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功能便携式翻身装置



1.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用护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长期卧床病人康复用多功能便携式翻身装置


背景技术:



2.没有自主行动能力的病人,只能长期卧病在床,由于在床上的姿势单一,容易造成身体局部长期受压生成压疮,导致组织溃烂,特别是夏天,天气炎热,身体排出汗液,受压部位更加容易生成压疮。为防止压疮,需要护理人员定期翻身,出于减轻工作量的目的,护理人员通常都会携带辅助翻身的工具。目前临床使用的翻身工具在成本、携带等方面存在较多缺点和不足:
3.(1)翻身床:结构相对复杂,成本高昂,大规模生产需要大量成本,因而短时间内不能够实现设备的大规模使用;
4.(2)灵活翻身机:组成零件太多,装置过于复杂化,同时设备使病人翻转身体的程度也有一定的限制,只能做到朝一侧翻转(即实现仰卧位、侧卧位的切换),无法做到俯卧通气,灵活程度有限,并且不方便携带与使用;
5.(3)翻身陀螺:安全性不高,内部结构复杂,不太符合医疗护理领域以满足病人安全舒适为先的原则,同时不方便携带与使用;
6.(4)u形翻身垫:虽然能够实现病人的翻身,但使病人翻转身体的程度也有一定的限制,只能做到朝一侧翻转(即实现仰卧位、侧卧位的切换),如果想要使病人从平卧位转到俯卧位也不能够实现,无法做到俯卧通气,灵活程度有限。


技术实现要素:



7.针对目前临床使用的翻身工具存在的缺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新型结构的多功能便携式翻身装置,在解决护理人员帮助病人翻身时费时费力的问题的基础上,满足病人的多种姿势调整需求,减少压疮的发生。
8.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依据本实用新型提出的多功能便携式翻身装置,包括四个90
°
扇形的子翻转体1,两个子翻转体可拆卸地连接成一个半圆形的翻转体100,两个翻转体可拆卸地连接成一个圆形的翻身装置;每个子翻转体上沿平行于翻身装置轴线的方向贯穿设置弧形槽104且弧形槽104与子翻转体的第一平面103相接,两个翻转体连接成翻身装置后相对分布的两个弧形槽104拼接成腿槽6;所述子翻转体的弧面上凸设阻力器且阻力器靠近第一平面103布置。
9.本实用新型提出的多功能便携式翻身装置,能够帮助长期卧床病人翻身,减轻受压处组织的压力和摩擦力,促进血液循环,预防压疮发生,进而减轻病人痛苦,同时获取如下有益效果:
10.(1)圆形的翻身装置,既可以帮助病人实现仰卧位、侧卧位的切换,也可以帮助病人完成仰卧位、俯卧位的转换,实现俯卧通气,从而满足病人多种姿势的调整需求,带给病
人更好的医院体验;
11.(2)使用完成后,翻身装置可拆分为四个扇形的子翻转体,其占用面积仅为原翻身装置的四分之一,大大降低了储存空间的需求,同时便于护理人员携带;
12.(3)护理人员帮助病人翻身至侧卧位并继续向仰卧位或俯卧位翻时,翻身装置上的阻力器会产生阻力,延缓病人的翻身过程,进而控制翻身速度,避免病人直接翻过去导致的坠床等现象,提高翻身过程的安全性;
13.(4)使用翻身装置,可以减少帮助病人翻身的护理人员的数量、力气,提高护理人员的医疗护理效率。
14.进一步的,两个子翻转体通过折叠机构连接成一个翻转体,且翻转体背离折叠机构的第二扇形面上设置锁紧结构。
15.有益效果:通过折叠机构将翻转体折叠成两个扇形的子翻转体,不但结构简单,而且效率高。
16.进一步的,两个子翻转体1通过合页2连接成一个翻转体;其中一个子翻转体的第二扇形面102上设置母扣301,另一个子翻转体的第二扇形面102上设置锁绳302,该锁绳的自由端设置与前述母扣进行锁紧配合的公扣。
17.进一步的,两个翻转体100通过卡扣结构连接成一个翻身装置。
18.有益效果:卡扣结构不但成本低廉,而且简单易行,便于护理人员的操作。
19.进一步的,弧形槽104内设有沿弧形槽内壁方向延伸的负压充气垫5。
20.有益效果:通过调整负压充气垫内的鼓起程度,使腿槽可以适应不同粗细的腿部,进而使翻身装置适应不同体重的病人,增加舒适度和安全性。
21.进一步的,所述阻力器为弹性橡胶7。
22.进一步的,两个翻转体连接成翻身装置后位于下侧的其中一个子翻转体1上设有放垫槽105,该放垫槽位于第一扇形面101的开口处设有用于使放垫槽敞开或关闭的盖体106,该放垫槽的内部放置有人工充气垫8。
23.有益效果:护理人员可从放垫槽中拿出人工充气垫,充气后将人工充气垫放到病人的上半身下边,使用较小的力即可将病人拉向床头,便于翻身,同时人工充气垫能够减小病人背部与床体之间的摩擦力,保证皮肤的完整性。
24.进一步的,盖体106通过拉链设置在放垫槽105位于第一扇形面的开口处。
25.进一步的,人工充气垫8靠近翻身装置的侧部设有连接绳9,连接绳的自由端与位于下侧的子翻转体可拆卸地连接。
26.有益效果:病人翻身完成后,连接绳的存在时刻提醒护理人员需要将放气后的人工充气垫放回至放垫槽中,从而避免护理人员随手乱放人工充气垫导致的丢失现象。
27.上述说明仅是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更清楚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手段,而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并且为让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明显易懂,以下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28.图1是本实用新型多功能便携式翻身装置一实施例的正面立体示意图。
29.图2是本实用新型多功能便携式翻身装置一实施例的背面立体示意图。
30.图3是本实用新型多功能便携式翻身装置一实施例的折叠状态示意图。
31.图4a至图4b是图1至图3所示的多功能便携式翻身装置的使用过程示意图。
32.【附图标记】
33.1-子翻转体,100-翻转体,101-第一扇形面,102-第二扇形面,103-第一平面,104-弧形槽,105-放垫槽,106-盖体,107-第二平面,2-合页,301-母扣,302-锁绳,401-卡槽,402-锁扣,5-负压充气垫,6-腿槽,7-弹性橡胶,8-人工充气垫,9-连接绳。
具体实施方式
34.以下结合附图及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35.请参阅图1 至图3,为本实用新型多功能便携式翻身装置的一个实施例,本实施例将“翻转体展开状态下不重合的平面”定义为“第一平面103”、“翻转体展开状态下重合的平面”定义为“第二平面107”。本实施例包括四个子翻转体1,每个子翻转体包括呈90
°
扇形的结构主体,结构主体采用质量轻、强度高的材料(例如铝合金)制作,保证支撑强度的前提下便于护理人员的携带,结构主体的外侧包覆有医用橡胶,从而避免翻身装置使用时损伤病人大腿的皮肤。
