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发动机的散热结构及发动机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发动机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小型通机的发动机的散热结构及发动机。


背景技术:



2.在现有通机发动机中,散热片通常都是分层布置,但是这种结构在高速发动机中,为了匹配发动机的散热需求,往往会需要更大的散热面,面积更大、高度更高的散热片不但导致发动机缸体和缸头体积庞大,而且在高速运动中,散热片过高还容易产生高频短距振动,现有设计中采用额外增加抗震垫等胶条,但是这类胶条在运行中也极易脱落,影响发动机的使用效果。
3.因此,本领域技术人员致力于开发一种缸体和缸头体积更小、但散热效果更好的发动机的散热结构及发动机。


技术实现要素:



4.有鉴于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发动机的散热结构及发动机,所要解决的是现有的发动机的缸体和缸头体积大、散热效果差的技术问题。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发动机的散热结构,包括箱体,箱体连接有缸体,所述缸体上设有分层布置的第一散热片,所述第一散热片之间设有集热筋;所述缸体连接有缸头,所述缸头上设有分层布置的第二散热片,所述第二散热片之间设有导流筋。
6.优选的,所述集热筋和导流筋均位于缸体的主推力面的一侧,缸体的次推力面的一侧设有散热风道。因为主推力面的温度高于次推力面的温度,次推力面的热量可以通过散热风道降低,温度较高的主推力面则通过集热筋散热。
7.优选的,所述第一散热片的厚度大于所述集热筋的厚度,第一散热片的厚度与集热筋的厚度差为0.1~0.2mm。通过厚度差的设计,利用热传导原理,更有利于热量的传导,提高热传导速度。
8.优选的,所述集热筋连接的第一散热片的数量为4~6片。
9.优选的,所述集热筋垂直于第一散热片,且集热筋与缸体之间的距离d为8~15mm。通过以上设计,不但可以为部分冷却风提供流动空间,也能让集热筋达到集热散热效果。
10.优选的,所述导流筋的数量为两个,两个导流筋呈倾斜设置。
11.优选的,两个所述导流筋之间的夹角θ为80~100
°

12.通过设置导流筋,在导流筋处形成吸热、放热处,迅速集中热量,又迅速带走热量,并进行集中散热。同时还可以形成向内的风道,以带走更多的热量。斜置导流筋,可以改变冷却风的路径和变化,并使得冷却风得以相互碰撞,让其产生更快、更复杂的变化,从而加快缸头的散热。
13.优选的,所述第二散热片靠近主推力面的一侧设有引流槽。
14.优选的,所述第二散热片包括散热片一和散热片二,所述散热片一位于靠近所述
缸体的一侧;所述散热片一上设有第一引流槽,所述散热片二上设有两个第二引流槽,两个所述第二引流槽位于所述第一引流槽的两侧。
15.通过设置引流槽,形成对冷却风的引流导向作用,加上与导流筋的配合,进去的冷却风可以快速的排除,形成一个有效的散热循环,进一步提高缸头的散热效率。同时,导流筋与引流槽还可以起到防震效果。
16.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7.通过在第一散热片中增加一条集热筋,形成一个缸体和缸头之外的集热源。具体的工作原理为,发动机运行后,燃烧室的温度通过活塞环快速的传递到缸体,再到第一散热片上。通过热传导原理,温度由导热片较厚处传到较薄处以及温度由高温向低温的的传导速度最快。当箱体产生的高温冷却风传到第一散热片与集热筋竖直交点位置时,因交点位置的厚度大于第一散热片的厚度,交点位置就会迅速的吸收热量;又因为交点位置的厚度大于集热筋的厚度,即导热片由厚变薄,温度即通过集热筋散发出去。通过集热筋不断的吸热放热,就会形成一个远离缸体的集热源。因而在风道持续的冷却风的作用下,能从高温的积热源带走更多的温度,提高燃烧后缸体对外传热的时间,实现高效散热。进而实现降低散热片面积和高度,以及减小缸体和缸头体积的目的,使得发动机的结构更为紧凑,同时也不易形成高频的散热片震动。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集热筋,紧凑的结构很好的解决了散热片的高频震动和需要增加额外附件的问题,并且散热效果更好。
附图说明
18.图1是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的缸体和缸头的结构示意图;
19.图2是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的缸体的结构示意图;
20.图3是图2中a处局部放大示意图;
21.图4是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的缸头的结构示意图;
22.图5是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的缸头的主视示意图;
23.图6是图5中b向剖视示意图。
24.上述附图中:1、缸体;11、第一散热片;12、集热筋;13、主推力面;14、次推力面;141、散热风道;2、缸头;21、第二散热片;211、散热片一;212、散热片二;213、第一引流槽;214、第二引流槽;22、导流筋;3、箱体。
具体实施方式
25.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需注意的是,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术语“上”、“下”、“左”、“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式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26.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发动机的散热结构,包括箱体3,箱体3连接有缸体1,缸体1上设有分层布置的第一散热片11。第一散热片11之间设有集热筋12,集热筋12连接的第一散热片11的数量为4~6片,在本实施例中,集热筋12连接的第一散热片11
的数量为5片。缸体1连接有缸头2,缸头2上设有分层布置的第二散热片21,第二散热片21之间设有导流筋22。具体的,集热筋12和导流筋22均位于缸体1的主推力面13的一侧,缸体1的次推力面14的一侧设有散热风道141。因为主推力面13的温度高于次推力面14的温度,次推力面14的热量可以通过散热风道141降低,温度较高的主推力面13则通过集热筋12散热。
27.进一步的,第一散热片11的厚度大于集热筋12的厚度,第一散热片11的厚度与集热筋12的厚度差为0.1~0.2mm,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散热片11比集热筋12的厚度大0.1mm。通过厚度差的设计,利用热传导原理,更有利于热量的传导,提高热传导速度。
28.如图3所示,集热筋12垂直于第一散热片11,且集热筋12与缸体1之间的距离d为8~15mm。通过以上设计,不但可以为部分冷却风提供流动空间,也能让集热筋12达到集热散热效果,在本实施例中,集热筋12与缸体1之间的距离d为12mm。
29.在以上实施例中,通过在第一散热片11中增加一条集热筋12,形成一个缸体1和缸头2之外的集热源。具体的工作原理为,发动机运行后,燃烧室的温度通过活塞环快速的传递到缸体1,再到第一散热片11上。通过热传导原理,温度由导热片较厚处传到较薄处以及温度由高温向低温处的传导速度最快。当箱体3产生的高温冷却风传到第一散热片11与集热筋12竖直交点位置时,因交点位置的厚度大于第一散热片11的厚度,交点位置就会迅速的吸收热量。又因为交点位置的厚度大于集热筋12的厚度,即导热片由厚变薄,温度即通过集热筋12散发出去。通过集热筋12不断的吸热放热,就会形成一个远离缸体1的集热源。因而在风道持续的冷却风的作用下,能从高温的积热源带走更多的温度,提高燃烧后缸体1对外传热的时间,实现高效散热。进而实现降低散热片面积和高度,以及减小缸体1和缸头2体积的目的,使得发动机的结构更为紧凑,同时也不易形成高频的散热片震动。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集热筋12,紧凑的结构很好的解决了散热片的高频震动和需要增加额外附件的问题,并且散热效果更好。
30.如图4至图6所示,导流筋22的数量为两个,两个导流筋22呈倾斜设置,且两个导流筋22之间的夹角θ为80~100
°
,在本实施例中,θ为90
°
。通过设置导流筋22,在导流筋22处形成吸热、放热处,迅速集中热量,又迅速带走热量,并进行集中散热。同时还可以形成向内的风道,以带走更多的热量。斜置导流筋22,可以改变冷却风的路径和变化,并使得冷却风得以相互碰撞,让其产生更快、更复杂的变化,从而加快缸头2的散热。
31.另一方面,第二散热片21靠近主推力面13的一侧设有引流槽。具体的,第二散热片21包括散热片一211和散热片二212,散热片一211位于靠近缸体1的一侧;散热片一211上设有第一引流槽213,散热片二212上设有两个第二引流槽214,两个第二引流槽214位于第一引流槽213的两侧。
32.通过设置引流槽,形成对冷却风的引流导向作用,加上与导流筋22的配合,进去的冷却风可以快速的排除,形成一个有效的散热循环,进一步提高缸头2的散热效率。同时,导流筋22与引流槽还可以起到防震效果。
33.以上详细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具体实施例。应当理解,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无需创造性劳动就可以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构思作出诸多修改和变化。因此,凡本技术领域中技术人员依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在现有技术的基础上通过逻辑分析、推理或者有限的实验可以得到的技术方案,皆应在由权利要求书所确定的保护范围内。

