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应用分析

智能操作票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应用分析
电力信息通信项目(调度机房楼等3项)建设工程,位于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本工程彰显国家电网公司落实中央“新基建”责任担当,全力打造集约高效、智能绿、安全可靠的国际领先数据中心,总建筑面27931m2。工程获得北京市结构长城杯银质奖、北京市绿文明施工工地等荣誉。本文以该工程主体结构施工阶段大体积混凝土施工为例,介绍其工艺流程、混凝土的运输、输送浇筑及振捣、以及测温和养护等应用总结。
关键词:大体积混凝土施工、应用、施工质量和安全、开裂
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建筑面积也在不断扩大,建筑高度不断增高,人们对建筑的结构安全和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其中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应用是主体结构施工中比较重要的环节,与整体工程的安全、质量有着十分紧密的联系。因为混凝土具有一次成型、不可恢复、易开裂的特性,而大体积混凝土浇筑施工又必须确保连续施工,不得中断,所以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质量控制,应该从混凝土材料的质量、运输浇筑、测温养护等方面全方位综合考虑,确保在施工过程中不出现质量事故。相关工作人员也需掌握专业的施工技能,遵照国家的相关施工规范和要求,实现质量和安全的统一化。
一、工程概况
本工程结构形式为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地基基础形式为平板式筏形基础。基础长为81.6米,宽度为54.3米。基础厚度整体为0.8米,其中大体积混凝土施工部位为下柱墩部位整体基础厚度1.5米,下沉庭院基础1.4米,蓄冷罐基础1.5米。基础筏板水平标高多达15处,最大标高落差4.25米。主体结构施工按后浇带整体划分为5个流水段,基础底板混凝土浇筑形式采用分段、分层一次性浇筑完成。
二、大体积混凝土施工重点、难点
(1)本工程底板面积大,结构长、断面尺寸变化多。总体混凝土浇筑方量很大,需要分段浇筑。
(2)施工现场布置车载泵受到限制,泵送距离远,易发生堵管问题,故需要合理安排场地。
(3)筏板基础底板厚度变化多,为800~1500mm,更要保证混凝土供应连续不间断供应,采取措施,降低水化热和温度梯度变化,减少内外约束,防止有害裂缝的产生。
(4)大体积混凝土施工的主要技术难点是防止混凝土表面裂缝的产生。当混凝土处在地基等约束条件下时,内外温差值以降低混凝土块体的自约束应力,当应力超过当时混凝土的抗拉强度时,混凝土就会开裂。
三、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要点
1. 预拌混凝土运输
(1)混凝土场外运输应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合理调度运输车辆,确保现场混凝土浇筑过程连续正常,避免在施工过程中,因间隔时间过长而使先、后浇筑的混凝土之间形成冷缝。
(2)混凝土运输车在盛夏和冬季应具有隔热保温覆盖,控制混凝土出罐温度。
(3)预拌混凝土运输过程中严禁加水,出现离析时需要补充外加剂或调整拌合物时,应加速搅拌。搅拌5分钟后方可出料。
混凝土应以最短的时间,从搅拌地点运至浇筑地点,混凝土从搅拌机中卸出到浇筑完毕的延续时间应符合下表的要求:
棒球棍材料
气温
延续时间(min)
≤C30
>C30
≤25℃
光工作站
节能大棚120
90
>25℃
90
60
1.