36.两个子翻转体1通过合页2组装为一个半圆形的翻转体,本实施例在其中一个子翻转体的第一扇形面101上设置第一子合页、另一个子翻转体的第一扇形面101上设置第二子合页,通过两个子合页的铰接配合,将两个子翻转体组装为一个半圆形的翻转体,同时为避免组装到位时两个子翻转体在外力作用下绕合页的转轴产生转动运动,本实施例在其中一个子翻转体的第二扇形面102上设置母扣301、另一个子翻转体的第二扇形面102上设置锁绳302且该锁绳的自由端设置公扣,两个子翻转体组装成翻转体后将公扣按入母扣内即可实现锁紧。
37.借助前述设计,四个子翻转体可以组装成两个半圆形的翻转体,两个半圆形的翻转体通过卡扣结构可拆卸地连接成一个圆形的翻身装置,本实施例在组成其中一个翻转体的两个子翻转体的第一平面103上分别设置卡槽401,在组成另一个翻转体的两个子翻转体的第一平面103上分别设置锁扣402且该锁扣的自由端设置倒钩,组装时将四个锁扣分别插入相应的卡槽(如图4b所示),两个翻转体即可组装为一个翻身装置,翻身装置未使用或者使用完成后,按压位于第一扇形面和第二扇形面上的倒钩,即可将翻身装置拆分为两个翻转体,然后将公扣从母扣内拔出,再借助合页,即可将翻身装置折叠为原先面积的四分之一大小,大大减小了储存空间,便于护理人员的携带和放置。此外,可根据实际需求,将卡槽、锁扣的位置进行对调。
38.每个子翻转体1上沿平行于翻身装置轴线的方向设置一个弧形槽104且弧形槽104与第一平面103相接,该弧形槽104内设置沿弧形槽内壁延伸的负压充气垫5,当四个子翻转体组装成翻身装置时,相对设置的两个弧形槽104拼接成一个腿槽6,使用翻身装置时两个腿槽用于分别容纳病人的大腿,同时通过调整负压充气垫内的鼓起程度,使腿槽可以适应不同粗细的腿部,进而使翻身装置适应不同体重的病人。
39.所述子翻转体1的弧面上凸设弹性橡胶7且弹性橡胶7靠近第一平面103布置,在翻身装置的辅助下,护理人员帮助病人翻身至侧卧位并继续向仰卧位或俯卧位翻时,弹性橡胶受压产生阻力,延缓病人的翻身过程,避免病人直接翻过去导致的坠床等现象,提高翻身
过程的安全性。
40.组成翻身装置时位于下侧的其中一个子翻转体1上设有放垫槽105,该放垫槽位于第一扇形面的开口处通过拉链设有用于使放垫槽敞开或关闭的盖体106,该放垫槽的内部放置有人工充气垫8,由于病人会无意识地向床尾移动,在翻身之前护理人员需要将病人向床头拉动,此时护理人员可从放垫槽中拿出人工充气垫,充气后将人工充气垫放到病人的上半身下边,使用较小的力即可将病人拉向床头,翻身完成后,将人工充气垫放气,而后将放气后的人工充气垫重新置于放垫槽中即可。进一步的,人工充气垫靠近翻身装置的侧部设有连接绳9,连接绳的自由端与组成翻身装置时位于下侧的子翻转体可拆卸地连接(具体的连接结构可以是:挂钩与挂环、公扣与母扣等),病人翻身完成后,连接绳的存在时刻提醒护理人员需要将放气后的人工充气垫放回至放垫槽中,从而避免护理人员随手乱放人工充气垫导致的丢失现象,本实施例中连接绳设置两个,每个连接绳的自由端通过公扣与母扣的配合结构与同侧的子翻转体连接。
41.本实施例一种多功能便携式翻身装置的使用方法为:护理人员先将四个扇形的子翻转体1组装为两个半圆形的翻转体100,然后将人工充气垫8从放垫槽105中取出,进行人工充气,并将充气后的人工充气垫8置于病人的上半身下侧,将病人向床头的方向拉动,再然后将病人的大腿置于下侧翻转体100上的弧形槽104内(即图4a所示的状态),而后将另一翻转体100沿自上而下的方向通过卡扣结构与下侧翻转体100拼接成圆形的翻身装置(即图4b所示的状态),根据病人大腿的粗细并询问病人的感受后,调整负压充气垫5的鼓起程度,最后在翻身装置的辅助下,护理人员即可将病人由仰卧位翻至侧卧位,还进一步可将病人由侧卧位翻至俯卧位,实现俯位通气。
42.使用完成后,护理人员可将圆形的翻身装置折叠为原先面积的四分之一大小,便于携带和存放。
43.在本实用新型的其他实施例中,可采用现有其他类型的铰链作为折叠机构。更进一步的,还可以将折叠结构省掉,将两个90
°
扇形的子翻转体通过可拆卸结构直接组装成一个半圆形的翻转体,例如:可在一个子翻转体的第二平面107上设置卡槽、在相应的另一个子翻转体的第二平面107上设置自由端具有倒钩的锁扣,借助卡槽和锁扣的配合,将两个子翻转体可拆卸地组装为一个翻转体,使用完成后翻身装置可拆分为四个子翻转体,占用面积缩小为原先的四分之一,此状态下前述实施例中的合页和按扣结构可省掉。
44.在本实用新型的其他实施例中,可采用其他类型的锁紧结构替代按扣结构,实现两个子翻转体组装成翻转体后的锁紧,例如:可在一个子翻转体的第二扇形面102上转动设置锁盘且该锁盘上设有锁槽,另一个子翻转体的第二扇形面上凸设锁柱,锁盘转动时锁柱卡入锁槽内即可进行锁紧、锁盘反向转动时锁柱从锁槽内脱出即可实现解锁。
45.在本实用新型的其他实施例中,可采用其他类型的可拆卸结构将两个半圆形的翻转体组装为一个圆形的翻身装置,例如:按扣结构,在翻转体的第一平面103上设置公扣、在另一翻转体的第一平面103上设置母扣,借助公扣和母扣的配合将两个翻转体可拆卸地组装为一个翻转体。
46.在本实用新型的其他实施例中,可采用其他类型的阻力器替代弹性橡胶,例如:可在子翻转体的内部设置弹簧,弹簧的自由端设置阻力头,弹簧处于自然状态下阻力头的部分凸出于子翻转体。
47.在本实用新型的其他实施例中,可采用其他类型的可拆卸方式替代拉链,实现盖体106的开启,例如:魔力贴。
48.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做任何形式上的限制,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范围内,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做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技术特征:


1.多功能便携式翻身装置,其特征是包括四个90
°
扇形的子翻转体(1),两个子翻转体可拆卸地连接成一个半圆形的翻转体(100),两个翻转体可拆卸地连接成一个圆形的翻身装置;每个子翻转体上沿平行于翻身装置轴线的方向贯穿设置弧形槽(104)且弧形槽(104)与子翻转体的第一平面(103)相接,两个翻转体连接成翻身装置后相对分布的两个弧形槽(104)拼接成腿槽(6);所述子翻转体的弧面上凸设阻力器且阻力器靠近第一平面(103)布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便携式翻身装置,其特征是两个子翻转体通过折叠机构连接成一个翻转体,且翻转体背离折叠机构的第二扇形面上设置锁紧结构。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多功能便携式翻身装置,其特征是两个子翻转体(1)通过合页(2)连接成一个翻转体;其中一个子翻转体的第二扇形面(102)上设置母扣(301),另一个子翻转体的第二扇形面(102)上设置锁绳(302),该锁绳的自由端设置与前述母扣进行锁紧配合的公扣。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便携式翻身装置,其特征是两个翻转体(100)通过卡扣结构连接成一个翻身装置。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便携式翻身装置,其特征是弧形槽(104)内设有沿弧形槽内壁方向延伸的负压充气垫(5)。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便携式翻身装置,其特征是所述阻力器为弹性橡胶(7)。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便携式翻身装置,其特征是两个翻转体连接成翻身装置后位于下侧的其中一个子翻转体(1)上设有放垫槽(105),该放垫槽位于第一扇形面(101)的开口处设有用于使放垫槽敞开或关闭的盖体(106),该放垫槽的内部放置有人工充气垫(8)。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多功能便携式翻身装置,其特征是盖体(106)通过拉链设置在放垫槽(105)位于第一扇形面的开口处。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多功能便携式翻身装置,其特征是人工充气垫(8)靠近翻身装置的侧部设有连接绳(9),连接绳的自由端与位于下侧的子翻转体可拆卸地连接。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多功能便携式翻身装置,包括四个90


技术研发人员:

刘宁 汤梦欣 王孜一 常笑妍 林楷哲 陈家祥 狄研博 贾紫阳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

河南科技大学

技术研发日:

2022.06.30

技术公布日:

2022/11/28

本文发布于:2024-09-23 06:21:52,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tex/3/26393.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装置   扇形   病人   可拆卸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