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量强制性条文

测量强制性条例
一、初进场测量管理,交接桩程序
1、新开工项目进场后,第一步进行交接桩工作,由建设单位及监理单位邀请规划院或测绘院对场地内测量控制点进行交桩,施工单位安排专业测量人员接桩。交桩时,应对现场测量控制点位置及稳固程度等进行查看,控制点应易于保存,不易被破坏。房建项目所交接测量控制点间应能通视。如果不满足上述条件,施工单位应当场向建设单位及监理单位反应,重新布点并重新交桩。大型场区或线型工程,可以交接比测量规范要求高一级的GPS控制点,GPS点应满足分布于大型场区四周,线型工程的两端,不要求通视,但GPS点周围应远离高层建筑物及高压电线等有影响的障碍物。否则应要求建设单位及监理单位重新布点并重新交桩。交桩完成后,应形成书面记录,交桩记录上包括测量控制点平面坐标、高程及所用坐标系统,附图说明控制点所在位置或点之记。书面记录上由建设单位、监理单位、施工单位、交桩单位共同签字盖章后生效。每个区域交接平面控制点数量不少于三个,高程点不少于两个。
2、施工单位接桩后,应第一时间对所交接测量控制点进行复核。三个平面控制点间复核相
互之间平面距离及夹角。高程控制点采用水准测量复核相互之间高差。如复核后满足相应规范要求,则可以采用,进行下一步加密控制测量。如复核不满足相应规范要求但进行校正或采用其中部分控制点仍能满足现场施工要求,则通过工程联系函形式向监理单位、建设单位进行签字确认。如复核后完全不能满足相应规范要求,则通过工程联系函形式要求监理单位、建设单位重新交桩。
3、交接桩资料建设单位、监理单位、第三方测量单位未签字盖章。所交接控制桩不满足测量规范精度要求。交接控制桩数量及位置不符合布控要求。
二、控制点埋设及导线控制网
1、GPS控制点位的选定,应符合下列要求:
(1)点位应选在土质坚实、稳固可靠的地方,同时要有利于加密和扩展,每个控制点至少应有一个同视方向。
(2)点位应选择在视野开阔,高度角在15°以上的范围内,应无障碍物:点位附近不应有强烈干扰接收卫星信号的干扰源或强烈反射卫星信号的物体。
(3)点位选择应考虑控制网测量时GPS网的形状,一般最长基线边不得大于平均基线长的3倍,最短基线边不得小于平均基线长的1/3,基线最好匀称,网图以三角形构成为主,不要出现小锐角和大钝角,也就
是不要出现基线长短差距太大的现象。
(4)控制点的埋设要防止短边控制长边的现象,控制点要分布均匀。大型场区已知点宜分布在场区对角线,加密点沿场区四周布置:线性工程已知点宜分布在两端,加密点沿线路两边均匀分布。
2、导线控制点位的选定,应符合下列要求:
加密代理(1)点位应选在土质坚实、稳固可靠、便于保存的地方,视野应相对开阔,便于加密、扩展和寻。
(2)相邻点之间应通视良好,其视线距障碍物的距离,三四等不宜小于1.5m:四等以下宜保证便于观测,以不受旁折光的影响为原则。
(3)当采用电磁波测距时,相邻点之间视线应避开烟囱、散热塔、散热池等发热体及强电磁场。
(4)相邻两点之间的视线倾角不宜过大。
(5)导线边长要大致相等,不能悬殊过大。相邻导线边长之比不应大于3倍。
(6)相邻导线点不宜布置在一条直线上。相邻导线边的夹角宜在30°~120°,不宜过大或过小。
3、控制点埋设,施工现场位置选择:
(1)控制点宜埋设在基坑边坡阳角位置或基坑拐角位置,视野开阔、控制面广。
(2)控制点距基坑边宜为2m。距离过远不利于测量使用,过近容易受基坑扰动
xv-851影响。
(3)控制点埋设,应考虑主楼施工影响,宜选取在两栋主楼之间或地下车库开
阔视野处。
(4)相邻控制点间应保证两个以上的通视方向,方便相互检核。
