库奇马默许国防部门和海关放行了一艘载有多枚可携带核弹头的Kh-55的货轮离开敖德萨,该船经停土耳其、希腊、塞浦路斯和叙利亚后,经空运将导弹运到伊朗德黑兰,而伊朗正是在乌克兰专家的帮助下吸收技术经验,从而推出“山寨版”的国产“薮猫”。
    韩朝“各取所需”
    对乌克兰军工人才的争夺,还延伸到遥远的朝鲜半岛。1995年,韩国总统金泳三与俄罗斯总统叶利钦签署“棕熊项目”合作计划,以抵债的名义从俄罗斯引进T-80U坦克、BMP-3步兵战车、“混血儿”M反坦克导弹、“针”便携式地空导弹等四种装备,同时邀请俄罗斯专家参与地空导弹、弹道导弹等项目研制。曾参与该项目的前韩国驻俄武官尹钟九透露,虽然俄罗斯武器价格便宜,但售后服务实在太差,尤其在韩俄合研武器时严守技术秘密,令韩国国防科学研究所(ADD)徒唤奈何。
    为了摆脱对俄全面技术依赖,从金大中政府开始,韩国便有意识地从独联体国家入手,进行技术和人才引进工作,其中尤以乌克兰为重点。据香港《亚太防务》披露,一名从国家安全企划部(ANSP,今国家情报院)退休的韩国商人“K先生”从90年代后期就开始在乌克兰等独联体国家从事贸易和投资,积累了广泛人脉,他先是通过关系网从乌克兰买来大量退役武器装备,运往浦项制铁公司拆解,还帮助韩国军工企业获得许多短缺的贵重金属。由于合作顺利,乌克兰和俄罗斯政府在1995年又同意“K先生”的公司购买那些被销毁的洲际弹道导弹废品,这些被列入销毁名单的洲际导弹原先部署在乌克兰,根据美国、俄罗斯和乌克兰三方在1993年达成的协议,他们从乌克兰撤出后运到俄罗斯远东销毁。“K先生”称,乌方给他的废弃导弹名单包括射程超过1万千米的R-36洲际导弹、UR-100N洲际导弹和RT-2PM洲际导弹。不难看出,经济窘困的乌克兰与俄罗斯颇有些“病急乱投医”的味道,如此重大的洲际导弹销毁工程竟然假手外人,这就给韩国情报机构获取导弹机密提供了千载难逢的机会。“K
先生”透露,ANSP在获悉他有权收购洲际导弹后,立即让他“不惜代价搞到能用的导弹零部件和相关发射设备”,并专门抽调特工来协助他完成这个任务。此后,“K先生”长时间坐镇在远东彼得罗巴甫洛夫斯克市,非法采购那些“在名义上应被销毁”的退役弹道导弹。
    为避免引起乌俄安全部门怀疑,“K先生”开设了大量掩护公司,并广泛运用行贿等手段从负责管控退役导弹的乌俄两国军官手中直接提货。更关键的是,他还成功从乌克兰南方设计局和南方机械厂到多位退休专家,充当自己公司的“顾问”,由他们指点从退役导弹上拆卸哪些重要部件。1996~1998年,“K先生”为韩国搞到5 000多吨与导弹有关的零部件、推进剂及各种相关设备,其中不少是从被封存的导弹上直接拆下来的,拆卸工作之所以如此“精准”,没有乌克兰行家的指点,是万万不行的。为了表彰“K先生”的贡献,时任韩国安全部长的李钟赞还给“K先生”颁发了一枚奖章。但俗话说“世上没有不透风的墙”,2007年,乌克兰和俄罗斯安全部门采取联合行动,一举端掉“K先生”的秘密行动网,“K先生”尽管先一步逃回韩国,但他留在乌俄境内的大笔产业却被没收,更让他寒心的是,韩国政府全盘否认与“K先生”有任何关系。
射线灯>垂直母排

本文发布于:2024-09-21 11:07:46,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tex/3/283042.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导弹   美国   俄罗斯   苏联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