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技术与影视制作

在影视制作领域,从20世纪80年代末期开始,以计算机为硬件基础的非线性制作技术逐步取代了传统的编辑方式。我们所熟悉的电影《泰坦尼克》、《精灵鼠小弟》、《阿甘正传》、《侏罗纪公园》、《恐龙》、《星战前传》、《神鬼传奇》、《珍珠港》、《英雄》等等无一不是采用了数字制作技术。在我国,从90年代开始,我们也已经开始利用数字影视制作技术做节目。
非线性编辑概述
20世纪90年代初期,美国、加拿大等发达国家开始将计
算机技术和多媒体技术与影视制作结合,以便用电脑制作影视节目,并最终取得成功,推出了桌面演播室,也就是今天的视音频非线性编辑工作站。
传统的线性编辑一般由A/B卷的编辑机、特技机、调音台、监视器几个最主要的部分构成,大型的演播室还有诸如视频切换台、矢量示波器等许多复杂的硬件设备。我们这里先看一下和非线性编辑密切相关的A/B卷的编辑机和特技机。为了制作丰富多彩的转场效果,我们至少需要两台放像机和一台
录像机以及一台能控制这三台机器的VTR控制器和一台特技
机,这样,我们可以完成诸如淡入淡出、叠化、划变等多种转场;而通过更复杂的特技机,我们还可以实现键、亮键、下游键等键控功能(所谓键控功能,相当于我们现在熟悉的合成、抠像效果)以及简单的二维、甚至三维数码特技,这随特技机的种类不同而不同。直到现在,一方面线性编辑,尤其是A/B卷的编辑机和特技机还广泛运用于电视后期制作中,而且在诸如现场直播等特殊场合确实比非线性编辑更方便,另一方面,线性编辑也是非线性编辑的基础。这可以从两方面得到验证。一是制作观念和艺术原理上,线性编辑和非线性编辑是一模一样的,而这是后期制作的核心所在。二是许多专业概念和专业术语,两者也相同。比如著名的非线性编辑软件SpeedRazor(快刀)的用户手册中全是“键”、“亮键”、“下游键”等线性编辑的概念,甚至整本手册就是按线性编辑中高级特技机的功能来写的。仅从这一例上,就能看出线性编辑的重要性。线性编辑的一个缺点是图像质量损耗大,特别是以前的模拟编辑机,一般到了第三代以后,就达不到播出要求了,而非线性编辑在这一点上有很大的改进。由于采用数字的方法记录视音
数字技术与影视制作
■四川广播电视学校  吴国昌
本文以目前在电影电视制作领域最热门的数字技术为出发点,对数字影视制作技术的产生和发展以及存在的问题都进行了简单的阐述,尤其对数字影视制作的灵魂——制作软件进行了详细的介绍和比较,对相应的数字影视制作软件的计算机硬件平台也进行了
简单的概述。
频信号,无论在电脑内部转换多少次或转换成什么格式(有损压缩除外),也不会带来图像质量的损失。
非线性编辑在国内的普及应用比较晚,大概是90年代中期以后,这时广播级的磁带已经是以Betacam为标准了。非线性编辑集成了A/B卷的编辑机、控制板、特技机、调音台等多种线性编辑设备的功能于一身,通过强大的视音频采集卡将磁带上的视音频模拟信号转换成数字信号存储在高速硬盘(通常是SCSI硬盘阵列),然后经由软件编辑加工并制作特技合成,最后再次通过视频卡输出到录像带上,记录成模拟信号。完成节目制作任务,它不仅能完成编辑任务,对设备无法完成的复杂的特技效果,精确合成细节也能轻松地完成,非线性编辑在大多数制作领域正逐步取代传统的线性编辑。
作为数字影视制作基础的硬件遥控干扰器
首先当然是要用非线编辑系统制作节目,计算机硬件平台,但从工作流程就可以看出,决定非线性编辑质量的是模拟信号与数字信号转换过程中的那块视音频板卡。由此分类,也诞生了非线性编辑的三种类型。一种以Quantel为代表,依靠强大硬件实时进行编辑,但价格十分昂贵。第二种也是实时的编辑,但与Quantel不同,其实时性依靠的是各类专业视频卡。目前大多数电视台和广
告公司采用这一种。第三种是非实时的编辑,要通过软件渲染生成,时间长,往往在非专业的情况下采用。目前,非线性编辑广泛应用于影视后期制作中;在为广告片头添加特效、编辑合成,为影视剧、MTV后期剪接中,非线性编辑不可或缺。
