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有机肥连续部分替代化肥对水稻

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
[27]徐明岗,李冬初,李菊梅,等.化肥有机肥配施对水稻养分吸收
废盐酸回收
产量的影响[J].中国农业科学,2008,41(10):3133-3139.[28]徐富贤,洪 松.环境因素对稻米品质影响的研究进展[J].西
南农业学报,1994,7(2):101-105.
[29]赵 飞,刘 建,杜 锦,等.硒肥处理对水稻食味特性的影响
[J].中国种业,2020(10):53-56.
[30]刘 庆,田 侠,史衍玺.施硒对小麦籽粒硒富集、转化及蛋白质
与矿质元素含量的影响[J].作物学报,2016,42(5):778-783.[31]姬玉梅.—外源硒对小麦品质特性及籽粒硒含量的影响[J].
粮食问题研究,2020(4):49-54.
[32]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大米:GB/T1354—2018[S].北京:中
国标准出版社,
2018.[33]司清林,孙改格,李 冰,等.生物有机肥在富硒水稻上的应用
效果研究[J].现代农业科技,2020(23):12-13,19.
邹建祥,宁运旺,王孟兰,等.商品有机肥连续部分替代化肥对水稻产量和氮肥效率的影响[J].江苏农业科学,2023,51(2):77-80.
doi:10.15889/j.issn.1002-1302.2023.02.011
商品有机肥连续部分替代化肥对水稻产量
和氮肥效率的影响
邹建祥1,宁运旺2,王孟兰1,苏 舜1
(1.江苏省南京市江宁区耕地质量保护站,江苏南京211100;2.江苏省农业科学院资源与环境研究所,江苏南京210014)
  摘要:为探明有机肥连续部分替代化肥对水稻生产的影响,田间试验设置连续不施肥、当年不施肥、常规施肥和商品有机肥部分替代4个处理,研究有机肥连续施用对水稻产量构成、养分吸收利用以及土壤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连续3年有机肥部分替代化肥,
水稻产量第一年比常规施肥略增2.7%,第二年略减2.6%,第三年增产1.1%;氮肥当季效率年际间变化大、而累积效率较稳定,有机肥部分替代化肥的氮肥累积利用率、累积农学效率和偏生产力分别为53.5%、16.5kg/kg和35.0,分别比常规施肥提高11.5百分点、34.1%和34.6%;表明有机肥部分替代化肥能稳定水稻产量、提高氮肥效率。
  关键词:有机肥;化肥替代;氮肥利用效率;水稻
  中图分类号:S511.0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1302(2023)02-0077-04
收稿日期:2022-10-08
作者简介:邹建祥(1972—),男,江苏南京人,高级农艺师,主要从事土壤肥料和农业环境保护技术推广。E-mail:807971074@qq.com
。通信作者:王孟兰,硕士,高级农艺师,主要从事土壤肥料与农业资源保护技术推广。E-
mail:465722746@qq.com。  有机肥含有丰富的有机质、氨基酸、蛋白质等
有机养分,同时也含有氮、磷、钾等无机养分[1-2]
,在
我国农业发展过程中一直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大量研究证明,施用有机肥不仅可以培肥地力,提高
作物产量,更可以改善农产品品质[3-5]。有机肥料
与化学肥料配合施用可培育良好的土壤生态环
境[6]。目前,有机肥在果菜茶中的应用较普遍,而
青铜旋塞阀
在粮食作物中应用较少。据估计,江苏有机资源2 2亿t/年,可生产约7000万t商品有机肥,江苏粮食作物种植面积占耕地面积的70%左右,因此从长远来看,仅依靠果菜茶等经济作物远不能消纳有机资源,商品有机肥用于粮食作物生产是有机资源
的必然出路之一。本研究旨在通过研究连续施用商品有机肥对水稻产量、氮磷钾利用率的影响,为有机肥在水稻上的推广应用提供参考依据。1 材料与方法1.1 试验材料
