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险社会语境下微博舆论伦理失范现象研究_殷海然

Dec.,2013No.6Ser.No.140
公安学刊———浙江警察学院学报
Public Security Science Journal ———
Journal of Zhejiang Police College 2013年第6期
总第140期
一、引论
2010年被称为微博元年,自此互联网进入了
微时代。智能移动终端的普及、微博的盛行使得网民成为自媒体,随时随地在信息的制造者和接收者之间转换。公众越来越依赖于从微博上获取信息,发布消息,查看评论。据中国传媒大学网络舆情研究中心发布的《2011中国网络舆情指数年度报告》显示,微博已经超越网络论坛成为中国第二大舆情源头,且往往成为舆情热点的首发媒体。
随着微博的发展,民众的参与自主权进一步扩大,民众的公民意识也得到唤醒,微博成为反腐的利剑,
成为公益活动的助手,成为公权力运行的监督方式。但我们也应该看到,各种与微博积极正面的形象不协调的微博舆论失范行为也在增长,微博技术的实践主体时刻面对着行为选择与伦理规范的冲突。人人都成为记者甚至主编,但却不是人人都遵守媒体伦理和传播道德。2013年8月,公安部开展打击网络谣言的专项斗争,其中一些网络大V 所展示出的伦理失范、炒作无底线、造谣传谣等现象再次引发公众对于网络舆论生态的担忧。
现今,我们处在一个缺乏安全感的个人主义时代。贝克在《个体化》一书中认为,过度的个性化正在危及“社会和谐共处的根基”,微博所呈现出的种种舆论失范一方面是“技术自反性”的表现,同时也在另一个层次上构筑着风险。毕竟,极度的自由不过是对“丛林状态”的另一种表述而已,而“丛林状态”的显著特点就是人人心中都没有安全感。
二、风险社会的概念与特点
德国社会学家乌尔里希·贝克(Ulrich Beck )于
1986年最早提出风险社会的概念,贝克开创性地将
风险社会理论与现代性理论结合起来,提出了自反性现代化理论(reflective modernization )。此理
论将现代化区分为两个阶段,先经历的是简单的或正统的现代化,这一过程产生了现代社会,而后经历自反省现代化,此处则产生了风险社会。②
简而言之,风
险社会是现代社会进一步现代化发展所产生的自反
性的表现。
风险社会理论一直强调现代性是永远伴随着风险的,只不过阶段不同,所呈现出的风险亦有所不同。其中,“吉登斯将风险区分为外部风险(external
risk )和被制造出来的风险(manufactured risk )。外部
风险是指来自于外部,由于传统或自认而导致的风
风险社会语境下微博舆论伦理失范现象研究
□殷海然1,伍尚一2
(1.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北京
100038)
(2.北京大学,北京
100871)
收稿日期:2013-11-03
作者简介:殷海然,中国人民公安大学行政管理专业
博士研究生;伍尚一,北京大学社会学系社会学方向博士研究生。
*本文系中国人民公安大学研究生创新项目“微博盛行
对公安机关维护社会稳定的影响———基于微博舆情监测的视角”(项目编号:2013SKX02-4)之研究成果。
*
摘要:伴随着微博的盛行,微博舆论中的各种伦理失范现象也随处可见。微博所呈现出的种种舆论失
范既是“技术自反性”的表现,同时也在另一个层次上构筑着风险。重提微博舆论的伦理限度,倡导微博舆论主体的伦理意识,无疑是降低社会浅层风险的有效手段。
关键词:风险社会;微博;舆论;伦理失范中图分类号:D63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3040(2013)06-0031-04
