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东师《小学语文教学法》正考试卷答案

2017东师《小学语文教学法》正考试卷答案
一、简答题
1、识字与写字教学目标的特点
从结构上看,《标准》系统地提出了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的课程目标,并使之具体地综合地体现在各个阶段目标之中。就识字写字教学的阶段目标来说,语文课程标准研制组编写的《语文课程标准解读》一书,中认为,主要有两个特点:
从横向来说,目标体现了多元化和重点性的统一。
每个学段都从“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这三个维度提出识字写字的教学目标,较以往只从“知识和能力”一个维度提出目标更加全面和完整。比如,第一学段(1—2年级)在“识字与写字”方面共提出六项目标。第一项“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和第三项中的“初步感受汉字的形体美”,侧重于“情感态度”的目标。第二、三、五项是汉语拼音、识字与写字要求,侧重于“知识和能力”的目标。第四项、第六项侧重于“过程和方法”的目标。
《标准》中的识字写字教学目标既是多元的,同时也重点突出。它首先加强了情感态度方面的要求,具体体现在两个方面:其一,重视识字写字的兴趣和良好习惯的培养。如,第一学段提出“喜欢学习汉字,
有主动的识字愿望”、“养成正确的写字姿势和良好的写字习惯”;第二学段提出“对汉字有浓厚的兴趣,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其二,强调通过识字写字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如,在第一学段提出“初步感受汉字的形体美”,从第二学段开始要注意用毛笔临摹正楷字帖,通过书法练习,要求“在书法中体会汉字的美”(第三学段),“体会书法的审美价值”(第四学段)。在识字写字教学目标中强调情感态度方面的要求,体现了语文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学生学习识字写字,不仅为了掌握一种交际工具,而且要了解汉语言文字中所蕴含的丰富的文化信息,培养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
从纵向来说,学习目标体现了阶段性和连续性的统一。
考虑到语文学习的一般规律和学生年龄发展阶段的不同特点,每个学段的识字写字教学目标都有所侧重,体现出阶段性的特点;同时,各学段之间的学习目标又是相互联系的,每一学段的学习目标在前一学段学习目标的基础上提出,并为后一学段的继续学习奠定基础。比如。在第一学段强调“养成正确的写字姿势和良好的写字习惯”,要求“书写规范、端正、整洁”,这是写字的基本要求,对初学写字的儿童来说十分必要。在此基础上,才能要求使用硬笔熟练地书写正楷字,做到规范、端正、整洁。用毛笔临摹正楷字帖”(第二学段),进而达到用“硬笔书写楷书,行款整齐,有一定的速度”,“能用毛笔书写楷书,在书写中体会汉字的优美”。
2、简要分析口语交际的含义和特点
(一)情境性
(二)互动性
(三)规范性
(四)综合性
(五)实用性
(六)实践性
3、试分析小学语文写作教学的基本理念
写作教学的基本理念
(一)鼓励表达真情实感,拒绝假话虚情
(二)减少束缚,鼓励自由和有创意的表达
(三)贴近实际,易于动笔,乐于表达
(四)提倡自主拟题,少写命题作文
(五)鼓励学生进行想象和幻想
4、教学方法发展的特点。
1、双边性特点
所谓双边性,即教与学双边活动。中外教育史上出现过很多教学方法,其中有的偏重于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有的则偏重于儿童的中心作用,强调儿童在学习中的积极性、主动性。当代教学方法,则兼顾双方面,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和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二者不可偏废。教学活动过程,是教师教、学生学的双边活动过程。有教才有学,学和教是对立统一的。那种突出教师中心,强调教师的教,忽视学生学习主体性、主动性,把学生当做接受知识的被动的容器,是错误的。那种突出学生为中心,忽视教师主导作用,认为儿童的发展、成长不需教师的指导,也是荒唐和不切实际的。教育家班巴斯基说得好:“教学方法的本质就在于它是教师与学生二位一体的活动。”
2、双部性特点
