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后扶手装置和两轮车的制作方法


一种后扶手装置两轮
【技术领域】
1.本实用新型涉及两轮车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后扶手装置和两轮车。


背景技术:



2.随着共享两轮车行业的兴起和发展,各城市区域交管部门,对行业安全规范管理,提出了不同的要求,例如,防止两轮车多人骑行,酿成安全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3.为解决共享两轮车存在多人骑行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后扶手装置和两轮车。
4.本实用新型解决技术问题的方案是提供一种后扶手装置,用于安装在两轮车的车座后方使用,包括主体和连接块,所述主体通过所述连接块与所述两轮车的车体连接;所述主体上设置有与所述两轮车信号连接的触发装置,所述触发装置用于检测所述主体的受力情况并传送给所述两轮车。
5.优选地,所述主体包括连接部和设置在所述连接部两端的两个支撑臂,所述连接块固定在所述支撑臂上;所述触发装置设置在所述连接部上。
6.优选地,所述触发装置为压力传感器、应变片或开关按键中的一种。
7.优选地,所述两个支撑臂之一者上设有线槽,所述线槽内设有连接所述两轮车与所述触发装置的线路,设有所述线槽的支撑臂上设有盖板,所述盖板覆盖所述线槽以保护所述线槽内的线路。
8.优选地,所述连接部包括连接主体以及与所述连接主体相连的按压部,所述连接主体上设有容置槽,所述触发装置设于所述容置槽内,通过按压所述按压部触发所述触发装置。
9.优选地,所述容置槽的两侧设有容纳槽,所述容纳槽内设有弹性件;所述按压部靠近所述连接主体一侧设有卡接柱,所述按压部与所述连接主体相连后所述卡接柱进入所述容纳槽且所述容纳槽内的弹性件套设于所述卡接柱上。
10.优选地,所述按压部靠近所述连接主体一侧还设有与所述容置槽配合的配合部,所述容置槽的侧壁上设有凸块,所述配合部上设有与所述凸块对应的凹槽,所述按压部与所述连接主体相连后,所述凸块进入所述凹槽。
11.优选地,所述容置槽的侧壁上开设有限位孔,所述配合部上对应所述限位孔设有限位块,所述按压部与所述连接主体相连后,所述限位块进入所述限位孔。
12.本实用新型为解决技术问题还提供一种两轮车,包括上述后扶手装置。
13.优选地,所述两轮车内设有与所述触发装置信号连接的控制器,所述触发装置被触发后所述控制器发送警报或断电的指令给所述两轮车。
1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后扶手装置和两轮车具有以下优点:
15.1、本实用新型的后扶手装置包括主体和连接块,主体通过连接块与两轮车的车体
连接;主体上设置有与两轮车信号连接的触发装置,触发装置用于检测主体的受力情况并传送给两轮车。可以理解,单人骑行两轮车时骑行者不会压迫后扶手装置,而多人骑行时则至少会有一人的身体部位接触后扶手装置进而压迫后扶手装置,因此本实用新型通过在后扶手装置上设置触发装置,当多人骑行时则会压迫后扶手装置使触发装置检测到后扶手装置的主体受力情况,当主体受力达到一定的阈值后即会触发主体上的触发装置工作,告诉两轮车此时有多人骑行,使两轮车做出相应的措施防止多人骑行,保证了骑行规范、避免了安全事故发生,有利于保障骑行者的人身安全以及提高道路交通安全。
16.2、本实用新型的主体包括连接部和设置在连接部两端的两个支撑臂,连接块固定在支撑臂上;触发装置设置在连接部上,由于多人骑行时连接部为最容易与骑行者接触的部位,因此将触发装置设于连接部上可以保证多人骑行时触发装置工作的准确性,提高了后扶手装置的实用性。
17.3、本实用新型的触发装置为压力传感器、应变片或开关按键中的一种,结构简单、易于实现,生产效率高。
18.4、本实用新型的两个支撑臂之一者上设有线槽,线槽内设有连接两轮车与触发装置的线路,设有线槽的支撑臂上设有盖板,盖板覆盖线槽以保护线槽内的线路,可以防止线路暴露在外,提高了线路的安全性。另外,设置线槽和盖板还可以将连接触发装置的线路单独管理,便于维修与保养。
19.5、本实用新型的连接部包括连接主体以及与连接主体相连的按压部,连接主体上设有容置槽,触发装置设于容置槽内,通过按压按压部触发触发装置。可以理解,多人骑行时,至少会有一人的身体部位直接接触按压部,进而对按压部施加压力触发触发装置,容易实现通过触发装置判断两轮车是否为多人骑行的功能。
