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测量规范

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测量规范
一、地面平面控制测量
1.导线测量的主要技术要求
等级
导线
长度(km)
平均
边长(km)
测角
中误差(″)
测距
中误差(mm)
测距相对中误差
测回数
方位角闭合差(″)
导线全长相对闭合差
1″级仪器
2″级仪器
3″级仪器
三等
14
3
1.8
20
1/150000
6
10
3.6√n
≤1/55000
四等
9
1.5
2.5
18
1/80000
4
6
5√n
≤1/35000
2.精密导线测量主要技术要求
泪血症
平均边长(m)
闭合环或附合导线总长度(km)
每边测距中误差(mm)
测距相对中误差
测角中误差(″)
水平角测回数
边长测回数
方位角闭合差(″)
全长相对闭合差
相邻点的相对点位中误差(mm)
I级全站仪
II级全站仪
I、II级全站仪
350
3~4
±4
1/60000
±2.5
4
6
往返测回各2测回
±5√n
1/35000
±8
3.水平角观测的主要技术要求
等级
仪器精度等级
测角中误差(″)
测回数
半测回归零差(″)
一测回内2C互差(″)
各测回方向较差(″)
一级
1″级仪器
5
2
≤6
≤9
≤6
2″级仪器
5
3
≤8
≤13
≤9
二级
2″级仪器
8
2
≤12
≤18
≤12
6″级仪器
8
4
≤18
≤24
4.水平角观测
水平角观测所使用的全站仪、电子经纬仪和光学经纬仪,应符合下列相关规定:
3.1照准部旋转轴正确性指标:管水准气泡或电子水准器长泡在各位置的读数较差,1″级仪器不应超过2格,2″级仪器不应大于1格,6″级仪器不应超过1.5格。
3.2光学经纬仪的测微器行差及隙动差指标:1″级仪器不应大于1″,2″级仪器不应大于2″。
3.3水平轴不垂直于垂直轴之差指标:1″级仪器不应超过10″,2″级仪器不应超过15″,6″级仪器不应超过20″。
3.4仪器的基座在照准部旋转时的位移指标:1″级仪器不应超过0.3″,2″级仪器不应超过1″,6″级仪器不超过1.5″。
3.5光学对中器的视轴与竖直的重合度不应大于1mm。
    4. 水平角方向观测法的技术要求
等级
仪器精度等级
光学测微器两次wifi室内定位
重合读数之差(″)丰胸乳液
半测回归零值(″)
一测回内2C互差(″)
同一方向值各测回较差(″)
四等
及以下
1″级仪器
1
6
9
6
2″级仪器
3
8
13
9
一级
及以下
2″级仪器
12
18
12
6″级仪器
18
24
二、地面高程控制测量
水准测量的主要技术要求
牧草割草机
等级
每千米高差全中误差
(mm)
路线长度
(km)
水准仪型号
水准尺
观测次数
往返较差、附和或环线闭合差
与已知点联测
附和或环线
平地(mm)
山地(mm)
二等
2
DS1
因瓦
往返各一次
往返各一次
4√L
三等
6
≤50
DS1
因瓦
往返各一次
往一次
12√L
4√L
DS3
双面
往返各一次
四等
10
≤16
DS3
双面
往返各一次
往一次
20√L
6√L
五等
15
DS3
单面
往返各一次
往一次
30√L
水准网测量的主要技术要求
水准测量等级
每千米高差中数中误差(mm)
附和水准路线平均长度(km)
水准仪等级
水准尺
观测次数
往返较差、附和或环线闭合差(mm)
偶然中误差
M△
全中误差Mw
与已知点联测
附和或环线
一等
±1
±2
35~45
DS1
铟钢尺或条码尺
往返测各一次
往返测各一次
±4√L
二等
±2
±4
2~4
DS1
±8√L
水准测量测站的视线长度、视距差、视线高度的要求(m)
等级
视线长度
前后视距差
前后视距累计差
视线高度
仪器等级
视距
