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煤矿开采用支护结构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是关于煤矿开采技术领域,特别是关于一种煤矿开采用支护结构


背景技术:



2.煤矿是人类在富含煤炭的矿区开采煤炭资源的区域,一般分为井工煤矿和露天煤矿。当煤层离地表远时,一般选择向地下开掘巷道采掘煤炭,此为井工煤矿。当煤层距地表的距离很近时,一般选择直接剥离地表土层挖掘煤炭,此为露天煤矿。我国绝大部分煤矿属于井工煤矿。煤矿范围包括地上地下以及相关设施的很大区域。
3.液压支架是用来控制采煤工作面矿山压力的结构物。采面矿压以外载的形式作用在液压支架上。在液压支架和采面围岩相互作用的力学系统中,若液压支架的各支承件合力与顶板作用在液压支架上的外载合力正好同一直线,则该液压支架对此采面围岩十分适应。
4.但是该装置在使用过程中存在如下问题:
5.1、该支架在支撑时,一般都是采用液压杆起到支撑,在液压杆的上表面设有防护棚,但是由于内部巷道顶面为不规则的弧状结构,传统的支架上表面都是规则的弧状结构,在支撑时会出现受力不均匀,这样对于不同结构的巷道顶面会造成支撑不稳定的问题发生。
6.2、在使用过程中,若是顶面的防护棚出现破损的情况发生,这样碎石可能会从破损的位置处落入到支架的内部,对于下面行走的工人会造成安全事故的发生。


技术实现要素:



