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高粱——精选推荐

红⾼粱
影像与⽂字下的⾊彩
李欢(北京交通⼤学)
摘要:影像中⾊彩便是观众眼前所见的颜⾊,⽽在⽂字⾥⾊彩却不单单是字⾯上红橙黄绿蓝靛紫,更重要的⾊彩是读者内⼼形成的景象。有的导演可以使观众沉醉在⾊彩⾥,⽽有的作家可以是读者沉醉在想象⾥。
关键词:红⾼粱、⾊彩、莫⾔、张艺谋
《红⾼粱》若在2012年以前提起,更多的⼈所能想起的只是1988年第五代导演张艺谋带着⾃⼰的作品《红⾼粱》在第38届柏林国际电影节最佳影⽚奖即⾦熊奖,⽽如今再次提起我想更多的⼈说起的便是这是莫⾔的代表作。⽽这其中的原因便是莫⾔先⽣在2012年收获了诺
贝尔⽂学奖这⼀世界最⾼⽂学奖项。作品不会因为奖项⽽增彩,却会因为奖项⽽⼴为流传。
就个⼈⽽⾔,我是有幸欣赏了张艺谋导演的电影后拜读了莫⾔先⽣的⼩说,⽽我今天想要尝试分析的便是如题⽬所说的⾊彩,⾊彩这仿佛只与影像有关和⽩纸⿊字的⽂学作品应该并⽆关系,但事实⼜是如何呢?
电影《红⾼粱》的主⾊调是红⾊,浓重的红⾊贯穿了整部电影,从开头新娘的着装以及盖头和花轿到结尾⽇⾷后刺眼⽽⼜厚重的红⾊,那鲜艳的⾊彩从最初的“喜⽓”到最终的惨烈都是最为适合不过。影像的⾊彩是最好凸显⼜最难掌握的。盖头、花轿、红⾼粱、⾼粱酒、⾎⾊和⽇⾷后的所有景物都是红⾊,红⾊的热烈、鲜艳、残忍被张艺谋导演灵活地运⽤在了这部电影⾥,尽管浓烈却并不显得单调,这都要归功于红⾊的出现是合情合理以及其他⾊彩的点缀。
红⾊的出现按时间顺序分别是“奶奶”出嫁时的红⾊,出新酒时⾼粱酒的红⾊,屠夫剥⽜⽪时的⾎红⾊和屠夫徒弟满⾝的⾎⾊,之后是酒坊众⼈喝⾎红⾊⾼粱酒宣誓为罗汉爷爷报仇紧接着是炮⽕的鲜艳红⾊以及最终⾎与⽇⾷的惨烈的红⾊。明显可以看出红⾊的含义分作鲜明的两层。最初的出嫁与酿酒时的红⾊更多的是⼀种喜悦热烈的含义,⽽从⽇军的出现开始⼀切的红⾊到带着浓重的⾎腥味,惨烈是最忠实的形容。
我更想表达出⾃⼰看法的是针对出嫁时的⼤红⾊,在我看来这⾥的⼤红⾊除了是传统⽂化喜⽓的代表,也象征了传统⽂化⽗母之命等落后风俗的残忍,衬托出的是“奶奶”⼼中痛苦和⾎⾊,⽽不仅仅是表现欢喜的⽓氛。⽽在罗汉爷爷被剥⽪的⽚段红⾊的出现却偏少,在我看来⾎腥味会因此变淡了很多,但这也恰恰为结束⽚段⽇⾷的全屏的红⾊留下了余地。
单⼀的红⾊只能是⼀张纯⾊调的图⽚,不可能成为电影,在被红⾊填充的电影中我们也看到了其他的
⾊彩。除了浓重的红⾊外,还有出现在最初旁⽩时和电影的夜晚的⿊⾊,以及与红⾊相近的⽕焰的橙黄⾊,但我更想强调的是绿⾊,⼤⽚的绿,⼤⽚的⾼粱。在“我”爷爷和奶奶在⾼粱丛⾥相亲相爱时,背景是⼤⽚被踩倒的绿⾊红⾼粱,我认为⽣机勃勃的绿⾊在这⾥是体
现“我”⽗亲是秉领天地精华⽽孕育的,体现⼈与⾃然的贴近。
玻璃房子⼩说的作者是众所周知的莫⾔先⽣,我并不喜欢去称呼甚⾄不愿意去知晓我喜欢的作者的本名,因为在我看来⼀名作家的⾄⾼成就便是让读者记住⾃⼰的笔名,⽽换个说法,笔名出现的初衷也就是为了隐藏作者的本名吧?既然如此为何不⼲脆的称呼作者的笔名,我想这也是表现⾃⼰对作者尊重的⽅法吧?所以,倘若有⼈问我:“听说过管谟业吗?”我的回答怕是否定的,我所知道的只有莫⾔⽽已。
莫⾔先⽣是出⽣于⼭东⾼密的草根作家,是寻根⽂学的代表,他的作品⽤诺贝尔奖所给的颁奖词“将魔幻现实与民间故事、历史与当代结合在⼀起”形容在合适不过了。⽽莫⾔先⽣也颇为擅长讽刺和幽默的表达⽅式这在《红⾼粱》⾥也都有体现。接下来回归正题,看看⼩说《红⾼粱》中的⾊彩。
⼩说中的⾊彩⽐起电影甚⾄犹有过之,但却并不局限于字眼上的⾊彩⽽是渗透在字⾥⾏间,是让读者读到这⾥是内⼼产⽣的⾊彩!
