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产动物营养与饲料学

水产动物营养与饲料学课堂笔记
目录:
第一章:水产动物与饲料
第二章:水生动物的生理和消化
第三章:水生动物代谢原理
第四章:蛋白质的营养
第五章:脂肪的营养
第六章:碳水化合物的营养
第七章:能量的需要
第八章:维生素的营养
第九章:矿物质的营养
第十章:饲料原料
第一章:水产动物与饲料
一、几个重要概念
1、饲料:指含有动物需要的各种营养物质或保证其性能的可食用的物质。
2、营养物质:在动物的营养过程中起着各自特定的生理作用的化学实体。
3、营养:指动物将营养物质摄食、消化、吸收、代谢等过程的总称。
二、动植物的化学成分
在营养学上的分类依据(概略养分分析法)
动植物=干物质+水分(温度作用)
干物质=有机物+无机物(燃烧)
有机物=非含氮化合物+含氮化合物(是否含氮)
非含氮化合物=碳水化合物+乙醚浸出物(化学性质)
碳水化合物=粗纤维+无氮浸出物
1、水分:包括自由水和结合水,作为自由水一般在营养物质或代谢产物的运输当中起作用,保证代谢内环境正常有极其重要意义;作为结合水,一般是维持营养物质的结构,是辅助营养物质发挥其作用的条件。
游离水的多少对饲料保质产生很大影响,干燥过程主要是去掉游离水,而在风干基础上去掉的主要是结合水。
2、粗灰分:将易干燥的饲料或食物进行燃烧,剩下的就是粗灰分,包括两类,一类是真正存在于饲料或者动植物体内的无机物;一类是包括泥沙等夹杂在饲料中的物质。可通过测定饲料中粗灰分的含量来鉴别饲料是否掺假。
3、粗蛋白(CP):指饲料或食物中含氮物质的总称;6.25*N%;粗的原因在于其蛋白质含量不一定是6.25,此外还可能有游离氨基酸和酚、非氨基酸、非小肽的其他化合物。
4、粗脂肪(EE):把饲料或食物进行处理,能被乙醚浸出的物质,包括真脂肪、游离的脂肪酸、素和脂溶性维生素、蜡质(有害)等,如果含有大量的游离脂肪酸,则氧化酸败已经在进行。
5、粗纤维(CF):将饲料或食物用酸碱进行处理,得到的包括纤维素、半纤维素、木质素、类木质素。粗的原因,从化学方法来讲,由于其溶解过程中,具体溶解了多少粗纤维是未知的,会严重影响纤维的含量。
由于纤维素、半纤维素、木质素、类木质素的营养效应和抗营养效应差异很大。木质素和类木质素对消化影响较大,会严重干扰消化效果,主要从以下两种方式来实现,一是
在消化道产生致密层,使细胞质中蛋白质、脂肪、淀粉不能完全暴露在消化道中,较少消化酶的面积和浓度,大幅降低消化酶的作用效果;二是粗纤维较高的话,会加快食物在消化道中的移动速度,缩短消化酶和底物的作用时间,从而降低消化率。
6、无氮浸出物(NEF):主要是淀粉,不能直接测出,它的含量受到前五项的影响。
第二章:水生动物的生理和消化
一、水生动物的生理特点
1、一部分鱼有胃,而一部分没有胃。无胃鱼一般是草食、杂食性鱼类,且没有储存食物的能力,在饲养过程中,投喂次数较多。
2、有胃鱼与无胃鱼肠道长度和形状差异性很大
A有胃鱼的肠道从胃不经弯曲直接到肛门,呈一条直线,肠道短,因而有胃鱼所摄取的食物易消化,且其胃具有初步的消化能力;
硅胶模具制作方法B无胃鱼肠道盘绕弯曲通肛门,长度是有胃鱼的3-4倍,因其无胃而不易消化,从而慢慢进化变长,以延长食物在消化道中的停留时间。
凸轮滚子3、有无牙齿由动物的食性决定,肉食性和草食性鱼类有牙齿,其中肉食性鱼类的牙齿主要功能是捕食,且几乎无磨碎功能;草食性鱼类牙齿有一定的磨碎功能,有一定的助消化作用;杂食性鱼类一般没有牙齿。
4、鱼类的食管很短,对食物的摄入具有调节作用,对消化道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在实际生产中,如果饲料的大小、长短不规则,很容易造成消化道的损伤,因此建议投喂时采用少量多次的原则。