险来自外部,而被制造出来的风险则是不断发展的知识所导致的风险,是没有多少历史经验的风险。在传统文化和工业社会中,人们主要担心外部风险。而在当代风险社会中,被制造出来的风险占据主导地位。”两阶段风险的最大不同在于可预测性与可预防性。第一阶段的风险大多是伴随着工业化的深入发展所呈现出的利益性风险,是可以检测和控制的,而后一阶段风险则是现代文明制造的风险,它们可能超越了人们的常规认识与想象,常常在现实性风险爆发前不为人们所察觉。
三、微博舆论中的伦理失范
(一)舆论与微博舆论。在中国古代典籍中,舆论作为一个词连用最早见于《三国志·魏志·王朗传》:“没其傲狠,殊无入志,惧彼舆论之未畅者,并怀伊邑。”后来在《梁书·武帝记》中有“行能臧否,或素定怀抱,或得之舆论”。《现代汉语词典》中对舆论的解释为:“公众的言论,或公众的意见。”
半透明纸
微博,即微型博客(MicroBlog)的简称,是一个基于用户关系信息分享、传播以及获取平台。用户可以通过WEB、WAP等各种客户端组建个人社区,以140字左右的文字更新信息,并实现即时分享。③简而言之,微博舆论就是公众通过微博传播的,在一定时期内对某一公众事件的关注言论和意见的集合。微博舆论本质上是网络舆论的一种,具有网络舆论的共性。同时,基于微博自身的特点,微博舆论也呈现出以下特点。
1.传播燃点低。燃点低指本来很小的事件,但基于微博用户之间粘稠性高的特点,得以在特定体中呈现出迅速扩大化传播的趋势,引发关注,成为舆论焦点。
2.信息碎片化。微博信息本身受到字数的限制,140字左右的长度,往往无法一次呈现出事件的全貌,所反映的信息不过是片断性的琐碎信息。
3.更新即时性。微博信息的发布不需要编辑、排版、印刷、发行等一系列流程,也不需要长篇的论述,就可以对看到的事件随时记录,随时发布,传播信息的速度远高于传统的新闻媒介。
4.评论交互性。微博信息发布后,接收者即可发表评论与博主形成互动,进一步推动舆论的发展,可以较快地形成舆论场,产生放大效应。
5.准入随意性。开通微博只需要简短的几分钟,用户无须经过身份认证,用户也可以随时关闭微博、删除评论,这就容易促成用户对自己言论不负责的心态。
6.用户粘合性。博主和粉丝之间往往是基于某种联系而相互关注,或是现实中的同学、朋友,或是因共同的志趣,或是对某一人物的喜爱、崇拜。基于基础关系所催生的微博相互粉丝关系,更有利于微博信息的几何级数传播。
(二)微博舆论中的伦理失范。美国社会学家默顿认为道德失范(moral abnormality)是指在社会生活中,作为存在意义、生活规范的道德价值及其规范要求或者缺失、或者缺少有效性,不能对社会生活发挥正常的调节作用,从而表现为社会行为的混乱。④从抽象上理解,微博舆论的伦理失范就是,在网络虚拟环境中,微博传播者和受者违反基本的道德准则、社会秩序、风序良俗的行为,对公众造成误导或对有关当事人造成不良影响。具体表现为以下几方面。
1.诚信缺失,虚假信息泛滥。有部分微博使用体缺乏诚信意识,别有用心炮制新闻事件,捏造虚假消息,甚至制造令人恐慌的谣言,以取得吸引公众眼球、成为舆论热点的效果。隐藏在这一行为背后的可能是打击报复,也可能是非法的经济利益的诱惑。以周禄宝为例,他在互联网上自封为网络反腐维权斗士,仅2012年以来,在互联网上发布攻击、诋毁有关单位和个人的帖文达1.5万余篇。他有计划地编造谣言,进行网上攻击抹黑,以达到牟取非法利益的目的。已初步查明,周禄宝曾先后对20多个单位和个人实施。⑤
美国作家丹·吉尔默在《自媒体:草根新闻,源于大众,为了大众》一书中指出:“草根新闻的兴起伴
随着严重的道德问题,包括真实性和公然欺骗。”微博特有的亲民性和制作传播新闻缺少有效监管等问题,致使微博使用者降低了对自我言论引发责任后果的担心,各种信息交相混杂,真假难辨。
