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1181360_自热食品加热过程中的食用安全性研究

包装工程第44卷第9期·10·PACKAGING ENGINEERING2023年5月
自热食品加热过程中的食用安全性研究
刘竞阳1,何天宇1,黄忠民2,李晓莉3,吴晓蒙1,廖小军1(1.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北京100083;2.河南农业大学,郑州450002;
3.陆军勤务学院,重庆401331)
摘要:目的基于消费者对于自热食品目前存在的担忧,探究自热包在自加热过程中由于挥发性气体、塑化剂迁移等带来的安全性问题。方法选取6个品牌的市售自加热包,测定其发热过程中生成气体种类、排放量及在食物中残留情况,通过对比相应限值,对其危害性进行分析。结果6种常见市售自加热包在发热过程中共检出17种有害气体,释放量均低于大气污染及吸入毒性的规定限值。但自加热过程会使食物中混入,且橄榄油中的残留多于米饭中的。随加热时间延长,残留量呈现先升高后下降的趋势,最终残留量接近规定限值。食品自加热后未发现塑化剂残留。结论自热食品加热过程中潜在的主要安全隐患为包装袋的残留,应避免自热过程中产生的气体与食品直接接触。本研究为自热食品自加热过程中危害分析以及后续自热食品及其包装的研发提供了数据支撑。
关键词:自热食品;自加热;挥发性有机物;;安全性
中图分类号:TS20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3563(2023)09-0010-08
DOI:10.19554/jki.1001-3563.2023.09.002
Consumption Safety of Self-heating Foods in Heating
LIU Jing-yang1, HE Tian-yu1, HUANG Zhong-min2, LI Xiao-li3,
窄边框显示器WU Xiao-meng1, LIAO Xiao-jun1多媒体集中控制器
(1. College of Food Science and Nutritional Engineering, China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Beijing 100083, China;
2. Henan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Zhengzhou 450002, China;
3. Army Logistics Academy, Chongqing 401331, China)
ABSTRACT: The work aims to explore the safety of self-heating packages due to volatile gases, plasticizer migration, etc. during self-heating based on the concerns about the safety of self-heating food from consumers. In this work, six brands of self-heating food packages purchased from market
were selected to determine the types of gases generated during the self-heating process, their emissions and residues in the food, and analyze the hazard during self-heating by comparing with the corresponding limit values. It was found that 17 harmful gases were detected during the self-heating process, but the emission levels were all under the standard of air pollution and inhalation toxicity limits. But during self-heating, the food might be mixed with trichloromethane, which was detected more in the olive oil than rice. With the extension of heating time, the residual level of trichloromethane increased first and then decreased, and finally got close to the limit value. No residue of plasticizer was found after self-heating. The study suggests that the main potential safety issue in self-heating food is the residues of trichloromethane. Direct contact between the food and the gases released in self-heating should be prevented. This study provides data support for analysis of hazards during self-heating of
收稿日期:2023−04−19
基金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18YFD0400500);中国农业大学2115人才工程资助
作者简介:刘竞阳(1999—),女,硕士生,主攻食品包装。
通信作者:吴晓蒙(1986—),男,博士,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食品包装与安全。
第44卷第9期刘竞阳,等:自热食品加热过程中的食用安全性研究·11·
self-heating foods and lays a foundation for further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of self-heating foods.
