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品管理系统的制作方法



1.本技术涉及物品管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能够确认被管理物品的存放状态的物品管理系统。


背景技术:



2.在银行的贷款业务中,抵押贷款是一种常见的贷款方式。抵押贷款要求借款方提供一定的抵押品作为贷款的担保,以保证贷款能如期偿还。抵押品一般为易于保存、容易变卖的物品,如有价证券、票据、股票、房地产等。贷款期满后,如果借款方按期偿还贷款,银行需将抵押品归还给借款方。以购房贷款为例,借款方会将房屋所有权证等证件抵押给银行取得购房贷款,借款方还清贷款后,银行需将房屋所有权证归还给借款方,而这个抵押贷款过程少则几年,多则几十年,银行需要妥善保管相关证件。
3.为了避免抵押品遗失、损坏,银行需要定期盘点证件的状态和数量,比如每周可能会进行部分抽查,每个月、每个季度或每年会进行全量的盘点,而银行的抵押品少则几万件,多则数十万件,这个盘点过程往往会消耗大量的人力。
4.现有一种基于nfc(near field communication,近场通信)技术的抵押品管理方式,通过将抵押品放置在贴有nfc标签的包装袋内,并将抵押品和nfc标签id绑定录入到管理系统中,盘点物品时使用nfc扫描设备扫描货架上的抵押品包装袋的nfc标签,以确认抵押品的数量是否正确。然而,这种抵押品管理方式只能针对nfc标签进行管理,却无法确认包装袋内的抵押品的存放状态(即物品是否完好、缺损或者遗失),存在较大的管理漏洞,不能满足业务需求。


技术实现要素:



5.本技术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技术提出一种物品管理系统,该系统用于存放管理物品,并能够确认被管理物品的存放状态。
6.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出一种物品管理系统,包括主体、控制器、移动平台、信息采集装置以及若干储物板;
7.所述若干储物板沿第一方向顺次排布于所述主体内,所述移动平台可沿所述第一方向滑动至任一所述储物板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的任一侧;
8.每一所述储物板包括至少一个用于存放物品的储物单元,所述储物单元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的至少一侧设置有透光区域;
9.所述信息采集装置沿第二方向可滑动地设置于所述移动平台上,所述第二方向垂直于所述第一方向,所述信息采集装置沿所述第二方向滑动时,所述信息采集装置用于采集目标储物单元的所述透光区域处的特征信息,所述目标储物单元为任一所述储物板的任一所述储物单元;
10.所述控制器连接于所述信息采集装置,以用于获取所述信息采集装置采集的所述特征信息并判断所述目标储物单元内的所述物品的存放状态。
1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的有益效果为:本技术提供的所述物品管理系统中,通过在每一所述储物板上设置至少一个所述储物单元,可以实现大量物品的存放管理。再者,通过所述移动平台及设于其上的所述信息采集装置的运动配合,使所述信息采集装置采集目标储物单元(可以是任一所述储物板的任一所述储物单元)的所述透光区域处的特征信息,所述控制器根据其获取的所述信息采集装置采集的所述特征信息,即可判断所述目标储物单元内的所述物品的存放状态,避免了管理漏洞,满足物品管理的业务需求。此外,可以理解的是,通过所述信息采集装置采集每一所述储物单元的所述透光区域处的特征信息,进而使所述控制器判断每一所述储物单元内的所述物品的存放状态,可以实现对所述物品管理系统中存放的所有物品进行盘点,盘点过程中无需人工干预,节省了人力资源。
12.本技术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内容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技术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13.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方式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14.图1是本技术其中一实施例提供的物品管理系统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15.图2是图1所示物品管理系统在另一视角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16.图3是图2所示移动平台、导轨、信息采集装置以及其中一储物板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17.图4是图2所示主体、控制器以及导轨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18.图5是图3所示移动平台与信息采集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19.图6是图5所示移动平台的局部结构的放大示意图。
20.图7是图3所示储物板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21.图8是图7所示储物板的局部结构的放大示意图。
22.图9是图5所示信息采集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23.图10是推顶机构、移动平台、导轨、信息采集装置以及若干储物板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24.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25.物品管理系统
ꢀꢀꢀꢀꢀꢀꢀꢀꢀꢀꢀꢀꢀꢀꢀꢀꢀꢀꢀꢀꢀꢀꢀꢀꢀꢀꢀꢀ126.主体
ꢀꢀꢀꢀꢀꢀꢀꢀꢀꢀꢀꢀꢀꢀꢀꢀꢀꢀꢀꢀꢀꢀꢀꢀꢀꢀꢀꢀꢀꢀꢀꢀꢀꢀꢀꢀ
20
27.第一收容腔
ꢀꢀꢀꢀꢀꢀꢀꢀꢀꢀꢀꢀꢀꢀꢀꢀꢀꢀꢀꢀꢀꢀꢀꢀꢀꢀꢀꢀꢀꢀ
21
28.第二收容腔
ꢀꢀꢀꢀꢀꢀꢀꢀꢀꢀꢀꢀꢀꢀꢀꢀꢀꢀꢀꢀꢀꢀꢀꢀꢀꢀꢀꢀꢀꢀ
22
29.背板
ꢀꢀꢀꢀꢀꢀꢀꢀꢀꢀꢀꢀꢀꢀꢀꢀꢀꢀꢀꢀꢀꢀꢀꢀꢀꢀꢀꢀꢀꢀꢀꢀꢀꢀꢀꢀ
23
30.底板
ꢀꢀꢀꢀꢀꢀꢀꢀꢀꢀꢀꢀꢀꢀꢀꢀꢀꢀꢀꢀꢀꢀꢀꢀꢀꢀꢀꢀꢀꢀꢀꢀꢀꢀꢀꢀ
24
31.顶板
ꢀꢀꢀꢀꢀꢀꢀꢀꢀꢀꢀꢀꢀꢀꢀꢀꢀꢀꢀꢀꢀꢀꢀꢀꢀꢀꢀꢀꢀꢀꢀꢀꢀꢀꢀꢀ
25
32.侧板
ꢀꢀꢀꢀꢀꢀꢀꢀꢀꢀꢀꢀꢀꢀꢀꢀꢀꢀꢀꢀꢀꢀꢀꢀꢀꢀꢀꢀꢀꢀꢀꢀꢀꢀꢀꢀ
26
33.隔板
ꢀꢀꢀꢀꢀꢀꢀꢀꢀꢀꢀꢀꢀꢀꢀꢀꢀꢀꢀꢀꢀꢀꢀꢀꢀꢀꢀꢀꢀꢀꢀꢀꢀꢀꢀꢀ
27
34.控制器
ꢀꢀꢀꢀꢀꢀꢀꢀꢀꢀꢀꢀꢀꢀꢀꢀꢀꢀꢀꢀꢀꢀꢀꢀꢀꢀꢀꢀꢀꢀꢀꢀꢀꢀ
30
35.移动平台
ꢀꢀꢀꢀꢀꢀꢀꢀꢀꢀꢀꢀꢀꢀꢀꢀꢀꢀꢀꢀꢀꢀꢀꢀꢀꢀꢀꢀꢀꢀꢀꢀ
40
36.第一滑块
