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形图编绘

  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形图编绘
 §2.2  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形图编绘
  我国的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形图,是指根据需要由国家统一规定(统一的图式规范)测制。有固定的比例尺系列,并根据保密等级限定发行和使用范围的地形图。
  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形图系列包括:1:500、1:1 000、1:2 000、1:5 000、1:1万、1:2.5万、1:5万、1:l0万、1:25万、1:50万、1:100万11种比例尺。
2.2.1地形图基本要求
1.图幅规格
 1)地形图图幅范围
 采用统一的经纬线分幅、相邻比例尺地形图的图幅数成简单的倍数关系。
 地形图图幅范围见表4-2-1。
    由经纬线构成的图廓线,其东西两边的图廓线为直线表示;南北两边的图廓线以折线表示,对于1:5万及以上比例尺地形图而言,南北两边的图廓可视为直线。
  2)地图图名
    一般选用图幅内的主要居民地名称,无居民地名称的图幅可采用其他地理名称或图内最高高程注记作为图名,图名应注意不与其他图幅图名重名,并尽量选用原地形图图名。
2.数学基础
  地形图的定位参考系统为
  1)地图投影
  对于大于等于1:50万比例尺地形图,采用高斯一克吕斯投影(简称高斯投影),其中1:1万地形图按经差分带投影,其他比例尺地形图按分带投影;对于1:100万地形图采用双标准纬线正等角圆锥投影,其分带方法是由赤道起每纬度4°为一投影带,每幅图经差为6°(每幅图单独进行投影)。
    2)高程系统
     采用1985国家高程基准。 
    3)坐标系统   
    采用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每图幅内平面直角坐标网(公里网)格规定如表4-2-2所示。
 
 1:50万、l:100万地形图上不绘出直角坐标网。
 每图幅内经纬网(地理坐标网)规定如表4—2—3所示。
 
 3.地形图的数学精度(1:2.5万~1:10万)
  地形图上地物点对于附近野外控制点的平面位置中误差和等高线对于附近野外控制点的高程中误差不大于表4—2—4的规定。
  4.地图内容
  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形图上表示的主要要素包括:测量控制点、水系、居民地及设施、交通、管线、境界、地貌、植被与土质等。地形图的内容及符号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图式的规定。
5.地图颜
  采用青、品红、黄、黑(cmyk)四,按规定值进行分,印刷实施需要也可采用专印刷或单印刷。
 6.其他要求
    (1)地物地貌各要素的综合取舍和图形概括应符合制图区域的地理特征,各要素之间关系协调、层次分明,重要道路、居民地、大的河流、地貌等内容应明显表示,注记正确、位置指向明确;
    (2)地形图的各内容要素、要素属性、要素关系应正确、无遗漏;蒸煮柜
    (3)应正确、充分地使用各种补充、参考资料对各要素,特别是水库、道路、境界、居民地及地名等要素进行增补、更新,符合制图时的实地情况,地形图现势性强。
2.2.2地形图编绘的技术流程
  对于1:2.5万~1:10万地形图编绘,一种方法是先采集地形数据(地形图要素编辑处理),再进行符号化编辑从而形成印刷原图;其二是采集地形数据与符号化编辑同时进行。编绘流程见国家标准《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图编绘规范》(gb/t 12343.1—2008)。
  对于1:25万地形图编绘,使用比例尺大于1:25万地形图数据进行缩编。以地形图数据库数据为基础编绘时,可先要素选取再符号化编辑,也可要素选取与符号化编辑同时进行。编绘流程见国家标准《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图编绘规范》(gb/t 12343.2—2008)。
2.2.3地形图编绘原则
1.地形图编绘的一般原则
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形图属于普通地图范畴,应遵循如下地图编绘的一般原则:
 (1)根据对地图用途的要求(国防和国民经济对地图的要求);
 (2)地形图内容应具有比例尺所允许的地图容量;
 (3)客观地反映制图区域的地理特征。
 这3个方面是紧密相关的,制图区域的地理特点是编绘地图的客观依据,一切编绘方面的运用,各要素编绘的指标确定,对物体(现象)重要性的评价等,都必须受到制图区域地理特征的制约;任何地图都是服务于一定的用图目的。地形图的内容及其表示的详细程度,首先取决于地图的用途;地图用途决定地图比例尺,亦即决定地图内容反映实地自然和社会要素的程度;反过来。地图比例尺一经确定,其用途也受到一定限制。所以编绘地图时应综合考虑这三个方画。
温室保温被
  客观反映制图区域地理特点,是编绘地图内容的一条根本原则。区域地理特点包括制图物体和现象的类型、形态、分布密度和分布规律、相互联系。
  要获得好的编绘成果,除了要掌握一般的方法和熟练的制图技术以外,更重要的还要取决于对区域地理特征的熟悉程度,只有非常熟悉,才有可能在脑子里复现出整个区域地理空
间结构模型,根据地图用途要求和比例尺所允许的地图容量,确定合适的编绘指标,在地图上再现区域地理空间结构模型的生动形象。
 
2. 各要素编绘指标拟定的基本原则
  (1)编绘指标应能反映物体的不同类型及其在不同地区的数量分布规律;
  (2)应能反映地图上所表示的制图物体的数量随地图比例尺的缩小而变化的规律;
  (3)编绘指标的选取界限和极限容量应符合地图载负量的要求,并能反映密度的相对对比(选取界限和极限容量的偏高或偏低,都会影响地图载负量和实地分布密度的适宜性);
  (4)编绘指标的拟定应具有理论依据,并通过实践的检验,方便使用。
  我国基本比例尺地形图的编绘指标,是在长期研究试验和生产实践经验积累的基础上逐步完善的。考虑到了区域地理特点、地图的适宜载负量、地图的用途要求、视觉条件和印刷条件等因素。目前,用数学方法(如相关与回归分析方法、图论方法、模糊数学方法、开方
根法和等比数列法等)拟定编绘指标的研究也有了明显的进展。
包装箱制作 
3.常用的编绘指标形式
 