田间试验于江苏省南京市江宁区湖熟现代农业园区(31°48′41″N、119°55′30″E)进行,年降水量1116.3mm,属北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年均气温15 7℃,无霜期为224d。试验田土壤为潜育型水稻土,质地为黏土。试验开始前0~20cm土壤pH值为6.50,有机质含量27.46g/kg,全氮含量1.88g/kg,有效磷含量15.88mg/kg,速效钾含量154mg/kg。供试水稻品种为本区域普遍种植的优质品种南粳46。供试化肥分别为含N46.2%的中颗粒尿素和45%的复合肥(N、P2O5、K2O含量均为15%),商品有机肥(含有机质31%、N0.9%、P2O55
.1%、K2
O3.1%)由南京三美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提供。
1.2 试验设计
田间试验于2019—2021年开展,设连续不施肥、当年不施肥、常规施肥和商品有机肥部分替代化肥(替代25.0%的化肥氮)4个处理,大区设计,各处理以防渗水泥墙隔离,墙体入土50cm、高出土表25cm。各处理单排单灌,其面积、氮磷钾肥用量和氮肥运筹比例见表1。
表1 不同处理的氮磷钾肥用量和氮肥运筹
处理大区面积
(m2)
氮肥运筹比例
(基肥-分蘖
肥-穗肥)
N-P2O5-K2O
化肥养分投入量
(kg/667m2)
连续不施肥720-0-00-0-0
当年不施肥720-0-00-0-0
常规施肥2884-3-320-4.5-4.5有机肥部分替代化肥1444-3-315-3.38-3.38
1.3 田间管理
基肥表施、旋耕、打浆后于当年6月初人工移栽,6月下旬追施分蘖肥,7月下旬至8月上旬追施穗肥。水分管理采用薄水移栽、浅水分蘖、够苗搁田、寸水扬花,抽穗后干湿交替。各处理病虫草害防治措施一致。
1.4 取样与分析
试验开始前取0~20cm原始土样,2021年11月取各处理0~20cm土壤样。每季水稻收获前,每个大区均匀布置3个取样点,每个取样点随机选择20穴,调查总有效穗数,随机选取20穗长势中等的稻株,齐地剪断,带回室内考查穗粒数和千粒质量,随后留样。土壤pH值用IQ-150型pH计测定,土壤有机质、全N、有效磷和速效钾含量测定参照鲍士旦的方法[7]测定。用凯氏滴定法测定植株全氮。1.5 数据计算与统计
氮肥当季利用率和累积利用率分别以当年不施肥区和连续不施肥区的养分摄取量作为无氮区的近似估计值,按照公式(1)和公式(2)计算;氮肥当季农学效率和累积农学效率分别以当年不施肥区和连续不施肥区的籽粒产量作为无氮区的近似估计值,按照公式(3)和公式(4)计算;氮肥偏生产力和氮素收获指数按照公式(5)和公式(6)计算[8]。
氮肥当季利用率=(施肥区吸氮量-当年不施肥区吸氮量)/施氮量×100%;(1)氮肥累积利用率=(施肥区累积吸氮量-连续不施肥区累积吸氮量)/累积施氮量×100%;(2)氮肥当季农学效率=(施肥区籽粒产量-当年不施肥区籽粒产量)/施氮量;(3)氮肥累积农学效率=(施肥区累积籽粒产量-连续不施肥区累积籽粒产量)/累积施氮量;(4)氮肥偏生产力=籽粒产量/施氮量;(5)氮素收获指数=籽粒吸氮量/(籽粒吸氮量+秸秆吸氮量);(6)采用IBMSPSS19.0统计数据,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比较平均值差异。
导电铝浆2 结果与分析
2.1 水稻产量和产量组成
由表2可见,水稻产量年际间变化较大,2021年由于花期遭遇高温,致使穗粒数和结实率大幅减少,产量明显下降。水稻产量组成因素单位面积穗数、穗粒数和千粒质量之间存在“此消彼长”的关系,有机肥部分替代化肥的第一年,单位面积穗数明显减少,但穗粒数和千粒质量都明显增加。与常规施肥比较,连续不施肥水稻产量第一年、第二年和第三年分别显著下降33.7%、49.1%和38.6%;而当季不施肥分别显著下降31.8%、33.3%和11 7%;表明连续2年不施肥对水稻产量的影响逐渐增加,而仅当季不施肥对水稻产量的影响相对稳定,正常条件下水稻产量约有66.7%~68.2%来自土壤;在遭遇自然灾害时不施肥和常规施肥的产量差异反而有所缩小,
可能与不施肥下水稻生育期提前,避免高温扬花有关;也可能少部分与不施肥提高水稻抗逆能力有关。连续不施肥的第二年和第三年,水稻产量比当季不施肥显著减少23.8%和30.7%,表明施肥既是水稻获得高产的基础,也是维持地力产量的基础。商品有机肥部分替代化肥,第一年水稻产量比常规施肥略增2.7%,第二年略减2.6%,第三年增产1.1%,但产量差异均不显著,表明有机肥连续部分替代化肥可稳定水稻产量。2.2 氮素吸收和分配