20.6、本实用新型的容置槽的两侧设有容纳槽,容纳槽内设有弹性件;按压部靠近连接主体一侧设有卡接柱,按压部与连接主体相连后卡接柱进入容纳槽且容纳槽内的弹性件套设于卡接柱上。可以理解,设置弹性件可以在按压部按下后取消作用在按压部上的力后按压部自动回弹,可以使按压部上下平稳活动,提高了结构的稳定性;而将弹性件套设在卡接柱上卡接柱可以给弹性件提供支撑,可以防止弹性件变形,提高弹性件的使用寿命,进而保证了按压部的结构稳定。
21.7、本实用新型的按压部靠近连接主体一侧还设有与容置槽配合的配合部,容置槽的侧壁上设有凸块,配合部上设有与凸块对应的凹槽,按压部与连接主体相连时,凸块进入凹槽,凸起与凹槽的配合在组装后扶手装置时可以起到定位的作用,提高组装效率,同时在按压按压部时,凸起与凹槽的配合能够使按压部上下平稳移动,提高结构稳定性,进而可以提高按压部的使用寿命。
22.8、本实用新型的容置槽的侧壁上开设有限位孔,配合部上对应限位孔设有限位块,按压部与连接主体相连后,限位块进入限位孔,可以使按压部与连接主体的连接更加稳固,并且可以精准定位按压部的位置,便于安装。
23.9、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两轮车,包括上述后扶手装置,该两轮车具有与上述后扶手装置相同的有益效果,在此不做赘述。
24.10、本实用新型的两轮车内设有与触发装置信号连接的控制器,触发装置被触发后控制器发送警报或断电的指令给两轮车,通过触发装置与控制器的配合使两轮车发出警
报或断电以阻止多人骑行同一辆两轮车,保证了骑行规范、避免了安全事故发生,有利于保障骑行者的人身安全以及提高道路交通安全。
【附图说明】
25.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26.图1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提供的后扶手装置的立体示意图。
27.图2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提供的后扶手装置的爆炸图。
28.图3是图2中a的放大图。
29.图4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提供的后扶手装置之按压部的立体示意图。
30.图5是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提供的后扶手装置的立体示意图。
31.图6是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提供的两轮车的框图。
32.图7是本实用新型第四实施例提供的两轮车的框图。
33.附图标识说明:
34.1、后扶手装置;2、后扶手装置;3、两轮车;4、两轮车;
35.10、第一支撑臂;11、盖板;12、线槽;20、连接部;21、按压部;22、连接主体;23、弹性件;30、第二支撑臂;40、连接块;
36.100、主体;210、配合部;211、按压块;212、凹槽;213、卡接柱;214、限位块;220、容置槽;221、触发装置;222、凸块;223、容纳槽;224、限位孔。
【具体实施方式】
37.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实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38.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
39.在本实用新型中,术语“上”、“下”、“左”、“右”、“前”、“后”、“顶”、“底”、“内”、“外”、“中”、“竖直”、“水平”、“横向”、“纵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这些术语主要是为了更好地描述本实用新型及其实施例,并非用于限定所指示的装置、元件或组成部分必须具有特定方位,或以特定方位进行构造和操作。
40.并且,上述部分术语除了可以用于表示方位或位置关系以外,还可能用于表示其他含义,例如术语“上”在某些情况下也可能用于表示某种依附关系或连接关系。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这些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41.此外,术语“安装”、“设置”、“设有”、“连接”、“相连”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可拆卸连接,或整体式构造;可以是机械连接,或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或者是