2.隐私不保,私隐信息爆料超底线。如今的网络社区,无论是门户网站还是论坛、社交平台,都呈现出一种对他人私隐探秘的“体性癫狂”状态,人人似乎都站在道德的制高点上,扮演舆论的审判者,抑或是“维权的警察”,赤裸裸地侵入个人权利领地。“”便是这种状态的表现之一,网民在未得到当事人允许的前提下恶意曝光当事人的私人信息,给当事人现实生活造成了极大的精神负担和心理压力,搅乱了其正常的生活状态,更有情绪激动的个人循此信息而对当事人采取违法的“私人行动”。如“南昌大学50美女事件”,2008年11月17日,一则名为“南昌大学50美女QQ大全”的帖子现身猫扑论坛,该帖子罗列了南昌大学50名在校女学生的真实资料,这些信息中包括本人姓名、手机号、专业、班级、寝室号等等。帖子发出后两天时间,国内各大eva母
网站就开始转载,有的网站甚至还对50名女生的美貌进行所谓的“星级评定”。这些被曝光的美女们要么手机被打爆,要么收件箱塞满了陌生的短信,严重干扰了她们的正常生活。
3.言语暴力,非理性情绪肆意蔓延。微博舆论中粗俗、恶毒、超尺度的语言表达随处可见。暴力性、情绪性、噱头性标题和语言占据了信息的主要组成部分,似乎不弄个夺目引人的标题便无网友关注,不加点带点情绪性的暴力言语便无以引起共鸣。有的微博客对受害者评头论足,对受害者行为在不明
情况下横加评论,不仅不尊重受害者,同时也对受害者家属造成了二次伤害。微博言论的表达不受时间、地点的限制,这种碎片化信息的特性迎合了现代人快节奏、快消费生活的特点。
四、微博舆论失范所折射出的风险维度
鱼苗孵化设备(一)横向维度一:微博舆论伦理失范行为本身成为社会风险源。微博舆论本身的失范行为中包含有社会风险的种子,虚假的微博言论可能演变成谣言而肆意传播,引发体性的恐慌风险。微博舆论道德审判和对当事人的恶毒言论,无疑加重当事人的心理压力,扰乱其正常生活状态。微博舆论场是最容易上演“蝴蝶效应”的地方,一句微小或无心的玩笑信息就可能引起连锁反应,引发社会大众的恐慌,形成风险。近几年来这种例子不胜枚举,从福岛核电站泄漏引发中国民众的“抢盐风波”到松花江水污染,民众争相购入纯净水,再到海南香蕉有毒的谣言,都不同程度上上演着“体性疯狂”。
科学技术发展在给人们带来舒适与方便的同时,由于其自身的特点也酝酿着风险。工业社会时代,人们依然普遍接受的一个观点是,风险虽然处处存在,但科学家可以通过理性加以消除。但贝克指出,此种信念已经不为现代风险社会中人们所笃信。“在严格的科学实践与其助长和容忍的对生活的威胁之间,存在一种隐秘的共谋。”⑥风险社会理论也看到很多风险产生于科学技术及其工具理性的统治,造成了如贝克所说的“有组织的不负责任”的状态。
降噪咪头(二)横向维度二:微博舆论失范对其他社会风险起到“放大器”和“排气阀”的作用。“在一个高度媒介
displayport转hdmi化的社会里,普通人无法脱离媒介来理解什么是‘真实’,因为是媒介将‘真实’带到‘在场’和‘当前’。媒介通过对议题的设置使风险从不可见变得可见,并通过报道迅速调动和汇集公众关注。”⑦2011年日本福岛核电站泄漏事件在中国所引发的“食盐”疯抢风波,再次向我们展示了网络微博在新闻传播上的巨大影响力,再次证明网络信息传播中所引发的“蝴蝶效应”。不明真相的博主网友们争相转发微博中毫无科学根据的观点,进而引发现实中的风险。微博舆论在风险的传播中所扮演的“放大器”的角被大众认可和接受。
