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人教版物理热学部分知识总结

第三章 物态变化
知识点一:温度
一、温度(用T表示)
1、物理意义:温度是表示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
2、单位:通常情况下温度采用摄氏温度,单位是摄氏度,符号是℃
3、摄氏温度的规定
一个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0℃,沸水的温度为100℃;把0℃至100℃之间分成100等份,每份代表1℃
3、常见的温度值
正常人的体温约为37℃、舒适的室内气温约为23℃、洗澡水的温度约42℃、绝对零度为-273.15℃.ELSTEIN辐射器
二、温度计
1、用途:测量物体的温度
2、常用温度计的构造
(1)玻璃外壳内是内径很细而且粗细均匀的玻璃管,下端与玻璃泡相连.
(2)泡内装有适量的水银、煤油或酒精等液体,外壳上标有均匀的刻度及符号.
3、常用温度计原理:根据液体热胀冷缩的规律制成
4、常用温度计分类
(1)按用途分:如“实验用温度计”、“体温计”和“寒暑表”等.
(2)按测温物质分:如“水银温度计”、“煤油温度计”、“酒精温度计”等.
5、常用温度计的量程和分度值
量程
分度值
实验用温度计
     
         
体温计
     
         
寒暑表
     
         
三、温度计的使用
1、估计被测液体的温度,选择量程合适的温度计.
2、认清温度计的分度值
3、温度计的玻璃泡应全部浸入被测的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和容器壁.
4、温度计玻璃泡浸入被测液体后,要待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再读数.
5、读数时玻璃泡要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视线要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四、体温计
量程是,分度值是0.1,玻璃泡上方有一段非常细的“缩口”,读体温时体温计离开人体,水银变冷收缩,在“缩口”处断开,仍指示原来的温度;所以体温计可以离开人体读数.
知识点二:熔化和凝固
一、物态变化
物质存在三种状态:固态、液态、气态,随着温度的变化,物质会在三种状态之间变化,这种变化叫做物态变化.
二、熔化和凝固的定义
1、熔化: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做熔化,熔化过程要吸热.
2、凝固: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做凝固,凝固过程要放热.
三、探究固体熔化和凝固时温度变化规律
1、海波和石蜡的熔化实验
(1)实验设计(如上图)
(2)实验现象
海波通过加热,温度升高,当海波升至一定温度时,有液态海波出现,随着加热的不断进行,有更多的固态海波变成液态,但温度始终保持不变;当海波全部熔化后温度继续上升.
石蜡通过加热后,温度升高,逐渐变软、变稀,温度不断升高;完全熔化后温度继续升高.
(3)温度随时间变化图像(如上图)
(4)实验结论
海波熔化时的特点:持续吸热,温度不变,处于固液共存状态;石蜡熔化时的特点:持续吸热,温度升高.
2、海波和石蜡的熔化实验
(1)实验现象
DD LM0558
将熔化后的海波和石蜡停止加热,每隔一定时间记录一次温度,在海波和石蜡完全凝固后在记录几次温度;同时会发现海波开始处于液态、温度下降,然后处于固液共存状态、温度保持不变,最后变成固态,温度下降;石蜡由硬变软、由软变稠、由稠变稀、最后变成液态,温度一直在下降.
(2)温度随时间变化图像(如上图)
(3)实验结论
海波凝固时的特点:持续放热,温度不变;石蜡凝固时的特点:持续放热,温度下降.
3、晶体和非晶体
(1)晶体:有一定的熔化温度的固体(如海波、冰、各种金属等)
(2)非晶体:没有一定的熔化温度的固体(如松香、沥青、玻璃、蜡等)
(3)晶体和非晶体区别
晶体熔化时有一定的熔化温度(熔点),凝固时有一定的凝固温度(凝固点);同一种晶体的凝固点和熔点相同;非晶体没有的熔点和凝固点.
四、熔点和凝固点
1、熔点和凝固点
(1)熔点:晶体熔化时的温度
(2)凝固点:晶体凝固时的温度
2、晶体的熔化
(1)晶体的熔化的条件:温度达到熔点,不断吸收热量.
(2)晶体熔化的特点:熔化过程中吸收热量,但温度保持不变(熔点)
3、晶体凝固
(1)晶体凝固的条件:温度达到凝固点,不断放出热量.
(2)晶体凝固的特点:凝固过程中放出热量,但温度保持不变(凝固点)
4、非晶体的熔化和凝固:
非晶体熔化过程中吸热,温度逐渐升高;凝固过程中放热,温度逐渐降低.
5、温度等于熔点或凝固点时晶体物质的状态
可能是固体、可能是液体、也可能是固液共存态(如“冰水混合物”的温度是0℃、冰的熔点是0℃、水的凝固点是0℃)
知识点三:汽化和液化
一、汽化
1、汽化: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叫做汽化,汽化过程要吸热;汽化的方式:蒸发和沸腾.
2、沸腾:沸腾是在一定温度下,在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液体在沸腾过程中要吸热.
3、探究液体沸腾的特点
(1)实验装置(如下图所示)
(2)实验过程:如图所示,用酒精灯给水加热直至沸腾,当水温接近90℃时每隔0.5min记录一次温度.
(3)实验现象及图像(如图所示)
(4)实验结论:水沸腾时持续吸热,温度不变.
4、液体沸腾的条件:温度达到沸点;持续吸热.
5、液体的沸点与液面上方气压的关系
数据存储安全检测
液面上方的气压越高,液体的沸点越高;在一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是100℃
6、蒸发:蒸发在任何温度下都能发生的,是只在液体表面上发生的缓慢的汽化现象.
(1)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液体的温度;液体表面积的大小;液体表面上的空气流动快慢.
