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年底

7-ADCA的原料青霉素价格一再下跌使得其成本降低,再加上7-ADCA主要用于口服型头孢类抗生素,如头孢氨苄、头孢拉定等,这些药物因服用方便而销路较好,因此市场对7-ADCA的需求将进一步增加。
2003年年底,华药、鲁抗均又扩产7-adca产能,预计2004年国内7-adca产量会翻一番,达到700~800吨,月均60吨,每月仍旧有60吨的缺口需要依靠进口弥补。
比如7-adca,国内总需求量在500吨左右,然而国内厂家的设计生产能力已超过1000吨,只是由于关键技术还有待突破,实际产量每年还不足400吨,一旦技术瓶颈解开,60%的产品将面临销售的难题。
源自: 未雨绸缪 把握先机  《医药经济报》2001-08-27
从下游头孢氨苄、头孢拉定和头孢羟氨苄的国内产量来看,7-adca的年需求量约为1500吨,月均需求120多吨,国内缺口达900余吨,即7-adca仍有60%需要进口供应,月均75吨。
源自: 7-ADCA市场“快马需再加鞭”  《医药经济报》2005/04/1
据2003年数据显示,90%的7-adca为华药、鲁抗所产,全年产量为362吨,月均30吨;另外,海正正常月产量可达5吨左右,不足10%。
我国7—ADCA主要生产厂家有哈尔滨制药总厂、浙江永宁制药厂、华北制药倍达有限公司、四川制药厂等数家企业生产,国内总生产能力约为700吨/年,目前国内年需求量约为800t左右,产量不能满足国内需求,因此国内每年要进口相当数量的7—ADCA来满足国内需求,年进口量在200—300t左右,另外目前国内浙江医药股份有限公司新昌制药厂和上海医药集团均计划建设7—ADCA的生产线,由于我国头孢菌素发展迅速,作为头孢菌素的关键原料,国内发展前景前景广阔,特别是青霉素和头孢菌素生产企业在开发新品的时候更应该优先考虑建设7—ADCA装置,在建设装置要注意不断优化合成技术,加快下游头孢菌素的开发。另外特别注意的是在开发7—ADCA同时,要对其同系物进行开发研究,可以制备出特殊结构的母核,用于生产某些特殊的头孢菌素,这样不仅可以满足下游头孢菌素的生产需求,也增加了%ADCA装置竞争力和多样性,国外已经进行大量研究并取得很好实效,国内也应该高度关注。
进入2004年以来,7-ADCA市场受印度进口低价影响,市场价格一直不停下滑,现已跌至5
00元/公斤以下。反映到7-ADCA市场中来,国内7-ADCA在自供缺口较大的情况下,发展速度较慢成为印度持续比拼市场价格、大举抢占市场份额的强大动因之一。
    2003年国内7-ADCA产品产能统计显示(见表2),7-ADCA90%主要为华药、鲁抗生产,全年国内产量362吨,月均30吨;海正正常月产量可达5吨左右,不足10%。下游头孢氨苄、头孢拉定和头孢羟氨苄需求7-ADCA约1500吨,月均120多吨;国内缺口近1200余吨,即7-ADCA80%需要进口供应。2003年年底,华药、鲁抗均又扩产7-ADCA产能,预计国内7-ADCA年产量会翻一倍,达到700~800吨,月均60吨,仍旧有60吨缺口依靠进口弥补。
    由于印度7-ADCA发展较为迅速而且规模、质量、成本优势明显,进口7-ADCA 80%源自印度。印度之所以在国内7-ADCA尚未形成较大规模时便挑起价格大战,其意图就是要抢占国内广阔的7-ADCA市场。印度7-ADCA无论在技术、质量、成本方面均具有较强的竞争实力,这也就是为何7-ADCA降价惯性不止的一个重要原因。
    与印度7-ADCA竞争给国内制药企业营销和生产系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营销策略和服务必须超前到位,尤其在生产规模和技术成熟方面需加快壮大与成长速度,争取时间也是
降低成本、提高竞争力的有效方法。生产质量和成本必须继续优化,尤其在中间体溶媒残留、成品含量和溶解性等质量方面应该为下游产品提前考虑,避免合格不合用的质量问题影响原料销售。原料营销取胜的首要因素是产品品质,优异的质量是市场永远的绿通行证。
表2 2003年国内7-ADCA产品产能统计 
------------------------------------------------
生产企业单位 2003年产量比重%月均产量
-----------------------------------------------
华北制药 吨 198.96 54.94 16.58
浙江海正 吨 25.977.174.33(三四季度生产)
山东鲁抗 吨 137.237.89 11.43
合计 吨 362.12 100 30.18
-----------------------------------------------
1990年哈尔滨制药总厂投资建设了一套生产装置,是我国唯一一家具有6-APA、7-ACA、7-ADCA三大抗生素母核生产能力的制药企业。现在该公司7-ADCA生产能力已达到200t/a。
随后,浙江永宁制药厂也建设了一套50t/a的生产装置。
华北制药集团于1999年也开发出了加工半合成抗菌素中间体6-APA、7-ADCA,现在其7-ADCA的生产能力已达到225t/a国内华北制药倍达公司开发了酶法生产7-ADCA的工艺,并建立了250t/a的生产能力,产品质量与进口产品相当.