从另一方面看,微博在充当民众发表议论的平台的同时,也能起到缓解社会风险,释放民众情绪的“排气阀”的作用。社会心理学研究指出,适当的宣泄可以有效减少人的侵犯性行为。复旦大学童兵指出:新闻传媒是民众宣泄的有效渠道,作为“社会排气阀”,新闻传媒具备即时快速、影响广泛、合理可控的特点。微博作为一种新式的传播媒介,自然成为社会信息交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它也是一种优良的社会心理疏导系统。⑧微博对于社会风险来说,是一把“双刃剑”,既可以成为社会风险的“放大器”,也可以扮演“排气阀”,这既依赖于政府的合理疏导,又依赖于民众对微博等网络新媒体的认识和自律。
(三)纵向维度一:民众参政议政热情被微博失范行为错误引导的风险。“暴风雨来临之前往往愈加平静”,用这个话来描述微博信息爆发式增长这一现象可能不太恰当,用“压抑得越久反弹得越猛烈”来解释可能更为妥贴。中国民众长期以来一直生活在信息的不对称之中,这种不对称一是体现在民众获取
政府、社会等方面信息的路径较少,二是体现在社情民意不能通过正常的途径进行有效表达。换言之,民众对社会事务有表达意见的强烈欲望,但苦于无有效倾诉之路径。
准入门槛极低的微博平台的诞生,民众参政议政的热情被点燃。民众广泛参与社会管理,为社会管理建言献策本是值得肯定和提倡之事,但民众往往是参与热情有余,而对自我情绪、言论界线把控不足。在浩如烟海的信息面前,民众缺少鉴别真伪的能力,常常为别有用心者所蒙蔽和左右,无形之中成为风险的推波助澜者。在众声喧哗的背景下,政府的信用风险骤增,公信力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战。这是从民众的角度观察微博等新技术带来的改变。如果从政府的角度看,科学发展所带来复杂性和不确定性的提高,会导致限制民主的要求,这已经对现代民主制构成了潜在的危险。“在风险社会中产生了完全新型的对民主的挑战。它包含了一种使预防危险的极权主义合法化的倾向。”⑨
(四)纵向维度二:微博舆论失范折射出价值观多元化所带来的伦理失范风险。随着改革开放进程的不断深入,中国民众在物质条件极大改善的同时,也正在时刻接受着外来文化的冲击,在不同文化交叉和相互影响的过程中,人们的价值观呈现出多元
化的现象。人们不再受传统观念的约束,去积极地尝试和选择自己生活的独特路径,在这些路径中间,既有积极向上、敢于创新、乐于奉献的价值观,也有背离基本社会道德、追求极端个人主义、强调金钱利益至上的错误观点。
这些不同程度的伦理失范观念和情绪充斥在这部分体的微博信息之中,又依托微博用户粘合性的特点,聚拢着同质化的粉丝,在这些体的微博互动中,各种不良的信息相互交流和传播,对某些事件形成“体性偏见”,并进一步影响到个人现实中的行为。以“网络”这一现象为例,在百度中输入“自杀微博”或“自杀QQ”等关键词,可以搜索到大量的相关网页,在这些自杀交流中,大家时常发布一些悲观厌世的言论,相互传授自杀方法,最后甚至发展成为相互鼓励的境地。在网络如此发达、社交平台广布的今天,通过网络到“志同道合”者变得异常简单,微博、论坛等平台将这部分生命观、价值观跑偏的体隔离开来,让他们远离了本应多交流的父母亲朋,却转而向网络寻求慰藉,最终酿成了悲剧。很难辨明微博、论坛等平台在这其中的是是非非,但不容置疑的是,微博等现代信息交互技术给个人价值观带来巨大的冲击,同时也极易放大个人的情绪,因为个体借助网上平台到了更多“支持者”,当然其中也不乏不怀好意之徒。
五、风险社会中微博舆论的伦理限度
贝克言之:“如今,社会正在发生一个转变,即人的发展空间得以自由拓展,操控自己生活的力量得到加强,但同时,人们却对于职业的稳定、福利的保障、四伏的危机、泛滥的、共同体的丧失、家庭的解体、道德的沦丧和对个人利益的无止境追逐等状况也感到普遍的担忧。”他在《风险社会》中预言,我们所处的时代,正在迫使人类逐渐走向越来越不安全的风险社会,其中时刻并到处充满着危机、恐慌与焦虑。
