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电迁改技术培训资料

三电迁改技术培训资料
迁改原则
1. 铁路两侧征地红线及车站征地红线范围内的10kV及以下电力线路及电力设施,不满足电气化铁路安全界限标准及有关规程、规范要求电力线路(10kV及以下)的迁改属于本次迁改范围。
2. 临时设施如取弃土场、制梁场、级配碎石站、临时道路、临时生活设施及道路改移延伸至铁路征地红线外部分等所引起的电力迁改不属于本次迁改范围,由相关工程计列。
3. 因房屋拆迁引起的电力迁改,当红线范围内房屋拆除后影响到红线范围外用户使用的10kV及以下的供电线路纳入电力迁改工程,其余不纳入本次迁改范围。房屋拆迁过程中的过渡工程不在本次迁改范围。
4. 厂房、企业、房屋等搬迁,为还建厂房、企业、房屋供电的电力线路由相关工程计列,不纳入本次设计范围。
二、主要技术标准
1. 原则上按电力线路现状技术标准进行迁改,对产权部门正在施工或已批准计划近期开工的线路考虑按其规划改造的技术要求进行处理,迁改工程的实施不改变既有产权归属及运行管理维护模式。
2. 10kV及以下的电力线路过轨采用电缆穿钢管保护过轨或沿隧道顶架空过轨;穿钢管保护过轨时采用一用一备两根,穿管壁厚不小于4mm
3. 不满足规范要求的10kV及以下平移电力线路应改移至红线范围以外。
4. 对影响本线建及电气化铁路运营安全的电力线路尽可能一次迁改到位,避免二次迁改。
5. 电力迁改需遵循现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66kV及以下架空电力线路设计规范》(GB50061-2010)、《电力工程电缆设计规范》(GB 50217-2007)、《铁路电力设计规范》(TB10008-2006)中有关要求
三、基坑开挖及回填
1.施工前的基坑定位:
1.1  a.直线杆顺线路方向位移不应超过设计档距的3%,横线路方向位移不应超过50mm。
b.转角杆、分支杆的横线路、顺线路方向位移均不应超过50mm。
      c.双排杆根开的中心偏差不应超过±30mm。
1.2  转角杆、分支杆的横线路、顺线路方向位移均不应超过50mm。
1.3 杆坑深度
1.3.1 杆坑深度应考虑底盘的厚度,底盘的圆槽面应与电杆中心线垂直,正后应填土夯实至底盘表面。基坑深度允许偏差为+100 -50mm。双排杆、三联杆基坑在允许偏差范围内应按最深一坑操平。
1.3.2基坑深度:按照下表要求执行:
平板显示杆长(m)
10
取卵针
12
15
18
埋深(m)
1.7
1.9
课堂教学模式
2.3
2.3
四、电杆组立与绝缘子安装
1.电杆的横向位移不应大于50mm;直线杆倾斜不大于杆梢直径的 1/2。
2.转角杆应向外角预偏,紧线后不应向内角倾斜,向外角的倾斜,其杆梢位移不应大于杆梢直径。
3.终端杆应向拉线侧预偏,紧线后不应向拉线反方向倾斜。
4.双杆立好后应正直,位置偏差应符合下列规定:
4.1直线杆结构中心与中心桩之间的横向位移,不应大于50mm;转角杆结构中心与中心桩之间的横、顺向位移,不应大于50mm。
4.2迈步不应大于30mm。根开不应超过±30mm。
5.以螺栓连接的构件应符合下列:
5.1螺栓应与构件面垂直,螺头平面与构件间不应有间隙。
5.2螺栓紧好后,螺杆丝扣露出的长度:单螺母不应少于两个螺距;双螺母可与螺母相平。
5.3当必须加垫圈时,每端垫圈不应超过2个。
6.螺栓的穿入方向按如下规定执行:
6.1对立体结构:水平方向由内向外;垂直方向由下向上。
6.2对平面结构:顺线路方向,双面构件由内向外,单面构件由送电侧穿入;横线路方向,两侧由内向外,中间由左向右面向受电侧;垂直方向,由下向上。
7.横担安装应平正,安装偏差应符合下列规定:
7.1横担端部上下歪斜不应大于20mm。
7.2横担端部左右扭斜不应大于20mm。
7.3双杆的横担,横担与电杆连接处的高差不应大于连接距离的5‰;左右扭斜不应大于横担总长的1
8.绝缘子安装:
8.1安装应牢固,连接可靠,防止积水。
高效节能蒸汽锅炉
8.2安装时应清除表面灰垢、附着物及不应有的涂料。
8.3悬式绝缘子安装,尚应符合下列规定:
8.3.1与电杆、导线金具连接处,无卡压现象。
8.3.2耐张串上的弹簧销子、螺栓及穿钉应由上向下穿(也就是说悬式绝缘子上的碗口向上)。