ꢀꢀꢀꢀꢀꢀꢀꢀꢀꢀꢀꢀꢀꢀꢀꢀꢀꢀꢀꢀꢀꢀꢀꢀꢀꢀꢀꢀꢀꢀꢀꢀ
41
37.穿行窗口
ꢀꢀꢀꢀꢀꢀꢀꢀꢀꢀꢀꢀꢀꢀꢀꢀꢀꢀꢀꢀꢀꢀꢀꢀꢀꢀꢀꢀꢀꢀꢀꢀ
42
38.导滑槽
ꢀꢀꢀꢀꢀꢀꢀꢀꢀꢀꢀꢀꢀꢀꢀꢀꢀꢀꢀꢀꢀꢀꢀꢀꢀꢀꢀꢀꢀꢀꢀꢀꢀꢀ
43
39.信息采集装置
ꢀꢀꢀꢀꢀꢀꢀꢀꢀꢀꢀꢀꢀꢀꢀꢀꢀꢀꢀꢀꢀꢀꢀꢀꢀꢀꢀꢀ
50
40.第一采集装置
ꢀꢀꢀꢀꢀꢀꢀꢀꢀꢀꢀꢀꢀꢀꢀꢀꢀꢀꢀꢀꢀꢀꢀꢀꢀꢀꢀꢀ
51
41.第二采集装置
ꢀꢀꢀꢀꢀꢀꢀꢀꢀꢀꢀꢀꢀꢀꢀꢀꢀꢀꢀꢀꢀꢀꢀꢀꢀꢀꢀꢀ
52
42.信息采集口
ꢀꢀꢀꢀꢀꢀꢀꢀꢀꢀꢀꢀꢀꢀꢀꢀꢀꢀꢀꢀꢀꢀꢀꢀꢀꢀꢀꢀꢀꢀ
53
43.连接杆
ꢀꢀꢀꢀꢀꢀꢀꢀꢀꢀꢀꢀꢀꢀꢀꢀꢀꢀꢀꢀꢀꢀꢀꢀꢀꢀꢀꢀꢀꢀꢀꢀꢀꢀ
54
44.探测轮
ꢀꢀꢀꢀꢀꢀꢀꢀꢀꢀꢀꢀꢀꢀꢀꢀꢀꢀꢀꢀꢀꢀꢀꢀꢀꢀꢀꢀꢀꢀꢀꢀꢀꢀ
55
45.防撞轮
ꢀꢀꢀꢀꢀꢀꢀꢀꢀꢀꢀꢀꢀꢀꢀꢀꢀꢀꢀꢀꢀꢀꢀꢀꢀꢀꢀꢀꢀꢀꢀꢀꢀꢀ
56
46.测速轮
ꢀꢀꢀꢀꢀꢀꢀꢀꢀꢀꢀꢀꢀꢀꢀꢀꢀꢀꢀꢀꢀꢀꢀꢀꢀꢀꢀꢀꢀꢀꢀꢀꢀꢀ
57
47.储物板
ꢀꢀꢀꢀꢀꢀꢀꢀꢀꢀꢀꢀꢀꢀꢀꢀꢀꢀꢀꢀꢀꢀꢀꢀꢀꢀꢀꢀꢀꢀꢀꢀꢀꢀ
60
48.储物单元
ꢀꢀꢀꢀꢀꢀꢀꢀꢀꢀꢀꢀꢀꢀꢀꢀꢀꢀꢀꢀꢀꢀꢀꢀꢀꢀꢀꢀꢀꢀꢀꢀ
61
49.透光区域
ꢀꢀꢀꢀꢀꢀꢀꢀꢀꢀꢀꢀꢀꢀꢀꢀꢀꢀꢀꢀꢀꢀꢀꢀꢀꢀꢀꢀꢀꢀꢀꢀ
62
50.第二滑块
ꢀꢀꢀꢀꢀꢀꢀꢀꢀꢀꢀꢀꢀꢀꢀꢀꢀꢀꢀꢀꢀꢀꢀꢀꢀꢀꢀꢀꢀꢀꢀꢀ
63
51.限位槽
ꢀꢀꢀꢀꢀꢀꢀꢀꢀꢀꢀꢀꢀꢀꢀꢀꢀꢀꢀꢀꢀꢀꢀꢀꢀꢀꢀꢀꢀꢀꢀꢀꢀꢀ
65
52.置入口
ꢀꢀꢀꢀꢀꢀꢀꢀꢀꢀꢀꢀꢀꢀꢀꢀꢀꢀꢀꢀꢀꢀꢀꢀꢀꢀꢀꢀꢀꢀꢀꢀꢀꢀ
64
53.凸沿
ꢀꢀꢀꢀꢀꢀꢀꢀꢀꢀꢀꢀꢀꢀꢀꢀꢀꢀꢀꢀꢀꢀꢀꢀꢀꢀꢀꢀꢀꢀꢀꢀꢀꢀꢀꢀ
66
54.导轨
ꢀꢀꢀꢀꢀꢀꢀꢀꢀꢀꢀꢀꢀꢀꢀꢀꢀꢀꢀꢀꢀꢀꢀꢀꢀꢀꢀꢀꢀꢀꢀꢀꢀꢀꢀꢀ
70
55.第一导轨
ꢀꢀꢀꢀꢀꢀꢀꢀꢀꢀꢀꢀꢀꢀꢀꢀꢀꢀꢀꢀꢀꢀꢀꢀꢀꢀꢀꢀꢀꢀꢀꢀ
71
56.第二导轨
ꢀꢀꢀꢀꢀꢀꢀꢀꢀꢀꢀꢀꢀꢀꢀꢀꢀꢀꢀꢀꢀꢀꢀꢀꢀꢀꢀꢀꢀꢀꢀꢀ
72
57.第三导轨
ꢀꢀꢀꢀꢀꢀꢀꢀꢀꢀꢀꢀꢀꢀꢀꢀꢀꢀꢀꢀꢀꢀꢀꢀꢀꢀꢀꢀꢀꢀꢀꢀ
73
58.拨动机构
ꢀꢀꢀꢀꢀꢀꢀꢀꢀꢀꢀꢀꢀꢀꢀꢀꢀꢀꢀꢀꢀꢀꢀꢀꢀꢀꢀꢀꢀꢀꢀꢀ
80
59.推顶机构
ꢀꢀꢀꢀꢀꢀꢀꢀꢀꢀꢀꢀꢀꢀꢀꢀꢀꢀꢀꢀꢀꢀꢀꢀꢀꢀꢀꢀꢀꢀꢀꢀ
90
60.第一方向
ꢀꢀꢀꢀꢀꢀꢀꢀꢀꢀꢀꢀꢀꢀꢀꢀꢀꢀꢀꢀꢀꢀꢀꢀꢀꢀꢀꢀꢀꢀꢀꢀa61.第二方向
ꢀꢀꢀꢀꢀꢀꢀꢀꢀꢀꢀꢀꢀꢀꢀꢀꢀꢀꢀꢀꢀꢀꢀꢀꢀꢀꢀꢀꢀꢀꢀꢀb62.第三方向
ꢀꢀꢀꢀꢀꢀꢀꢀꢀꢀꢀꢀꢀꢀꢀꢀꢀꢀꢀꢀꢀꢀꢀꢀꢀꢀꢀꢀꢀꢀꢀꢀc63.如下具体实施方式将结合附图进一步说明本技术。
具体实施方式
64.下面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者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技术,而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65.需要说明的是,本技术描述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隐含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等属于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更多个该特征。
66.请一并参阅图1及图2,本技术提供一种物品管理系统1,用于物品的存放管理,且
能够确认被管理的所述物品的存放状态。其中,所述物品可以是但不限于票据、有价证券、房屋所有权证等纸质物品、以及珠宝、古玩、贵重金属等非纸质物品,所述物品的存放状态包括物品完好、物品缺损以及物品遗失。
67.在本技术的实施例中,所述物品管理系统1包括主体20、控制器30、移动平台40、信息采集装置50以及若干储物板60。
68.具体地,如图1及图2所示,所述若干储物板60沿第一方向a顺次排布于所述主体20内,所述移动平台40可沿所述第一方向a滑动至任一所述储物板60在所述第一方向a上的任一侧。请参阅图3,每一所述储物板60包括至少一个用于存放物品的储物单元61,所述储物单元61在所述第一方向a上的至少一侧设置有透光区域62。如图1至图3所示,所述信息采集装置50沿第二方向b可滑动地设置于所述移动平台40上,所述第二方向b垂直于所述第一方向a。当所述移动平台40沿所述第一方向a滑动至目标储物单元61所在储物板60的一侧后,所述信息采集装置50沿所述第二方向b滑动时,所述信息采集装置50用于采集位于所述目标储物单元61的所述透光区域62处的特征信息。其中,所述目标储物单元61可以是任一所述储物板60的任一所述储物单元61,即所述信息采集装置50可以采集任一所述储物单元61的所述透光区域62处的特征信息;所述目标储物单元61的所述透光区域62处的特征信息与所述目标储物单元61内的所述物品的存放状态对应,即所述特征信息会随所述目标储物单元61内的所述物品的存放状态的改变而相应改变。如图1及图2所示,所述控制器30连接于所述信息采集装置50,所述控制器30用于获取所述信息采集装置50采集的所述特征信息并判断所述目标储物单元61内的所述物品的存放状态。
69.综上,本技术提供的所述物品管理系统1中,通过在每一所述储物板60上设置一个或者多个所述储物单元61,可以实现大量物品的存放管理。再者,通过所述移动平台40及设于其上的所述信息采集装置50的运动配合,使所述信息采集装置50采集目标储物单元61(可以是任一所述储物板60的任一所述储物单元61)的所述透光区域62处的特征信息,所述控制器30根据其获取的所述信息采集装置50采集的所述特征信息,即可判断所述目标储物单元61内的所述物品的存放状态,避免了管理漏洞,满足物品管理的业务需求。此外,可以理解的是,通过所述信息采集装置50采集每一所述储物单元61的所述透光区域62处的特征信息,进而使所述控制器30判断每一所述储物单元61内的所述物品的存放状态,也即可以实现对所述物品管理系统1中存放的所有物品进行盘点,盘点过程中无需人工干预,节省了人力资源。
70.如前所述,所述物品可以是纸质物品或者非纸质物品。不难理解,对于不同类型的物品而言,用于存放所述物品的所述储物板60及设于所述储物板60上的储物单元61的结构形状会有所不同。例如,所述物品为证券等纸质物品时,由于纸质物品在三维空间的其中一个维度方向上的尺寸较小,因此所述储物板60可以是扁平结构以减少占用空间和制作成本,所述储物单元61则可以是具有扁平状储物空间的储物窗格;再例如,所述物品为珠宝等非纸质物品时,由于珠宝等非纸质物品相比于证券等纸质物品在三维空间的各个维度方向上均具有一定尺寸,因此所述储物板60可以是具有一定厚度的矩形块状结构,所述储物单元61相应做成具有足够储物空间的储物腔室。为了便于描述,下面以所述物品管理系统1用于存放管理纸质物品为例进一步说明本技术的所述物品管理系统1的结构。
71.请再次参阅图1及图2,可选地,在本技术的实施例中,所述主体20可以采用储物柜