KEY WORDS: self-heating food; self-heating; 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 trichloromethane; safety
近年来,在快节奏时代背景及疫情的影响下,自热食品作为一种新兴的方便食品受到消费者的青睐。据《2022—2027年版自热食品产业政府战略管理与区域发展战略研究咨询报告》显示,目前我国自热食品市场需求达到2 000亿元以上,保守估计自热食品在中国营业额年递增在20%以上[1],具有较大市场前景。但是在热销的同时,消费者对自热食品使用时存在的安全隐患仍有较大顾虑[2]。
自热食品是一种预先处理好的,自带并使用无火焰自加热器加热,并能够快速复热至可食用状态的食品[3],使用时通过将加热剂与激活剂混合以启动放热的物理或化学反应,放出热量以加热食品至适当温度,通常包含自热食品、食品包装、加热剂与激活剂等几个部分[4-5]。目前,消费者对自热食品危害的关注主要集中于自热食品加热器加热过程中可能存在的危害[6],例如加热包加热过程中有害物质的生成,或是有害物质塑化剂等的迁移[7]。
目前,市售自热食品使用的加热器多基于镁、铁、铝与水的反应产热。该反应不会产生火焰和烟雾,可以在短时间内释放出大量热能,加热后生成的气体中主要组分为氢气、水蒸气等,无挥发性有害物
质的生成[8]。但是为了能够提高反应效率,自加热器常常会添加一些辅助材料,如甘油、聚羟基脂肪酸酯、活性炭、塑化剂、有机盐等[9-10],而这些物质在自加热的过程中,会生成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 VOCs)。此外,食品包装中油墨、增塑剂等化学物质等的添加,也会导致挥发性有机物的生成,造成食品安全隐患[11]。目前,对环境中的VOCs的检测主要使用气相谱法和气相谱质谱法[12],采样方法主要使用固体吸附热脱附[13]或SUMMA罐采样/冷冻预浓缩法[14]。曹艳芸[15]选取市面上6种食品纸质包装对其中的挥发性有机物进行研究,发现包装中的挥发性有机物溶剂残留总量均未超标,但苯类挥发性有机物含量较高。VOCs在不同国家和组织中的定义不同,目前采用最为广泛的是世界卫生组织的定义:在常压下,熔点低于室温,沸点为50~260 ℃的有机化合物的总称[16-17]。根据挥发性有机物结构和基团的不同,VOCs可分为烷烃、烯烃、炔烃、卤代烃、芳烃、醇类、酯类、醚类、酮类和醛类等[18]。其中部分挥发性有机物具有刺激性或毒性,如、四氯化碳、二甲苯和氯乙烯等,它们可随加热过程的进行而释放至环境中[19-20]。此外,这些挥发性有机物还有可能溶解于水或油脂中,从而在食品中残留,摄入后可能会对人体健康造成影响,如损伤免疫系统、致畸或致突变等[21]。目前对挥发性有机物的检测虽然已多有研究,但对自热食品加热包中挥发性物质危害的研究较少。
基于此,本文选取了市面上常见的6个品牌的铝基自热包为研究对象,应用气相谱–质谱法对自加热过程中产生的挥发性有机物进行分析。基于半致死浓度的评判方法,对其中的挥发性气体、挥发性气
体在食物中的残留及塑化剂的迁移情况进行分析,并对自加热时间对残留的影响进行研究,以期为自热食品加热包的改进及推广奠定基础。
1 实验
1.1 材料与仪器
主要材料与试剂:随机抽取市场上常见的6个不同品牌自热食品发热包(以下称为品牌A、品牌B、品牌C、品牌D、品牌E、品牌F),其中的主要反应物质为铝,规格均为每包70 g,每个品牌购买3个批次;草酸,分析纯,山东德彦化工有限公司;2,6–二氯靛酚,分析纯,武汉市伟琪博星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二甲苯,分析纯,无锡市亚泰联合化工有限公司;结晶紫染液,分析纯,广东翁江化学试剂有限公司;臭氧前提混合物PAMS、EPA TO–14、苯–d6、溴–1,1,1–三氟乙烷、氯苯–d5,分析纯,瑞思泰康科技(北京)有限公司;正己烷,谱纯,国药集团化学试剂有限公司;乙腈,谱纯,美国FISHER;二氯甲烷,谱纯,美国Genius;邻苯二甲酸酯混标(18种),谱纯,西格玛奥德里奇(上海)贸易有限公司。
