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肿瘤检测C12芯片

津沪合作开发肿瘤基因表达谱芯片
  肿瘤的将实现:取患者的血液或者一小块肿瘤组织通过肿瘤分型基因表达谱芯片紫砂电饭锅,将其的基因与人类基因组比对,到发生改变的肿瘤相关基因后,再有针对性地制定个体化的方案。这是记者61手机展示架日在本市举行的肿瘤分型基因表达谱芯片合作开发签字仪式上获悉的。中国抗癌协会理事长、天津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院长郝希山院士,国家人类基因组南方研究中心赵国屏院士代表双方签字。天津市科委副主任陈养发,教委副主任荆洪阳,天津医科大学副校长姚智出席签字仪式并讲话。天津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党委书记王平、天津市科委、教委、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及上海生物芯片有限公司相关人员出席了签字仪式。天津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副院长王瑛主持了签字仪式。
  市委常委、市教卫工委书记陈超英会见了来津参加签字仪式的赵国屏院士一行。陈超英在会见中指出,生命科学是当今世界发展最快的一门科学,生物产业不仅是新的经济增长点,更与社会发展、人类健康密切相关,生物芯片作为新兴的生物技术,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天津始终瞄准世界生物技术发展的前沿,把其列为滨海新区重点发展与建设的领域。此次津沪双方强强联合,搭建起一个前瞻性平台,为合作开展高水平生物技术研发起到重要的示范作用,并将加快天津生物技术发展步伐,推动生物医药产业升级,创造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恶性肿瘤是一种全身性的疾病,其发生可以分为启动、促进和进展等多阶段的逐步演变过程,每一个发展阶段都由外因或内因引起不同基因的改变,即基因突变。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创新型人类全基因组计划完成以后,为恶性肿瘤的诊治研究提供了一个新的平台。利用全基因组扫描的方法,可以全面的揭示恶性肿瘤的病因,了解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对恶性肿瘤的影响,对肿瘤的诊断、及预防干预等领域带来革命性的进步。
  由天津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和上海生物芯片有限公司将共同研发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肿瘤分型基因表达谱芯片(C12芯片)”。研究目标是运用生物芯片技术,采用全基因组扫
描的方法,对肿瘤恶性程度、分子分型和转移情况,以及患者预后和复发作出判断,筛选肿瘤早期诊断和预测预后的分子标志物,实现肿瘤的早期诊断和早期;对患者术前、术后的辅助方案及相关药物有效性作出判断,为患者提供全新的个体化辅助诊断产品,实现个体化。
  作为国家培养肿瘤学高层次人才和承担国家重大科研项目以及研究成果向临床应用转化重要基地的天津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是在肿瘤发病、转移机制及综合研究等方面具有明显优势。特别是拥有国际标准化的肿瘤组织库,是国内目前管理最先进、资源最丰富的肿瘤组织库。组织库已拥有肿瘤组织标本近15风机变压器千余例,建立起包括肿瘤组织标本数据库、血液标本数据库、临床信息数据库、随访资料数据库在内的达国际先进水平的肿瘤生物标本数据库系统。
  国家人类基因组南方研究中心——是我国基因组学研究和应用开发的主要基地,成为在国际上有重要影响力的基因组研究中心。隶属于南方基因组研究中心的上海生物芯片有限公司是国内一流的生物芯片的开发企业,具有强大的生物芯片领域综合实力。
  津沪强强合作研发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肿瘤分型基因表达谱芯片,将在肿瘤发病率较
高的肺癌和乳腺癌为重点,充分利用各自的优势资源,以期在肿瘤的诊断、及预后预测等领域取得创新性的研究成果,并将这一成果早日应用于民,惠及于民做出努力。
生物雷达逮住早期肿瘤 全国已有200多家医院使用该检测系统