我曾经对⾼密东北乡极端热爱,曾经对⾼密东北乡极端仇恨,长⼤后努⼒学习马克思主义,我终于悟
频率控制字
到:⾼密东北乡⽆疑是地球上最美丽最丑陋、最超脱最世俗、最圣洁最龌龊、最英雄好汉最王⼋蛋最能喝酒最能爱的地⽅。(摘⾃《创造票房奇迹的电影⼩说原作》⼈民⽂学杂志社编第1页)
手印台这是⼀段看似⽭盾的话,但当我读到这⾥却完全感受不到作者对于故乡的任何贬义,这⾥的丑陋、世俗、龌龊、王⼋蛋都是满满的热爱啊!读到这⾥我所能感受到的尽是红⾊,深切的热爱、刻⾻的热爱,仿佛是⼀团红⾊的⽕焰点燃每个读者对于家乡和祖国的热爱,让读者的内⼼燃烧,久久不熄。这是否⼜是莫⾔先⽣的幽默风格呢?如此贬低⾃⼰的故乡⼜如此牵强地赞颂马克思主义,我想⼀定是的!
⽣存在这块⼟地上的我的⽗⽼乡亲们,喜⾷⾼粱,每年都⼤量种植。⼋⽉深秋,⽆边⽆际的⾼粱红成汪洋的⾎海。⾼粱⾼密辉煌,⾼粱凄婉可⼈,⾼粱爱情激荡。秋风苍凉,阳光很旺,⽡蓝的天上游荡着⼀朵朵丰满的⽩云,⾼粱上滑动着⼀朵朵丰满⽩云的紫红⾊影⼦。⼀队队暗红⾊的⼈在⾼粱棵⼦⾥穿梭拉⽹,⼏⼗年如⼀⽇。他们杀⼈越货,精忠报国,他们演出过⼀幕幕英勇悲壮的舞剧,使我们这些活着的不肖⼦孙相形见绌,在进步的同时,我真切感到种的退化。(摘⾃《创造票房奇迹的电影⼩说原作》⼈民⽂学杂志社编第2页)⾊彩,多样的⾊彩出现在了这简短的两百字⾥,⾎海、⽡蓝的天、⽩云、紫红⾊影⼦、暗
红⾊的⼈这五个⾊彩鲜明的意象在读者⼼中绘画出的是⼀副鲜艳的画⾯,⽤⿊纸⽩字画出彩⾊的画卷
这就是⽂学的魅⼒吧?但不仅仅是这样,最后⼀句话透着浓浓的⾎腥味,英勇悲壮、精忠报国哪⾥⼜有不流⾎的,在⾎⾊中激发了作者的反思,也激发了读者的反思。ctcs2
⽗亲对我说,罗汉⼤爷脸⽪被剥掉后,不成形状的嘴⾥还呜呜噜噜地响着,⼀串⼀串鲜红的⼩⾎珠从他的酱⾊的头⽪上往下流。孙五已经不像⼈,他的⼑法是那么精细,把⼀张⽪剥得完整⽆缺。⼤爷被剥成⼀个⾁核后,肚⼦⾥的肠⼦蠢蠢欲动,⼀葱绿的苍蝇漫天飞舞。⼈⾥的⼥⼈们全都跪到地上,哭声震野。当天夜⾥,天降⼤⾬,把骡马场上的⾎迹冲洗得⼲⼲净净,罗汉⼤爷的⼫体和⽪肤⽆影⽆踪。村⾥流传着罗汉⼤爷⼫体失踪的消息,⼀传⼗,⼗传百,⼀代传⼀代,竟成了⼀个美丽的神话故事。(摘⾃《创造票房奇迹的电影⼩说原作》⼈民⽂学杂志社编第29页)
对于莫⾔先⽣来说想表现红⾊,不应该是⾎红⾊,哪⾥⼜需要强调“红”字。罗汉⼤爷的惨状被描写那么⽣动,犹记得看电影时已觉得那太过⾎腥了,但万万没想到的是读着⽂字感受到的却更加残忍。⼀字⼀字的品读,内⼼是翻腾的甚⾄会有呕吐感,但是不可否认的是那⾎淋淋的场景已经出现在你的脑海⾥,满⽬的红⾊,那么鲜艳、残酷。
奶奶听到了宇宙的声⾳,那声⾳来⾃⼀株株红⾼粱。奶奶注视着红⾼粱,在她的眼睛⾥,⾼粱们奇谲瑰丽,奇形怪状,它们呻吟着,扭曲着,呼号着,缠绕着,时⽽像魔⿁,时⽽像亲⼈,它们在奶奶眼⾥盘结成蛇样的⼀团,⼜呼喇喇地伸展开来,奶奶⽆法说出它们的光彩了。它们红红绿绿,⽩⽩⿊⿊,