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又或者是两个装置、元件或组成部分之间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42.请结合图1至图3,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提供一种后扶手装置1,包括主体100和连接块40,主体100通过连接块40与两轮车的车体连接;主体100上设置有与两轮车信号连接的触发装置221,触发装置221用于检测主体100的受力情况并传动给两轮车。进一步地,两轮车内设有与触发装置221信号连接的控制器,触发装置221被触发后将主体100的受力情况传动给两轮车内的控制器,使控制器发送警报或断电的指令给两轮车。
43.可以理解地,单人骑行两轮车时骑行者不会压迫后扶手装置1,而多人骑行时则至少会有一人的身体部位接触后扶手装置1的主体100进而压迫主体100,本实用新型通过在主体100上设置触发装置221,当多人骑行时则会压迫主体100使触发装置221检测到主体100的受力情况,当主体100受力达到一定的阈值后即会触发主体100上的触发装置221工作,触发信号通知装有该后扶手装置1的两轮车内的控制器此时有多人骑行,控制器发出指令使两轮车做出相应的措施防止多人骑行,保证了骑行规范、避免了安全事故发生,有利于保障骑行者的人身安全以及提高道路交通安全。
44.可以理解地,触发装置221被触发判定两轮车为多人骑行后,将信息传递给控制器,然后控制器发出指令使两轮车做出防止多人骑行的措施,该措施可以为发出警报,如发出特定地警报声或者发出类似“禁止多人骑行”的警示语;或者触发装置221被触发判定两轮车为多人骑行后两轮车直接进行断电,令骑行者无法骑行,或者进一步在断电的同时发出警示语等。
45.请继续结合图1至图3,主体100包括连接部20和分别设置在连接部20两端的两个支撑臂,分别为第一支撑臂10与第二支撑臂30。进一步地,连接块40为两个,分别固定在第一支撑臂10与第二支撑臂30上。
46.可选地,第一支撑臂10、连接部20、第二支撑臂30以及连接块40可以一体成型,以提高后扶手装置1结构的稳定性。
47.可以理解地,当多人骑行两轮车时,后扶手装置1上最容易受到压迫的部位为连接部20即后扶手装置1的最高处,因此触发装置221设置在连接部20上,将触发装置221设置在连接部20上可以保证触发装置221对主体100受力情况更加敏感以及检测主体100受力情况更加精准。
48.进一步地,连接部20包括连接主体22以及与连接主体22相连的按压部21,连接主体22上设有容置槽220,触发装置221设于容置槽220内,将触发装置221设置在容置槽220内可以对触发装置221进行保护,提高结构安全性,并且当多人骑行时,至少有一人的身体部位会压迫连接部20上的按压部21,通过按压按压部21即可触发触发装置221,结构简单、实用性强,便于生产。
49.进一步地,第一支撑臂10与第二支撑臂30中的一者上设有线槽12,线槽12内设有连接两轮车和触发装置221的线路,实现给触发装置221供电以及触发装置221与两轮车内部的控制器电连接。
50.具体地,本实用新型的线槽12设于第一支撑臂10上,因此为了保护线槽12避免线槽12内的线路暴露在外造成不必要的损耗,第一支撑臂10上设有盖板11,盖板11覆盖线槽12对线槽12内的线路进行密封保护。另外,设置盖板11还有利于对线槽12内的线路进行维
修和保养,当触发装置221出现问题时只需要将盖板11拆下即可对线槽12内的线路进行检修,简单方便。
51.可选地,线槽12也可以设于第二支撑臂30上,此时第二支撑臂30上设置盖板11;或者第一支撑臂10与第二支撑臂30上均设置线槽12,此时第一支撑臂10与第二支撑臂30上均设置盖板11。
52.可选地,按压部21与盖板11可以一体成型。
53.具体地,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提供的触发装置221为开关按键。
54.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触发装置221也可以为压力传感器等结构。
55.请结合图2至图4,容置槽220的两侧设有容纳槽223,容纳槽223内设有弹性件23。按压部21靠近连接主体22一侧设有与容纳槽223对应的卡接柱213以及与容置槽220对应的配合部210。容置槽220相对的两侧壁上设有凸块222,并且在设有凸块222的侧壁上还开设有限位孔224,配合部210整体为向连接主体22方向凸出的结构,配合部210两相对的侧壁部分位置内凹形成凹槽212,并且在形成凹槽212的侧壁的外表面上设有限位块214。