(2)蒸发具有至冷作用:液体在蒸发过程中吸热,能使液体和它附近物体温度下降.
7、蒸发和沸腾的异同点
  汽化方式
异同点
蒸    发
沸    腾
相同点
都是从液态变成气态,都要吸热
同点
发生部位
在液体表面进行
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进行
剧烈程度
缓慢平和
剧烈
温度条件
在任何温度下
在一定温度下(即沸点)阀门手轮
影响因素
液体的温度高低、液体表面积的大小和液体表面上方空气流动的快慢
液体沸点的高低与液面上方气压大小有关(气压越高沸点越高)
二、液化
1、液化: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做液化;液化过程要吸热;液化有两种方式:降低温度和压缩体积.
2、降低温度使气体液化:一切气体在温度降到足够低的时候都可以液化
3、压缩体积使气体液化:部分气体,在体积压缩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可以液化;有的气体单靠压缩不能使它液化,必须先使它降低到一定温度以下,才能使它液化.
4、液化的好处:气体液化后体积缩小,便于贮存和运输.
知识点四:升华和凝华
一、升华
1、升华:物质从固态直接变成气态叫做升华(如灯丝变细,“干冰”不见了等)
2、物质在升华过程中吸热
二、凝华
1、凝华:物质从气态直接变成固态叫做凝华(如窗玻璃上结的“冰花”,“雪”等)
2、物质在凝华过程中放热
三、升华和凝华在生活中的应用
1、利用升华吸热得到低温(如利用“干冰”的升华吸热来进行人工降雨、存放食品等)
2、利用凝华放热形成“白云”(舞台上的“白云”是在舞台上喷洒干冰,干冰升华吸收大量的热,使其周围气温迅速降低,使处于低温区内的水蒸气被液化成小水珠,许多细小的水珠聚在一起,在大气中漂浮而成为“白云”)
四、物态变化
1、物态变化的三组互逆过程(如图所示)
熔化和凝固、汽化和液化、升华和凝华;分别对应固液间变化、气液间变化、固气间变化.
3、吸热的过程和放热的过程
(1)吸热的过程:熔化、汽化、升华
(2)放热的过程:凝固、液化、凝华
墨菲氏滴管五、自然界的水循环
自然界中的水在不停地循环,海洋的海水蒸发升到空中,形成云(小水滴);小水滴凝结成为雨(雪或雹)落到地面;落在地面的水主要成为小溪或地下水,最终汇合为江河,流向大海.
第十三章  内能
知识点一:分子热运动
一、物质的构成
1、物质的构成:常见的物质是由大量极其微小的粒子——分子、原子构成(无论是生命体还是非生命体,无论大或小,都是由大量的分子、原子构成的).例如,草叶上的一滴露珠中含有约1021个水分子;阳光下看到空气中的一粒很小的灰尘,其所包含的分子数也是一个天文数字.
2、分子的大小:分子很小,用肉眼和光学显微镜无法看到分子,只能靠电子显微镜才能观察到(如果把分子看成球形,一般分子的直径只有百亿分之几米,人们通常以10抗干扰滤波器-10m为单位来量度分子)
二、分子热运动
1、探究物质的扩散
实验一:气体扩散
【实验现象】无的空气与红棕的二氧化氮气体混合在一起,最后颜变得均匀.
【现象分析】二氧化氮分子和空气分子在不停地运动彼此进入对方
实验二:液体扩散
【实验现象】无的清水与蓝的硫酸铜溶液混合在一起,最后颜变得均匀.
【现象分析】硫酸铜分子和水分子在不停地运动彼此进入对方
实验三:固体扩散.
【实验现象】五年后将叠放在一起的铅块和金块切开,发现它们互相渗入约深.
【现象分析】金原子和铅原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彼此进入对方
【实验结论】气体、液体和固体在互相接触时,彼此都能进入对方,说明分子(或原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2、扩散现象
(1)定义:不同的物质在相互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
(2)扩散现象说明: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物质的分子之间有间隙.例如酒精和水混合后总体积变小(如下图所示),说明分子之间有间隙.
(3)气体的扩散速度最快,其次是液体,固体的扩散速度最慢.
(4)生活中的扩散现象:花香四溢、闻到饭菜的香味、装修房屋内甲醛的气味、长时间堆放煤的墙角变黑等都属于扩散现象(而尘土飞扬、炊烟袅袅、雨滴下落等是物体的运动,不是扩散现象)
3、分子热运动
(1)探究分子运动与温度的关系
【实验现象】热水杯中的水很快变红了,冷水杯中的水变红较慢.
【现象分析】热水温度高,红墨水扩散快;冷水温度低,红墨水扩散慢.
【实验结论】分子运动的快慢与温度有关,物体温度越高,扩散得越快,分子运动越剧烈.(2)定义: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这种运动叫做分子的热运动.
三、分子间的作用力
1、认识分子间存在引力和斥力
现象
分析
把两个铅块的底面削平,然后紧紧地压在一起,两铅块就会结合起来,甚至下面吊一个重物都不能把它们拉开.
两个铅块紧密结合不能被重物拉开,说明铅块分子之间存在引力.
用力挤压桌面,桌面没有发生明显形变.
挤压桌面,桌面没有发生明显形变,说明桌面的分子之间存在斥力;水不容易被压缩,说明水分子之间存在斥力.
将注射器筒中吸入一定量的水,用手指堵紧出口,用力向里压活塞,注射器筒中的水没有明显的体积变化.
探究归纳: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2、理解分子间引力和斥力的关系

本文发布于:2024-09-21 12:29:34,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tex/3/246984.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温度   分子   液体   过程   熔化   温度计   凝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