8.3.3悬垂串上的弹簧销子、螺栓及穿钉向受电侧穿插入。两边线由内向外、中线由左向右穿入。
8.3.4绝缘子裙边与带电部位的间隙不应小于50mm。
五、拉线安装
1.拉线坑深度统一为2.5m,个别难以施工地段不低于2.3m。拉线坑应预制马道,回填土时应将土块打碎后夯实,并设置防沉层。
2. 拉线棒出土长度应控制在60mm,拉线棒不允许有弯曲现象。
3. 档距≤200米时,拉线采用P6拉盘配GJ-50钢绞线,200<档距≤400米时,拉线采用P8拉盘配GJ-70钢绞线,档距>400米时,顺线拉采用P10拉盘配GJ-100钢绞线。
4.拉线安装应符合下列规定:
4.1拉线与电杆夹角不宜小于45°,当受地形限制时,不应小于30°,特殊地形可采用弓形拉线或撑杆等措施。
4.2承力拉线应与线路方向的中心线对正;分角拉线应与线路分角方向对正;防风拉线应与线路方向垂直。
4.3拉线楔型线夹、UT线夹处应绑扎整齐、紧密。尺寸要求:楔型线夹:回头300mm,绑扎150mm;UT线夹:回头500mm,下端绑扎150mm,上端绑扎80mm。拉线尾线露出绑扎位置20mm~30mm。
4.4拉线与导线距离较近时应装设绝缘子,在断拉线的情况下,拉线绝缘子的距地面高度不应小于2.5m。
4.5在车站、居民区的拉线应设置有明显警示作用的拉线护管,其长度不小于2m。
4.6新架线路拉线棒、楔型线夹、UT线夹一律背面向下,光面向上;对V型拉线,拉线棒一律背面向下,光面向上,楔型线夹、UT线夹一律(面向受电侧)背面向左,光面向右。
4.7耐张段过长时,每隔4-5基杆要增设一组防风拉线。
六、导线连接及导线架设
1.放线前应做好以下准备工作:
1.1根据线盘的线长及架线方向,布置线盘的安放位置,要求放线时导线从线盘的上方拉出。
1.2跨越电力线、通信线、铁路、公路时,必须有安全的跨越措施。
1.3根据具体情况合理布置滑轮的数量,不得使导线在地面、横担上拖拉。
2.导线的修补:导线如有损伤,同一根导线上的接头,不应超过一个。导线接头位置与导线固定处的距离应大于0.5m,当有防震装置时,应在防震装置以外。机器视觉定位
3. 导线的固定应牢固可靠且符合下列要求:
3.1导线在针式绝缘子上的绑扎:
3.1.1直线杆:采用电力绝缘子时应固定在顶部槽内;采用通信绝缘子固定信号线
时,按设计规定处理;
3.1.2直线转角杆:导线应固定在针式绝缘子转角外侧的道槽内;
3.1.3直线跨越杆:导线应双固定,导线本体不应在固定外出现角度;控制器外壳
3.1.4自动闭塞换位杆:换位导线应固定在针式绝缘子拐角外侧的道槽内。
3.2裸铝导线在绝缘子或线夹上固定应缠铝包带,缠绕长度应超过接触部分30 mm。铝包带的缠绕方向应与外层线股的绞制方向一致。
七、接地装置敷设
1.电力线路与既有高低压电力线路、通信线路交叉时,应将跨越档及被跨越档两端 电杆接地,接地电阻 R≤30Ω,开关杆、电缆头杆等设备杆亦应接地,接地电阻R≤10Ω。
2.接地体顶面埋设深度应符合设计规定。当无规定时,不宜小于0.6m。角钢及钢管接地体应垂直配置。除接地体外,接地体引出线的垂直部分和接地装置焊接部位应作防腐处理。
3.垂直接地体的间距不宜小于其长度的2倍。水平接地体的间距应符合设计规定。
4.接地线应防止发生机械损伤和化学腐蚀。在与公路、铁路或管道等交叉及其他可能使接地线遭受损伤处,均应用管子或角钢等加以保护。接地线在穿过墙壁、楼板和地坪处应加装钢管或其他坚固的保护套,有化学腐蚀的部位还应采取防腐措施。
5.接地干线应在不用的两点与接地网相连接。自然接地体应在不同的两点几以上与接地干线或接地网相连接。
6.每个电气装置的接地应以单独的接地线与接地干线相连接,不得在一个接地线中串接几个需要接地的电气装置。
7.接地体敷设完后其回填土内不应夹有石块和建筑垃圾等;外取的土壤不得有较强的腐蚀性;在回填土时应分层夯实。

本文发布于:2024-09-20 21:41:13,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tex/3/282840.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线路   方向   接地   导线   电力   迁改   绝缘子   红线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