山东鲁抗医药的140t/a7-ADCA的工程已于1999年投产,是目前国内7-ADCA生产能力较大的厂家之一。
四川制药集团也有多年的7-ADCA生产历史,在传统的生产工艺基础上也进行了酶法工艺改造,现在已形成了220t/a的生产能力。
中外合资永进精细化工有限公司从1999年开始投资建设了一套200t/a的生产装置,现在已经投产。
led背光板另外,浙江医药公司新昌制药厂和上海医药集团公司也在进行招商引资,拟各建一套200t/a的生产装置。这样一来,我国7-ADCA的总生产能力可望达到1000t/a以上的规模。
    国内2004年7-ADCA目前的生产状况及拟建情况见表2
石英陶瓷辊    其中华北制药为了增加规模效益,适应自身发展的需要,又新上了一套装置。年产量可达800 t,国内以华北制药生产水平最高,质量收率可以达42%,但生产上不稳定,导致质量和收率不稳定
表一:2004年上半年原料市场价格变化表
2004年1月
2004年6月
半年降幅%
7-ADCA
520—550空调架
420—450
-18.69
四,7-ADCA市场仿佛在重演7-ACA格局
7-ADCA的市场变化最为引人注目,因为7-ADCA市场仿佛在重演2003年下半年的7-ACA格局.
今年上半年,7-ADCA从年初的520-550元/公斤一路降至6月份的520-550元/公斤,降幅达到18.69%.从竞争格局来看,主要竞争对手集中在印度和国内的华药倍达与鲁抗医药等少数企
业之间.印度凭借规模产能优势和技术质量优势,始终未停止与国内制药企业在7-ADCA市场上的低价争夺,6月份的7-ADCA市场价格已跌至450元/公斤以下.
国内制药企业在7-ADCA市场上一味地与国外拼价竞争是需要保持清醒头脑的,因为国内7-ADCA市场与7-ACA市场发展是不尽相同的.国内7-ACA市场之所以站稳脚跟,关键是由于7-ACA产量的迅速放大和技术的普遍升级,以石药,福抗为代表的国内制药企业短时期内做大7-ACA,成为国内7-ACA与国外竞争到底,最终赢得市场的强大动力.相比之下,国内7-ADCA现状就略显得势单力薄了.由此看来,国内制药企业在7-ADCA市场的角逐上,必须迈过两道"火焰山"关.
一道关为规模产量关.2004年一季度国内7-ADCA产量184.70吨,季度同比增长74.84%,折算全年产量约750吨,预计较2003年全年362.12吨增长约一倍.然而,7-ADCA国内年需求量已经达到1600吨以上,预计年需求缺口还在50%多,总量达800吨以上.去年7-ACA价格大战时,国内制药企业产量已经能够满足国内需求量的70%,7-ADCA欲要达到此水平,产量还需要增加300余吨,加快形成规模产量势在必行.
二道关为技术质量关.印度7-ADCA无论在成本方面,还是在质量方面,都具有较强的优势.由
7-ADCA生产过程中需要消耗大量较为昂贵的有机溶媒,提高溶媒回收利用率便成为降低生产成本的重要途径,而在废溶媒重复利用方面,国内制药企业生产水平尚有待加强.7-ADCA生产过程较长,现行化学法生产的成品质量往往存在纯度不够高,稳定差的缺陷,国内制药企业在提高7-ADCA成品含量指标和降低残媒残留指标等方面仍旧需要更进一步.
五,头孢拉啶市场跌幅最深
2004年上半年,半合抗市场价格跌幅最深的就数头孢拉啶,头孢拉啶口服粉和注射粉价格降幅分别为23.44%和18.80%.7-ADCA市场价格降幅近20%,是头孢拉啶原料药价格大幅下降的直接原因.一季度,头孢拉啶和头孢氨苄产量也因此较去年同期增长30%以上,成为半合抗中产量同比增幅最大的品种.
头孢拉啶胶囊以较好的疗效和适中的价格受到医生和患者的青睐,市场需求带动了制剂的迅猛上量,2004年一季度,头孢拉啶胶囊产量与头孢氨苄胶囊基本接近,同比增幅196%,高于头孢氨苄胶囊产量增幅50%.头孢拉啶口服粉产量占到头孢拉啶的70%,成为带动头孢拉啶原料产量增幅的主要动因.
头孢拉啶年产能过100吨的已达7家,其中华药和新华已达400吨/年以上.只要7-ADCA价格降价不止,头孢拉啶原料生产厂家集中度不高,头孢拉啶市场竞争便不会平静.
由于国内 7-ADCA面包包装袋生产技术还没有突破 ,故还有提高的可能。但国外发酵与酶法生产 7-ADCA已经产业化 ,这将给国内外以化学法生产 7-ADCA企业带来巨大冲击。
运输皮带清扫器
但最主要的原因是国际市场青霉素工业盐供求关系的改变,号称全球最大的青霉素生产企业荷兰dsm—gist,自1998年就宣称投资1.25亿美元在代尔天特建设酶法生产7adca生产线,1999年年底投产,此法生产7adca的成本将为化学裂解法成本的二分之一,将打垮全球其他7adca生产厂,并到各国同品种厂宣传不要再上青霉素及7adca生产线。
源自: 2001年抗生素市场预测  《中国医药报》2000-11-0
由于在7-adca生产过程中需要消耗大量较为昂贵的有机溶媒,提高溶媒回收利用率便成为降低生产成本的重要途径,而在废溶媒重复利用方面,国内制药企业的工艺水平尚待加强。
源自: 降价阵痛今夏难去  《医药经济报》2004/
为此,国内生产企业、大专院校、科研机构应该通力合作,共同提高我国的7-adca产业技术水平,特别是在酶的催化裂解工艺技术方面,加强对国际上新技术的跟踪、研究和在国内的推广。
源自: 青霉素何时从大国转为强国  《中国证券报》2003/01/20
>马德保半球实验

本文发布于:2024-09-21 15:45:35,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tex/3/262483.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生产   产量   市场   制药   头孢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