    肿瘤刚出“襁褓”,就被生物“雷达”逮个正着。这个生物雷达名叫C12多肿瘤标志物蛋白芯片检测系统,在一次体检中,它敏锐地从江南造船集团一位50岁业务骨干体内捕捉到了垂体微腺瘤的早期信号。
    C-12检测系统是由上海数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的几位中国博士发明的。它只需2ml血液,就可以在毫无症状的癌症早期验出10种癌。
    这是一个看似简单的测癌原理:通过抗体与标志物反应测癌。如果肿瘤标志物代表杀手,那么抗体就是侦探,C12蛋白芯片是载体,二者在载体上上演“兵”捉“贼”的戏码。研究人员预先把12种抗体植入芯片,检测时把血清滴入蛋白芯片,12个“侦探”就会寻对应的12个“杀手”。双方产生化学反应,生成光信号,看到亮光即表明发现肿瘤标志物。
    留美归国博士胡赓熙是数康公司执行总裁。创业期间,他带领平均年龄仅26岁的研究团队选定了12个肿瘤标志物,涵盖了12个机体主要脏器的标志。这一产品顺利通过国家药监
局审批,获得国家一类生物制品新药证书。
    据统计,我国每年有1亿人到医院体检。目前,全国各地已有200多家医院使用C12,已有70多万人使用了C12蛋白芯片。
生物芯片世界发展史
    进入二十一世纪,随着生物技术的迅速发展,电子技术和生物技术相结合诞生 半导体芯片的兄 ——生 物芯片,这将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一场深刻的革命。这场革命对于全世界的可持续发展都会起到不可估量的贡献。
  生物芯片 术的发展最初得益于埃德温· ·萨瑟恩 Edwin Mellor Southern)提出的核酸杂交理论,即标记的核酸分子能够与被固化的与之互补配对的核酸分子杂交。从这一角度而言,Southern杂交可以被看作是生物芯片 雏形。弗雷德里克·桑格Fred Sanger)和吉尔伯特(Walter Gilbert)发明了现在广泛使用的DNA测序方法,并由此在1980年获得了诺贝尔奖。另一个诺贝尔奖获得 者卡里·穆利斯(Kary Mullis)在1983年首先发明了PCR,以及后来再此基础上的一系列研究使得微量的DNA可以放大,并能用实验方法进行检测。
  生物芯片 一名词最早是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提出的,当时主要指分子电子器件。它是生命科学领域中迅速发展起来的一项高新技术,主要是指通过微加工技术和微电子技术 在固格体芯片表面构建的微型生物化学分析系统,以实现对细胞、蛋白质、DNA以及其他生物组分的准确、快速、大信息量的检测。美国海军实验室研究员卡特 Carter 等试图把有机功能分子或生物活性分子进行组装,想构建微功能单元,实现信息的获取、贮存、处理和传输等功能。用以研制仿生信息处理系统和生物计算机,从而产生了" 子电子学",同时取得了一些重要进展:如分子开关、分子贮存器、分子导线和分子神经元等分子器件,更引起科学界关注的是建立了基于DNA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或蛋白质等分子计算的实 验室模型。
  进入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人类基因组计划(Human Genome ProjectHGP)和分子生物学相关学科的发展也为基因芯片技术的出现和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与此同时,另一类"生物芯片" 引起了人们的关注,通过机器人自动打印或光引导化学合成技术在硅片、玻璃、凝胶或尼龙膜上制造的生物分子微阵列,实现对化合物、蛋白质、核酸、细胞或其它生物组分准确、快 速、大信息量的筛选或检测。
    1991Affymatrix公司福德(Fodor)组织半导体专家和分子生物学专家共同研制出利用光蚀刻光导合成多肽;
 1992年运用半导体照相平 板技术,对原位合成 备的DNA芯片作了首次报道,这是世界上第一块基因芯片;
 1993年设计了一种寡核苷 生物 芯片
 1994年又提出用光导合成 实验室流化床的寡核苷酸芯片进行DNA序列快速分析;
 1996年灵活运用了照相平 板印刷、计算机、半导体、激光共聚焦扫描、寡核苷酸合成及荧光标记探针杂交等多学科技术创造了世界上第一块商业化的生物芯片
 1995年,斯坦福大学布朗 PBrown)实验室发明了第一块以玻璃为载体的基因微矩阵芯片。
 2 001年,全世界生物芯片 场已达170亿美元,用生物芯片进行药理遗传学和药理基 因组学研究所涉及的世界药物市场每年约1800亿美元;