3.常用的编绘指标形式   
  根据各要素本身的特点及其在地图上的表示方法,地图编绘中常用的编绘指标具有以下几种形式:
    (1)定额指标:图上单位面积内选取地物的数量,适用于居民地、湖泊、建筑符号(如记号性房屋符号)等的选取;
     (2)等级指标:即将制图物体按照某些标志分成等级.按等级高低进行选取(如居民地按其行政等级分级或按人口数分等级);
     (3)分界尺度(选取的最小尺寸):即决定制图物体取与舍的标准。它是将编绘图上测定的地物尺寸(长度大小、间隔等)同《规范》的分界尺度进行比较,以判定取还是舍。分界尺度是一种数量标志,可分为地物的线性地图分界尺度(适合于河流、沟渠、冲沟、干沟、陡岸的选取。
     
2.2.4地形图主要要素的综合及表示
  各要素的综合(编绘)指标包括数量指标和质量指标,它是制图综合的依据,体现编辑意图和保证编图质量的重要因素。
 各要素的综合要求详见国家标准《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图编绘规范》第1部分(gb/t12343.1-2008)、第2部分(gb/t 12343.2--2008)、第3部分(gb/t 12343.3-2008)的相应规定。
2.2.5地形图要素的编辑处理   
1.基本数据预处理
led探照灯  按照成图比例尺图幅范围进行坐标转换、数据拼接、3°分带转6°分带、扫描图的矢量化等。
2.制作综合参考图
  据图幅的难易,确定是否制作综合参考图,即按照成图比例尺打印出图,根据各要素的技术要求及综合指标,标绘有关要素,并将需补充、修改的要素也标在图上。
3.要素的取舍与综合
  按设计书的要求进行要素的选取和图形的概括(有综合参考图的可对照之),根据补充、参考资料进行要素的修改和补充。
4.地形数据接边
  包括跨投影带相邻图幅的接边。接边内容包括要素的几何图形、属性和名称注记等,原则上本图幅负责西、北图廓边与相邻图廓边的接边工作。
   相邻图幅之间的接边要素相差图上0.6mm以内的,应图幅两边要素平均移位进行接边;
超过图上0.6mm的要素应检查和分析原因,处理结果需记录在元数据及图历簿中。
 §2.3  专题地图编绘
  专题地图是根据专业的需要,主题要素表示得很详细.其他要素则是围绕表达主题的需要而选择性表示,地理基础要素概略表示。
2.3.1专题地图表示内容拉丝模
  内容包括:数学基础、地理要素(地理基础要素、主题要素)、辅助要素。
  专题地图反映制图对象的领域很广泛,多种多样,有可见的和不可见的,有地表的、地下的与高空的,有具体的.也有抽象的。
ttx2基板2.3.2专题地图表示方法
  在制图实践中,逐渐形成了10种约定的表示方法。   
   (1)定位符号法:表示点状分布的物体,如:工业企业、文化设施、气象台、站等。采用
不同形状、大小、颜的符号表示其位置。在专题图上大部分用比例符号来表达其数量关系。
   (2)线状符号法:用于表示呈线状分布的对象(现象)。如河流、交通线、地质构造线等。
  (3)范围法:表示呈间断成片分布的面状对象,如森林、沼泽、某种农作物分布等。用真实的或隐含的轮廓线表示其分布范围,其内再用颜、网纹、符号乃至注记等手段区分其质量特征。根据所表示的专题现象的特征,范围法可以分为精确的和概略的两类。
   (4)质底法:表示连续分布、满布于整个区域的面状现象,如地质现象、土地利用状况、土壤类型等。其表示手段与范围法几乎相同,同样是在轮廓界线内用颜、网纹、符号乃至注记等表示现象的质量特征(类别差异)。
  (5)等值线法:是一种很特殊的表示方法,它是用等值线的形式表示布满全区域的面状现象。最适用于像地形起伏、气温、降水、地表径流等满布整个制图区域的均匀渐变的自然现象。
   (6)定位图表法:是用图表的形式反映定位于制图区域某些点周期性现象的数量特征和变
化的方法。常见的有风向频率图表、风速玫瑰图表、温度和降水量的年变化图表等。
  (7)点数法:对制图区域中呈分散的、复杂分布的现象,像人口、动物分布,某种农作物和植物分布,当无法勾绘其分布范围时,可以用一定大小和形状的点来反映。那么点的分布范围可大致代表现象分布范围,点子的多少反映其数量指标,点的集中程度反映现象分布的密度。用点数法作图时,点子的排布方式有两种:一是均匀布点法,二是定位布点法(地理方法)。均匀布点法是在一定的区域单元(行政区划单元)内均匀布点,而不考虑地理背景;定位布点法则是按专题要素的分布与地理背景的关系,按实际分布状况布点。
   (8)运动线法:又称动线法,它是用矢状符号和不同宽度、颜的条带表示现象移动的方向、路径和数量、质量特征。自然现象如洋流、寒潮、气团变化,社会现象如移民、货物运输、资本输入及输出等都适合用动线法表示它们的移动。
  (9)分级统计图法:是按行政区划或自然区划分出若干制图单元,根据各单元的统计数据并对它们分级,用不同阶(饱和度、亮度乃至相的差别)或用晕线网级反映各分区现象的集中程度或发展水平的方法,也有称分级比值法。

本文发布于:2024-09-21 22:36:13,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tex/3/246215.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要素   表示   地形图   地图   编绘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