碎片化信息对网络舆论的影响

23 
第2卷第4期传媒热点
网络传播中,人们获取信息的方式很多元,但对内容没
有深刻的认识和理解,呈现为一种快餐式的阅读体验。为了适应大众快餐式阅读方式,大多信息被分解为多个片段;再加上缺乏媒介素养的普通人在进行信息发布时,较多地以片段式的内容获取关注,无形中,人们得到的信息变得支离破碎,与信息背后的真相相隔甚远。碎片化信息导致视听被混淆,网络舆论呈现一边倒,信任丧失成为严重问题。
一、混淆视听第42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截至2018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为8.02亿,手机网民规模达7.88亿,使用手机上网的比例达98.3%。”在“人人拥有麦克风,人人都是记者”的今天,个体发布的信息和内容导致片面的“真相”在网络传播过程中扩散越来越广、影响越来越大,尤其是一些带有情绪化和不理性的言论,极易激起民众情绪、引发矛盾。极端观点和片面理解让网民在不客观的舆论中被混淆视听。当前,普通网民容易被只言片语的内容误导,在未经考证和辨别的情况下,将一个伪信息发布到另一个,最终引起更多网民的情绪化表达,引发新的舆情。
2018年10月28日,重庆万州区公交车坠江事件备受关注。最开始因一段女司机视频,网络中引发大量以
“女司机” “高跟鞋”等为标签的讨论,女司机成为导致公交车坠江的罪魁祸首,成为网络上的“全民公敌”,甚至连各大媒体的报道都带有强烈的偏见彩。网民对“女司机”的狂轰滥炸将公众视野引向了一个偏离事实的方向,忽视对公交车坠江伤亡人数、坠江真实原因的关注。直到随车监控视频公布才真相大白,没有任何人为之前的不理智、不客观评论“买单”;相反,掀起另一阵直指“乘客素质” “公交车司机职责”的热议。女司机视频是引起网络热议的导火线,片面的视频内容、各大媒体泉涌般的报道,不公正、片面的言论从一开始就混淆了公众试听,将事实越推越远。
二、网络舆论一边倒网络舆论是“公民通过互联网公开发表其对某一社会公共事件或者社会问题的具有一定倾向性和影响力的民众意见”,人们在网络中发表的观点、意见是个人观点和情绪的抒发,极具主观性。另外,在互联网技术下生成的网络舆论传播速度快、影响范围大,尤其在面对碎片化信息时,如果没有对事件的深入观察、追踪了解,容易形成网络舆论一边倒的倾向。
2018年9月2日,以“中国一家三口被瑞典警方扔到坟场”为题的内容遍布网络,从标题到视频内容,点燃了网民强烈的爱国主义与民族主义情绪,舆论呈现强烈谴责的一边倒倾向。9月14日,中国驻瑞典大使馆发布提及中国游客遭瑞典
公务人员粗暴对待的信息。9月15日《环球时报》以《中国游客
遭瑞典警方粗暴对待,一家三口被扔坟场,外交部严正交涉》为题进行报道,舆论持续发酵,网路骂
声一片,舆论一边倒倾向愈加严重。直到瑞典官方回应此事并发布他人拍摄视频,舆论大反转,网民从早期集中谴责瑞典方转变到“人肉”曾先生、谴责其行为有辱国人颜面。
网民态度为何有如此大的转变?早期发布的视频是曾先生代表个人视角拍摄的,网民在围观过程中,易受标题和内容影响,忽视事实真相、缺乏客观评判标准和审视态度,舆论完全倒向曾家立场。直至真相大白,舆论立马反转,完全不是最开始的态度,究其原因,还是因为碎片视频带来的冲击导致网络舆论忽上忽下。
三、掩盖事实
碎片化信息最突出的特点就是传播内容简单、快速,从信息内容本身看,为了博人眼球,往往用最简单的文字记叙事件,记录缺乏系统性和完整性;再加上一些主观地加工整理,使其缺乏真实性和客观性,掩盖事实真相。再看看人们在网络中的阅读方式,对单一、大篇幅的文字内容已失去静心阅读和思考的习惯,相反对图文(文字内容分布较短)、视频相结合的多元信息更感兴趣,这样的内容易占用受众接收信息的容量、迷惑受众,致使其对真相探究缺乏耐心。网络阅读存在明显跟风和流量阅读的现象,当受众进行二次传播时,易受已存在舆论影响,盲目转载扩散,对事实本身知之甚少,当碎片信息传播甚广,信息背后的事实便被抛之脑后。
重庆万州区公交车坠江事件之所以在最开始将人们与事件本身拉得甚远,与女司机视频息息相关,该
视频是过路人通过手机捕捉到的现场画面,因为缺乏对事实真相的探究和判断,随意拍摄的片段引起了舆论情绪的高涨,公交车坠江的真正原因却被掩盖了。