56.可以理解,凸块222与凹槽212的位置、数量对应设置,限位孔224与限位块214的位置、数量对应设置。
57.可选地,凸块222、凹槽212、限位孔224以及限位块214的位置与数量均不做限制,可根据实际需求对应改变。
58.具体地,弹性件23可以是弹簧。
59.可以理解,连接主体22与按压部21相连后,卡接柱213进入容纳槽223内且容纳槽223内的弹性件23套设于卡接柱213上,弹性件23套设在卡接柱213上时卡接柱213可以给弹性件23提供支撑,防止多次使用造成弹性件23变形,提高弹性件23的使用寿命,在取消作用在按压部21上的力之后由于弹性件23的作用按压部21会自动回弹,结构稳定、实用性强。
60.进一步地,连接主体22与按压部21相连后,凸块222进入凹槽212内且按压按压部21时凸块222与凹槽212之间可相对移动,限位块214进入限位孔224内且按压按压部21时限位块214可以在限位孔224内移动。按压部21受到压迫后,按压部21向连接主体22的方向移动使配合部210向容置槽220的方向移动进而使凹槽212沿着凸块222移动,限位块214在限位孔224内移动。可以理解,配合部210上凹槽212以及限位块214的移动位置是固定的,可以定位配合部210的移动位置再进一步结合卡接柱213与弹性件23的配合可以保证按压部21在上下移动的过程中更加平稳、使按压部21的结构稳定,提高按压部21的使用寿命。
61.可以理解地,配合部210内对应触发装置221处还设有按压块211,当按压部21未受力时,按压块211与触发装置221之间留有间隙,当按压部21受力后,按压块211压迫触发装置221触发触发装置221。
62.可以理解地,当车辆行驶在颠簸的路段时,由于惯性的作用,触发装置221可能会受到较小的压力出现误触的情况,因此触发装置221设有最小触发值即触发阈值,只有当触发装置221受到的压力达到触发阈值后触发装置221才会被触发。另外,若骑行者背着背包骑行,在颠簸路段行驶时可能存在背包碰撞按压部21给按压部21施加较大的力,达到触发装置221的触发阈值造成误触的情况,因此可进一步给触发装置221设置持续触发时间,当触发装置221在持续一段时间内受到达到触发阈值的压力时,触发装置221被触发将多人骑行的信息传递给控制器。可以理解,触发阈值与持续触发时间可以根据实际应用场景测试
之后设定。
63.进一步地,线槽12从第一支撑臂10延伸至连接主体22,线槽12内的线路通过容置槽220侧壁上的限位孔224进入容置槽220内与触发装置221相连,线路从容置槽220的侧壁通过可以避免压迫按压部21时压迫到线路,有利于保护线路。可以理解,当线路从限位孔224内通过时,限位孔224的空间应当足够大,使限位孔224内的限位块214在移动的过程中不会压迫到线路。
64.可选地,线槽12可以延伸至容置槽220的底壁进入容置槽220内。
65.请结合图2、图3和图5,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提供一种后扶手装置2,与后扶手装置1不同的是后扶手装置2内的触发装置221为应变片,应变片可以将后扶手装置2的主体100受力后的形变转换为电阻值变化,进而可以判断出主体100的受力情况。
66.可选地,连接部20的连接主体22上可以不设置容置槽220,可以直接将应变片贴在连接主体22上,结构简单。此外,为了对应变片进行保护,还可以在应变片上涂一层密封胶。
67.可选地,应变片可以贴在后扶手装置2的任何受力后产生形变较大的位置,也可以设置多个应变片贴在后扶手装置2的不同位置上。
68.可以理解,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提供的后扶手装置2与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提供的后扶手装置1具有相同的有益效果,在此不做赘述。
69.请结合图6,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提供一种两轮车3,两轮车3的车座后方设有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提供的后扶手装置1,两轮车3与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提供的后扶手装置1有益效果相同,在此不做赘述。