目前PC上流行的视频卡是Digisuit、DPS 5200/5250和Reel Time。这三种卡同样都分二维、三维、数字三类,是根据实时的特技性能和转换接口划分的。其中Reel Time卡的性能价格比最好,而且和它无缝结合的软件Premiere是国内最流行的非线性编辑软件;但这一款卡的视频压缩质量并不好,而且Premiere的专业档次太低,主要是因为它的设计不够高效,面对任务量比较大的电视剧和常规栏目制作显得捉襟见肘,应付时间要求不强、制作量不大的广告和片头镜头组接还可以,它的优势就是最强的兼容性,但它并不被专业的影视单位采用。DPS5200/5250卡性能最好,M-JPEG无损压缩,自撰压缩比最少可达1.6∶1;卡上自带 SCSI总线,数据传输达40MB/s,10比特数字量化处理以及12比特DVE特技处理,真正达到广播级品质。而且DPS5200/5250拥有完备的视音频接口:SDI、复合、Y/C、分量以及DV/1394。另外,由于该卡完善的文件格式处理,实时调用专业的视频数据进行处理,包括3DS MAX、Maya、Softimage等,以拿下一整套Digisuit LE系统。其实,大型电视台或影视公司更愿意使用Edit系统或Avid MC 9000系统甚至SGI的高端软件,而不是把十几万元投在一块视频卡上,他们把软件
也看得同样重要,所以目前最流行的视频卡当数Digisuit套卡,它的各项指标已经达到专业水平,并且价格相对较低,在5万元左右。国产的很多非线性软件的标准配置便是这一款套卡,整机价格在12万元左右的基本上配置如上采集卡,比如新奥特的NC 98。索贝的创意99、2000,当然现在又推出了DigisuitDTV,直接支持MPEG-2。Digisuit是著名的加拿大Matrox公司于1999年底推出的一款集压缩/解压缩、图像处理和音频输入输出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一组双通道套卡;卡上带有独立于PCI总线的SCSI控制器,总传输率达40MB/s;卡上有两个磁盘回放通道,可实时回放;实时的二维三维特技、划像种类丰富。这一款套卡的标准配置软件是著名的Speed Razor Pro(快刀)。Speed Razor速度极快,非常适合影视后期剪辑。除了以上专业卡,面向中小电视台,也有更多的选择,Matrox公司的RT系列,价格在一万到两万之间,还有CAPOS的DVSTORM价格在一万五千以下,当然还有品尼高的系列产品, 由于各种品牌的视频卡种类繁多且升级频繁,技术数据又冗长枯燥,这里不想一一提及。我们更关注影视制作当中各种软件的比较应用,关注软件和平台,因为它们可以让创作人员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
数字影视制作的灵魂——软件
聚酰亚胺板材影视制作的软件很多,如何分类也显得尤为重要,可以按使用的操作系统分为UNIX、NT、MAC,也可以按硬件平台分为SGI、PC、MAC,还可以按照软件的规模分为大型、中型、小型软
件,按软件的应用可以分为三维动画、二维动画、后期合成、非线性编辑、平面设计等。现在如果按照使用的硬件平台分的话,已经无多大的意义,因为原来的SGI上的软件都纷纷移植到PC机上,我们还是按照软件的功能进行分类阐述,比较优劣。
三维动画软件
我们以前最为熟悉的要数3DS MAX,它是唯一一个PC机上土生土长的软件,功能较为全面,价钱便宜,使用最为普遍。我们所看到的很多电视节目都有它的功劳,比起后面我们要谈
到的Maya,
XSI这些大型软件它的确有一些差距,但由于它插件众多,也弥补了自己的不足之处。比较出名的要数其角动
画方面的Character studio,动画渲染的Mental ray了,这些插件的价格也和软件本身的价格相差无几了。近来又被经营合成
普及园地
软件的加拿大Discreet Logic公司收购,把3DS MAX和其刚出的PC上的超级合成软件Combustion强强联合,用户众多,其发展前景看好。
Softimage|3D:专业领域三维动画的老牌劲旅,一直服务于SGI工作站,后来被Microsoft收购,将其移植到NT平台上。无论是在美国的超级电影大片,还是我们所熟知的央视的《东方时空》片头,还是国内电视屏幕的广告,都有它幕后的身影。它以其高效率的设计,简洁的工作界面,强大的动画功能,漂亮的渲染输出效果而在业内广受欢迎。它的最新版本为Softimage XSI2.02,AVID公司所有。