四、信任缺失我们身处“后真相”时代,“诉诸情感及个人信念,较客观事实更能影响民意”,很多时候,真相的揭示往往晚于公众的情绪表达,当一个事件被公众情绪主导时,主要媒体也会受到干扰,为顺应公众关注,发布一些前后矛盾的内容,引发网络舆论危机,当大家发现媒体的话也不可信时,媒体在公众心目中的信任指数便逐渐降低。除了媒体的信任缺失,活跃在网络中的个体通过手机终端发布信息、传播信息时,因为没有良好的媒介素养、对事实的辨别能力有限,在信息传播过程中,很大程度上受到舆论场情绪的感染,成为谣言、假新闻事件的散布者。由此,让网络空间深陷信任缺失的迷雾之中。
2018年11月27日,人民网深圳频道在发布一篇名
摘 要:
互联网为人们提供了获取资源的众多渠道,也为人们提供了第一时间发布信息的便捷方式,在极速传播过程中,信息同步速度超乎想象,众多信息蜂拥而至造成信息泛滥,碎片化信息鱼龙混杂,在一定程度上对形成网络舆论产生了影响,一些热点事件也因碎片化传播导致网络舆论的发酵。
关键词:
碎片化信息;网络舆论;影响中图分类号:
G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5079 (2019) 04-0023-02碎片化信息对网络舆论的影响
何 洁
(中国传媒大学,北京 100024)
有源噪声控制作者简介:
何洁,女,彝族,贵州六盘水人。研究方向:播音学。
第2卷第4期传媒热点
(上接第22页)公共空间墙绘媒介认同的建构应当从场域的概念以及社的关系性出发,其图案的形式需要根据墙面的位置、大小精心布局,内容需要根据视觉传达的广告性、功能性、文化性、人性原则量体设计,从而通过关系性话语表达来凝聚众情感,将延续历史文脉、激活文化之魂落到实处,脱离区域情境来谈区域问题都是缘木求鱼而非针砭时弊。
三、话语表达
对于公共空间墙绘来说,无论是话语身份的确立,还是社认同的构建,都是基于话语表达来最终完成的,话语身份是前提,社认同是基础,话语是路径,三者互相作用,共同作用于公共空间墙绘的媒介构建。公共空间墙绘的话语表达实际上是一种视觉艺术形象的营造,在传达内容的同时凭借其独立的艺术表现性吸引观众并留下深刻印象,使得信息的传达变得迅速而有效,最终达到知觉塑造、文化引领的效果。一个优秀的视觉艺术形象是将主题及思想在观众的认知范畴之内真实、形象地表达出来,观众凭借感觉即可把握信息,且视觉形象感染力强,具有开放性,给予观众深刻印象以及探讨补充的空间,将其解构了来看,是由主题的选择、表达的形式、组织的结构共同构成,它们互相补充、互相融合、共同支撑。
(一)受众本位
观者对公共墙绘的观看存在着一个从视觉语言到情感沟通的交互思维联想过程,观者对图意的理解程度决定了这个过程的复杂性。公共空间墙绘介入城乡文化建设,将特小镇规划与乡村振兴战略以具象的形式进行宣教与解说的核心在于观众的关注与接受。公共空间墙绘在叙事结构上立足于受众本位,首先要进行城乡特资源到城乡特视觉文化符号的转化研究,包括区位、产业、历史、人文、生态、环境等特,创建符号序列资源库,保证城乡特“鲜活”地再现,保证与周围环境形成一定模式下有机整体,保证受众与视觉形象之间的亲密度,从而提升受众的接受程度;然后,将一些热点问题与特视觉符号进行拼置同构,甚至可以将热点问题以当地一个典型案例的视角来呈现,用图像学
的方式直观解读抽象的逻辑与理念,提升受众政策知晓率,保障政策的推进,夯实公共空间墙绘的话语身份;再者,根据观看主体的多元化,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调整视觉语言的多义性,适当地释放品鉴空间,例如:一些老龄化程度比较高的乡村,公共空间墙绘可以较多地采用直接表现的形式,具象、准确地传达内容、思想;一些以时尚创意产业为特的城镇可以多采用间接表现的形式,利用丰富的哲理性进行环境的补充与深化。
(二)创意表现