或者储物架,所述控制器30、所述移动平台40、所述信息采集装置50以及所述若干储物板60均设置于所述主体20内,所述主体20能够保护所述物品管理系统1除所述主体20以外的其他部件。显然,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物品管理系统1除所述主体20以外的其他部件也可以部分设置于所述主体20内、另一部分设置于所述主体20外,例如所述控制器30单独设置于所述主体20的外侧,便于用户操控所述控制器30。在图1及图2的示例中,所述主体20采用储物柜,所述控制器30、所述移动平台40、所述信息采集装置50以及所述若干储物板60均设置于所述主体20内。
72.优选地,如图1及图2所示,在本技术的其中一实施例中,所述主体20包括间隔设置的第一收容腔21和第二收容腔22,所述第一收容腔21小于所述第二收容腔22,所述第一收容腔21用于收容所述控制器30,所述第二收容腔22用于收容所述移动平台40、所述信息采集装置50以及所述若干储物板60。本实施例中,通过将所述控制器30(相当于所述物品管理系统1的控制机构)设置于容腔较小的所述第一收容腔21内,将所述移动平台40、所述信息采集装置50以及所述若干储物板60(相当于所述物品管理系统1的运动机构)设置于容腔较大的所述第二收容腔22内以具备较大的运动空间,不仅可以避免所述控制机构妨碍所述运动机构内的不同部件之间的相对运动,而且可以对所述控制机构和所述运动机构的排布进行灵活设计。
73.具体地,请参阅图4并结合图1及图2,在本技术的其中一实施例中,所述主体20包括背板23、底板24、顶板25、一对侧板26以及一个隔板27。所述底板24和所述顶板25沿所述第一方向a延伸且沿所述第二方向b间隔设置于所述背板23在所述第二方向b上的相对两侧,所述一对侧板26沿所述第二方向b延伸且沿所述第一方向a间隔设置于所述背板23在所述第一方向a上的相对两侧,所述第一方向a垂直于所述第二方向b。所述底板24、所述顶板25以及所述一对侧板26首尾连接,并且位于所述背板23的四周边缘,从而与所述背板23围拢形成具有前开口的收容腔。所述隔板27沿所述第一方向a延伸且邻近所述顶板25设置于所述底板24和所述顶板25之间,且所述隔板27在所述第一方向a上的相对两端分别连接于所述一对侧板26,所述隔板27将所述具有前开口的收容腔分隔成沿所述第二方向b相互间隔的所述第一收容腔21和所述第二收容腔22,使得所述物品管理系统1的所述控制机构和所述运动机构沿所述第二方向b间隔收容于所述主体20的不同收容腔内。
74.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隔板27也可以沿所述第二方向b延伸且邻近其中一所述侧板26而设置于所述一对侧板26之间,所述隔板27在所述第二方向b上的相对两端分别连接于所述底板24和所述顶板25,所述隔板27将所述具有前开口的收容腔分隔成沿所述第一方向a相互间隔的所述第一收容腔21和所述第二收容腔22,使得所述物品管理系统1的所述控制机构和所述运动机构沿所述第一方向a间隔收容于所述主体20的不同收容腔内。
75.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隔板27还可以先沿所述第一方向a延伸部分距离后再沿所述第二方向b向所述底板24或所述顶板25延伸,所述隔板27在所述第一方向a上的头端连接于其中一所述侧板26,所述隔板27在所述第二方向b上的尾端连接于所述底板24或所述顶板25,所述隔板27将所述具有前开口的收容腔分隔成占据所述收容腔的其中一角落部分的所述第一收容腔21以及占据所述收容腔的其他部分的所述第二收容腔22,同样可以使得所述物品管理系统1的所述控制机构和所述运动机构大致沿所述主体20的对角方向间隔收容于所述主体20的不同收容腔内。
76.可以理解的是,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主体20也可以是其他结构的储物柜,例如所述主体20可以不设置所述背板23,所述底板24、所述顶板25以及所述一对侧板26首尾连接而围拢形成具有前后开口的收容腔,所述隔板27将所述具有前后开口的收容腔分隔成所述第一收容腔21和所述第二收容腔22,同样可以使得所述物品管理系统1的所述控制机构和所述运动机构间隔收容于所述主体20的不同收容腔内。
77.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任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方向a为所述主体20的长度方向,所述第二方向b为所述主体20的高度方向。此外,上述任一实施例提及的所述收容腔的开口为前开口是指所述开口朝向所述主体20的前侧(即面向用户的一侧),所述收容腔的开口为前后开口是指所述开口沿所述主体20的前后方向贯通,其中,所述主体20的前后方向定义为第三方向c,所述第三方向c垂直于所述第一方向a和所述第二方向b。
78.可选地,在上述任一实施例中,所述主体20还可以包括设置于所述底板24的远离所述顶板25的一侧的多个支撑脚柱、以及设置于所述第二收容腔22的开口处的多个透明玻璃门等其他部件,对此不作赘述。
79.请一并参阅图1至图4,在本技术的其中一实施例中,所述物品管理系统1还包括固定设置于所述主体20内的多个导轨70。每一所述导轨70沿所述第一方向a延伸至其相对两端分别连接于所述一对侧板26(见图4),所述移动平台40和每一所述储物板60各自通过若干所述导轨70安装于所述主体20内。
80.具体地,如图3所示,本实施例中,所述多个导轨70包括固定设置于所述主体20内的第一导轨组和第二导轨组,所述第一导轨组用于滑动安装所述移动平台40,所述第二导轨组用于固定安装或者滑动安装所述若干储物板60,优选每一所述储物板60沿所述第一方向a可滑动地设置于所述主体20内,有利于提高所述移动平台40与所述储物板60之间的相对活动性。优选地,在图1至图4的示例中,所述第一导轨组包括连接于所述控制器30的驱动导轨,所述控制器30还用于控制所述驱动导轨驱动所述移动平台40沿所述第一方向a滑动至任一所述储物板60的一侧。其中,所述驱动导轨可以是但不限于现有的滚珠丝杆、滑块和驱动电机的组合,对此不作赘述。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所述控制器30可以根据需要进行编程设定,进而被配置为每间隔一定的预设时间即自动控制所述驱动导轨驱动所述移动平台40滑动至所述目标储物单元61所在储物板60的一侧,然后控制与其连接的所述信息采集装置50在所述移动平台40上滑动,以采集所述目标储物单元61的所述透光区域62处的特征信息,从而盘点所述物品管理系统1中存放管理的物品,并确认被管理的所述物品的存放状态。在整个过程中,均由所述控制器30控制所述物品管理系统1的运动机构自动完成,不需要人力,提高了所述物品管理系统1的自动化管理的效率。其中,所述控制器30自动控制所述驱动导轨的预设时间可以是一天、一周、半个月或者几个月,具体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设定。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控制器30也可以在用户的手动控制下控制所述驱动导轨驱动所述移动平台40滑动至所述目标储物单元61所在储物板60的一侧,同样可以盘点所述物品管理系统1中存放管理的物品。
81.不难理解,在本技术的实施例中,根据所述移动平台40及所述储物板60的具体结构形状,所述第一导轨组和所述第二导轨组可以有不同的设计方案。
