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东海陆架盆地新生代地层特征及其含油气性

文章编号:1009 2722(2003)04 0022 04
东海陆架盆地新生代地层特征及其含油气性
许 红1,2,马惠福3,蒲庆南3,梁若冰3,郑 军3
(1青岛海洋地质研究所,青岛266071;2中国地质大学,北京100083;3上海海洋石油局,上海200120)
摘 要:总结了东海陆架盆地近30a来的油气地质勘探成果和认识;讨论了盆地新生代岩石 古生物地层特征;根据现有发现,指出东海陆架盆地新生代自古新统至第四系的油气发现和含油气层位,以及油气生成、储集的勘探目标层系。认为迄今在东海陆架盆地的工业性油气发现仅仅限于西湖凹陷和瓯江(丽水)凹陷,但随着勘探开发的更大规模投入和认识程度的深化,必将出现一轮新的发现热潮,这不仅对改变上海地区能源结构,而且对提高我国油气勘探的认识都具有重要意义。关键词:含油气性;新生代地层;东海陆架盆地
中图分类号:P618.2  文献标识码:A
1 地质背景
东海陆架盆地面积约26 7万km2,呈北东向展布。该盆地西邻浙闽隆起区,东至钓鱼岛隆褶带,北至启
东嘴 济州岛,南至广东省南澳岛和台湾省鹅銮鼻一线。主要由东部坳陷带(含福江凹陷、西湖凹陷、基隆凹陷和新竹凹陷4个负向的二级构造单元,以中 上始新统、渐新统发育和中新统发育为特征)、中部低隆起带(含虎皮礁凸起,海礁凸起,鱼山凸起,武夷低凸起4个正向的二级构造单元)、西部坳陷带(含长江凹陷、钱塘凹陷、瓯江凹陷、闽江浅凹、南日岛凹陷、澎西凹陷6个负向的二级构造单元,以发育古新统为特征,一般缺失渐新统、下中新统龙井组和上中新统柳浪组)组成。
东海陆架盆地是一个中、新生代叠置大的复合型含油气沉积盆地。新生代沉积了一套碎屑岩系,最大残留厚度15000m以上。根据钻井、岩性、测井、古生物、微量元素和地震解释资
收稿日期:2002 09 26
基础项目:国家HY126专项126 03 13 02资助
作者简介:许 红(1957 ),男,博士,研究员,从事海洋油气与盆地动力学研究工作.料划分的盆地新生代地层层序,自下而上为:前第三系(AnE),下第三系石门潭组二段(长江凹陷为长江组)、灵峰组(长江凹陷为美人峰组)和明月峰组,始新统瓯江组和平湖组,渐新统花港组,上第三系中新统龙井组、玉泉组和柳浪组,上新统三潭组和第四系东海。
2 东海陆架盆地新生代岩石与古生物地层学特征
综合1980年以来钻井获取的资料,目前发现东海陆架盆地古新统、始新统、渐新统、中新统、上新统和第四系岩石与古生物特征如下:
微拟球藻(1)下第三系古新统(T06 T04)
不整合于不同基底岩系之上。自下而上,由石门潭组二段、灵峰组和明月峰组组成。
下古新统石门潭组二段(E11s)
石门潭组不整合于安山岩和花岗闪长岩新生代沉积基底之上,在石门潭一井中钻遇,根据岩性、古生物资料划分为一、二段。
一段:俗称!红层∀段。岩性为棕红、棕紫、深棕泥岩与灰白泥质粉砂岩、粉砂岩、细砂岩、含砾粗砂岩互层。在该段地层中发现少量白垩纪分子,如Ex esip ollenites、Hsuisp or ites、
ISSN1009 2722    M arine Geology Letters 海洋地质动态    2003,19(4)#22 25
Hsuisp or ites、Az olla等,为此将其地质时代划归为白垩纪。
二段:下部为灰白细砂岩、中砂岩、粗砂岩夹灰黑泥岩、粉砂质泥岩。上部为浅灰、灰白粉砂岩、细砂岩、中砂岩、含灰质细 中砂岩与灰黑泥岩、粉砂质泥岩互层。
该段中仅见到一颗浮游有孔虫Subbotina tr iloculinoidest和少量沟鞭藻化石,如Seneglinium micr ogr anulatum、Ar eoligera volata等,时代为早古新世。
∃中古新统灵峰组(E21l)
灵峰组不整合于石门潭组之上,根据岩性特征划分为一、二段。
zzcc面膜机一段:以粗碎屑岩的浅灰、灰白长石岩屑砂岩、长石石英砂岩为主,夹灰黑泥岩、粉砂质泥岩。