圆弧齿同步带在这个图像泛滥的时代,观者从以前的寻信息发展到现在的挑选信息,为了使自身获得更多的关注,衍生出了许多抓人眼球的创意表现形式。基于格式塔心理学家的研究,真正能够引起关注的图形是介于规则图形与杂乱图形之间的,人的视觉有归纳完善图形的倾向,不完整的形象反而能够引起大脑的特殊关注,熟悉又陌生,似见非见的图形最容易引起观者的好奇心。基于以上研究,结合本人的墙绘实践发现,像正负形、同构、替代、异影等图形表现形式运用于公共空间墙绘中就非常合适,首先它们利用图形与图底的组合关系形成强烈的视觉冲击,激发特殊的心理感受,瞬间打动观者;然后它们可以融合新旧事物,拓展空间维度,实现现实与非现实的“联姻”,强化所传达信息的接受程度;再者它们可以借助逻辑上的“张冠李戴”深化图意的层次,扩展观者的品鉴空间,揭示更深刻的道理与观念,实现意义上的升华。需要关注的是,个性化的视觉语句要与具体情境相匹配才能事半功倍、锦上添花。
(三)组织结构
优秀的公共空间墙绘并非创意图形表现形式的堆砌,图形的规划、组织与构成能够直接决定画面的创作语义,具体的图形创意表现形式要基于主题内容的功能属性进行组织结构,角定位是居高临下还是平易近人,表达观点是科学论证还是日常经验,构图形式是直接表现还是间接表现,受众对象的年龄、层次与趣味等因素都需要优先考虑,从而决定创意表现的角度、立意、风格、语言,匹配对应的组织结构设计:象征、比喻、夸张、拟人、强调、寓意等,对创意图形进行框架上的再创造,使得整体的效果达到与主题抽象意义上的情景的、形式的、精神内涵的一致。
四、结语
文化引领是成本最低、效率最高的社会治理方式,本文从为众提供更优质、更丰富的公共文化产品出发,选择媒介属性丰富的公共空间墙绘为主要载体,厘清公共空间墙绘的社会功能及话语身份,完成基于新媒体环境下公众审美趋势的认同构建研究,探索文化引领、知觉塑造视域下公共空间墙绘视觉语言创新表达研究,从而彰显城乡文化自信,推动墙绘产业发展,促进城乡特文化建设的方法革新和模式创新,为实现乡村全面振兴与特小镇规划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一体式三格化粪池[1]【加】马歇尔•麦克卢汉.何道宽译.理解媒介——论人的延伸[M].
simota
北京:商务印书馆,2000.
[2]【美】诺曼.情感化设计[M].付秋芳等译.电子工业出版社,2005.
[3]王小章.从产业、空间、人口三维关系看当前城镇化问题——以浙
江省德清县为例[J].杭州:浙江社会科学,2013.
[4]新华社评论员.走好新时代乡村振兴路[EB/OL].2019-03-09.
为《世界首例免疫系统艾滋病的基因编辑婴儿在中国诞生》的报道,这篇报道一发出,引发了来自各个行业的热议。报道中使用“首例”“突破”等词,表明媒体的肯定态度。但是,当舆论对此事表示谴责,南方科技大学发表公告、广东省专项调查组开展调查时,人民网发布的新闻内容早已撤稿。作为主要媒体,人民网在发布此事时缺少对事件本身的深入探究,对事件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缺少预警,仅仅从媒体角度出发,为发布信息而获取信息、为吸引眼球而发布信息,在公众心中的信任度大打折扣。重庆公交车坠江事件从女司机视频歪曲事实到公交车追踪视频揭示真相,不难发现,网民“吃瓜众”的态度很难让网络舆论空间营造良好的信任氛围。
综上,碎片化信息对网络舆论有极大的影响,要建立良好的网络舆论环境,不仅需要相关部门加强对信息发布的监管,增强媒体引导舆论的责任感,还需个体增强媒介素养,在面对碎片化信息时,冷静
、清醒、客观地进行观察和分析,对碎片化信息有一定甄别能力,不受舆论场情绪因素的干扰而人云亦云。塑料管电晕处理机
参考文献:
[1]陈果.突发性公共事件网络舆论治理的困境与突破[J].社会科学,
2016(02):35-41.
[2]罗娇.“后真相”时代网络舆论危机中的情绪引导[J].西部广播电
视, 2018,14.
[3]baike.baidu/item/基因编辑婴儿事件/23176263?fr=
aladdin
[4]v/2018-08/20/c_1123296882.htm
毛发生长剂
24

本文发布于:2024-09-23 03:22:01,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tex/3/244963.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信息   舆论   网络   空间   墙绘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