Maya:一个很神秘的名字,但其发展历史却很短,它是与Alias|Wavefront经营三维软件的大公司合并后开发的,当然最后又被图形硬件巨头SGI公司收购。它的功能超强,完全超过了以前的任何软件,是一个名副其实的超级大婴儿。Maya一问世,立刻在一些超级大片里派上用场,
《星球大战》的机器人,
《精灵鼠小弟》里的老鼠,
《恐龙》里的动物及逼真的面部表情,尤为值得一提的是《神鬼传奇(木乃伊)》,该片使用了大量
的特技效果,沙子扬起的怪兽是使用Maya的动力学系统制作,墓穴中的黑壳虫是用Maya的粒子动力学制作的。Maya的内部建有重力场、磁力场、空气场、风力、涡流等内在的众多场效应,计算结果相当精确,完全可用于物理实验。它的着(Paint)可以直接描绘三维的花草树木、火焰、云彩、星空乃至海底生物,并且花草树木可以生长,大大方便了动画师操作,它界面设计科学,人性化,算法先进,工作高效,功能全面而强大,Maya一直以很高的价位居三维软件之首,但近期突然狂降到五万多元的底谷。
除了以上三个主流的软件,三维动画软件还有比如:Houdinl(擅长特效),Lightwave,还有专门做标题的COOL 3D,做人的POSER、做风景的BRYCE这些小软件。比较以上三个主流的软件,功能最强大的要数Maya,XSI次之、3DS MAX功能相对弱一些,而Maya主要擅长制作电影角、特效、电视广告,其渲染功能相对XSI要弱一些。XSI擅长动画,除了可用于电影制作外,它的华丽的渲染输出特别适合广告片头的制作,3DS MAX也适合做电视广告片头,建筑效果图,但做电影就差了一点。但发展到现在,用于电影制作的高品质渲染效果的渲染器Renderman为Maya、3DSMAX都开发了接口程序,
还有一直效力Softimage的渲染器Mental
Ray也为Maya 3DS MAX开发了接口,也
就是说,三大软件的渲染功能已经不相上
下,现在的状况是三足鼎立,等待它们的
将是残酷的市场竞争。
后期合成软件
Inferno/Flame/Flint:高级非压缩影视
特效制作系统,三个软件功能由前到后依
次减弱,它们不是只有简单的非线性剪辑
功能的普通软件,而是有强大功能的特效
制作系统(所谓特效是指拍摄无法直接得
飞船逃逸塔到的镜头),能满足电影制作需要,由著名
的Discreet Logic 推出。Inferno运行在多CPU的超级图形工作
站ONYX上,Flame运行在OCTANE超级台式工作站 ,这两个
特效软件在电影的后期特技制作占据了霸主的地位,我们所熟
悉的很多美国大片就有它们的功劳,曾获得奥斯卡视觉效果奖
的影片《黑客帝国》,它的许多重要的后期特技效果都是由澳
大利亚的Animal Logic工作室用Inferno系统完成的。
《黑客帝
国》数字合成镜头数量如此之多,质量要求也很高,它要求导
演有超凡的想象力,同时,我们也可以想象Inferno带给我们特
技人员多么强大的工具和快速的运算速度。而他们当中的小兄
弟Flint运行在 O2工作站拥有绘画功能、Action合成模块、多
种精确抠像、变形、稳定跟踪,不受分辨率约束,是一个开放
的体系,优化并最大限度利用SGI多处理器。它更适合于高清
晰度电视/影视节目及广告片头,这种系统在我国的影视广告
业应用较为普遍,很多商业广告都出自Flint。
Alias|Wavefront公司的Composer:工作于Alias|Wavefront
ONYX2超级中档多CPU处理器工作站。和Alias|Wavefront公司
的超级三维软件Maya无缝结合,功能强大。
Digital Fusion/Maya Fusion:由加拿大Eyeon公司开发的基
于PC平台的专业合成软件,Alias|Wavefront公司在PC平台推
出著名的Maya时,没有同时把自己开发的Composer合成软件
移植到PC上,而是选择了与Eyeon合作,使用Digital Fusion作
为与Maya的配套的合成软件,称为Maya Fusion。这个软件目
前是PC平台最好的合成软件之一,与Maya联手,更使它如虎
添翼,它采用先进的面向流程式的工作方式,提供了具有专业