传统教育主要是以传授知识和基本技能为出发点,把儿童智力发展置于可有可无、无足轻重的地位。20世纪50年代后,适应社会经济、军事竞争的需要,小学教学方法也发生了根本变化,从“双基”传授
双层布
转移到了智能的发展。智力,包括记忆力、观察力、想象力、思维力等。观察力是智力的“窗口”,记忆力是智力的“仓库”,想象力是智力的“翅膀”,思维力是智力的核心。知识、技能、智力三者是不可分的,是统一的。掌握知识是形成技能的基础,技能的形成又为掌握知识创造了条件,而智力是在掌握知识、形成能力中得到运用和发展的。反过来,智力的发展又促进了知识的掌握和能力的提高。
我们强调发展智力的重要性,不能忽略非智力因素的培养。非智力因素是相对于智力因素而言的,主要包括动机、兴趣、情感、意志、性格等。非智力因素虽然不能代替智力因素,但能决定一个人的智力能否得到充分发挥。因为任何智力活动都是在非智力因素参与下进行的。在儿童学习过程中。智力因素是操作系统,而非智力因素是定向、维持、调节系统。如果儿童缺少调节系统,操作系统必然失灵。
3、双型性特点
传统教学比较重视模仿的作用。模仿是社会生活中人类历史文化继承的普遍现象和必要手段。对儿童来说,模仿是一种有效的学习方法,也是学习技能的捷径,同时这种学习也具有强制性质。如利用范文模仿作文,或仿结构、或仿情节、或仿思路、或仿技巧。这有利于学生作文能力的提高,它是小学生作文训练中不可缺少的环节。从心理说,模仿是儿童的一种天性。利用范文的榜样作用,符合儿童模仿的心理需要,范文形象地告诉学生作文该写什么和怎么写。正如皮亚杰所说:儿童的“模仿能产生表象”。
一、论述题
1、试分析小学语文学习方法系统的内部联系
小学语文学习方法作为一个大系统,其系统内部存在着相互渗透、相互制约、相互影响的联系,这是系统特征听决定的。语文知识的获得,语文能力的培养,小学生智力的发展有很多途径,有很多方法,但这些方法不是孤立存在的。一般来说,在众多的学习方法中,有其纵向的渐进性、横向的渗透性和总体的协同性。
1、语文学习方法纵向的渐进性
从小学语文知识的梯次结构上看,由拼音、字、词的基础到句、段、篇的发展,是一个从浅入深、从易到难、由简单到复杂逐渐提高的系列,每一项高层次的内容,都包含了其下属低层次的内容,也就是所谓的字不离音、词不离字、句不离词、段不离句、篇不离段。与之对应的学习方法也是循序渐进的。学习句的方法是以学习字词的方法为基础;学习段的方法又是以学习字、词、句的方法为基础;学习篇的方法同样是以学习字、词、句、段的方法为基础。这些方法一环扣一环,一层比一层要求更高。从获得学习方法的过程讲,教师有一个从教到扶、从扶到放的渐进过程,学生也有一个从教会到学会,再到会学的渐进过程。
2、语文学习方法横向的渗透性
太阳能浴室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语文知识的教学、语文能力的培养及智力的发展一般是同时进行的。学习字、词、句、段、篇的过程往往渗透着听、说、读、写的训练。在语文知识的学习和语文能力的培养过程中,也渗透着记忆力、观察力、思维力等智力因素。因此学习语文知识的方法、培养语文能力的方法,发展智力的方法也相互穿插,相互渗透。如“方位变化”、“时间推移”、“情节发展”,既是培养观察力的方法,也是划分段落的方法。又如使用工具书的方法,既是培养语文能力的方法,又是借助学习字、词的方法。
3、语文学习方法系统总体的协同性
系统内各子系统的协同,是系统的固有属性,这种协同将导致有序,产生协同效应。小学语文学习方法作为一个大系统,其语文知识学习方法系统、语文能力培养方法系统、智力发展方法系统及各子系统间需要协调同步,形成有分有合、合作互补的协同关系,才能形成最佳的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产生高倍的学习效益。
2、评价小学语文情境教学模式
《新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明确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在教学过程中,要加强学生自主的语文实践活动,引导他们在实践中主动的获取知识,形成能力。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加强学生自主的语文实践活动中,要努力创设各种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心理学家皮亚杰指出:“儿童