82.具体地,在图3的示例中,所述移动平台40和所述储物板60均为矩形的框架结构;所述第一导轨组包括沿所述第二方向b间隔分布的至少一对第一导轨71,所述移动平台40
在所述第二方向b上的每一端滑动连接至少一所述第一导轨71,从而滑动安装于所述主体20内;所述第二导轨组在所述第二方向b上位于所述至少一对第一导轨71之间,所述第二导轨组包括滑动连接于每一所述储物板60在所述第二方向b上的一端的第二导轨72、以及滑动连接于每一所述储物板60在所述第二方向b上的另一端的至少一第三导轨73,从而将每一所述储物板60滑动安装于所述主体20内。
83.优选地,在图3的示例中,所述移动平台40在所述第二方向b上的每一端均滑动连接于一对第一导轨71,且所述一对第一导轨71沿所述第三方向c间隔设置于所述移动平台40在所述第三方向c上的相对两侧,使得所述移动平台40的四个角落分别滑动连接一所述第一导轨71,有利于提高所述移动平台40的安装可靠性及滑动平稳性。此外,在图3的示例中,所述第二导轨72设于所述储物板60在所述第三方向c上的一侧,所述储物板60在所述第二方向b上的另一端滑动连接于一对第三导轨73,且所述一对第三导轨73沿所述第三方向c间隔设置于所述储物板60在所述第三方向c上的相对两侧,使得每一所述储物板60的四个角落之中的三个角落分别滑动连接一所述导轨,有利于提高每一所述储物板60的安装可靠性及滑动平稳性。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每一所述储物板60只在四个角落之中的三个角落滑动连接一所述导轨,而在所述第二方向b上设有所述第二导轨72的一端的同一侧角落未滑动连接导轨,如此设计可以为所述信息采集装置50在所述移动平台40上的滑动提供避让空间,从而避免所述信息采集装置50在所述移动平台40上沿所述第二方向b滑动时被导轨阻挡。具体地,在图3的示例中,所述信息采集装置50在所述第三方向c上远离所述第二导轨72的一端滑动连接于所述移动平台40、而靠近所述第二导轨72的一端悬空设置,所述信息采集装置50和所述第二导轨72各自在垂直于所述第二方向b的同一平面上的正投影不重合,当所述信息采集装置50在所述移动平台40上滑动时所述信息采集装置50不会被所述第二导轨72阻挡。
84.进一步地,请再次参阅图3,在本技术的其中一实施例中,所述移动平台40在所述第二方向b上的第一端超出每一所述储物板60在所述第二方向b上的对应一端,当所述移动平台40沿所述第一方向a滑动时,所述信息采集装置50位于所述移动平台40在所述第二方向b上的所述第一端,以使所述移动平台40不会被任一所述储物板60阻挡而越过每一所述储物板60,直至滑动至所述目标储物单元61所在储物板60的一侧。其中,所述移动平台40在所述第二方向b上的所述第一端,即所述移动平台40在所述第二方向b上靠近所述第二导轨72的一端(图3中所示的下端)。
85.可选地,所述移动平台40在所述第二方向b上的第二端(图3中所示的上端)可以超出或平齐于每一所述储物板60在所述第二方向b上的对应一端,只要确保所述信息采集装置50在所述移动平台40上沿所述第二方向b滑动时具有足够的滑动行程,进而能够采集到所述储物板60上的每一所述储物单元61的所述透光区域62处的完整特征信息即可。在图3的示例中,所述移动平台40在所述第二方向b上的第二端超出每一所述储物板60在所述第二方向b上的对应一端。
86.本技术中,可沿所述第一方向a滑动至任一所述储物板60的一侧的所述移动平台40可以有不同的结构形状。具体地,请参阅图5并结合图3,在本技术的其中一实施例中,所述移动平台40为矩形的移动框,所述移动框沿所述第一方向a开设有贯通其相对两侧的穿行窗口42,所述若干储物板60在垂直于所述第一方向a的投影面上的正投影位于所述移动
框在所述投影面上的正投影内,所述移动框沿所述第一方向a滑动时,每一所述储物板60通过所述穿行窗口42穿过所述移动框,使得所述移动框越过每一所述储物板60。可以理解的是,本实施例中,开设有所述穿行窗口42的移动框在所述第三方向c上的相对两侧均超出所述储物板60在所述第三方向c上对应的两侧。
87.其中,请参阅图6,本实施例中,所述移动框在所述第二方向b上的每一端的外壁设有一对第一滑块41,所述一对第一滑块41间隔设置于所述移动框在所述第三方向c上的相对两侧,设于所述移动框在所述第二方向b上的相对两端的两对所述第一滑块41和用于滑动安装所述移动框的两对所述第一导轨71(见图3)一一对应。需要说明的是,所述两对第一导轨71中,其中一所述第一导轨71作为连接所述控制器30的驱动导轨并与其对应的一所述第一滑块41滑动连接,另外三个所述第一导轨71均开设有滑槽以分别用于滑动安装对应的一所述第一滑块41,如此,所述移动框通过所述两对第一滑块41滑动安装于所述两对第一导轨71,进而可在所述驱动导轨的驱动下沿所述第一方向a滑动。
88.请结合图3、图5及图6,本实施例中,滑动设置于所述移动平台40上的所述信息采集装置50位于所述穿行窗口42处,所述信息采集装置50在所述第三方向c上远离所述第二导轨72的一端滑动连接于所述移动框在所述第三方向c上的其中一侧壁,所述信息采集装置50可以顺着所述侧壁沿所述第二方向b进行滑动。具体地,在图6的示例中,所述移动框的在所述第三方向c上远离所述第二导轨72的侧壁开设有沿所述第二方向b延伸的导滑槽43,所述导滑槽43内设有滑动组件(图中未示),所述滑动组件包括沿所述第二方向b延伸的滚珠丝杆、设于所述滚珠丝杆上的滑块以及连接所述滚珠丝杆的微型驱动电机,所述信息采集装置50在所述第三方向c上远离所述第二导轨72的一端伸入所述导滑槽43内并连接于所述导滑槽43内的滑块,从而在所述微型驱动电机的驱动下所述滚珠丝杆可以带动所述滑块及连接于所述滑块的所述信息采集装置50沿所述导滑槽43上下滑动。其中,需要说明的是,所述微型驱动电机优选电连接于所述控制器30,使得所述控制器30同时电连接用于驱动所述移动平台40滑动的前述驱动导轨、以及用于驱动所述信息采集装置50滑动的所述微型驱动电机,如此有利于提高所述控制器30控制所述移动平台40和所述信息采集装置50运动的协同性。
89.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信息采集装置50也可以通过其他的方式滑动连接于所述移动框的侧壁上,对此不作限定。例如,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导滑槽43的沿所述第一方向a的至少一侧内壁设有沿所述第二方向b延伸的齿条,所述信息采集装置50伸入所述导滑槽43的一端设有微型驱动电机,所述微型驱动电机的输出轴设有齿轮,所述齿轮与所述导滑槽43内壁的齿条啮合,从而在所述微型驱动电机的驱动下所述信息采集装置50通过所述齿轮和所述齿条的啮合传动沿所述导滑槽43上下滑动。
90.在上述实施例中,所述移动平台40为开设有所述穿行窗口42的移动框,所述移动框沿所述第一方向a滑动时,每一所述储物板60通过所述穿行窗口42穿过所述移动框,使得所述移动框越过每一所述储物板60。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移动平台40也可以是沿所述第二方向b延伸的移动杆,所述若干储物板60在垂直于所述第一方向a的投影面上的正投影位于所述移动杆在所述投影面上的正投影的一侧,所述移动杆沿所述第一方向a滑动时,所述移动杆自每一所述储物板60的一侧越过每一所述储物板60,所述移动杆同样可以滑动至任一所述储物板60在所述第一方向a上的任一侧。其中,优选地,所述移动杆在所述第二方向b
