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环境中微塑料的危害及防治

环境中微塑料的危害及防治
作者:崔铁峰 廖晨延 崔彤彤 李子竹 张杰 鲁玉蝶 王宏伟
来源:《河北渔业》2020年第11期弯板机
人山        摘;要:梳理、分析现有文献与研究成果,从微塑料的毒性效应、微塑料富集微生物和动植物所引发的生态效应、加剧水体中环境激素污染、微塑料富集多种污染物所引发的联合毒性效应等方面介绍了微塑料对水生生态系统的危害,综述了现阶段水域微塑料防治措施包括:源头上减少塑料制品的生产,研发可降解塑料并投入使用,建立并完善水环境中微塑料研究方法体系、研发和改进相关技术与设备。
        关键词:微塑料;毒性效应;生态效应;吸附作用;防治
甲醇制氢
机械制图模型        微塑料为直径小于5 mm的塑料碎片和颗粒[1], 中国启动“海洋微塑料监测和生态环境效应评估技术研究”项目并将该项目列为科技部“十三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海洋环境安全保障”重点专项之一[2]。微塑料是形状各异的非均匀塑料颗粒混合体,由塑料垃圾经过各种形式的降解作用分解而成,在化学成分上与塑料制品基本一致。近年来随着塑料制品在全球范围内的大量使用,海洋、淡水环境中的塑料垃圾污染问题也日益严峻。相比于“白污染”塑料,刻字笔
微塑料体积小,肉眼难以辨别,其对水生生态环境的破坏也是无形之中悄然进行的,对于环境的危害程度更深。微塑料种类繁多,根据其外部形貌可主要分为碎片型、颗粒型、纤维型、薄膜型四类;根据其材质类型大体可分为乙烯(PE)、聚苯乙烯(PS)、聚丙烯(PP)、聚酯(PEst)和聚对苯二甲酸类(PET)、聚氯乙烯(PVC)等,其形态特点和材质类型的多样也增加了微塑料对生态环境危害的复杂程度。
        1;微塑料对水生生态系统的危害
        1.1;微塑料的毒性效应
        微塑料是自然界本不存在的、人工合成的化學物质,其自身的化学成分在水环境中的暴露会对水生生物产生一定的毒性效应,此外,微塑料表面易吸附水体中其它污染物,多种污染物的结合导致复合毒性的出现。又由于其体积小、疏水性强,故易吸附于生物体表面或被小型水生生物误食,使其毒性效应从食物链底端开始积累、富集,并沿食物链传递、放大,进而威胁到整个水生生态系统。
>声波识别

本文发布于:2024-09-25 14:20:33,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tex/3/259218.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塑料   效应   毒性   环境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