节能减排设备何镇彪在《风险社会中的媒介恐慌》中指出:媒体对于风险社会的传播产生了双重功效。一方面,大众传播具有雷达功能,可以预警潜在的或正在发生的风险与危机,使公众及早或及时采取自救或救援行动,从而将风险与危机规避或将损失降低到最少。另一方面,大众传播可能夸大现实,将不必要的恐慌不恰当地放大,从而不是因为风险或危机,而是由于传播了错误信息,使社会陷入恐慌。
积极面对风险,守住媒介信息传播的底线,纠正失范行为,微博传播的伦理限度何在?一是培养微博舆论主体传播道德意识,重提诚信的价值观念。相关部门应加强媒体传播伦理的宣传,通过曝光舆论失范行为,树立微博舆论传播正面榜样等方式,营造一个重诚守信、积极、正面、阳光的微博舆论环境。二是发挥微博技术手段的长处,过滤不良信息。网络信息鱼龙混杂,普通网民有时难辨真伪,微博技术的发展在为民众带来新视野新便利的同时,也应通过自身技术的革新来降低其发展中的负面影响,例如可以在微博输入程序规范中限制用户使用一些不文明的字眼,起到净化舆论空间的目的。三是重新认识微博与人之间的关系。要认识到微博是社交传播信息的平台,不是个人制造热点、夺取眼球的工具,更不是宣扬极端个人情绪,报复社会的出气筒。一个处于团体生活中的人必须认识到自己的伦理失范举动可能影响到别人的生活,甚至触犯法律。
自从进入微时代,新的风险便开始与之随行,但我们应当看到这些新的技术革新在风险面前也是两面性的,在放大风险的同时,也可以起到疏导风险的作用,在引发新的社会冲突的同时,也在向我们预警着未来的危机。在如此种种担忧面前,唯有大胆倡导积极、正面地使用微博,倡导微博舆论传播中
的正能量,减少微博舆论传播中的种种伦理失范行为,加强微博舆论主体伦理意识的养成,才能真正化解潜在的风险,真正享有微博所带给我们的甜蜜之果。
注释:
①参见张平、黄绅嘉主编《网络法律评论》,北京大学出版社2013年版,第4页。
②参见乌尔里希·贝克著《风险社会》,译林出版社2004年版,第111页。
③参见百度百科关于微博的定义。http://baike.baidu. com/link?url=lDBSn5vNsnyu3Lq6PXe5vmhZdHwzE7LeK1GHj RIs3zqvIUlWaIkrjrnz_ri6pmkQzcSpfzH_HsH8mRR9pbJYuLCVI kaQHVRldWoOLRj5QrgbYTp-umHJ_nKqGzi3_o28。
④转引自卫甜甜《微博传播视阈下的伦理失范与道德重构》,载《上海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2年第2期。
⑤参见百度百科周禄宝:http://baike.baidu/link?url= Tcl2yUF9XkCIjdXJ4YvnvtoLxDG_nmTe3gxmZuPU-7vTA9MlS TzeHyVlodNkUhPYtHfaIZvocbxPSiln9MHzJq。
⑥转引自赵延东《解读风险社会理论》,载《自然辩证法研究》2007年第6期。
⑦⑧参见黄晓军《风险社会下传媒功能的扩展与深化》,载《新闻界》2012年第5期。
⑨参见陈家刚《风险社会与协商民主》,载《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06年第3期。
(责任编辑:王玉叶)

本文发布于:2024-09-22 17:28:24,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tex/3/245031.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风险   社会   舆论   信息   传播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