上的相对两端分别设置一所述第一滑块41,以用于滑动连接于一所述第一导轨71,从而提高所述移动杆的安装可靠性及滑动平稳性。同理,所述移动杆在所述第三方向c上的其中一侧壁开设有用于滑动安装所述信息采集装置50的所述导滑槽43,所述信息采集装置50位于所述移动杆靠近所述若干储物板60的一侧,以用于采集任一所述储物板60的任一所述储物单元61的透光区域62处的特征信息,对此不做赘述。
91.请参阅图7并结合图3,在本技术的实施例中,每一所述储物板60包括至少一个用于存放物品的储物单元61,优选每一所述储物板60包括多个所述储物单元61且多个所述储物单元61沿所述第二方向b间隔分布。通过在每一所述储物板60上设置沿所述第二方向b进行分布的多个所述储物单元61,有利于增加每一所述储物板60的物品存放量,也即增加所述物品管理系统1的物品存放量,同时也不会增大每一所述储物板60沿所述第一方向a上的尺寸,有利于在同样容积大小的所述第二收容腔22内沿所述第一方向a排布更多个所述储物板60,进一步增加了所述物品管理系统1的物品存放量。
92.具体地,在图3及图7的示例中,每一所述储物板60为矩形的扁平结构,且每一所述储物单元61在所述第一方向a上的每一侧均设置有透光区域62,所述透光区域62可以是设置于所述储物单元61对应一侧的透明板或者镂空窗口,优选为镂空窗口,这样可以减少设有所述镂空窗口的所述储物单元61所在的储物板60的重量,从而减轻用于安装所述储物板60的所述导轨70(即所述第二导轨72及所述第三导轨73)的载重负荷,避免所述导轨70发生变形。本实施例中,与所述移动平台40的结构类似,开设有多个所述镂空窗口的储物板60也为矩形的框架,且所述储物板60中相邻两个所述储物单元61之间通过一横杆间隔开。
93.在其他实施例中,每一所述储物板60的储物单元61还可以在所述第一方向a上的其中一侧设置所述透光区域62。
94.请参阅图8,在本技术的其中一实施例中,每一所述储物板60在所述第二方向b上的每一端的外壁设有至少一个第二滑块63,每一所述第二滑块63和用于滑动安装所述储物板60的若干所述导轨70一一对应。具体地,在图8的示例中,每一所述储物板60在所述第二方向b上远离所述第二导轨72(见图3)的一端设有一对所述第二滑块63,且所述一对第二滑块63间隔设置于所述储物板60在所述第三方向c上的相对两侧,所述一对第二滑块63和前述一对第三导轨73(见图3)一一对应地滑动连接;此外,每一所述储物板60在所述第二方向b上靠近所述第二导轨72(见图3)的一端设有一所述第二滑块63,用于和所述第二导轨72对应地滑动连接。
95.进一步地,在本技术的实施例中,每一所述储物单元61在所述第三方向c上的至少一侧开设置入口64,所述置入口64用于供所述物品进入所述储物单元61。具体地,在图8的示例中,所述置入口64为贯穿所述储物单元61在所述第三方向c上的其中一侧壁的条形通槽,所述条形通槽沿所述第二方向b延伸,所述条形通槽用于供纸类的所述物品进入所述储物单元61,且对纸类的所述物品靠近所述条形通槽的边缘起到限制的作用,避免所述物品在所述第一方向a上倾倒侧翻。优选地,在图8的示例中,所述储物单元61在所述第三方向c上的另一侧壁还开设有限位槽65,所述限位槽65沿所述第二方向b延伸,所述限位槽65未贯穿所述储物单元61在所述第三方向c上的另一侧壁,且所述限位槽65的槽口朝向所述置入口64(即条形通槽)。本实施例中,当纸类的所述物品通过所述置入口64进入所述储物单元61后,所述限位槽65用于止挡所述物品以提示所述物品存放到位,并且所述限位槽65可以
对纸类的所述物品远离所述条形通槽的边缘起到限制的作用,从而使得纸类的所述物品在所述第三方向c上的相对两侧边缘分别被限制,避免所述物品在所述第一方向a上倾倒侧翻。可选地,本实施例中,位于所述储物单元61在所述第二方向b上的相对两侧的两个横杆中,可以有至少一个所述横杆朝向所述储物单元61内部的一侧内壁开设滑槽,所述滑槽沿所述第三方向c延伸至其相对两端连通所述限位槽65和所述条形通槽,纸类的所述物品自所述条形通槽进入所述储物单元61内时,所述物品在所述第二方向b上对应一侧的边缘可以沿着所述滑槽进行滑动,所述滑槽也可以起到对所述物品对应一侧的边缘的限制作用。
96.进一步优选地,在图7及图8的示例中,每一所述储物单元61的透光区域62(即所述镂空窗口)设置有透明夹片(图中未示),所述透明夹片用于贴覆所述储物单元61内的所述物品的外侧表面,也即用于夹持所述物品对应所述镂空窗口的部分,从而可以避免纸类的所述物品对应所述镂空窗口的部分凸出于所述储物单元61。
97.其中,需要说明的是,所述透明夹片的贴覆于所述物品的内侧表面具有柔性结构(例如是但不限于柔软的皮毛、丝线等),不难理解,贴覆于所述物品后的所述柔性结构的形态会因所述物品的移动而发生变化,也即意味着贴覆于所述物品后的所述柔性结构的形态会跟随所述物品的存放状态的改变而改变。
98.还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技术的实施例中,通过在所述储物单元61的至少一侧设置所述透光区域62,所述储物单元61内存放的所述物品或者所述透明夹片上的柔性结构的图像信息可以通过所述透光区域62外露,进而作为特征信息被所述信息采集装置50采集到,在后续内容中会进行详细描述。
99.请参阅图9并结合图5,在本技术的其中一实施例中,所述信息采集装置50包括第一采集装置51和第二采集装置52,所述第一采集装置51的信息采集口53朝向所述移动平台40沿所述第一方向a上的第一侧,所述第二采集装置52的信息采集口53朝向所述移动平台40沿所述第一方向a上的第二侧,即所述第一采集装置51和所述第二采集装置52各自的所述信息采集口53朝向相反。可以理解的是,每一所述储物单元61在所述第一方向a上的每一侧均设置有所述透光区域62,因此,当所述移动平台40滑动至相邻两个所述储物板60之间时,所述信息采集装置50可以同时采集相邻两个所述储物板60的每一所述储物单元61的透光区域62处的特征信息。具体地,所述信息采集装置50在所述移动平台40上沿所述第二方向b滑动时,所述第一采集装置51用于采集位于所述移动平台40第一侧的所述储物板60的所述储物单元61的透光区域62处的特征信息,所述第二采集装置52用于采集位于所述移动平台40第二侧的所述储物板60的所述储物单元61的透光区域62的特征信息,如此,可以提供所述信息采集装置50的工作效率,缩短盘点所述物品管理系统1中存放物品所需的时间。其中,所述移动平台40的第一侧和第二侧也即分别与所述第一采集装置51和所述第二采集装置52的信息采集口53的朝向相同。
100.在图5及图9的示例中,所述信息采集装置50还包括连接杆54,所述连接杆54的一端用于滑动连接所述移动平台40、另一端用于连接所述第一采集装置51和/或所述第二采集装置52,从而通过所述连接杆54将所述信息采集装置50滑动连接于所述移动平台40。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采集装置51和所述第二采集装置52还分别包括壳体以及设于所述壳体上的探测轮55、防撞轮56以及测速轮57。其中,所述壳体沿所述第一方向a上的一侧表面对应开设有所述信息采集口53,所述探测轮55和所述防撞轮56间隔设置于所述壳体在所述第