水准的校、抠像、跟踪、通道处理等工具,而且还有场处理、
胶片颗粒匹配、网络生成等一般在SGI上的大型软件才提供的
功能。它可以和Maya等三维软件密切协作,在二维环境中修
改三维物体的材质、纹理、灯光等性质,它没有分辨率的限制,
从低分辨率的多媒体、视频节目到电影特技的多种合成任务,
它都能完成。目前,在推崇SGI平台和Inferno等大型软件的好
莱坞,它也占有一席之地,在电视节目方面,更是如鱼得水。
北美的许多中小影视制作机构已经开始以其作为主力合成软
件,而不少大型制作机构也以其作为大型软件的补充,它目前
的最高版本为3.12。
Combusition:由合成软件巨头Discreet Logic公司出品,前
身是Effect/Paint,基于层的合成软件,从界面到功能都借鉴
Inferno/Flame/Flint系列软件,真正称得上“PC上的Flint”,这
个软件在国内的大中型电视台广为应用,有很好的发展前景。
After Effects:PC平台大名鼎鼎的合成软件,由Adobe公司
出品,国内用户最多的合成软件。这个软件简单易用,与Adobe
公司的其它图像软件易于协作,拥有大量的插件,但它比起上
面提到的各种软件,只能算是入门级的产品,适用于合成简单
的片头,对于要求较高的合成任务,就显得力不从心了。不过
凭借Adobe公司的实力,它的发展速度也相当的快速,新版的
5.5拥有真正三维的空间,灯光、摄影机、功能还是相当强大
了。
Shake:Nothing Real公司的产品,国内知者甚少,但并不
因此说它的功能不行,恰恰相反,它拥有和Maya Fusion相当
的合成功能,它同样采用面向流程的工作方法,适合于复杂的
普及园地
合成要求,界面简洁,具有很高的制作效率。
除了以上讨论的合成软件以外,还有很多其它的合成软件,但都不是主流的合成软件,应用较少。
非线性编辑软件
Fire/Smoke:数字化非压缩非线性编辑系统 ,工作在基于Discreet Logic ONYX2超级中档多CPU处理器工作站。 软件以笔触方式进行基于图形的编辑,具有完整的音频工具,交互性高,不受分辨率影响,高度的设备集成性,高质量图像,开放性好,插件多,速
度快,但它只限四层画面的合成,适合对特技要求不高但篇幅较长的电影、电视剧、新闻的制作。中央电视台的新闻中心和电视剧制作中心都广泛采用它。以上两类都采用具有高度稳定性能的SGI-Unix操作系统。但其高昂的价格也让一般的中小制作机构望而却步。
Avid Media Composer 8000/9000 :工作于MAC硬件平台; Avid视音频处理、压缩板卡;三维数字特技箱(3D DVE)或三维特技卡Genie; 21种画笔,动态抠像,实时字幕上滚左飞,图像质量无压缩,多种音频特效。适合于高清晰度电视/普通影视节目及广告片头的制作。Avid广泛占领各大电视台、电影制片厂、广告公司以及学院(北京电影学院和北京广播学院);国内第一部在电脑上完成画面剪辑的《荆轲刺秦王》也是采用Avid的电影后期制作系统。
Media 100系列非线性系统:美国Media 100公司针对商业广告、电视剧、新闻、专题片等电视节目而开发设计的。
Edit :实时非线性编辑系统(集成Effect和Paint)Discreet Logic PC工作站,Edit视音频实时编辑板卡。配套字幕软件Inscriber CG,自定义快捷的编辑方式,有较好的压缩和非压缩图像质量;与PC上最有特的软件Effect/Paint集成,运动跟踪和三维图像合成,适合于普通影视剧和电视栏目/广告片头制作。
Speed Razor Pro(快刀): 工作于Sync PC工作站;采用Digisuit视频采集套卡,具有PC机上最高效率的编辑模式。
Premiere:PC机上通用的编辑软件,配套字幕软件TitleDeko或者TM42兼容几乎所有市面上的采集卡,具有最广泛的兼容性,尤其是近期推出的6.5最新版,字幕功能显著加强,它拥有国内最多的个人用户,功能较为全面,缺点是界面设计不够专业,稳定性较差。
