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宝坻区稻田立体化生态养殖发展的调研报告_李贺密

天津宝坻区稻田
李贺密1魏云亭2郭占峰3齐俊海4
(1.天津市水产技术推广站,天津300221;2.天津市宝坻区水产技术推广中心,天津301800;
3.天津市水产局,天津300202;
4.农业部渔业环境及水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天津),天津300221)
秸杆燃气炉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不断追求高品质生活,对食品安全质量要求越来越高,因此对农业的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以生态、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低碳生态农业发展模式顺应了这一趋势,其中稻田立体化生态养殖模式则充分体现了低碳生态农业的发展方向,它具有除害、减少化肥农药施用、节约资源、保证农产品绿无公害的特点,能有效地促进效益最大化,保护生态环境,实现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的有机统一。
据不完全统计,天津市拥有水稻种植面积34万亩,其中天津宝坻区分布22万亩,相当于全市水产养殖面积的三分之一。多年来,宝坻区水稻种植一直按照传统的生产模式进行,稻田的土地和水资源利用率低,
而且大量农药、化肥的使用,严重污染农业生态环境,导致农产品质量下降,食品安全受到威胁。在大力提倡转变农业增长方式、发展低碳生态农业的背景下,宝坻区从合理利用资源、创新生产模式入手,利用稻田资源优势,种养结合发展稻田立体化生态养殖,开发宜渔资源,很好地实现了水稻种植业和水产养殖业的对接,为发展低碳生态农业,促进农民增收致富开辟了一条新途径。2010年10月份,天津市水产技术推广站就宝坻区稻田立体化生态养殖的发展情况进行了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总结归纳如下,以期为全市稻田立体化生态养殖的发展提供一些可借鉴的经验。
一、稻田立体化生态养殖发展现状
1.养殖规模及模式
稻田立体化生态养殖是以水田为基础,种植水稻为核心,辅养水生动物为特点的生态养殖,是实现水稻与水生动物共生共长的一种生态养殖模式。2010年宝坻区发展稻田立体化生态养殖面积12000亩,养殖模式主要有6种。养殖区域主要集中在宝坻区的八门城镇和黄庄乡,其中:稻田套养河蟹7000亩、稻田套养泥鳅3600亩、稻田套养小龙虾400亩、稻田套养中华鳖200亩、稻田套养黄鳝400亩、稻田套养罗非鱼400亩。
楼层呼叫器水稻栽培品种主要有:华育409、粳香米等。5月中旬插秧,平均亩插秧8万株左右。每种养殖模式亩投放水生动物情况见表1。
表1每亩稻田水生动物投放情况
套养品种投放时间平均投放规格平均投放数量
河蟹4月上旬120只/k g360只
泥鳅4月初150尾/k g6000尾
中华鳖6月初2只/k g120只
炉温控制系统
黄鳝5月中20尾/k g200尾
小龙虾6月初20尾/k g400尾
罗非鱼6月初20尾/k g300尾
2.养殖效益
2010年稻田立体化生态养殖整体情况:水稻总产量636万k g、各类水产品总产量64.206万k g;水稻总产值1933.44万元、各类水产品总产值2175.88万元;水稻总投入1320万元、各类水产品总投入1001.4万元;水稻总收益613.44万元、各类水产品总收益1174.48万元。
其中:稻谷平均亩产量530k g、比单一种植模式提高25k g,平均销售价格3.04元/k g、平均亩产值1611.2元、平均亩投入1100元、平均亩效益511.2元。各类水产品经济效益见表2。
表2各类水产品的经济收益情况
品种面积(亩)产量(k g/亩)价格(元/k g)产值(元/亩)投入(元/亩)收益(元/亩)总收益(万元)河蟹700016.2801296318978684.6
泥鳅36001202226401760880316.8
中华鳖200108.38086644400426485.28
黄鳝40047.530142545097539.00
小龙虾4004030120055065026.00
罗非鱼40010010100043057022.8
合计1200053.511813.23834.5978.731174.48
通过收益分析可知,在不影响水稻产量的前提下,每亩稻田(水稻增加值忽略不计)净增产值1813.23元,
净增收益978.73元,比单一水稻种植收益提高了191.46%,实现了效益翻番,说明稻田立体化生态养殖增效非常显著。在调研中,受益农户对于稻田立体化生态养殖模式同样给予了充分的肯定,一致认为稻田立体化生态养殖是种植业与养殖业在同一块土地上紧密结合的立体农业生产模式。利用水生动物与水稻的共生互利,一方面为水生动物提供适宜的生态环境及丰富的天然饵料满足其生长需要;另一方面消除田间杂草和害虫,减少化肥、农药的使用,改善修复稻田的生态环境。稻田立体化生态养殖提升了稻田的综合生产力,显著提高了农产品的产量、质量和效益。
二、稻田立体化生态养殖的成效
1.自然资源得到有效利用
稻田立体化生态养殖是土地资源和水资源的再利用过程,通过稻田立体综合开发,经改造的稻田沟涵蓄养水源、保水功能增强,为各类水生动物提供了良好的生活空间和丰富的饵料生物,以满足其正常生长,从而达到“一水两用,一地双收”的良好效果,有效地解决了渔业养殖面积不断缩减的问题,为渔业生产提供了宜渔资源,实现了自然资源的有效利用。
2.涵养生态环境,修复生物多样性
连续流砂过滤器ibm as400一是稻田中套养的水生动物,通过水生动物对杂草、昆虫等水生生物摄食利用,可以减少害虫、杂草
等对水稻的危害,稻田不再施用农药,有效减少农药对生态环境的污染;二是稻田中水生动物的活动能疏松土壤,促进土壤肥力的释放,同时其代谢产物作为优质有机肥被稻田土壤吸收,提高了稻田土壤肥力,利于水稻生长,改善和修复了稻田土壤肥力的退化,降低因大量使用化肥对环境产生的不良影响。此外据农户反映,实施稻田立体化生态养殖后,稻田周围环境明显改善,生物种类不断增多,如水稻虫害的天敌—蜘蛛、青蛙及沟涵中野生鱼虾数量比单一种植水稻的稻田明显增加。由此说明稻田立体化生态养殖对于对涵养生态环境、修复生物多样性具有重要的作用。