二方向b上的顶端,所述测速轮57设置于所述壳体开设有所述信息采集口53的侧表面上。需要说明的是,所述防撞轮56具有弹性,所述探测轮55和所述测速轮57均超出所述信息采集口53所在的侧表面,所述信息采集装置50沿所述第二方向b滑动时,所述防撞轮56能够和所述信息采集装置50滑动路程中的障碍物发生弹性碰撞,以抵消碰撞力从而保护所述信息采集装置50,所述探测轮55用于探测所述储物单元61内是否有物品,所述测速轮57能够在所述移动平台40在所述第一方向a上面向所述信息采集装置50的侧表面上滑动以检测所述信息采集装置50的滑动速度,避免所述信息采集装置50的滑动速度过快而影响所述特征信息的采集,所述探测轮55、所述防撞轮56以及所述测速轮57分别可以采用现有技术中的探测轮、防撞轮以及测速轮,对此不做赘述。
101.其中,所述信息采集装置50采集的所述储物单元61的透光区域62处的特征信息,也即所述储物单元61内存放的所述物品、或者所述储物单元61内的所述透明夹片的柔性结构通过所述透光区域62外露的图像信息。
102.具体地,在图5及图9的示例中,所述第一采集装置51和所述第二采集装置52均可以为图像采集装置(例如是但不限于扫描仪、摄像仪),所述储物单元61内的所述物品包括面向所述透光区域62的外侧表面,所述特征信息包括所述图像采集装置拍摄和/或扫描所述储物单元61内的所述物品的外侧表面的第一图像信息,和/或,所述特征信息包括所述图像采集装置拍摄和/或扫描所述柔性结构对应的第二图像信息。可以理解的是,所述第一图像信息和所述第二图像信息均会跟随所述物品的存放状态的改变而改变。
103.请再次参阅图1及图2,在本技术的其中一实施例中,所述控制器30优选通过无线连接的方式连接于所述信息采集装置50,所述控制器30用于获取所述信息采集装置50采集的特征信息,以判断任一所述储物单元61内的所述物品的存放状态。
104.具体地,本实施例中,所述控制器30获取所述信息采集装置50采集的特征信息后,还用于将获取的所述特征信息与基准信息进行对比,然后根据比对结果判断所述储物单元61内的所述物品的存放状态。其中,需要说明的是,所述基准信息为所述控制器30首次获取的每一所述储物单元61存入所述物品时所述储物单元61的透光区域62处的特征信息。
105.可以理解的是,不同物品一一对应地存入一个或者多个所述储物板60的不同所述储物单元61内时,所述信息采集装置50采集到的不同所述储物单元61的所述透光区域62处的特征信息也会不同。换言之,每一所述储物单元61与其透光区域62处的所述特征信息之间存在一一对应的逻辑关系,其中,所述逻辑关系可以预存于所述控制器30内,也可以预存于连接所述控制器30的存储介质内,所述控制器30可以获取所述逻辑关系。
106.此外,还可以理解的是,每一所述物品存入相应的一所述储物单元61后,如果所述物品的存放状态发生变化,前述的第一图像信息和第二图像信息随之改变,使得所述信息采集装置50采集到的所述储物单元61的透光区域62处的特征信息也会随之变化。如此,在本技术中,基于每一所述储物单元61与其所述透光区域62处的所述特征信息之间一一对应的逻辑关系,所述控制器30能够根据获取的所述特征信息与所述基准信息的对比结果,从而判断所述目标储物单元61内的所述物品的存放状态。
107.综上,本技术提供的所述物品管理系统1用于存放物品时,所述移动平台40可以沿所述第一方向a滑动至任一所述储物板60在所述第一方向a上的其中一侧后,所述信息采集装置50再沿所述第二方向b滑动,所述信息采集装置50即可采集所述储物板60任一所述储
物单元61的透光区域62处的特征信息,进而使得所述控制器30根据其获取的所述特征信息与所述基准信息的对比结果,即可判断任一所述储物单元61内的所述物品的存放状态。相比于现有技术中基于nfc技术的物品管理方式,所述物品管理系统1更加高效和自动化,并且能够确认被管理的所述物品的存放状态。
108.进一步地,请再次参阅图3及图5,在本技术的其中一实施例中,所述移动平台40在所述第一方向a上的第一侧设置可伸缩的拨动机构80,且所述拨动机构80电连接于所述控制器30,所述控制器30还用于控制所述拨动机构80在伸出状态和收缩状态之间进行切换。需要说明的是,在所述伸出状态下,所述控制器30还用于控制所述拨动机构80动作以拨动邻近所述移动平台40且位于所述移动平台40的第一侧的所述储物板60向所述移动平台40的第二侧滑动;在所述收缩状态下,所述拨动机构80允许所述移动平台40沿所述第一方向a滑动。本实施例中,通过在所述移动平台40上设置所述拨动机构80,可以拨动所述目标储物单元61所在储物板60向所述移动平台40的第二侧滑动,使得位于所述移动平台40的第一侧且与所述目标储物单元61所在储物板60相邻的储物板60能够与所述目标储物单元61所在储物板60之间具有足够大小的间隙,以便于所述信息采集装置50在所述移动平台40上沿所述第二方向b滑动时不会被任一所述储物板60阻挡。
109.可选地,在图3及图5的示例中,所述移动平台40在所述第一方向a上的第一侧可以设置一个或者多个所述拨动机构80,且所述拨动机构80可以设置于所述移动平台40的所述第一侧沿所述第三方向c上的相对两端的任一端。具体地,本实施例中,所述移动平台40在所述第一方向a上的第一侧设有多个所述拨动机构80,多个所述拨动机构80对称设置于所述移动平台40的所述第一侧沿所述第三方向c上的相对两端。通过在所述移动平台40的所述第一侧对称设置多个所述拨动机构80,可以提供足够大且对称的拨动力,从而使所述储物板60在该拨动力的作用下向所述移动平台40在所述第一方向a上的第二侧平稳滑动。
110.其中,需要说明的是,所述拨动机构80可以是但不限于伸缩杆与驱动件的组合,所述驱动件电连接于所述控制器30,所述驱动件可以在所述控制器30的控制下驱动所述伸缩杆沿所述第三方向c向所述移动平台40的内部伸缩,并且在所述伸缩杆伸出后提供沿所述第一方向a的驱动力以带动所述伸缩杆向所述移动平台40的所述第二侧移动,进而拨动所述储物板60滑动,所述拨动机构80还可以采用现有技术中的其他拨动机构,对此不作限定。
111.可选地,请再次参阅7,在本技术的其中一实施例中,每一所述储物板60还包括至少一个凸沿66,所述凸沿66用于和所述移动平台40上的拨动机构80配合,所述拨动机构80可以通过拨动对应的所述凸沿66以驱动所述储物板60滑动。具体地,在图7的示例中,所述凸沿66设置有多个,且所述多个凸沿66对称分布于所述储物板60在所述第三方向c上的相对两端,每一所述凸沿66对应一所述拨动机构80。其中,所述凸沿66沿所述第三方向c朝所述储物板60的外侧延伸,如此,所述拨动机构80的伸缩杆的伸出行程较小,可以减小所述拨动机构80的整体大小。
112.进一步地,请参阅图10,在本技术的其中一实施例中,所述物品管理系统1还包括沿所述第一方向a可伸缩的推顶机构90,所述推顶机构90的一端连接所述主体20的正对所述拨动机构80的内壁(即图4中的其中一所述侧板26的内壁)、另一端抵接外层储物板60的正对所述主体20内壁的外壁,所述推顶机构90用于提供由所述移动平台40的第一侧指向第二侧的推力,以使位于所述拨动机构80远离所述移动平台40一侧的至少一个所述储物板60
在所述推顶机构90和所述拨动机构80的作用下层叠在一起。其中,所述外层储物板60为位于所述拨动机构80远离所述移动平台40一侧的至少一个所述储物板60中靠近所述主体20内壁的储物板60。本实施例中,通过设置所述推顶机构90,可以将位于所述拨动机构80远离所述移动平台40一侧的全部储物板60推顶层叠在一起,从而使这些储物板60紧密排布,有利于减小所述物品管理系统1在所述第一方向a上的尺寸。