主要仪器:GC–MS(气体测定)(DSQⅡ),赛默飞–世尔科技公司;毛细管柱DB–5,Agilent;GC–MS (食品残留)(TRACE 1310),赛默飞–世尔科技公司;毛细管柱,HP–5MS,Agilent;GC–MS(塑化剂)7890–5975,Agilent;毛细管柱DB–5MS,Agilent;分析天平,梅特勒–托利多仪器(
上海)有限公司;多功能粉碎机,永康市铂欧五金制品有限公司;多管涡旋混匀仪MS200,杭州瑞诚仪器有限公司。
1.2 方法
1.2.1 挥发气体检测方法
1.2.1.1 气体释放与收集方法
将加热包放置在塑料外包装中,向包装中加入150 mL水,混合后开始反应,其产生的蒸汽通过含有硫酸镁的干燥管收集到气瓶中。
1.2.1.2 气相谱–质谱测定方法
参照大气污染物的测定方法[22-23],利用气相
·12·包装工程2023年5月
槭叶铁线莲谱–质谱(GC–MS)方法进行自热食品加热时释放气体的测定。抽取200 mL气体注入ENTCH7200A进行冷冻富集,样品中的有机成分在−40 ℃的捕集阱1和捕集阱2中进行富集;进样结束后,将捕集阱
1升温到10 ℃,高纯氮载气将样品由捕集阱1转移至捕集阱2;转移结束后,将捕集阱2迅速升温至200 ℃,高纯氦载气吹扫捕集器中样品经传输线到达冷阱3中,此时冷阱3的温度被控制在−150 ℃左右,经4 min 的冷冻富集有机成分被转移到冷阱3,得到进一步的浓缩。转移结束后,柱头浓缩器以40 ℃/s的加热速率迅速把柱头温度从−150 ℃升高到70 ℃左右,柱头微量有机成分经“闪蒸”过程进入GC–MS毛细柱进行分析。所用标准物质为臭氧前体混合物、TO–14标气(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gency, EPA),体积分数梯度为0.5×10−9、1×10−9、2×10−9、4×10−9、8×10−9;内标物为苯–d6、2–溴–1,1,1–三氟乙烷和氯苯–d5,添加量均为50 mL(1×10−9)。
谱条件:谱柱为DB–5柱(60 m×0.25 mm);进样口温度为150 ℃;传输线温度为220 ℃;进样方式为不分流进样;柱温为30 ℃,停留10 min,以3.8 ℃/min的速率升温至90 ℃,然后以15 ℃/min的速率升温至130 ℃,再以8 ℃/min的速率升温至200 ℃,停留17 min。
质谱条件:离子源温度为200 ℃;倍增器电压为1.23 kV;扫描方式为Scan;扫描范围为35~200 u。
1.2.2 塑化剂检测方法
采用GB 5009.271—2016《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邻苯二甲酸酯的测定》[24]中的气相谱–质谱法对自热米饭中的塑化剂进行检测。
1.2.2.1 样品处理
米饭前处理:称取5 g自热大米样品,加入25 mL 蒸馏水,涡旋混匀,加入正己烷100 mL,涡旋(1 min)、振荡(1 min)、超声提取(30 min)、静置分层,然后取上层清液进行GC–MS分析。
含菜肴米饭前处理:称取5 g样品,加入10 mL 正己烷,涡旋2 min,再加入50 mL乙腈,涡旋1 min,于100%功率条件下超声提取20 min,在1 000 r/min 条件下离心5 min,收集上清液。再加入50 mL乙腈重复提取1次,合并上清液。氮气吹干,加入6 mL 乙腈,涡旋混匀,待SPE净化。
净化:SPE小柱依次加入5 mL二氯甲烷、5 mL 乙腈活化,弃去流出液;将待净化液加入SPE小柱,收集流出液;再加入5 mL乙腈,收集流出液,合并2次收集的流出液,加入1 mL丙酮,用40 ℃的氮吹至近干,正己烷准确定容至  2 mL,涡旋混匀,供GC–MS分析。
将自热米饭按照说明书进行加热,加热方式分为不打开封口膜加热米饭、打开封口膜加热米饭、米饭加入菜包后再封口加热、米饭加入菜包后不封口加热等4种方式,同时以不加热的米饭和菜品作为对照。
1.2.2.2 检测方法
检测项目包括邻苯二甲酸二甲酯、邻苯二甲酸二乙酯、邻苯二甲酸二(2–甲氧基)乙酯、邻苯二甲酸二(2–甲氧基)乙酯、邻苯二甲酸二(2–乙氧基)乙酯、邻苯二甲酸二戊酯、邻苯二甲酸二己酯、邻