3.保障农产品安全、增加效益
在稻田立体化生态养殖模式下生产的农产品更安全、更健康,其绿环保的特点有效地带动了经济效益的增加。2010年宝坻区康思源稻鳅养殖合作社与海航集团进行合作,成立了海航绿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在宝坻区投资建设先进的米业加工厂,对稻蟹套养区的稻谷及河蟹以高于市场价格进行全部收购,收购面积达5000亩,极大地提高了农户的养殖效益。综上所述,稻田立体化生态养殖具有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产品质量高、经济效益好的优势,实现了资源与环境、质量与效益的协调统一,充分发挥了生态合理性、经济高效性、资源循环性特点,对于改造传统农业、发展低碳生态农业、促进农业经济增长和社会和谐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三、稻田立体化生态养殖的成功经验
稻田立体化生态养殖的发展在宝坻区取得了显著成效,为推动低碳生态农业的发展树立了良好典范。其经验主要在于:
1.领导重视,政策扶持
一是宝坻区委、区政府立足本区的资源优势,以打造本区湿地农业为战略目标,把发展稻田立体化生态养殖作为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的重点,认真规划,精心组织实施,鼓励农民推陈出新,打破传统的农业生产模式,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实现效益最大化。从2008年开始,区委、区政府多次要求区水产主管部门组织相关的乡镇政府人员到盘锦、连云港等地考察学习稻田立体化生态养殖的先进技术和经验,聘请当地技术人员来宝坻区进行技术指导。二是广泛借助新闻媒体的宣传,扩大影响力。市区电视台定期对稻田立体化生态养殖情况进行报道,提高广大农户认知度。此外邀请中央电视台第七套每日农经栏目组对本区稻田
立体化生态养殖典型—宝坻区康思源稻鳅养殖合作社的成功经验进行宣传报道,扩大影响范围,营造良好的发展氛围,推动稻田立体生态养殖的不断发展。三是协调各相关单位,出台相关的优惠政策,在基础工程改造、优质苗种引进、种养殖技术和生产资金等方面给予很大扶持,为稻田立体化生态养殖的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2.依靠机制创新,提高产业化经营水平
通过土地流转、股份合作、土地协商调整等多种形式,按照因地制宜和众自愿的原则,通过股份合作等多种形式,积极发展稻渔养殖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把分散的农户组织起来,进行统一规划管理,不断扩大生产经营规模,促进稻田立体化生态养殖向产业化,规模化方向发展。专业合作组织通过与实力强大的集团公司强强联合,发展订单农业,建立“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组织+农户”三级联动的经营模式,降低农业经营风险,锁定未来利润,为稻田立体化生态养殖的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3.强化服务,为稻田立体化生态养殖提供技术支撑
一是宝坻区多次组织技术人员到稻田立体化生态养殖发展较好的地区考察学习,结合市场调研及宝坻区的自然气候、环境进行养殖品种的筛选、引进。二是组织经验丰富的技术人员对100多名农户进行技术培训,同时分派专业技术人员在稻区进行蹲点,为农户提供基础工程改造,稻秧扦插、水生动物苗种放养、稻田水质调控,病害防治等相关服务,指导农户提高养殖管理技术水平,为稻田立体化生态养殖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二代身份证识别系统四、稻田立体化生态养殖存在问题与建议
1.稻田自然资源利用率低,应加快开发速度
目前天津市1.2万亩的稻田立体化生态养殖主要分布在宝坻区,综合利用率仅占宝坻区稻田面积的5.5
%,预计2011年宝坻区稻田立体化生态养殖面积在2万亩左右。从宝坻区拥有的稻田资源和现有的稻田综合利用率来看,稻田资源丰富,综合利用率极低,远远低于辽宁省盘锦地区100%的稻田综合利用率,94%的稻田资源没有被开发利用,资源浪费现象严重。稻田立体化生态养殖具有节能降耗、高效生态的优势,是创新农业生产模式,发展低碳生态农业的一个方向,因此建议政府部门立足大农业发展,积极制定相关的产业引导政策,组织相关职能部门(农业、渔业、水利部门等),制定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把稻田立体化生态养殖作为农业增收、农民增效、改善生态、节能减排的重点工作来抓,落实具体措施,抓好实施工作,充分开发利用现有的资源,实现资源利用及经济效益的共赢。
2.基础功能薄弱,应加大建设投入,使之适应稻田立体化生态养殖的发展需要
调研中发现,稻区的水利设施基本建于十几年前的荒改稻时期,多年没有维修,渠道淤积老化,进排水功能减弱,部分已经无法使用;大部分闸涵、桥梁、道路损坏,电力设施急需增容改造;此外本地区没有与稻田立体种养形成种源配套的苗种繁育基地,导致优质苗种短缺,外购苗种成本高,潜在病害风险。上述问题的存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稻田立体化生态养殖的进一步发展,因此建议相关部门整合现有的资源,加大资金、技术投入,重新规划改造稻区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立与稻田立体化生态养殖相配套的苗种繁育基地,加强相关技术的研究、示范与推广,为稻田立体化生态养殖的发展创造良好的基础条件。

本文发布于:2024-09-23 09:28:34,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tex/3/244116.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稻田   养殖   生态   立体化   发展   宝坻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