技术特征:


1.一种发动机的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缸体(1),所述缸体(1)上设有分层布置的第一散热片(11),所述第一散热片(11)之间设有集热筋(12);所述缸体(1)连接有缸头(2),所述缸头(2)上设有分层布置的第二散热片(21),所述第二散热片(21)之间设有导流筋(22)。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发动机的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散热片(11)的厚度大于所述集热筋(12)的厚度,第一散热片(11)的厚度与集热筋(12)的厚度差为0.1~0.2mm。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发动机的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集热筋(12)和导流筋(22)均位于缸体(1)的主推力面(13)的一侧,缸体(1)的次推力面(14)的一侧设有散热风道(141)。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发动机的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集热筋(12)连接的第一散热片(11)的数量为4~6片。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发动机的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集热筋(12)垂直于第一散热片(11),且集热筋(12)与缸体(1)之间的距离d为8~15mm。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发动机的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筋(22)的数量为两个,两个导流筋(22)呈倾斜设置。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发动机的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导流筋(22)之间的夹角θ为80~100
°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发动机的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散热片(21)靠近主推力面(13)的一侧设有引流槽。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发动机的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散热片(21)包括散热片一(211)和散热片二(212),所述散热片一(211)位于靠近所述缸体(1)的一侧;所述散热片一(211)上设有第一引流槽(213),所述散热片二(212)上设有两个第二引流槽(214),两个所述第二引流槽(214)位于所述第一引流槽(213)的两侧。10.一种发动机,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9任意一项所述的发动机的散热结构。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涉发动机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小型通机的发动机的散热结构及发动机。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发动机的散热结构,包括缸体,缸体上设有分层布置的第一散热片,第一散热片之间设有集热筋;缸体连接有缸头,缸头上设有分层布置的第二散热片,第二散热片之间设有导流筋。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开发一种缸体和缸头体积更小、但散热效果更好的发动机的散热结构及发动机。发动机的散热结构及发动机。发动机的散热结构及发动机。


技术研发人员:

王吉 米红湖 李东虎 陆仕兵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

重庆帝勒金驰通用机械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2022.07.28

技术公布日:

2022/11/2

本文发布于:2024-09-22 19:21:09,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tex/3/27823.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散热片   缸体   所述   发动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