(5)控制点之间的间距应根据场地大小确定,一般宜为场地边长的1/2。
(6)地质条件较差、地下水较丰富等基坑边坡不稳定等施工现场,应定期对控制点进行校核。在基坑支护形成后1~2个月边坡稳定后、基础施工前,应对控制点进行二次控制测量。
三、控制测量标准化
1、平面控制测量
平面控制网的建立,可采用GPS静态控制测量、导线测量等方法。平面控制网精度等级的划分,GPS控制网依次为二、三、四等和一、二级,导线及导线网依次为三、四等和一、二三级。场区平面控制网,应根据工程规模和工程需要分级布设。对于建筑场地大于1KM²的工程项目或重要工业区,应建立一级或一级以上精度的平面控制网;对于场地面积小于1K
M²的工程项目或一般性建筑区,可建立二级精度的平面控制网。场区平面控制网相对于勘察阶段控制点的定位精度,不应大于5cm。按照我们所承接的一般工程为例,通常我们平面控制网按照一级精度控制。
2、高程控制测量
建筑物高程控制,应采用水准测量。附合水准路线闭合差不应低于四等水准的要求。水准点可设置在平面控制网的标桩或外围的固定地物上,也可单独埋设。水准点的个数,不应少于2个。当场地高程控制点距离施工建筑物小于200m时,可直接利用。水准测量可采用闭合水准路线、附合水准路线、支水准路线往返测。不论采用什么方法,均应满足规范要求。一般建筑物高程控制测量,可按照四等水准要求。高程闭合要求较高的路、桥、隧道和地铁等工程需按照二等水准要求进行高程控制测量。
3、.平面控制测量内业计算
GPS静态数据采用《FGO数据后处理软件》进行解算,注意选择控制网等级、坐标系统、中央子午线、6°带或3°带等解算参数。高程拟合一般项目采用平面拟合,高程拟合不可替
代水准测量,但可以作为复核依据。数据处理完成后,应生成GPS平差报告,并附报验封面,报送监理单位验收后方可使用。控制导线平差,可采用COSA或南方测绘平差等软件进行导线平差,也可采用EXCEL表格公式计算。平差过程中应注意角度闭合差和距离闭合差的分配。平差完成后应生成平差报告,报告中应包含角度闭合差和相对边长闭合差等反应控制网精度的指标,并应符合相应等级要求。高程控制测量内业计算采用excel表格公式计算,平差结束后应生成水准测量平差报告,报告中应包含闭合差或高差较差等指标,并满足相应精度等级要求。差速防坠器
四、土方开挖测量:
1、根据总平面定位图和现场控制点,放样出轴线网主要控制轴线或道路、管廊等中心线。
2、根据技术施工方案,确定放坡系数和开挖深度。
3、由施工队伍用白灰撒出主要控制轴线、中心线和上口、下口开挖边线。
4、现场施工员组织测量、技术、质量等部门复核验收后,报监理单位验收完成后进行土方开挖。
五、基坑验槽:
1、基坑验槽前,应放样出基坑的主要轴线或中心线。
2、沟槽、管槽等由施工队伍沿管道放向撒出中心线。
3、房建基坑等由施工队伍按“十”字或“井”字型撒出几条主要轴线,并在明显位置做好轴号。
4、在基坑合适位置,如塔吊标准节等位置引测标高,并做好标高标识。
5、由项目部组织基坑验槽。
六、基础施工测量测量放样:
1、根据总平面定位图和现场控制点,放样出轴线网主要控制轴线或道路、管廊等中心线。太阳能灶
2、由施工队伍用经纬仪、50米卷尺放出各条轴线及墙、柱边线,并用红油漆做好标记,以便墙、柱插筋时便于观察边角位置。
4、现场施工员组织测量、技术、质量等部门复核验收后,报监理单位验收完成后进行基础施工。
七、基础施工测量标高引测:
1、基础施工前,应将标高引测至基坑底部周边,以便施工需要。
2、标高引测应按照标高控制测量同等精度要求。相邻两标高之间差值不应超过3mm。地库阶段标高引测宜以闭合环形式进行。地上内控制标高,条件复杂可采用往返形式保证每栋楼独立精度。