国内的非线性编辑系统:比较出名的有:索贝、新奥特、奥维迅等,都大同小异,编辑软件与Premiere类似,中文操作界面,符合中国人使用习惯,适合英文不好的普通编辑人员使用,具备所有的编辑基本功能。尽管它们的板卡是国外的,但其配套的字幕软件,比国外的做得要好得多。它占领了国内多数的省、市级电视台,适合于普通电视节目的制作,对复杂的广告、片头制作,还只有用国外的专业软件。
在合成方面:如果说大型软件Inferno/Flame/Flint是电影、HDTV、高档次的MTV、片头、广告后期制作的首选,那么,专业的中型软件Maya Fusion\Combustion\Shake则是电视剧以及电视栏目后期制作的首选。在非线性编辑方面,是否专业、档次的高低,一是看板卡,采集图像是否压缩,及压缩的质量,二是看配套软件的速度,而不是特技。因为非线性编辑主要是完成大批量的节目串编,有普通的特技即可(专业的特技效果主要是交
给三维动画和合成软件),这里的速度既指运行以及生成速度,更重要的是软件界面是否快捷易用。对于电影、HDTV等要求高的,一般采用Fire/Smoke等无压缩的高档软件和与之配套的系统,对于普通电视节目的剪辑用Edit\SpeedRazor就行了,如果是编辑量不大的场合,Premiere也可以,当然还需要与软件配套的硬件系统。
数字影视制作的发展方向
硬件的发展趋势
随着计算机数字技术、电子视频技术的不断进步,现代的影视制作硬件在短短的二十年左右的时间里取得了巨大的发展,已经达到较为成熟的水平,无论在电影特效,电视编辑,广告及片头制作以及电视直播等方面都得到了广泛的运用。但影视制作对硬件的要求,特别是对计算机处理速度的要求是无止境的,无论是导演还是制作人员,相信不会有人满足于非线性编辑系统的运算速度,对于他们来说,总是越快越好。
由于数字影视制作的数据量非常大,远非像存储文字那样需要的那么少,其计算量大,由于CPU的运算能力有限,不能满足实时的运算要求,所以数字影视制作对计算机图形卡和采集卡的性能也是要求很高的,要求承担CPU和其它硬件的一部分工作,提高整体性能。
要实现编辑过程中的信号的高度保真和无压缩,必然要求大容量的高速硬盘。现在SCSI硬盘及其阵列在专业的制作系统广为采用。低端的IDE硬盘的容量和速度也在飞速提高,7200转以上、100多个G的大容量高速硬盘已经随处可见,有些已经完全可以应用在专业的制作领域了。
网络化是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趋势,同样也是非线性制作技术的发展方向。通过网络,可以共享素材,还可以多个系统协调工作,共同运算,像运算量大的三维动画的最后渲染,都是通过网络,分布式渲染,现在几乎所有的中型以上的软件都支持网络渲染(3DS MAX、XSI、Maya),合成软件也类似。
叠衣板软件发展方向
(1) 集成化趋势
集成化是目前影视制作软件的重要发展方向,原来的各个独立的步骤(剪辑、合成、绘图、字幕、声音)被越来越多地集成到同一个软件之中。三维软件的老大Maya的Untitled版本中就综合了Cloth\Live\Fur,从几大合成软件的演变可以看得更为明显。Digital Fusion 3在原来强大的功能基础上,增加了矢量化绘图工具和一个新的字幕工具TEXT+,剪辑功能和音频功能也有提高。Discreet Logic新推出的Combustion就是把平板电视支架
普及园地
原来的合成软
件Effect和绘图软件Paint集中到同一个软件的结果,并像Flint那样提供了较强的剪辑功能,而Softimage DS则干脆把后期制作的几乎所有的方面都集中
到一起,形成一个完整的后期制作软件包。
而许多非线性编辑软件则增加了其合成和绘图方面的功能,这样一来,合成软件和非线性编辑软件之间的区别越来越小,逐渐形成合并的趋势。
除了以上的集成方式外,许多原来是软件插件的软件,也被集成到软件内部,比如3DS MAX、Combustion等等。软件集成的最大优点就是省掉原来软件之间频繁的数据转换,减少了制作时间,同时也避免了数据转换的损失。
(2) 逐步增强的软件开放性和协作性首先是三维软件和合成软件的协作,目前几大主流三维软件都是如此,Maya-Maya Fusion、3DS MAX-Combustion、Softimage|3D-Softimage DS则本身就是一家人。