苯二甲酸丁基苄基酯、邻苯二甲酸二(2–丁氧基)乙酯、邻苯二甲酸二环己酯、邻苯二甲酸二环己酯、邻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酯、邻苯二甲酸二苯酯、邻苯二甲酸二正辛酯、邻苯二甲酸二壬酯、邻苯二甲酸二异壬酯、邻苯二甲酸二烯丙酯等18种化合物。
谱条件:谱柱为DB–5MS (30 m×0.25 mm× 0.25 mm);进样体积为1 mL;进样方式为无分流进样;载气为高纯氦气;柱流量为1 mL/min;程序升温为起始温度60 ℃,停留1 min,然后以2 ℃/min 的速率降温至20 ℃,停留1 min,再以5 ℃/min的速率升温至280 ℃,停留4 min。
质谱条件:接口温度为280℃;扫描模式为SIM。
1.2.3 食品中挥发气体残留的检测方法
参考《化妆品安全技术规范》[22],采用气相谱–质谱法进行自热米饭中挥发气体残留的检测。
取8份自热米饭,其中4份米饭的封膜打开,将加热包放入外包装盒内,加入150 mL水,将米饭放入加热盒的架子上,盖上盖子,开始计时,分别在400、600、800、1 000 s打开并取出样品。同时称取4份240 g(精确到0.001 g)的橄榄油,置于相同的包装容器中,采用与上述米饭相同的方法进行加热,分别在400、600、800、1 000 s打开并取出相应样品。
在盖子出气口(中间部位)取样1 g(精确到0.001 g)加入装有1 g氯化钠、5 mL去离子水的顶空瓶中,
盖紧顶空瓶盖备用。
所用谱条件:分流比为101
∶,进样体积为1 μL,进样口温度为210 ℃;顶空进样器加热至70 ℃后平衡40 min,传输线温度为200 ℃,进样时间为1 min;所用气相谱柱为Agilent HP–5ms(30 m×250 μm× 0.25 μm);使用流速为1.0 mL/min高纯氦气;将样品在40 ℃下保持5 min后,以50 ℃/min的速率升到100 ℃保持2 min,检测器温度设为280 ℃。
2 结果与分析
2.1 加热包排放气体组成成分分析
依据GB 16297—1996《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23]和GB/T 18883—2002《室内空气质量标准》[25]中对大气污染物排放限值和室内空气质量标准的规定,应用气相谱–质谱法测定6种自热包气体的种类及排放量,排放量及相应标准见表1。
根据GB 3000.18—2013《化学品分类和标签规范
第44卷第9期刘竞阳,等:自热食品加热过程中的食用安全性研究·13·
第18部分:急性毒性》[26]中吸入气体毒性分级,对排放气体进行分类。共检出具有1~4级毒性气体共17种,其毒性及含量见表2,其中1级有毒气体(LC50含量<0.1 mL/L,极毒)无检出;2级有毒气体(0.1 mL/L < LC50含量≤0.5 mL/L,高毒)检出1种为溴甲烷,但含量很低,6种品牌中最高仅为0.006 8 μg/m3;3级有毒气体(0.5 mL/L<LC50含量≤2.5 mL/L,中等毒)检出4种;4级有毒气体(2.5 mL/L<LC50含量≤20 mL/L,低毒)检出12种,其余70种为5级气体(LC50含量>20 mL/L,实际无毒)。
表1 不同品牌的自热包加热过程中的气体排放量及标准
Tab.1 Gas emissions and standards in heating of different brands of self-heating packages μg/m3品牌氟化物苯甲苯二甲苯氯苯类氯乙烯乙烯丙酮
大气标准20.00 400.00    2 400.00    1 200.00 400 600 — —
室内标准— 110.00 200.00 200.00 — — — —
A 0.04±0.00d  2.05±0.39cd15.93±3.01c  6.24±1.18c0.06±0.01d0.11±0.02d798.76±151.05a129.32±24.46b
B 0.40±0.07d  4.69±0.79cd42.06±7.04b51.96±8.70b0.31±0.05d0.81±0.14d16.66±2.79bc150.01±25.