不同年际间的水稻吸氮量相对稳定(图1),2019—2021年常规施肥的水稻吸氮量分别为208 4、198.5、199.5kg/hm2。与常规施肥比较,连续不施肥第一年、第二年和第三年的水稻吸氮量分别占常规施肥的45.9%、36.3%和35.7%;而3年当季不施肥的水稻吸氮量分别占常规施肥的44 5%、55.7%和62.1%;有机肥部分替代化肥的水稻吸氮量连续3年均与常规施肥无显著差异。连续不施肥第二年和第三年,氮素收获指数分别比当
表2 不同施肥处理的水稻产量和产量组成
年份处理
城市垃圾处理单位面积穗数
(万/
667m2
)穗粒数
(粒/穗)结实率
(%)千粒质量
(g)产量
(kg/667m2
)2019
连续不施肥21.6a87.6a95.3b29.0c440.0a当年不施肥21.9a86.4a98.3c28.1b453.0a常规施肥
28.6c104.2b92.5a26.4ab664.0b有机肥部分替代化肥
24.9b120.9c94.2b25.6a682.1b2020连续不施肥15.0a94.1a95.0b29.8a322.9a当年不施肥20.3b92.6a92.2a28.6a4
23.6b常规施肥
26.9c93.7a95.4b28.9a634.7c有机肥部分替代化肥
25.9c93.3a93.2a29.0a618.1c2021连续不施肥18.2a72.5a82.5a29.6a318.1a当年不施肥20.5b70.4a85.2b29.0a459.2b常规施肥
24.9c85.6b86.4b29.5a519.9c有机肥部分替代化肥
24.0c84.7b86.3b30.3a525.5c处理          年份              处理×年份
ns
ns
ns
季不施肥显著降低8.0%和7.5%;而有机肥部分替代化肥与常规施肥比较,第一年的氮素收获指数非常接近,第二年略减2.1%,第三年显著降低9 3%。表明连续不施肥水稻吸氮量在第二年快速下降、第三年趋于稳定,有机肥部分替代化肥对水稻吸氮量的影响不显著;连续不施肥可明显降低氮素收获指数,有机肥部分替代化肥也有降低水稻氮素收获指数的趋势。2.3 氮肥效率
由表3可见,不同年际间水稻氮肥当季利用率和农学效率差异较大,而氮肥累积利用率和农学效率相对稳定,不同年际间的氮肥偏生产力有显著差异。连续3年有机肥部分替代化肥处理的氮肥效率显著高于常规施肥;2019—2021年有机肥部分替代
化肥的氮肥当季利用率分别比常规施肥提高11.6、3.4、9.4百分点,氮肥累积利用率分别提高11.2、9 4、11.5百分点,氮肥当季农学效率分别提高44 3%、25.5%和46.7%,氮肥累积农学效率分别提高4
3.8%、33.6%和34.1%,氮肥偏生产力分别提高37.0%、30.0%和34.6%。表明有机肥部分替代化肥可明显提高氮肥效率。2.4 土壤肥力性状
由表4可见,不同处理的土壤pH值以连续不施肥的最高,与连续施肥比较,当年不施肥pH值下降0.14个单位,常规施肥pH值下降0.30个单位,有机肥部分替代化肥pH值下降0.58个单位,表明施肥尤其施用有机肥可加速土壤酸化。常规施肥和有机肥部分替代化肥处理的土壤有机质、全氮、
表3 不同施肥处理的氮肥效率
年份处理氮肥当季利用率
(%)
氮肥累积利用率
(%)
氮肥当季农学
效率(kg/kg)
氮肥累积农学
效率(kg/kg)
氮肥偏生产力
(kg/kg)
2019常规施肥39.1±3.438.2±3.810.6±1.011.2±1.133.2±2.6有机肥部分部分替代化肥50.7±5.349.4±5.215.3±1.416.1±1.245.5±3.32020常规施肥31.7±3.741.9±3.310.6±0.913.4±1.531.7±2.9有机肥部分部分替代化肥35.1±3.451.5±4.013.0±1.417.9±1.341.2±3.42021常规施肥24.9±2.542.0±3.23.0±0.212.3±1.326.0±2.0有机肥部分部分替代化肥34.3±2.753.5±4.14.4±0.316.5±1.235.0±2.6年份      ns
处理              年份×处理nsnsnsnsns
表4 不同施肥处理的土壤理化性状
处理pH值有机质含量
(g/kg)
全氮含量
(g/kg)
有效磷含量
(mg/kg)
速效钾含量
(mg/kg)
连续不施肥6.46±0.25d19.6±0.6a1.57±0.05a8.6±0.3a133±4.3a当年不施肥6.32±0.21c22.3±0.7b1.67±0.05a10.1±0.3b134±4.1a常规施肥6.16±0.22b28.2±0.8c1.83±0.05b22.