7.为了克服现有的该支架在支撑时,由于内部巷道顶面为不规则的弧状结构,在支撑时会出现受力不均匀的问题发生,同时若是顶面出现破损,这样碎石可能会从破损的位置处落入到支架的内部,对于下面行走的工人会造成安全事故的发生不足,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煤矿开采用支护结构,该升降组件设置有多组,并且在多组升降组件采用第二防护棚连接,且折叠板为可折叠的结构,这样当巷道上顶面为不规则的结构时,即使上升高度不相同,通过折叠板的形变下可以有效的适应不同规则的顶面,同时在第二防护棚的下端设有第一防护棚,且第一防护棚与升降杆相互连接,若是第二防护棚出现破损时,顶面的碎石可以落在第一防护棚的上表面,避免安全事故发生。
8.本技术实施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9.一种煤矿开采用支护结构,包括防护组件和升降组件,防护组件,其设置于煤矿巷道顶面,用于对煤矿顶面进行防护,升降组件,其设置于防护组件的下方,用于支撑防护组件;
10.其中,所述防护组件包括若干个第二防护棚以及与第二防护棚首尾相连的第三防护棚,若干个所述第二防护棚等距布置,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二防护棚之间通过第三防护棚连接,所述第二防护棚包括折叠板,用于与巷道顶面相互贴附,并且折叠板为可折叠的结
构,这样当巷道上顶面为不规则的结构时,两侧相邻的升降组件在上升时,即使上升高度不相同,通过折叠板的形变下可以有效的适应不同规则的顶面。
11.优选的,所述折叠板的两端分别设有第一连接板和第二连接板,所述第一连接板和第二连接板形状相同,同时所述第一连接板和第二连接板均为分段式结构,所述第一连接板和第二连接板与第一连接槽和第二连接槽相交的横截面小于远离第一连接槽和第二连接槽的横截面,采用第一连接板和第二连接板将第二防护棚与两侧的升降杆连接,并且折叠板为可折叠的结构,这样当巷道上顶面为不规则的结构时,两侧相邻的升降杆在上升时,即使上升高度不相同,通过折叠板的形变下可以有效的适应不同规则的顶面。
12.优选的,所述第三防护棚包括连接盖,且连接盖的两端分别开设有第一连接槽和第二连接槽,所述第一连接槽和第二连接槽分别与第一连接板和第二连接板通过螺栓连接,采用螺栓连接,这样若是需要对上方的升降杆进行维修时,可以快速便捷的拆卸整体结构进行维修。
13.优选的,所述升降组件包括升降杆,所述升降杆为分段式结构,所述升降杆包括支杆与液压杆,且液压杆的内壁设有进油口与出油口,且升降杆靠近连接盖的上方设有第一防护棚,且第一防护棚的长度与相邻升降杆的长度相同。
14.优选的,所述第一防护棚包括与升降杆连接的支板,且支板与升降杆的相交处设有连接柱,所述支板靠近连接柱的一侧设有承接板,使用时,通过控制箱打开升降杆的开关,升降杆运行,使得上表面的连接盖与巷道顶面相互接触,这样第二防护棚与巷道顶面接触,由于第二防护棚内部设有折叠板,这样对于不规则的巷道折叠板可以贴附紧密,不会由于两侧升降杆高度不相同导致贴附不紧密的问题发生,同时第二防护棚的下表面设有第一防护棚,这样若是第二防护棚出现破损,落入的碎石可以通过第一防护棚承接。
15.优选的,所述升降杆的下端设有底板,所述升降杆通过底板与底座连接,所述升降杆的下表面设有底座,且底座与升降杆为垂直结构。
16.优选的,所述底座的上表面设有控制箱,且控制箱与若干组所述升降杆电性连接,且若干组所述升降杆与控制箱的电路连接方式为并联连接,控制箱的表壁设有启动按键与停止按键,通过控制箱内部的启动按键和停止按键可以控制升降杆的运行,通过控制箱打开升降杆的开关,升降杆上升,使得上表面的连接盖与巷道顶面相互接触,这样第二防护棚与巷道顶面接触,由于第二防护棚内部设有折叠板,这样对于不规则的巷道折叠板可以贴附紧密。
17.本技术实施例的优点是:
18.1、本实用新型中将升降组件设置有多组,并且在多组升降组件采用第二防护棚连接,第二防护棚包括第一连接板、第二连接板和折叠板,采用第一连接板和第二连接板将第二防护棚与两侧的升降组件连接,并且折叠板为可折叠的结构,这样当巷道上顶面为不规则的结构时,两侧相邻的升降组件在上升时,即使上升高度不相同,通过折叠板的形变下可以有效的适应不同规则的顶面。
19.2、在第二防护棚的下端设有第一防护棚,且第一防护棚与升降杆相互连接,若是第二防护棚出现破损时,顶面的碎石可以落在第一防护棚的上表面,同时第一防护棚包括支板与承载板,相邻的升降杆内部的两个第一防护棚可以通过将支板放置在承载板表面,通过承载板的承载可以提高第一防护棚的承载力。
附图说明
20.图1为本实用新型煤矿开采用支护结构整体结构示意图;
21.图2为本实用新型升降杆与第三防护棚连接结构示意图;
22.图3为本实用新型升降杆与底座连接结构示意图;
23.图4为本实用新型第一防护棚整体结构示意图;
24.图5为本实用新型第二防护棚整体结构示意图;
25.图6为本实用新型第三防护棚整体结构示意图。
26.主要附图标记说明:
27.1、第一防护棚;11、支板;12、连接柱;13、承接板;2、第二防护棚; 21、第一连接板;22、折叠板;23、第二连接板;3、第三防护棚;31、连接盖;32、第一连接槽;33、第二连接槽;4、底座;5、控制箱;6、升降杆。
具体实施方式