113.其中,需要说明的是,所述推顶机构90可以是但不限于弹簧,只要所述推顶机构90能够提供推力以将位于所述拨动机构80远离所述移动平台40一侧的全部储物板60推顶层叠在一起即可,对此不做具体限定。
114.进一步地,在本技术的实施例中,所述物品管理系统1还可以包括连接于所述控制器30的报警机构(图中未示),当所述控制器30判断所述物品的存放状态为物品缺损或者物品遗失时,所述控制器30还用于控制所述报警机构发出警报,从而提示物品管理人员所述物品存在异常。其中,所述报警机构可以是发出报警声的报警器,也可以是发出灯光的报警灯,对此不作限定。
115.此外,可选地,所述物品管理系统1还可以包括连接于所述控制器30的多个指示灯,每一所述指示灯对应设置于一所述储物单元61的侧壁上,即,每一所述储物板60上设置多个所述指示灯。当所述信息采集装置50采集任一所述储物单元61的透光区域62处的特征信息时,所述控制器30可以控制所述储物单元61对应的指示灯发光,从而提示物品管理人员所述信息采集装置50采集的所述特征信息对应的当前储物单元61的具体位置。
116.显然,在他实施例中,每一所述储物板60上也可以只设置一个所述指示灯,当所述信息采集装置50采集任一所述储物单元61的透光区域62处的特征信息时,所述控制器30可以控制所述储物单元61所在储物板60对应的指示灯发光,从而提示物品管理人员所述信息采集装置50采集的所述特征信息对应的当前储物单元61所在储物板60的具体位置。
117.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技术的实施例中,所述控制器30可以是但不限于现有技术中的中央处理器、数字信号处理器、微处理器等,对此不作限定。
118.下面以所述物品管理系统1用于存放证券为例,说明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所述物品管理系统1的使用过程。
119.第一步,将每一所述证券使用所述透明夹片夹持后插入对应的一所述储物单元61内。
120.第二步,所述控制器30控制所述驱动导轨驱动所述移动平台40沿所述第一方向a滑动至需要进行盘点物品的所述储物板60的一侧。
121.第三步,所述控制器30控制所述拨动机构80动作以拨动所述储物板60,然后控制所述信息采集装置50在所述移动平台40上沿所述第二方向b向上滑动,使得所述信息采集装置50开始采集所述储物板60上的任一储物单元61的透光区域62处的特征信息。
122.第四步,待所述信息采集装置50完成对所述储物板60的信息采集后,所述控制器30控制所述信息采集装置50沿所述第二方向b向下滑动至复位,然后控制所述移动平台40滑动至下一个储物板60的一侧,以对所述下一个储物板60上的任一储物单元61的透光区域62处的特征信息进行采集,重复第三步和第四步,直至所述信息采集装置50完成对全部的所述储物板60的信息采集,所述控制器30对每一所述储物单元61的位置与所述储物单元61的透光区域62处的特征信息进行一一绑定,以形成基准信息。
123.第五步,当需要对目标储物单元61内的证券进行盘点时,类似于第二步及第三步,所述控制器30先后控制所述移动平台40和所述信息采集装置50滑动,使所述信息采集装置50采集所述目标储物单元61的透光区域62处的特征信息。
124.第六步,所述控制器30获取所述信息采集装置50采集的所述目标储物单元61对应的所述特征信息,并将所述特征信息与首次录入的所述基准信息进行特征对比,若二者的相似度足够,判断所述目标储物单元61内的证券的存放状态正常,否则判断所述目标储物单元61内的证券异常,所述控制器30控制所述报警机构进行报警。
125.在上述实施例中,所述物品管理系统1均是以所述移动平台40和所述储物板60通过若干所述导轨70安装于所述主体20内进行描述的。可以理解的是,所述物品管理系统1也可以不设置所述若干导轨70,所述主体20可以开设沿所述第一方向a延伸的若干导滑槽,所述移动平台40和每一所述储物板60直接通过滑块滑动安装于所述导滑槽内,从而滑动安装于所述主体20内。值得注意的是,所述移动平台40为移动框的结构时,所述移动框上需开设避让缺口,以供所述储物板60上的滑块通过,进而不会妨碍所述储物板60在所述移动框的穿行窗口42中穿过,对此不做赘述。
126.以上对本技术实施例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技术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技术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同时,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技术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技术特征:


1.一种物品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主体、控制器、移动平台、信息采集装置以及若干储物板;所述若干储物板沿第一方向顺次排布于所述主体内,所述移动平台可沿所述第一方向滑动至任一所述储物板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的任一侧;每一所述储物板包括至少一个用于存放物品的储物单元,所述储物单元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的至少一侧设置有透光区域;所述信息采集装置沿第二方向可滑动地设置于所述移动平台上,所述第二方向垂直于所述第一方向,所述信息采集装置沿所述第二方向滑动时,所述信息采集装置用于采集目标储物单元的所述透光区域处的特征信息,所述目标储物单元为任一所述储物板的任一所述储物单元;所述控制器连接于所述信息采集装置,以用于获取所述信息采集装置采集的所述特征信息并判断所述目标储物单元内的所述物品的存放状态。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物品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固定设置于所述主体内的第一导轨组和第二导轨组,所述第一导轨组和所述第二导轨组均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所述第一导轨组用于滑动安装所述移动平台,所述第二导轨组用于固定安装或者滑动安装所述若干储物板;其中,所述第一导轨组包括连接于所述控制器的驱动导轨,所述控制器还用于控制所述驱动导轨驱动所述移动平台沿所述第一方向滑动。