视线长度20cm以上
视线长度20cm以下
一等
DS1
≤50
≤1.0
≤3.0
≥0.5
≥0.3
二等
DS1
≤60
≤2.0
≤4.0
≥0.4
≥0.3
水准测量的测站观测限差(mm)
等级
上下丝读数平均与中丝读数之差
基、辅分划读数之差
基、辅分划所测高差之差
检测间歇点高差之差
一等
3.0
0.4
0.6
1.0
二等
3.0
0.5
0.7
2.0
各等水准测量的主要技术指标(mm)
等级
每千米高差中数中误差
测段、区段、路线的往返高差不符值
测段、路线的左右路线高差不符值
附和路线或环线闭合差
检测已测段高差之差
偶然中误差M△
全中误差Mw
平原、丘陵
山区
二等
≤1
≤2
±4√Ls
±4√L
±6√Li
三等
≤3
≤6
±12√Ls
±8√Ls
±12√Ls
±15√Ls
±20√Li
四等
≤5
风力发电机叶片设计≤10
±20√Ls
±14√Ls
±20√Ls
±25√Ls
±30√Li
光电测距三角高程导线技术要求
人脸定位
导线长度(km)
最大边长(m)
每边测距中误差(mm)
垂直角中丝法观测测回数
往返高差较差(mm)
高程闭合差(mm)
II级全站仪
III级全站仪
4
100
±15
1
2
100√d
±40√L
三、联系测量
1.隧道贯通前的联系测量工作不少于3次,宜在隧道掘进到100m、300m以及距贯通面100~200m时分别进行一次。当地下起始方位角较差小于12″时,可取各次测量成果的平均值作为后续测量的起算数据指导隧道贯通。
2.隧道内定向边边长应大于60m,视线距隧道边墙的距离应大于0.5m。
3.隧道内控制点间平均边长宜为150m。曲线隧道控制点间距不应小于60m。
4.水准线路往返较差、附和或闭合差为±8√Lmm。
5.水准测量应在隧道贯通前进行三次,并应与传递高程测量同步进行。重复测量的高程点间的高程较差应小于5mm,满足要求时,应取逐步平均值作为控制点的最终成果指导隧道掘进。
四、暗挖隧道、车站施工测量
1.地下施工高程测量采用水准测量方法,水准点宜每50m设置一个。
2.施工高程测量可采用不低于DS3级水准仪和区格式木质水准尺,并按城市四等水准测量技术要求进往返观测,其闭合差为±20√Lmm(L以千米计)。
3.施工竖井、斜井等地面放样,应设结构四角或十字轴线,放样后应进行检核。临时结构放样中误差为±50mm,永久结构放样中误差为±20mm。
4.车站采用分层开挖施工时,宜在各层测设地下控制点或基线,各控制点或基线点的测量中误差为±5mm。有条件时各层应进行贯通测量。
5.采用双侧壁(桩)及梁柱导洞法施工时,应根据施工导线测设壁(桩)的位置,其测量允许误差为±5mm。
6.车站钢管柱的位置,应根据车站线路中线点测定,其测设允许误差为±3mm。钢管柱安装过程中监测其垂直度,安装就位后应进行检核测量。
7.始发井中,线路中线、反力架及导轨测量控制点的三维坐标测设置与设计值较差应小于3mm。
8.衬砌环完成壁后注浆后,宜在管片出车架后进行测量内容宜包括衬砌环中心坐标、底部高程、水平直径、垂直直径和前端面里程。测量误差为±3mm。
9.暗、明挖隧道和高架结构横向贯通测量中误差为±50mm,高程贯通测量中误差为±25mm。
五、明挖隧道、车站施工测量
1.检测成果与原成果较差:精密导线点应小于10mm、二等水准点应小于5mm、线路中线控制点应小于15mm。

本文发布于:2024-09-22 10:31:46,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tex/3/274505.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测量   隧道   高程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