学习的最根本的途径应该是活动”。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只有通过学生亲身的主动参与,自主探索,才能转化为学生自己的知识,为学生创设主动参与的情境至关重要。实践证明,情景教学能有效的提高教学效率,实施情景教学是语文教学取得最优化教学效果的必由之路。本文主要就小学语文情境教学模式的地位作用、理论依据、实施方法等方面进行探讨。希望以此促进对小学教育模式的改进,更好的发展学生的个体自主性,以此带动学生积极性、创造性的发展。
1、情境教学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地位及作用
小学语文教学中,情境教学的运用,使整个课堂充满了勃勃生机。极大地丰富了学生的词汇,锻炼了语言文字的表达能力。情境的生动、形象、有趣,激起学生的情绪,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即情境能体现教材的特点,突出教材重点,突破教材难点,从而促进儿童知识的、能力的、智力的、情感意志的尽可能大的发展。
2、情境教学的理论依据
情境教学的理论依据是:在哲学上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论,在心理学上主张情知对称论,在教学过程中实行乐学论,在培养目标上追求全面发展论,在语文教学中灌注中国文化源流的文道统一论。这就使情境教学既有鲜明的时代性,又具有中国特;既有教育规律的科学性,又有教学的效果性。所以,在语文教学中实施情境教学是历史的必然、正确的选择和科
学的结论。塑料切粒机
3、情境教学的实施方法
(1)、创设“悬念”情境,激发主动参与的兴趣。
(2)、创设“空白”情境,提供主动参与的空间。
消防电动开窗机
(3)、创设“成功”情境,拥有主动参与的体验。
(4)、创设“活动”情境,搭设主动参与的舞台。
4、情境教学模式的执行程序
小学语文情境教学模式的基本操作程序为五步教学法:创设情境、感情朗读、激发情感、师生互动、写作训练。(一)创设情境(二)感情朗读(三)激发情感(四)师生互动(五)写作训练
5、情境教学的实施效果
(一)、创设情境,在探究的乐趣中激发动机
(二)、凭借情境,在扮演角中丰富感受
(三)、融入情境,在体验的乐趣中陶冶情感
(四)、营造情境,在创造的乐趣中展现个性
最后,新课程背景下的情境教学,不是为创设情境而创设情境,而是站在人的发展和环境和谐统一的哲学高度来审视情境,创设情境。通过创设符合学生多方面发展需要的,充满趣味、语味、情味、个味和智慧的环境、氛围,使优化的情境与学生的情感、心理、语言和思维发生共鸣,促使学生在现实环境和主体活动的交互作用的统一和谐中获得生动活泼、主动的发展,课堂会因此而充满生命活力。
二、实践操作题
连卷背心袋
看花灯导入、结论和板书
1、谈话导入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过年吗?(喜欢)为什么呀?
生:--过年的时候家里有许多人,弟弟、妹妹、哥哥、都来了,我们在一起玩,我觉得特别的热闹。
师:是呀,过年真是太好了,全家人都在一起,热热闹闹、喜气洋洋的。老师也特别喜欢过年,而且我还把过年时快乐的事情都录了下来,我们一起来看看吧!(播放录像,其中有放鞭炮、贴春联、舞狮子、看花灯等场面,录制的场面热烈、欢庆,并且有本班学生的身影。)
当录像中播放看花灯场面时,教师随画面介绍:看!有趣的金鱼灯、漂亮的荷花灯、可爱的小羊灯……(学生们也兴高采烈地和老师一同介绍起来。)
导入依据:通过再现过年和元宵节的热闹场面,将学生带入喜庆的气氛中。激发起他们主动学习的热情与愿望,为学习儿歌内容做好了情感上的铺垫与准备。
2、
师:还有这么多漂亮的花灯,谁想提回家,就请你来读一读字,再组个词吧!
师:没有得到灯笼的同学们别着急,你别忘了,你自己不也是个小设计师吗?动动脑、动动手,老师相信你准能做出更奇妙、更漂亮的花灯。做好后,可以把它们带到学校来,用你们的小手把我们可爱的文艺二校妆扮起来,你们说好吗?(好!)
结语设计依据:教师关注课堂中的每一名学生,保护他们学习的积极性。结合学生们都爱校、爱班这一特点,用激励性的语言鼓励学生,点燃他们在课后亲自动手制作花灯的激情。
3、
汽车脚垫生产线
板书设计依据:高度概括性和布局合理性,对课文内容、结构、写作特点等的高度概括,写出课文中的重点字词和内容,提升课堂效果

本文发布于:2024-09-24 20:33:25,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tex/3/276730.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学生   学习   语文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