3±0.8c150±4.4b有机肥部分替代化肥5.88±0.17a29.8±0.9c1.92±0.05b21.0±0.6c165±4.7b
有效磷和速效钾都无显著差异,但都显著高于当年不施肥和连续不施肥,表明施肥有利于土壤有机质和养分积累。
3 讨论与结论
作物吸收的养分大部分来自土壤[7],对当季作物来说,施肥不仅是为作物生长提供养分的措施,还是补充土壤养分库亏缺的重要手段[9-10]。本研究中连续不施肥的水稻产量和土壤肥力均在第三年后快速下降,当年不施肥的水稻产量和土壤肥力在3年后的下降幅度较小,而常规施肥和有机肥部分替代化肥处理不仅可保持水稻高产稳产,还可使土壤肥力得到一定提高,与前人研究一致。
有机无机配合施用既可满足作物高产需求,又可保持土壤肥力稳定提升,同时还可提高肥料效率、减少环境污染[11-13],本研究的结果也表明,采用商品有机肥部分替代化肥,可在水稻产量和养分吸收保持稳定的同时,其氮肥当季和累积效率都显著高于常规施肥。
综上所述,连续采用商品有机肥部分替代化肥能提高水稻产量、氮肥效率和土壤肥力性状。
参考文献:
陶土板挂件[1]张夫道.有机-无机肥料配合是现代施肥技术的发展方向[J].
土壤肥料,1984(1):16-19.
[2]莫淑勋,钱菊芬,钱承梁.猪粪等有机肥料中磷的养分循环再利用的研究[J].土壤学报,1993,20(3):309-315.
[3]徐明岗,李冬初,李菊梅,等.化肥有机肥配施对水稻养分吸收和产量的影响[J].中国农业科学,2008,41(10):3133-3139.[4]徐阳春,沈其荣.有机肥和化肥长期配合施用对土壤及不同粒级供氮特性的影响[J].土壤学报,2004,41(1):87-92.
[5]杜凤霞,孙云开,李萍萍,等.不同醋糟有机肥与无机肥配施对土壤及莴苣品质产量的影响[J].江苏农业科学,2012,40(3):119-121.[6]杨 帆,李 荣,崔 勇,等.我国有机肥料资源利用现状与发展建议[J].中国土壤与肥料,2010(4):77-82.
[7]鲍士旦.土壤农化分析[M].3版.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0:25-200.
[8]张福锁,王激清,张卫峰,等.中国主要粮食作物肥料利用率现状与提高途径[J].土壤学
报,2008,35(5):915-924.
背光喷码机[9]马顺圣,毛 伟,李文西.有机肥等氮量替代化肥对水稻产量、土壤理化性状及细菌落的影响[J].江苏农业科学,2021,49(24):90-94.
[10]孙 勇,曲京博,初晓冬,等.不同施肥处理对黑土土壤肥力和作物产量的影响[J].江苏农业科学,2018,46(14):45-50.[11]石鑫蕊,任彬彬,江琳琳,等.有机肥替代部分化肥对水稻光合速率、氮素利用率和产量的影响[J].应用生态学报,2021,32(1):154-162.
[12]纪洪亭,周 炜,郭 智,等.猪粪有机肥替代化学氮肥对水稻农学效应、安全效应及经济效益影响的综合评价[J].江苏农业学报,2021,37(6):1451-1459.
[13]孙志祥,李 敏,韩 上,等.有机肥部分替代化肥和秸秆还田对双季稻产量、养分吸收及土壤肥力的影响[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2020,47(6):1012-1016.

本文发布于:2024-09-23 17:09:42,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tex/3/263862.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水稻   施肥   有机肥   产量   化肥   替代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