蓝蓝绿绿,它们哈哈⼤笑,它们嚎啕⼤哭,哭出的眼泪像⾬点⼀样打在奶奶⼼中那⼀⽚苍凉的沙滩上。(摘⾃《创造票房奇迹的电影⼩说原作》⼈民⽂学杂志社编第57页)
这是“奶奶”临死前的场景,她躺在地上,流着红⾊的鲜⾎,背景是红⾼粱,⽽它们在“奶奶”眼⾥⼜是红红绿绿,⽩⽩⿊⿊,蓝蓝绿绿,这幅场景应该是红⾊吗?应该是彩⾊吗?便民用品
不,这场景给读者的只是⿊⾊、苍⽩的⿊⾊!⽣命逝去时的孤寂,只有⿊⾊再恰当不过了,原来鲜艳的⾊彩最终写出的确实那寂静的⿊⾊。
⼣阳西下。汽车烧毕,只剩下⼏具乌⿊的框架,胶⽪轱辘烧出的臭⽓令⼈窒息。那两辆未着⽕的汽车⼀前⼀后封锁着⼤桥。满河⾎⼀样的⿊⽔,遍野⾎⼀样的红⾼粱。(摘⾃《创造票房奇迹的电影⼩说原作》⼈民⽂学杂志社编第64页)
这是全篇⼩说最后的⾊彩,⿊⾊、红⾊⼜或者是⾎⾊谁有能分得清楚。⼣阳西下,曾经在我⼼中美好的场景最终成为了⼈间地狱的背景。这是对景⾊写实的描写吗?⼀切景语皆情语,⼩说⼈物、作者⼜或是此时的读者内⼼的场景⼜与现实有什么区别?以红⾊结尾的结局触动了所有读者对那段历史的回忆,⽆数英雄抛头颅洒热⾎换回如今的幸福⽣活,这红⾊是对他们的祭奠!
谨以此⽂召唤那些游荡在我的故乡⽆边⽆际的通红的⾼粱地⾥的英魂和冤魂。我是你们的不肖⼦孙,
厚涂型防火涂料我愿扒出我的被酱油腌透了的⼼,切碎,放在三个碗⾥,摆在⾼粱地⾥。伏惟尚飨!尚飨!(摘⾃《创造票房奇迹的电影⼩说原作》⼈民⽂学杂志社编第64页)这段话已经不是⼩说的正⽂了,我想说的也与⾊彩⽆关了。但我想⽆论如何这段话不能在我的这篇论⽂中缺席。这是莫⾔先⽣的反思,但我更感觉这是莫⾔先⽣使⽤到极致的反讽,⼀个认识到⾃⼰是不肖⼦孙的⼈,⼀位⾝为寻根⽂学代表的作家,⼀名为祖国带来荣誉的国民不应扒出⾃⼰的⼼,那么谁应该呢?伏惟尚飨!尚飨!
电影与⼩说中的⾊彩表现各具特⾊,在我看来,电影中的⾊彩是终于物理的颜⾊,⽽⽂学中的⾊彩却已经超脱了⽂字颜⾊的局限,⽽是⼀种形成于读者内⼼的⾊彩。对于红⾼粱,⽆论是电影还是⼩说,不可否认的是红⾊是其中的主⾊调。红⾊也不仅仅象征欢喜、⾎腥等含义,在电影和⼩说中都有着那么⼀个⼈,他⾝为共产党在反抗⽇本侵略中牺牲,我想这便是更深层次的红⾊了吧?

本文发布于:2024-09-21 14:43:51,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tex/3/243385.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读者   电影   奶奶   出现   作者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