12a
C 0.08±0.01d8.60±1.49c105.58±18.32b129.32±22.43a0.70±0.12d0.43±0.07d  6.05±1.05c142.83±24.78a
喷雾面膜D 0.28±0.06d  2.99±0.69cd28.44±6.55bc53.86±12.41b0.27±0.05d0.22±0.05d50.30±11.59b130.16±30.00a
E 0.19±0.03d  2.81±0.48cd13.11±2.26bc24.85±4.28b0.20±0.03d0.20±0.03d  1.14±0.20cd134.99±23.25a
F 0.23±0.03d  4.50±0.82c46.27±8.45b37.33±6.82b0.21±0.04d  2.79±0.51c25.16±4.59b178.91±32.67a
注:“—”表示无标准数据;小写字母表示不同品牌间显著性差异。
表2 不同品牌的自热包加热过程中的气体组成及含量
Tab.2 Composition and content of gases released in self-heating of different brands of self-heating packages μg/m3气体名称LC50品牌A 品牌B 品牌C 品牌D 品牌E 品牌F
溴甲烷9.97×105(0.302)0.002 2±0.000 5c0.005 1±0.000 7b0.0d0.004 1±0.000 5b0.003 0±0.000 4c0.006 8±0.000 6a 异戊烷  6.20×105(1.000)31.124 4±4.120 3a 23.136 4±2.793 8b21.668 7±2.835 2b20.126 1±2.654 3b20.813 6±2.347 1b 27.413 7±2.415 9a
1,2–二氯5182铝合金
乙烷
1.20×106(1.000)0.334 2±0.023 6d0.498 2±0.031 7b0.819 3±0.050 4a0.386 6±0.023 8c0.476 3±0.033 2b0.440 7±0.027 9bc
戊醛  1.20×106(1.500)8.754 1±0.572 3a  5.560 5±0.346 7b  4.145 8±0.341 9b  4.668 2±0.292 8b  4.982 3±0.326 1b7.906 9±0.523 5a 2,2,4–三甲
基戊烷
1.56×106(
2.230)0.135 5±0.017 5b0.138 5±0.015 6b0.075 5±0.009 2c0.088 2±0.008 3c0.130 4±0.012 6b0.197 7±1.014 8a 一氯甲烷  4.77×106(5.300)0.363 2±0.041 2c0.674 5±0.072 3a0.451 8±0.042
7b0.512 4±0.039 8b0.543 6±0.051 6b0.559 6±0.052 8b 甲苯  4.79×106(5.320)15.934 7±1.781d42.064 7±
3.876b105.575 3±9.418a28.438 0±2.374c13.112 4±1.069d46.2734±3.798b 1,1–二氯
乙烯
7.73×106(6.350)0.017 5±0.001 3b0.011 6±0.000 8c0.010 6±0.000 6c0.005 7±0.000 9d0.010 2±0.000 9c0.029 7±0.002 1a 四氯乙烷  1.10×107(6.860)0.030 1±0.002 1bc0.028 0±0.002 3c0.033 6±0.002 7b0.032 9±0.002 8b0.014 1±0.001 7d0.051 5±0.004 7a 邻二氯苯  1.06×107(8.150)0.0017±0.0002e0.022 0±0.018c0.037 8±0.002 4a0.027 4±0.002 6b0.015 0±0.001 4d0.017 2±0.001 5d 苯9.00×106(10.00)  2.050 7±0.221 7d  4.689 5±0.427 4b8.603 8±0.769 1a  2.992 2±0.245 1c  2.811 3±0.226 7c  4.500 0±0.412 3b 乙腈8.86×106(12.660)5.642 8±0.487 2a  4.450 7±0.446 5b  5.096 8±0.482 5ab  5.374 6±0.507 9a  3.882 2±0.412 6c  4.893 2±0.461 2b 1,1–二氯
乙烷
1.56×107(13.000)0.009 2±0.001 0c0.018 4±0.001 5a0.010 7±0.001 1c0.017 7±0.001 0a0.0131±0.0012b0.013 8±0.001 1b 异丙基苯1.38×107(15.300)0.085 9±0.006 7d0.339 6±0.026
1b0.770 1±0.062 8a0.365 7±0.032 6b0.214 1±0.019 7c0.228 0±0.023 1c 壬烷  1.17×107(16.770)0.202 9±0.023 7d0.306 1±0.028 9b0.597 1±0.049 9a0.316 4±0.030 6b0.203 4±0.020 8d0.276 2±0.024 2c 1,2,4–三
甲基苯