28.本技术实施例通过提供一种煤矿开采用支护结构,解决现有技术中该支架在支撑时,由于内部巷道顶面为不规则的弧状结构,在支撑时会出现受力不均匀的问题发生,同时若是顶面出现破损,这样碎石可能会从破损的位置处落入到支架的内部,对于下面行走的工人会造成安全事故的发生的问题,升降组件设置有多组,并且在多组升降组件采用第二防护棚连接,且折叠板为可折叠的结构,这样当巷道上顶面为不规则的结构时,即使上升高度不相同,通过折叠板的形变下可以有效的适应不同规则的顶面,同时在第二防护棚的下端设有第一防护棚,且第一防护棚与升降杆相互连接,若是第二防护棚出现破损时,顶面的碎石可以落在第一防护棚的上表面,避免安全事故发生。
29.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为解决上述问题,总体思路如下:
30.实施例1:
31.本实施例给出一种煤矿开采用支护结构的具体结构,如图1-6所示,包括防护组件和升降组件,防护组件,其设置于煤矿巷道顶面,用于对煤矿顶面进行防护,升降组件,其设置于防护组件的下方,用于支撑防护组件;
32.其中,防护组件包括若干个第二防护棚2以及与第二防护棚2首尾相连的第三防护棚3,若干个第二防护棚2等距布置,相邻的两个第二防护棚2之间通过第三防护棚3连接,第二防护棚2包括折叠板22,用于与巷道顶面相互贴附,并且折叠板22为可折叠的结构,这样当巷道上顶面为不规则的结构时,两侧相邻的升降杆6在上升时,即使上升高度不相同,通过折叠板22的形变下可以有效的适应不同规则的顶面。
33.折叠板22的两端分别设有第一连接板21和第二连接板23,第一连接板 21和第二连接板23形状相同,同时第一连接板21和第二连接板23均为分段式结构,第一连接板21和第二连接板23与第一连接槽32和第二连接槽33 相交的横截面小于远离第一连接槽32和第二连接槽33的横截面。
34.采用第一连接板21和第二连接板23将第二防护棚2与两侧的升降杆6 连接,并且折叠板22为可折叠的结构,这样当巷道上顶面为不规则的结构时,两侧相邻的升降杆6在上升时,即使上升高度不相同,通过折叠板22的形变下可以有效的适应不同规则的顶面。
35.第三防护棚3包括连接盖31,且连接盖31的两端分别开设有第一连接槽 32和第二
连接槽33,第一连接槽32和第二连接槽33分别与第一连接板21 和第二连接板23通过螺栓连接,采用螺栓连接,这样若是需要对上方的升降杆6进行维修时,可以快速便捷的拆卸整体结构进行维修。
36.实施例2:
37.本实施例给出一种煤矿开采用支护结构的具体结构,如图1-6所示,本实施例相比较实施例1还记载了升降组件,升降组件包括升降杆6,升降杆6 为分段式结构,升降杆6包括支杆与液压杆,且液压杆的内壁设有进油口与出油口,且升降杆6靠近连接盖31的上方设有第一防护棚1,且第一防护棚 1的长度与相邻升降杆6的长度相同。
38.第一防护棚1包括与升降杆6连接的支板11,且支板11与升降杆6的相交处设有连接柱12,支板11靠近连接柱12的一侧设有承接板13。
39.使用时,通过控制箱5打开升降杆6的开关,升降杆6运行,使得上表面的连接盖31与巷道顶面相互接触,这样第二防护棚2与巷道顶面接触,由于第二防护棚2内部设有折叠板22,这样对于不规则的巷道折叠板22可以贴附紧密,不会由于两侧升降杆6高度不相同导致贴附不紧密的问题发生,同时第二防护棚2的下表面设有第一防护棚1,这样若是第二防护棚2出现破损,落入的碎石可以通过第一防护棚1承接。
40.升降杆6的下端设有底板,升降杆6通过底板与底座4连接,升降杆6 的下表面设有底座4,且底座4与升降杆6为垂直结构。
41.底座4的上表面设有控制箱5,且控制箱5与若干组升降杆6电性连接,且若干组升降杆6与控制箱5的电路连接方式为并联连接,控制箱5的表壁设有启动按键与停止按键,通过控制箱5内部的启动按键和停止按键可以控制升降杆6的运行。
42.使用时,通过控制箱5打开升降杆6的开关,升降杆6上升,使得上表面的连接盖31与巷道顶面相互接触,这样第二防护棚2与巷道顶面接触,由于第二防护棚2内部设有折叠板22,这样对于不规则的巷道折叠板22可以贴附紧密。
43.工作原理:当需要对煤矿巷道支撑时,取出升降杆6,安装在合适的位置处,并且取出第三防护棚3,将第三防护棚3依次安装在升降杆6的上表面,然后在升降杆6靠近第三防护棚3的一端下表面安装第一防护棚1。
44.通过控制箱5打开升降杆6的开关,升降杆6上升,使得上表面的连接盖31与巷道顶面相互接触,这样第二防护棚2与巷道顶面接触,由于第二防护棚2内部设有折叠板22,这样对于不规则的巷道折叠板22可以贴附紧密,不会由于两侧升降组件3高度不相同导致贴附不紧密的问题发生,同时第二防护棚2的下表面设有第一防护棚1,这样若是第二防护棚2出现破损,落入的碎石可以通过第一防护棚1承接。
45.最后应说明的是:显然,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所作的举例,而并非对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而由此所引申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处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中。