混凝土的输送
(1)施工前对混凝土输送泵司机及其它配合人员进行技术操作交底,明确施工技术要求。
(2)混凝土输送泵启动后,应先泵送适量水以湿润混凝土输送泵的活塞及输送管的内壁等直接与混凝土接触部位,并检查管道是否有漏气现象。
(3)经泵送水检查后,送入泵送剂润滑混凝土泵和输送管内壁,在开始泵送混凝土。
(4)混凝土应保持连续供应,以确保泵送连续进行。若不能连续供料,宁可放慢泵送速度,以保证连续泵送。
(5)如发现搅拌运输车搅拌筒内混凝土拌合物沉淀时,应在高速转动5分钟后方可出料;如发现混凝土拌合物的塌落度过小、出料困难时,可向混凝土运输车灌内加入与原混凝土同配比的减水剂,经充分搅拌后在出料。
3. 混凝土的浇筑及振捣
(1)在浇筑混凝土前,对模板内的杂物和钢筋上的油污等应清理干净,并浇水湿润。
(2)夏季混凝土入模温度控制在30℃以下,冬季混凝土浇筑入模温度不宜低于5℃。混凝土浇筑层厚度根据所选用的振捣器作用深度及混凝土的和易性确定,整体连续浇筑时宜为300-500mm,并根据骨料及试振捣情况适当调整。
(3)对于实体厚度一般不超过2m,浇筑面积大,工程总量较大,且浇筑综合能力有限的混凝土工程,通常采用的浇筑方法是斜面分层的连续浇筑法,从大体积混凝土浇筑层的下端开始,均匀分层逐渐向上浇筑。
(4) 整体分层连续浇筑或推移式连续浇筑,应缩短间歇时间,并应在前层混凝土初凝之前将次层混凝土浇筑完毕。层间最长的间歇时间不应大于混凝土初凝时间。
(5)混凝土浇筑宜从低处开始,延长边方向自一端向另一端进行。
(6)混凝土振捣
混凝土浇筑时,振捣要及时、充分,严禁出现漏振的现象发生。根据形成一个坡度的实际
情况,在每个浇筑带的前、后布置两道振动器,第一道布置在混凝土泄料点附近,主要解决上部混凝土的振捣;第二道布置在混凝土的坡角处,确保下部混凝土的密实,随着混凝土浇筑工作的向前推进,振捣棒也相应的向前推进。振捣器插点要均匀排列,采用“梅花形”或“交错式”的次序移动。两种振捣方式严禁混用,以防漏振。振动器移动间距为400~500mm,振捣时间控制在30秒左右,振捣至混凝土不下沉,不返浆为宜,且隔20~30分钟后进行第二次复振。同时为确保分层处混凝土接缝的振捣质量,在振捣上层混凝土时,振捣棒插入混凝土的深度以进入下一层混凝土50~100mm为宜,消除两层之间接缝,在振捣上层混凝土时,要在下层混凝土初凝之前进行。
无动力风球(7)混凝土表面处理
混凝土浇筑到设计标高后,振动棒振捣密实,用长刮尺刮平,2~3h后,用木抹子抹平并用2m靠尺检查其平整度。高差控制在±10mm以内。面层浆体初凝后,压第二遍,压平压实。混凝土终凝前,进行第三遍压光,收完面后立即铺盖塑料薄膜进行保温保湿养护。
4. 大体积混凝土的测温
(1)按照施工进度每昼夜浇筑作业面布置4个测位;在混凝土的边缘、角部、中部及积水坑、电梯井边等部位可布置测位;混凝土浇筑体厚度均匀时,测位间距为10m~15m。变截面部位可增加测位数量。
(2)根据混凝土厚度,每个测位布置(3-5)个测点,分别位于混凝土的表层、中心层、底层及中上、中下部位。
结论:
从上文中不难看出,在大体积混凝土的施工中,针对质量通病的防治,需在材料、运输、施工、测温、养护等五方面加以管理,在减小约束应力、减小混凝土内外温差、优化配合比设计、控制好原材料质量、改善施工工艺、提高施工质量、做好测温监测工作及加强养护等方面采取更有效技术措施,坚持严谨的施工组织管理。才能最大限度预防和减少大体积混凝土裂缝的产生,消除和减少质量通病,将工程裂缝损害控制到最小程度,使大体积混凝土的质量得到有效的保证。
参考文献
[1] GB50496-2009,《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规范》
[2] GB50666-2011,《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规范》
[3]GB/T51028-2015,《大体积混凝土温度测控技术规范》

本文发布于:2024-09-22 05:21:36,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tex/3/273108.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混凝土   施工   浇筑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