3、基坑底部标高可以引测至塔吊标准节或其他坚固稳定构筑物等部位,用倒三角红油漆标识上口平位置表示基准标高。
4、塔吊标准节等易沉降变形部位引测的标高,应在首次引测后0.5~1个月后复测,确定沉降稳定后可以适当延长复核时间。
5、应注意两个标高覆盖交叉区域标高复核。
八、主体结构施工测量测量放线
1、根据总平面定位图和楼层轴线网,放样出主要偏轴线。轴线选择应避开墙、柱等位置,选择过道、电梯间等易于通视、弹线等位置。
2、偏轴线偏距一般选择“1m”,避开柱筋、墙筋等遮挡。特殊位置可选择“2m”或“3m”等整数偏距。
3、偏轴线控制线宜为“井”字线,方便相互校核。控制区域长大于
50m,宽小于20m,可以为“工”字线。长宽均小于20m时,可以为“十”字线,但必须加强衔接区域复核。
九、主体结构施工测量细部放线
1、偏轴线控制线放样完成后,施工队伍需依据偏轴线控制线用50m卷尺拉通尺放出楼栋轴线。
2、施工队伍根据轴线、控制线等用10m卷尺分出墙、柱、梁等边线,并同时弹出“20控制
线”墨线。每一根柱、每一道墙应有轴线、边线、20控制线。
3、测量员结合监理单位对轴线进行验收,质检员结合监理单位对细部边线、构件尺寸等进行验收。验收完成后进入下一道工序。
高压带电显示装置
十、主体结构施工测量内控点留设
1.内控点最少需留设三个,可以留设为“一”形或“L”形,且相互通视。利用长边控制短边方向,严禁内控边太短。
2.内控点应利用其中两个点作为主控制点,另外一个点作为校核点,检校方向偏差。
3.内控点投点完毕后,应两两之间测量距离,检校距离偏差。
4.两个单元的楼栋,且分区浇筑砼时,应分开留设内控点。施工进度较快的单位留设不少于三个内控点。另一个单元可以留设不少于两个内控点,投点完毕后,利用先完成测量放线的单元控制线进行方向和尺寸检校。
十一、主体结构施工测量竖向投递
1、激光垂准仪竖向投递,应每旋转90°打一点,四个点交叉连线交汇点即为竖向投递的内控点。激光靶为300mm*300mm玻璃板激光靶。
塑料静电分离机靠谱吗
2、内控点竖向投递宜在10层高度,转一次点。或在激光点绕圆圈直径大于10mm时转点(或调整激光器上对中)。
3、钢板内控点转点时,应在控制线方向移动500mm重新埋设钢板并做点。
4、模板内控点转点时,应保持放线洞口木盒完整,直接在原有木盒位置加上盖子,钉入钢钉,做好标识。
5、标高竖向传递可采用50m钢卷尺或全站仪激光测距。
6、标高点应留设在便于向上传递位置,如电梯间侧壁、外墙阳角
等位置。不少于两处,同一层标高高差不应大于3mm,楼层之间高
差较差不应大于5mm。
7、50m钢卷尺向上传递标高时,应从首层标高控制点拉通尺传递,采用5KG标准拉力,不可过大或过小。
8、全站仪激光测距向上传递高程,应多次测量取平均值。
9、分包单位竖向传递的标高,应不大于5层对其进行复核一次。
十二、沉降监测测量
1、普通建筑可在基础完工后或地下室砌完后开始观测,大型、高层建筑可在基础垫层或基础底部完成后开始观测。
2、观测次数与间隔时间应视地基和加荷情况而定。民用高层建筑可每加高1~5层观测一次,工业建筑可按回填基坑、安装柱子屋架、砌筑墙体、设备安装等不同阶段分别进行观测。若建筑施工均匀增高,应至少在增加荷载的25%、50%、75%、100%各测一次。

本文发布于:2024-09-22 14:25:01,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tex/3/274507.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测量   控制   控制点   单位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