技术特征:


1.一种煤矿开采用支护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防护组件,其设置于煤矿巷道顶面,用于对煤矿顶面进行防护;升降组件,其设置于防护组件的下方,用于支撑防护组件;其中,所述防护组件包括若干个第二防护棚(2)以及与第二防护棚(2)首尾相连的第三防护棚(3),若干个所述第二防护棚(2)等距布置,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二防护棚(2)之间通过第三防护棚(3)连接,所述第二防护棚(2)包括折叠板(22),用于与巷道顶面相互贴附。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煤矿开采用支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折叠板(22)的两端分别设有第一连接板(21)和第二连接板(23),所述第一连接板(21)和第二连接板(23)形状相同。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煤矿开采用支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防护棚(3)包括连接盖(31),且连接盖(31)的两端分别开设有第一连接槽(32)和第二连接槽(33),所述第一连接槽(32)和第二连接槽(33)分别与第一连接板(21)和第二连接板(23)通过螺栓连接。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煤矿开采用支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组件包括升降杆(6),且升降杆(6)靠近连接盖(31)的上方设有第一防护棚(1),且第一防护棚(1)的长度与相邻升降杆(6)的长度相同。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煤矿开采用支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防护棚(1)包括与升降杆(6)连接的支板(11),且支板(11)与升降杆(6)的相交处设有连接柱(12),所述支板(11)靠近连接柱(12)的一侧设有承接板(13)。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煤矿开采用支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杆(6)的下端设有底板,所述升降杆(6)通过底板与底座(4)连接。7.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煤矿开采用支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板(21)和第二连接板(23)均为分段式结构,所述第一连接板(21) 和第二连接板(23)与第一连接槽(32)和第二连接槽(33)相交的横截面小于远离第一连接槽(32)和第二连接槽(33)的横截面。8.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煤矿开采用支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杆(6)的下表面设有底座(4),且底座(4)与升降杆(6)为垂直结构。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煤矿开采用支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4)的上表面设有控制箱(5),且控制箱(5)与若干组所述升降杆(6)电性连接,且若干组所述升降杆(6)与控制箱(5)的电路连接方式为并联连接。10.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煤矿开采用支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杆(6)为分段式结构,所述升降杆(6)包括支杆与液压杆,且液压杆的内壁设有进油口与出油口。

技术总结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煤矿开采用支护结构,包括防护组件和升降组件,其中,所述防护组件包括若干个第二防护棚以及与第二防护棚首尾相连的第三防护棚,若干个所述第二防护棚等距布置,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二防护棚之间通过第三防护棚连接,涉及煤矿开采技术领域,其中,升降组件设置有多组,并且在多组升降组件采用第二防护棚连接,且折叠板为可折叠的结构,这样当巷道上顶面为不规则的结构时,即使上升高度不相同,通过折叠板的形变下可以有效的适应不同规则的顶面,同时在第二防护棚的下端设有第一防护棚,且第一防护棚与升降杆相互连接,若是第二防护棚出现破损时,顶面的碎石可以落在第一防护棚的上表面,避免安全事故发生。避免安全事故发生。避免安全事故发生。


技术研发人员:

李汉汉 刘成波 刘腾 朱栋 宫兴辉 严蒙泉 邸江波 刘博 宜伟 苗于惠 王杰 康桥 黄煦雨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

华能铜川照金煤电有限公司西川煤矿分公司

技术研发日:

2022.05.24

技术公布日:

2022/11/10

本文发布于:2024-09-21 22:04:11,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tex/3/27874.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防护   所述   巷道   结构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