二段:以大套深灰泥岩为主,夹灰粉砂岩。本组海相生物化石极为丰富,发现了大量的有孔虫、钙质超微、沟鞭藻化石,特别是钙质超微化石,已鉴别出Maar tini(1971)所划分的古新统9个化石带中的5个带,即Ellip solithus macellus(NP4带)、Fusciculirhus tumani f or mis(NP5带)、H elioliorhuskleinp ellii(NP6带)、H.riedlii(NP8带)、Discoaster m ultir a diatus(NP9带)。时代属中 晚古新世。
%上古新统明月峰组(E31m)
明月峰组整合和局部不整合于灵峰组之上,是一套滨海 浅海沉积环境下沉积的含煤砂泥岩建造,以煤层发育为特征,其下部岩性为灰泥岩、含灰 灰质泥岩与灰白中、粗砂岩、含砾粗砂岩不等厚互层;中部和上部为灰白砂砾岩、含砾细 粗砾岩与灰、褐灰泥岩略等厚互层夹煤层。
在这套含煤岩系中,海相化石明显较灵峰组少。主要为H ap lodhr agmoides lingf ingensis 有孔虫化石分子、Ascodinnumorbiculatum、A. lingf engense等沟鞭藻化石分子、Neomonocer atina donghaiensis介形虫化石分子、Chias molitus bides、Neochiastox gus distentus等钙质超微化石分子和My ssap ollenites Myr i caceoip ollenites Casuarinaep ollenties孢子花粉组合。根据上述化石组合,确定明月峰组地层时代为晚古新世 早始新世。
浙东坳陷长江凹陷的美人峰一井揭示的长江组和美人峰组,其地层时代也是古新世,但从各项分析资料结果确定长江组与瓯江凹陷石门潭组、美人峰组与瓯江凹陷的灵峰组为并列关系,属同期异相沉积物。长江组和美人峰组均为陆相沉积,仅发现有孢粉化石,即T axodiace pollenitens Ulmip ollenites Ulmoideip ites Aguilap ollenites,属典型的榆科花粉和具孔类花粉占优势的我国古新世地层特征的花粉组合。
(2)下第三系始新统(T03 T04)
东海陆架盆地始新统自下而上划分为瓯江组(T04 T43)和平湖组(T43 T03)。
中下始新统瓯江组(E12)
瓯江组按岩性组合划分为3段。一段是砂泥岩互层段,为灰泥岩与浅砂、灰粉砂岩、细砂岩、
中砂岩互层。二段是生物碎屑灰岩、砂质灰岩段,为灰白生物碎屑灰岩、砂质灰岩与浅灰泥岩、粉砂岩互层。三段是粗碎屑岩与棕泥岩段,由灰白砂砾岩、粗砾岩、含砾砂岩与棕、绿灰泥岩为主要岩性构成。
瓯江组中海相化石十分丰富,主要集中在二段地层中,并表明瓯江组地层时代为早 中始新世。然而,在长江凹陷美人峰一井中揭示的瓯江组下部为灰白砂砾岩夹红泥岩,上部为灰泥岩与浅灰砂岩互层夹煤层。地层中仅见孢粉化石,时代归属始新世。
∃中上始新统平湖组(E22)
平湖组不整合于瓯江组之上,是一套以泥岩为主,夹粉砂岩、细砂岩的含煤系海陆过渡相地层,仅见于浙东坳陷西湖凹陷。按岩性组合特征自下而上划分为下、中、上3段。
下段:下部为灰或深灰含灰质泥岩、粉砂质泥岩与浅灰或灰白灰质粉砂岩、粉细砂岩、细砂呈频繁互层,上部以深灰泥岩、粉砂质泥岩、灰质泥岩、灰质粉砂岩为主,夹浅灰砂岩、粉砂岩、灰质泥岩、灰质粉砂质泥岩和白云质泥
23
第19卷第4期      许 红,等:东海陆架盆地新生代地层特征及其含油气性
岩、煤层。
中段:为深灰或灰泥岩、粉砂质泥岩、灰质泥岩、灰质粉砂质泥岩与浅灰或灰白泥质粉砂岩、砂质粉砂岩、粉细砂岩、细砂岩互层,夹泥晶灰岩、砂质灰岩、白云质泥岩和煤层。
上段:为灰白粉砂岩、粉细砂岩,局部含砾与浅灰或深灰泥岩、粉砂岩泥质互层,夹少量煤层。