5、鱼类消化道面积随体重的变化而变化,消化器官是早期发育成熟的,在后期生长过程中主要是增加蛋白质和脂肪的沉积。
6、消化道的皱襞随发育而变化,消化道表面在幼小时很光滑,而后逐步出现皱褶,甚至出现肠绒毛。
7、有胃鱼的胃由上皮、粘膜、肌层、浆膜层组成。
二、水生动物消化特点
1、由于有胃鱼和无胃鱼的消化道结构不一样,因此其消化特点也不一致。
2、物理消化是将食物变小,有利于吞咽,也有利于增加酶和底物的接触面积,但在水生动物上,几乎不存在物理消化;化学消化实际上就是酶消化。
3、水生动物酶消化的位置主要是胃和肠道,其中胃主要是消化蛋白质,只有有胃鱼在会出现胃消化,肠道是主要的消化部位。
4、水生动物消化酶形成的位置主要是在胰腺和肠上皮细胞,前者分泌蛋白酶、脂肪酶;后者分泌二肽酶、二糖酶。
三、影响消化的因素
1、饲料因素:即饲料的可消化性,指饲料被动物消化的容易程度;
主要影响因素
A饲料中含有的细胞壁成分,对消化酶有屏蔽作用;
B加工因素:一类是利用化学消化的原理,对饲料进行前处理,一类是利用机械的作用,如粉碎、膨化将细胞壁结构破坏,将淀粉熟化,即将β淀粉转化为α淀粉,便于饲料的消化吸收;
C饲料中的某些抗营养因子会破坏消化器官的结构正常,引起消化器官的损伤;
D某些物质会直接降低消化酶的活力,如大豆中含有胰蛋白酶抑制因子。
2、动物因素
A品种因素:不同品种的消化结构不同,长度不同,消化能力差异大;
B鱼类的不同生长阶段:随着体重的增加,消化器官完善程度增加,消化酶的分泌量增加;
C健康状况:生理状况不健全的个体消化酶的分泌量和消化酶的活力都会相应的降低,从而使消化受到重大影响。
3、环境因素
A营养环境:过高或者过低都会影响鱼类的消化能力;
B水环境:温度、溶氧、水质条件的高低或者好坏也会影响消化酶的分泌量和活力,继而影响水生动
物的消化;
C饲喂环境:过量会造成胃肠的排空速度增加,减少消化作用时间;严重的会造成应激反应,致使水生动物的健康状况急剧下降;过少则会造成营养物质的缺乏或不足。
第三章:水生动物代谢原理
一、鱼体大小与代谢的关系
一定程度内,大小影响代谢速度,鱼体越大,其代谢能力越强。陆生动物主要受年龄影响,而不受个体大小影响。
二、水温与代谢的关系
1、水生动物代谢实质是营养物质的分解和合成的过程,影响代谢酶活力因素就是影响代谢的最重要的因素。
2、水生动物由于其是低等动物,体温调节能力很差,因此会随着环境变化发生相应的变化。
故水温成为影响水生动物代谢的最重要因素,当水温过高,代谢会发生紊乱,引起大量死亡;但在实
际养殖水体中,由于水体具有一定的深度,因此每层水水温不一样,故鱼类会到相应适合它的水温带。
三、水中溶氧与代谢的关系(水生动物特有的)
1、水质条件:有机质含量越高,水中微生物越多,会与水生生物争夺溶氧;
2、光合作用:水体中水生植物越多,其光合作用累积的溶氧越多,越利于水生动物的生长代谢;
3、单位水体饲养密度:单位水体饲养密度越大,单位水体鱼供氧量减少,易缺氧;
溶氧影响代谢主要是通过引起代谢异常,并不是越高越好,过高会引起气泡病。
四、盐度与代谢的关系
会改变渗透压,渗透压的改变会影响鳃的水交换。如果水生动物在长期的进化过程中,鳃基本上对环境产生了相应的适应能力,因此盐度的改变实际上是影响代谢内环境。
五、活动与代谢的关系
活动越强,代谢越旺盛。
六、摄食量与代谢的关系
1、摄食和消化都是耗能过程;
2、摄食和消化都是营养过程。
七、饥饿与代谢的关系
饥饿相当于营养不良,会使机体发生一系列生理反应,对机体来说是异常的打击。八、生长
在不断摄入营养物质后通过消化吸收和代谢后,营养物质在体组织当中存积起来,使体重增加的过程。
生长SGR=(LnW
末-LnW
)/饲喂天数*100%
花洒喷头自W的方法影响生长的因素?