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物品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轨组包括沿所述第二方向间隔分布的至少一对第一导轨,所述移动平台在所述第二方向上的每一端滑动连接于至少一所述第一导轨;所述第二导轨组在所述第二方向上位于所述至少一对第一导轨之间,所述第二导轨组包括滑动连接于每一所述储物板在所述第二方向上的一端的第二导轨、以及滑动连接于每一所述储物板在所述第二方向上的另一端的至少一第三导轨;所述信息采集装置在第三方向上远离所述第二导轨的一端滑动连接于所述移动平台、靠近所述第二导轨的一端悬空设置,所述第三方向垂直于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二方向;其中,所述信息采集装置和所述第二导轨各自在垂直于所述第二方向的同一平面上的正投影不重合。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物品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每一所述储物板沿所述第一方向可滑动地设置于所述主体内,所述移动平台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的第一侧设置可伸缩的拨动机构,所述拨动机构连接于所述控制器,所述控制器用于控制所述拨动机构在伸出状态和收缩状态之间进行切换;在所述伸出状态下,所述控制器还用于控制所述拨动机构动作以拨动邻近所述移动平台且位于所述移动平台的第一侧的所述储物板向所述移动平台的第二侧滑动;在所述收缩状态下,所述拨动机构允许所述移动平台沿所述第一方向滑动。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物品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沿所述第一方向可伸缩的推顶机构,所述推顶机构的一端连接所述主体的正对所述拨动机构的内壁、另一端抵接外层储物板的正对所述主体内壁的外壁,所述推顶机构用于提供由所述移动平台的第一侧指向第二侧的推力,以使位于所述拨动机构远离所述移动平台一侧的至少一个所述储物板在
所述推顶机构和所述拨动机构的作用下层叠在一起;其中,所述外层储物板为位于所述拨动机构远离所述移动平台一侧的至少一个所述储物板中靠近所述主体内壁的储物板。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物品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每一所述储物板包括多个所述储物单元,多个所述储物单元沿所述第二方向间隔分布;和/或,每一所述储物单元在第三方向上的至少一侧开设置入口,所述置入口用于供所述物品进入所述储物单元,所述第三方向垂直于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二方向。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物品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每一所述储物单元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的每一侧设置所述透光区域,所述透光区域为透明板或者镂空窗口;所述信息采集装置包括第一采集装置和第二采集装置,所述第一采集装置的信息采集口朝向所述移动平台沿所述第一方向上的第一侧,所述第二采集装置的信息采集口朝向所述移动平台沿所述第一方向上的第二侧;所述信息采集装置在所述移动平台上滑动时,所述第一采集装置用于采集位于所述移动平台第一侧的所述储物板的所述储物单元的所述透光区域处的特征信息,所述第二采集装置用于采集位于所述移动平台第二侧的所述储物板的所述储物单元的所述透光区域的特征信息。8.根据权利要求1或7所述的物品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信息采集装置为图像采集装置,所述储物单元内的所述物品包括面向所述透光区域的外侧表面;所述特征信息包括所述图像采集装置拍摄和/或扫描所述储物单元内的所述物品的外侧表面的第一图像信息;和/或,所述透光区域设置有透明夹片,所述透明夹片用于贴覆所述储物单元内的所述物品的外侧表面,所述透明夹片的贴覆于所述物品的内侧表面具有柔性结构,所述特征信息包括所述图像采集装置拍摄和/或扫描所述柔性结构对应的第二图像信息。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物品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物品的存放状态包括物品完好、物品缺损以及物品遗失;所述物品管理系统还包括连接于所述控制器的报警机构,当所述控制器判断所述物品的存放状态为物品缺损或者物品遗失时,所述控制器还用于控制所述报警机构发出警报。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物品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平台在所述第二方向上的第一端超出每一所述储物板在所述第二方向上的对应一端,所述移动平台沿所述第一方向滑动时,所述信息采集装置位于所述移动平台在所述第二方向上的所述第一端,以使所述移动平台能越过每一所述储物板;其中,所述移动平台为移动框,所述移动框沿所述第一方向开设有贯通其相对两侧的穿行窗口,所述若干储物板在垂直于所述第一方向的投影面上的正投影位于所述移动框在所述投影面上的正投影内,所述移动框沿所述第一方向滑动时,每一所述储物板通过所述穿行窗口穿过所述移动框,使得所述移动框越过每一所述储物板;或者,所述移动平台为移动杆,所述若干储物板在垂直于所述第一方向的投影面上的正投影位于所述移动杆在所述投影面上的正投影的一侧,所述移动杆沿所述第一方向滑动时,所述移动杆自每一所述储物板的一侧越过每一所述储物板。

技术总结


本申请提供一种物品管理系统,包括主体、控制器、移动平台、信息采集装置以及若干储物板。若干储物板沿第一方向顺次排布于主体内,移动平台可沿第一方向滑动至任一储物板在第一方向上的任一侧。每一储物板包括至少一个用于存放物品的储物单元,储物单元在第一方向上的至少一侧设置有透光区域。信息采集装置沿第二方向可滑动地设置于移动平台上,第二方向垂直于第一方向,信息采集装置沿第二方向滑动时,信息采集装置用于采集目标储物单元的透光区域处的特征信息,目标储物单元为任一储物板的任一储物单元。控制器连接于信息采集装置,以用于获取信息采集装置采集的特征信息并判断目标储物单元内的物品的存放状态。断目标储物单元内的物品的存放状态。断目标储物单元内的物品的存放状态。


技术研发人员:

黄炎鑫 赖众程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

平安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2022.05.28

技术公布日:

2022/9/2

本文发布于:2024-09-25 06:25:48,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tex/3/27447.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所述   方向   物品   导轨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