平湖组富含诸多类型海、陆相化石。由于平湖组是东海陆架盆地的主要生油层系和储集层系,所以,对该组古生物化石研究得比较详细。在平湖组下段下部地层中,发现了底栖有孔虫Nonionella alabamensis,该种是美国中始新统Wilcox的标准分子。在底栖有孔虫层位之上,未发现浮游有孔虫分带标志化石,但是有一些重要的浮游有孔虫分子,如Subbotina angip oroides lindiensis,S.linap erta,Globor o talia(T)cerr oaz ulensis,它们的共存时限为P14 16带。钙质超微化石也缺乏分带标志化石,但中始新世至晚始新世化石类别Cribr o centr um reticulatum、Dictyococcites bisectus等化石的存在,尤其是Cr ibr ocentr um reticula tum的分布局限于NP17 19带,说明该化石组合所在地层时代为中始新世晚期至晚始新世。综合分析有孔虫、钙质超微、孢粉等化石分布特征后确定平湖组的地层时代为中始新世。
平湖组下段上部和中段下部发现了钙质超微化石Reticulo f enestra umbilica(分布于NP16 22带)、H eliocosp haer a euphratis(分布于NP18带)。孢粉组合在平湖组下段上部为L ygodium sp orites Ulmip
ollenites Quercoid ites,中段下部为Tax odiax eaep ollenites Tr i colporop ollenites T ricolp ites组合。平湖组中段中部和上部也发现了钙质超微和有孔虫化石,孢粉组合为A lnipollenites Magnastr i atites。中段地层时代根据化石组合确定为晚始新世。平湖组上段缺少有分带意义的海相化石,但也有轮藻、介形虫、钙质超微和孢粉等化石。根据下覆地层年代推测其为晚始新世。
智能调度系统(3)下第三系渐新统花港组(T03 T42)
花港组(E3h)不整合或假整合于始新统平湖组之上,其岩性由下粗上细两个旋回组成,并据此划分为上、下两段。下段为灰、深灰细砂岩互层夹少量煤层,底部为灰白砂岩。上段为灰、深灰、绿灰、杂、棕灰泥岩与浅砂、灰白粉砂岩、细砂岩不等厚互层。该段以夹杂泥岩为特征,可视为地层对比的标志层。花港组中含少量有孔虫分子、以及沟鞭藻、轮藻和孢粉化石。
(4)上第三系中新统(T42 T02)
东海陆架盆地中新统包括下中新统龙井组、中中新统玉泉组和上中新统柳浪组3套地层。其不整合或假整合于渐新统花港组之上,顶界以地震T02反射界面即区域不整合界面与上新统三潭组分界。
龙井组(N111):
龙井组主要发育于浙东坳陷西湖凹陷浙东中央背斜带龙井构造带。上部岩性为灰泥岩、粉砂岩与灰
白细砂岩、砂砾岩互层;下部为灰白细砂岩、灰或浅灰泥岩、粉砂岩、细砂岩互层,夹少量煤层。西湖凹陷斜坡地区为一套以河流相沉积为主的粗碎屑岩夹泥岩和少量薄煤层。本组发育10~30m厚海相泥岩,发现含有少量有孔虫、钙质超微化石和孢粉化石。其中钙质超微有早中新世的Sp henoliththus heteromorp hus,该化石首次出现于NH3带上部,因此确定龙井组地层时代为早中新世。
∃玉泉组(N21y):
玉泉组在西湖凹陷为一套煤系地层,纵向上可分为两个沉积旋回。下部旋回下部为浅灰或灰白粉砂岩、细砂岩、含砾砂岩夹深灰或灰黑泥岩、煤层,上部为杂及深灰泥岩、粉砂质泥岩夹薄层粉砂岩和灰黑碳质泥岩及沥青质泥岩;上部旋回下部为浅灰块状细砂岩,底部含砾石,上、中部为灰泥岩、粉砂质泥岩、灰质泥岩与浅灰泥质粉砂岩、粉砂岩、细砂岩互层,夹煤层和沥青质泥岩。生物化石有孢粉和极少量有孔虫、沟鞭藻。
双眼皮胶条
%柳浪组(N311)大米添加剂
柳浪组在西湖凹陷柳浪构造带发育。底部
24M ar ine Geolog y Letters 海洋地质动态          2003年4月
为灰白砂砾岩,下部为灰或灰绿泥岩、粉砂质泥岩与浅灰或灰白泥质粉砂岩、粉砂岩、细砂岩互层,夹褐泥岩和多层煤层;中、下部为杂泥岩、粉砂质泥岩与泥质粉砂岩、粉砂岩、细砂岩、含砾砂岩互层,夹煤层,发现少量石膏。含孢粉化石和少量沟鞭藻化石。
(5)上第三系上新统三潭组(N2s)