1、动物因素(自身因素)
A动物品种:凡是遗传生长潜力越大的品种,其生长速度越快;太空风洞
B生长阶段:水生动物越小,其生长速度越快,因此充分注意育苗阶段的生长特点,进行
高效的培育,有利于大幅提高经济价值;
C健康状况:健康状况越好,营养就越好,生长就越快。
2、营养与饲料的影响
A水生动物对营养物质的缺乏和过量都很敏感,因此适宜的营养供应对其生长很重要;
B饲料的可消化性对水生动物生长影响也很大,影响度远远超过陆生动物大豆抗原蛋白和可溶性低聚糖的饲料加工的质量会影响饲料的可消化性;一般可以采用熟化工艺(熟化过程可部分破坏抗营养因子,破坏细胞壁;可是淀粉部分熟化后,使脂肪的暴露程度有所增加,从而提高其饲料的可消化性)。
单元测试流程3、水环境的影响
水温、溶氧、水质质量等都会影响水生动物的生长,影响水生动物自身代谢能力,影响物质的合成能力。
第四章:蛋白质的营养
一、蛋白质的基本知识
1、蛋白质的元素组成:C、N、H、O
贮存蛋白:C、N、H、O、S 功能蛋白:C、N、H、O、S、P
2、蛋白质元素的含量:常含C、N、H、O中N的含量基本稳定
二、蛋白质结构与营养之间的关系
1、一级结构:可反映各种氨基酸的比例;
2、二级结构:包括折叠,α螺旋:α螺旋可影响结构致密性对消化酶的屏蔽作用程度;为三级、四级结构创造条件;
3、三级结构:为四级结构创造蛋白,形成的蛋白主要是功能蛋白。
三、蛋白质种类与营养之间的关系
1、贮存蛋白:通常是可被消化吸收的,转化为自身的物质的;
2、结构蛋白:动物体特有,动物的消化酶很难将其消化;
3、功能蛋白:
四、蛋白质的性质与营养之间的关系
1、溶解性:对部分可溶解的蛋白质来说,一般是球蛋白、清蛋白。为其发挥功能创造条件,蛋白质的蓄水能力,来创造代谢的正常,保持细胞的活性。
2、变性:在温度、pH、盐度或其他重金属等条件下,三级、四级结构受到破坏,溶解度降低,变成沉淀的过程。
A有利方面:作为饲料和食品中蛋白质变性,主要有两个方面作用:a主要破坏三级、四级结构,让蛋白质中存在的消化酶结合位点充分暴露出来,是助消化的机制;b通过高温消毒,可达到灭菌的目的;
B不利方面:担心机体内的蛋白质变性,主要是中毒情况下,功能蛋白发生变性,尤其是急性中毒,对机体造成巨大损伤。
3、水解和降解:帮助蛋白质的消化吸收。
4、棕反应:β-氨基和醛糖在高温和一定水分的情况下发生反应,形成木质素结构的物质,而且颜变为棕。会降低饲料的可消化性,但是近几年取油的工艺较先进,很少有棕反应,可依然有少部分人用落后的工艺取油,就会有棕反应。
五、蛋白质在体内营养生理作用
1、蛋白质是非常重要的一类物质,蛋白质在水生动物上是提供能量的主要物质,作为水生动物与家禽体蛋白的含量几乎无差异,但家禽蛋白质需要量通常只有水生动物的一半;主要是因为水生动物在进化过程中主要捕食小动物、浮游生物、小鱼小虾等,这些动物体内几乎不含碳水化合物,那么在进化过程中由于没有获得碳水化合物方面的食物,因此消
化碳水化合物和代谢方面的酶的基因都会出现缺失;
2、主要作为水生动物的结构部分,和陆生动物相比,量没有那么大;水生动物的结构蛋白致密性较低,易受到损伤,因此易暴发病原性疾病;