其次是二维软件之间的协作,比如After Effects就可以直接读入Photoshop的PSD文件,并保存其层次的信息,直接用于合成,新版的Digital Fusion 3.12也支持这种功能,从而加强了它们与Photoshop之间的协作能力,方便了制作人员。
镁碳砖
在增强协作性的同时,各软件商也认识到开放性的重要,Adobe 的开放体系使其产品赢得了众多插件的支持,强化了自身的功能,其他厂商也纷纷效法,公开自己的开发接口,目前,各主要插件厂商的产品都同时有多个版本,用于不同的软件。
(3) 网络化趋势
无论是三维动画的生成还是特技合成的生成都是极其消耗时间的,依靠单机工作,效率极其低下,通过网络,我们可以把任务分给网络上大量的机器,速度是单机的许多倍。现在很多的专业制作软件都有专门的生成管理器,支持网络工作,可以自动将任务分配到网络上的计算机。
(4) 跨平台趋势过去,专业的影视制作软件主要工作在SGI,近年来,由于PC平台的性能和巨大市场占有率,许多专业软件移植到PC平台上,Maya不仅推出了MAC平台的版本,也推出了PC平台的版本,现在Linux系统迅速走红,一些专业软件又开始向Linux平台移植,Nothing Real公司的专业合成软件Shake就推出了Linux版本。近期听说又将被苹果公司收购,这种跨平台趋势,大大丰富了影视制作的工具,方便了用户的选择,提高了制作的效率。
数字技术的发展极大地丰富了影视制作的手段,数字影视制作给我们带来了先进的节目制作方法,降低了设备投资和使用成本,提高了节目的质量和工作的效率,但它目前也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这也是直到今天,影视制作领域尚
不能离开传统的线性编辑设备的原因。
第一是软件的用户界面有待改进,目前我们采用的大多专业的影视制作软件基本上都是英文版本的,尽管它们的设计思路也强调了人性化,但对于英文不好的我国的大多数编导人员来说,这就是一个很致命的问题。可以这样说,一个大型的二、三维动画或者合成软件对有英语基础的制作人员来说,大概要学上一年以上,如果英语基础差的,可想而知,不过照目前的发展趋势,国外的一些影视制作软件已经在这方面有所改进了,比如:著名的三维软件Lightwave 7.0就已经推出了中文的版本,当然国内也有很多三维软件的工具,我们相信以后的发展趋势还是很看好的。
第二个问题是计算机硬件水平需要进一步提高。一是计算机存储的问题,广播级的视频图像对硬盘的要求是很高的。一个是在速度上的要求,另外是在容量和稳定性上的要求。虽然硬盘的速度目前已经达到一万转以上,但对于长的视频素材的处理还是不够,编辑人员要等待硬盘的读取时间,这对于节目制作来说是会影响效率的。容量问题现在已经解决得很好了,不过还需要进一步提高,现在就是普通的IDE硬盘的转速都已经达到传送视频数据的要求,容量已经达到一百多个G。如果在传输速率上有进一步的突破的话,对我们以后的数据存储就是个很好的解决办法。二是计算机的运算速度还需要加快,以缩短必要的生成等待时间。
第三个问题是数据的格式标准统一的问题,目前无论是影视制作的硬件平台还是制作软件都种类很多,这就存在数据交换时的格式问题,因此,需要建立一个共同的标准,使不同计算机平台、不同软件做的影视作品能相互兼容、共享。
以上我们看到的三个问题,随着计算机软件和硬件水平的不断发展提高,已经可以逐步得到解决,我们有理由相信,在不久的将来,特别是进入数字电视时代,数字化影视制作最终将取代传统的制作手段。那时我们真正可以说,只有我们想不到的,没有做不到的,但技术终归是制作的手段,要制作出有意义、有影响的影视佳作,除了依赖制作技术外,我们同样应该加强对艺术的修养,对内容本身的把握。■
普及园地

本文发布于:2024-09-25 06:17:23,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tex/3/245476.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软件   编辑   制作   合成   功能   影视制作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