 2000-2004年的五年 内,在应用生物芯片的市场销售达到200亿美元左右。2005年,仅美国用于基因组研究的芯片销售 额即达50亿美元,2010年有可能上升为400亿美元,这还
不包括用于疾病预防及诊治及其它领域中的基因芯片,部分预计比基因组研究用量还要 大上百倍。因此,基因 片及相关产品产业将取代微电子芯片产业,成为21世纪最大的产业。
 20043月,英国著名咨 询公司弗若斯特·沙利文(Frost Sulivan)公司出版了关于全球芯片市场的分析报告《世界DNA芯片市场的战略分析》。报告认为,全球DNA生物芯片 场每年平均增长6.7%2003年的市场总值是5.96亿美元,2010年将达到937亿美元。纳侬市场(NanoMarkets)调研公司预测,以纳米器械作为解决方案的医疗 技术将在2009年达到13亿美元,并在2012年增加到250亿美元,而其中以芯片实验室最具发展潜力,市场增长率最快。
生物芯片中国发展史 314
  我国生物芯片 台历打孔机究始于1997~1998年间,在此之前生物芯片 术在我国还是空白。尽管起步较晚,但是我国生物芯片 术和产业发展迅速,实现了从无到有的阶段性突破,并逐步发展壮大。截止到2006年,我国生物芯片 产值已达到2亿多元,生物芯片研究已经从实验室进入应用阶段。据有关资料表明,在市场销售方面,2004年国内市场分额为2亿元,
约占全球 市场的2%左右。其中主要由863 计划支持的几家国内企业出售的生物芯片 及提供的相关服务累计销售收入约1.1亿元人民币,所有代理国外产品及服务总计为9000万。
  十五期间,国家 863”计划重点组织实施了功 能基 因组及生物芯片 重大专项,对生物芯片的系统研发给与了倾斜性支持。从2000年开始,国家还陆续投入大笔资金,建立了北京国家芯片工程中心、上海 国家芯片工程中心、西安微检验工程中心、天津生物芯片 司、南京生 物芯片重点实验室共五个生物芯片研发基地,为加强我国在这一新兴高科技领域的自
 
主创新和产业化能力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目前,生物芯片 业在我国已初见端倪并初具规模,形成了以北京、上海两个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为龙头,天津、西安、南京、深圳、哈尔滨等地近50生物芯片 发机构和30多家生物芯片企业蓬勃发展的局面。到2006年为止,我国已有500余种生物芯片 相关产品问世,从20022005年累计销售额近2.5亿元,10余个芯片或相关产品获得了国家新药证书、医疗器械证书或其他认证,并已实现产
业化生 产。
  例如深圳益生堂研制的丙型肝 炎病毒分片段抗体检测试剂(蛋白质片)、北京博奥公司的微阵列芯片扫描仪等六种芯片及设备被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SFDA)已批准注册,获得新药证书或医疗器械证书。另外,被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受理的有 10 个。中国是世界上批准生物芯片进入临床最早的国家,比美国早近3 年。
  为了加强生物芯片 研发与产业化,缩短与国际上的差距,我国分别在北京和上海建立了两个国家级的研究中心。中心现已初步形成了生物芯片 术产业化联合舰队式的企业发展格局,通过了IS090012000版质量管理体系认证,成立基因芯片部、蛋白抗体 部、产品开发部、生物信息部和以组织芯片为特的上海芯超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以基因分型为特的上海 南方基因科技有 限公司、以市场营销为主的上海沪晶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以及以专业诊断产品研发和生产的上海华冠生物芯片 限公司、江苏海晶诊断科技有限公司、中美合资上海英伯肯医学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等多个为产业化依托的具有良好的自我循环能力的专业子公司。

本文发布于:2024-09-22 05:32:26,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tex/3/242961.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肿瘤   芯片   生物   分子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