70.请结合图7,本实用新型第四实施例提供一种两轮车4,两轮车4的车座后方设有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提供的后扶手装置2,两轮车4与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提供的后扶手装置2有益效果相同,在此不做赘述。
7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后扶手装置和两轮车具有以下优点:
72.1、本实用新型的后扶手装置包括主体和连接块,主体通过连接块与两轮车的车体连接;主体上设置有与两轮车信号连接的触发装置,触发装置用于检测主体的受力情况并传送给两轮车。可以理解,单人骑行两轮车时骑行者不会压迫后扶手装置,而多人骑行时则至少会有一人的身体部位接触后扶手装置进而压迫后扶手装置,因此本实用新型通过在后扶手装置上设置触发装置,当多人骑行时则会压迫后扶手装置使触发装置检测到后扶手装置的主体受力情况,当主体受力达到一定的阈值后即会触发主体上的触发装置工作,告诉两轮车此时有多人骑行,使两轮车做出相应的措施防止多人骑行,保证了骑行规范、避免了安全事故发生,有利于保障骑行者的人身安全以及提高道路交通安全。
73.2、本实用新型的主体包括连接部和设置在连接部两端的两个支撑臂,连接块固定在支撑臂上;触发装置设置在连接部上,由于多人骑行时连接部为最容易与骑行者接触的部位,因此将触发装置设于连接部上可以保证多人骑行时触发装置工作的准确性,提高了后扶手装置的实用性。
74.3、本实用新型的触发装置为压力传感器、应变片或开关按键中的一种,结构简单、易于实现,生产效率高。
75.4、本实用新型的两个支撑臂之一者上设有线槽,线槽内设有连接两轮车与触发装置的线路,设有线槽的支撑臂上设有盖板,盖板覆盖线槽以保护线槽内的线路,可以防止线
路暴露在外,提高了线路的安全性。另外,设置线槽和盖板还可以将连接触发装置的线路单独管理,便于维修与保养。
76.5、本实用新型的连接部包括连接主体以及与连接主体相连的按压部,连接主体上设有容置槽,触发装置设于容置槽内,通过按压按压部触发触发装置。可以理解,多人骑行时,至少会有一人的身体部位直接接触按压部,进而对按压部施加压力触发触发装置,容易实现通过触发装置判断两轮车是否为多人骑行的功能。
77.6、本实用新型的容置槽的两侧设有容纳槽,容纳槽内设有弹性件;按压部靠近连接主体一侧设有卡接柱,按压部与连接主体相连后卡接柱进入容纳槽且容纳槽内的弹性件套设于卡接柱上。可以理解,设置弹性件可以在按压部按下后取消作用在按压部上的力后按压部自动回弹,可以使按压部上下平稳活动,提高了结构的稳定性;而将弹性件套设在卡接柱上卡接柱可以给弹性件提供支撑,可以防止弹性件变形,提高弹性件的使用寿命,进而保证了按压部的结构稳定。
78.7、本实用新型的按压部靠近连接主体一侧还设有与容置槽配合的配合部,容置槽的侧壁上设有凸块,配合部上设有与凸块对应的凹槽,按压部与连接主体相连时,凸块进入凹槽,凸起与凹槽的配合在组装后扶手装置时可以起到定位的作用,提高组装效率,同时在按压按压部时,凸起与凹槽的配合能够使按压部上下平稳移动,提高结构稳定性,进而可以提高按压部的使用寿命。
79.8、本实用新型的容置槽的侧壁上开设有限位孔,配合部上对应限位孔设有限位块,按压部与连接主体相连后,限位块进入限位孔,可以使按压部与连接主体的连接更加稳固,并且可以精准定位按压部的位置,便于安装。
80.9、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两轮车,包括上述后扶手装置,该两轮车具有与上述后扶手装置相同的有益效果,在此不做赘述。
81.10、本实用新型的两轮车内设有与触发装置信号连接的控制器,触发装置被触发后控制器发送警报或断电的指令给两轮车,通过触发装置与控制器的配合使两轮车发出警报或断电以阻止多人骑行同一辆两轮车,保证了骑行规范、避免了安全事故发生,有利于保障骑行者的人身安全以及提高道路交通安全。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一种后扶手装置,用于安装在两轮车的车座后方使用,其特征在于:包括主体和连接块,所述主体通过所述连接块与所述两轮车的车体连接;所述主体上设置有与所述两轮车信号连接的触发装置,所述触发装置用于检测所述主体的受力情况并传送给所述两轮车。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后扶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包括连接部和设置在所述连接部两端的两个支撑臂,所述连接块固定在所述支撑臂上;所述触发装置设置在所述连接部上。