1.58×107(18.000)0.747 3±0.081 3d  3.151 6±0.272b  4.163 1±0.318a  3.916 4±0.332a
2.715 0±0.275c  2.669 8±0.273c 间/对二
甲苯
对等网线1.71×107(19.750)3.431 4±0.412 1e30.184 3±
2.869b76.860 7±5.380a31.036 7±2.648b14.133 2±1.836d20.964 2±2.235c
注:不同字母表示同一行的数值之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括号内为国家标准的规定限值,单位为mL/L,为方便比较,在表中换算成单位μg/m3。
·14·包装工程2023年5月
6种品牌的自热包在加热时,各类气体释放量均低于标准限值,但品牌C的甲苯和二甲苯气体释放量较多,较接近室内空气质量标准,因此在狭小密闭空间不建议食用。此外,不同品牌之间同种气体的含量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2级毒性气体溴甲烷的排放量最高的为品牌F,品牌C自热包排放量最低。3级毒性气体中,异戊烷和戊醛排放量以品牌A自热包最高,最低的分别是品牌D和品牌C;1,2–二氯乙烷排放量最高的为品牌C自热包,最低的为品牌A 自热包;2,2,4–三甲基戊烷排放量最高为品牌F自热包,最低的为品牌C自热包。4级毒性气体中乙腈以品牌A自热包最高,品牌E自热包最低;一氯甲烷、1,1–二氯乙烷以品牌B自热包含量最高,品牌A自热包最低;甲苯、邻二氯苯、苯、异丙基苯、壬烷、1,2,4–三甲基苯、间/对二甲苯的含量以品牌C自热包最高,甲苯以品牌E自热包含量最低,其余均是品牌A自热包的含量最低;1,1–二氯乙烯、四氯乙烷以品牌F 自热包含量最高,最低的分别是品牌D自热包和品牌E自热包。自加热过程中,不同品牌自热包间有毒气体排放量差异可能与包装材料以及加热物质不同有关,由于其外包装的无纺布材料不同,或是其中的反应助剂不同,可能会导致加热过程中挥发的气体总量不同。
2.2 自加热后食品中挥发性有机物残留量
市售自热食品中最主要的2类分别为自热米饭和自热火锅。为测定自加热过程中产生的挥发性有机物污染自热食品的情况,参照GB/T 23296.16—2009[27]、GB/T 23296.19—2009[28]等对食品模拟物的规定,选择橄榄油作为高油脂含量的自热火锅的模拟物。以米饭和橄榄油作为模拟食物体系,测定了
自加热过程中食物中挥发性有机物残留的含量,检测结果见图1和图2。
图1 米饭自加热过程中挥发性
有机物残留谱图
Fig.1 Chromatogram of VOCs residue in
self-heating of rice
图2 橄榄油自加热过程中挥发性
有机物残留谱图
Fig.2 Chromatogram of VOCs residue in
self-heating of olive oil
自热包自加热后产生的挥发性有机物可残留在食品中,对自加热后的米饭和橄榄油检测后发现,残留物中含量最高,而乙烯、丙酮及其他前期测定排放量较高的有毒气体组分残留较少。进一步比较米饭和橄榄油中挥发性有机物的残留情况,发现在橄榄油中的残留要高于在米饭中的,这可能与自热过程释放的挥发性有机物的溶解性有关。其在有机溶剂中的溶解率远远大于其在水溶液中的溶解率,因此含油量越高的食品,挥发性有机物的残留量越大。
是一种具有毒性的挥发性有机物,有急性毒性、亚急性毒性和慢性毒性3种。但的吸入毒性不高,按照GB 3000.18—2013[26]中吸入气体的毒性分级,属于5级毒性。陈志蓉等[29]对的毒性进行了综述,确定大鼠4 h的LC50为47.702 mg/L。金志玉等[30]应用蚕豆根尖细胞微核试验研究结果表明,还是致突变物质,微核数量存在剂量反应关系,作业场所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PC–TWA)[31]一般为20 mg/m3。除具有一般毒性外,还具有免疫毒性、生殖毒性、胚胎毒性、致癌性等[32-33]。2017年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癌症研究机构将列在2B类致癌物清单中。依据GB 30000.18—2013《化学品分类和标签规范》[26]第18部分中急性
毒性的规定,对食品中残留的毒性较大(大鼠经口毒性LD50为300~2 000 mg/kg)的挥发性有机物毒性进行检测,毒性检测结果如表3所示。发现除外其他毒性物质均未检出,而检出的残留量也较少,单位质量样品中仅含5~25 μg,而其经口急性毒性剂量为695 mg/kg。
2.3 加热过程中塑化剂对餐食的污染分析
采用GC–MS的方法,准确吸取邻苯二甲酸酯混标液1 μL,依照谱条件对标准品进行进样检测,获得标准品的离子谱图的离子峰清晰,无拖尾和肩峰(图未展示)。表明在选定的谱条件下,能够很好地分离18种邻苯二甲酸酯,可以用于塑化剂的定量检测。

本文发布于:2024-09-25 03:20:19,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tex/3/251581.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加热   食品   气体   挥发性   过程   进行   品牌   毒性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