3、还在水生动物体内发挥着重要作用:以酶的形式在消化和代谢过程中发挥作用;以完整形式;以抗体的形式在免疫过程中发挥作用;最近还发现相当一部分氨基酸具有抗氧化能力来参与保证细胞的功能正常;
4、蛋白质作用:以产品的形式存积起来。
六、蛋白质的消化问题
1、蛋白质的消化场所:有胃鱼-胃和肠道,无胃鱼-肠道。
2、消化主要步骤
A蛋白质的变性,有胃鱼主要靠分泌的盐酸引起的变性,无胃鱼主要靠咽部和肠道中pH 值变化来起作用;无论是有胃鱼还是无胃鱼,这种作用远远低于陆生动物,因此要通过饲料中熟化时间的延长来帮助蛋白质变性;
B变性的蛋白质在消化酶的作用下形成较长的肽链。有胃鱼是在胃里依靠胃蛋白酶来完成的,而无胃鱼主要是靠胰蛋白酶的早期消化作用;
C胰腺分泌的消化酶消化,胰蛋白酶结合长肽链的一些作用位点后,将长肽链水解成一定长度的肽链,变短的肽链分成长度不一的两条肽链;
D也是在肠道或肠道上皮来完成的,主要作用酶是氨基肽酶、羧基肽酶和二肽酶,在这些酶的作用下水解成游离的氨基酸。
七、影响水生动物蛋白质消化率的主要因素
1、基本概念
消化率:饲料中的营养物质被消化的程度;
表观消化率=(摄入量-粪中排出量)/摄入量*100%(由于粪中排出物质并不是完全是饲料未被消化的部分,包括代谢性粪氮、饲料中未被消化的部分);
真消化率=(摄入量-粪氮-代谢性粪氮)/摄入量*100%;
可消化性:饲料容易消化的程度;理疗裤
消化能力:动物消化饲料中营养物质的能力大小。
2、影响蛋白质的消化率的主要因素
消化能力是可以以消化酶的活力大小来反应的;
A受鱼体本身的影响:a鱼体大小:鱼体越小,消化酶分泌能力越弱;b品种:不同品种分泌能力不同;c动物的健康状况:生病鱼类的分泌能力降低;
B营养因素:也是影响消化酶的分泌量;
C响酶活力的因素:a环境温度的影响;b饲料中的抗营养因子:如胰蛋白酶抑制因子(豆制品中的);
D有毒有害物质:破坏消化酶分泌器官功能,降低消化酶的分泌量:如大豆抑制因子会破坏消化器官结构;
E饲料的可消化性:a饲料中的细胞壁成分,会影响消化酶的接触面积;b蛋白质变性是否合适;c饲料中某些物质的屏蔽作用:细胞壁的成分会降低蛋白质作用的面积,及在细胞质中的其他营养物质被消化的程度月高,则暴露更多,接触面积越大;
F饲料停留时间:a饲料中粗纤维含量越高,停留时间越短,消化率越低;b投喂量:过大,会缩短在消化道中的停留时间,继而降低了消化酶和底物作用的时间,消化率就会变低;G饲料中淀粉、粗纤维含量越大,则会严重影响与消化酶作用的接触面积,不过可以通过适当的加工过程加大接触面积,降低屏蔽作用。
有利于提高蛋白质消化率的措施:a通过高温作用引起蛋白质的变性;b通过高温处理使淀粉类物质熟化,提高淀粉消化性,使消化点得以充分暴露;c膨化作用:破坏细胞

本文发布于:2024-09-21 22:49:21,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tex/3/262636.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