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后扶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触发装置为压力传感器、应变片或开关按键中的一种。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后扶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两个支撑臂之一者上设有线槽,所述线槽内设有连接所述两轮车与所述触发装置的线路,设有所述线槽的支撑臂上设有盖板,所述盖板覆盖所述线槽以保护所述线槽内的线路。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后扶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部包括连接主体以及与所述连接主体相连的按压部,所述连接主体上设有容置槽,所述触发装置设于所述容置槽内,通过按压所述按压部触发所述触发装置。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后扶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容置槽的两侧设有容纳槽,所述容纳槽内设有弹性件;所述按压部靠近所述连接主体一侧设有卡接柱,所述按压部与所述连接主体相连后所述卡接柱进入所述容纳槽且所述容纳槽内的弹性件套设于所述卡接柱上。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后扶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按压部靠近所述连接主体一侧还设有与所述容置槽配合的配合部,所述容置槽的侧壁上设有凸块,所述配合部上设有与所述凸块对应的凹槽,所述按压部与所述连接主体相连后,所述凸块进入所述凹槽。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后扶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容置槽的侧壁上开设有限位孔,所述配合部上对应所述限位孔设有限位块,所述按压部与所述连接主体相连后,所述限位块进入所述限位孔。9.一种两轮车,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后扶手装置。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两轮车,其特征在于:所述两轮车内设有与所述触发装置信号连接的控制器,所述触发装置被触发后所述控制器发送警报或断电的指令给所述两轮车。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涉及两轮车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后扶手装置和两轮车,后扶手装置包括主体和连接块,主体通过连接块与两轮车的车体连接;主体上设置有与两轮车信号连接的触发装置,触发装置用于检测主体的受力情况并传送给两轮车。本实用新型通过在后扶手装置上设置触发装置,当多人骑行时则会压迫后扶手装置使触发装置检测到后扶手装置的主体受力情况,当主体受力达到一定的阈值后即会触发主体上的触发装置工作,告诉两轮车此时有多人骑行,使两轮车做出相应的措施防止多人骑行,保证了骑行规范、避免了安全事故发生,有利于保障骑行者的人身安全以及提高道路交通安全。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设有上述后扶手装置的两轮车。还提供一种设有上述后扶手装置的两轮车。还提供一种设有上述后扶手装置的两轮车。


技术研发人员:

程芳园 陈子晃 赵迎军 张勇 陆伟 禹小青 杨剑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

合肥松果智造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2022.07.18

技术公布日:

2022/11/10

本文发布于:2024-09-21 11:14:26,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tex/3/27721.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装置   所述   两轮   主体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