三潭组区域不整合于柳浪组之上,岩性由下粗上细两个旋回组成,依次分为上、下两段。下段为灰或灰褐泥质岩夹泥质粉砂岩;底部为灰白砂砾岩、灰粉砂岩与泥质岩互层;上段为灰泥质岩与灰泥质粉砂岩、含砾粉砂岩互层,夹褐煤层。含少量钙质超微化石、有孔虫和孢粉。
(6)第四系东海(Q d)
第四系东海假整合于三潭组之上,为未成岩浅灰粉砂质粘土层、浅灰粉砂层、粉细砂层、含砾砂层、生物介壳层、砂砾互层。富含Pseudorotalia indop acif ica、Asterorotalia mul tisp inosa等有孔虫化石;富含Gep hy ocapsa o ceanica、Pseudoemiliania lacunosa等钙质超微化石和介形虫、孢子花粉等第四纪化石组合和种类,为此,东海地质年代被确定为第四纪。
3 东海陆架盆地新生代地层的含油气性
古新统是东海陆架盆地西部坳陷带油气生成、储集的勘探目标层系。在石门潭构造上曾经钻获二氧化
碳气流。四轮油气对外招标(超准公司)在瓯江(丽水)凹陷所钻的雁湖构造获得了工业性油气流。
中 上始新统平湖组是东海陆架盆地东部坳陷带西湖凹陷的主要源岩层系和油气勘探目标层系。迄今在西湖凹陷发现的油气田中,位于凹陷西部保斜坡的平湖油气田、宝云亭油气田、武云亭油气田和孔雀亭油气田,其最主要的含油气储层位于平湖组,储层圈闭中的流体包括凝析气、挥发油。在西湖凹陷浙东中央背斜带的春晓(苏堤)构造带上,也在平湖组发现了高产工业性油气流,该项发现属于重大突破,其圈闭中的流体类型为凝析气。
花港组是东海陆架盆地油气的主要勘探目的层系,在西湖凹陷则既是主要的含油气储集层系,也是一套重要的烃源岩层系。在位于西湖凹陷西部斜坡的平湖油气田中,花港组是储存黑油流体的场所,储层的孔渗条件好;在位于西湖凹陷浙东中央背斜带的春晓、天外天等(凝析)气田中,花港组是最主要的储层,气藏类型为凝析气或干气。
中新统龙井组和玉泉组也是东海陆架盆地的含油气层位。位于西湖凹陷浙东中央背斜带上的龙井构造、玉泉构造,在其中新统龙井组和玉泉组中都有含油气显示,但至今未在该中新统层位中获得工业性油气流。可是,中新统仍将是今后东海油气勘探中的目标层位之一。
目前,在上新统尚未发现油气显示。第四系是松散海相沉积物,至今也未发现油气显示。
总结30多年油气勘探及东海四轮油气对外招标工作以来的成功经验,不难看出我们在东海陆架盆地的工业性油气发现仅仅只局限于东部坳陷带的西湖凹陷和西部坳陷带的瓯江(丽水)凹陷,但随着勘探开发的更大规模投入和认识程度的不断深化,该盆地必将出现一轮新的发现热潮。
统一认证管理系统
参考文献:
[1] 周志武,等.东海地质构造演化与含油气性[A].中国中
新生代沉积盆地[C].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1987.
[2] 周志武,赵金海,殷培玲.东海地质构造特征及含油气性
[J].东海油气地质研究,1988,1(1):1 27.
[3] 李思田.论层序地层分析的进展与争论[J].地质科技情
报,1994,11(4):23 30.
[4] 刘申叔,赵金海,杨兆宇.东海盆地结构与油气勘探[A].
张渝昌,等.中国含油气盆地原型分析[C].南京:南京大
学出版社,1997.378 396.
[5] 中国石油天然气总公司勘探局.层序地层学原理及应用
[M].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1998.
[6] 武法东,等.东海陆架盆地西湖凹陷第三系层序地层与
沉积体系分析[M].北京:地质出版社,2000.
25
第19卷第4期      许 红,等:东海陆架盆地新生代地层特征及其含油气性

本文发布于:2024-09-21 22:13:44,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tex/3/269989.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砂岩   泥岩   凹陷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