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浅谈幼儿园大班数学区扑克牌运用的价值与策略研究

学科类论文
小小扑克牌,玩转数学
——浅谈大班数学区扑克牌运用的价值与策略研究
 
[摘要]数学区既是让幼儿学习数学的一种有效形式,也是课堂教学活动的补充与延伸活动。想让数学区吸引孩子们的注意,必须重视操作材料的投放。但从现状看,幼儿园里数学区的材料投放存在着取材不易、缺乏普遍性等问题,这使数学区参与的幼儿人数总是相对较少,有的甚至无人问津。本文从大班数学区中扑克牌运用的价值与教师的策略方面进行阐述,探讨如何在数学区中促进幼儿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关键词]幼儿;数学区;扑克牌
一、问题的提出
平行流冷凝器幼儿时期是人一生中智慧发展的最佳时期,其数学思维能力也异常活跃。所以幼儿园进行数
学启蒙教育,对孩子的思维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现代教育观指出:数学教学,应从幼儿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让幼儿亲身经历、参与特定的教学活动,获得一些体验,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对此进行理解和应用。如果我们不能正确把握这个关键期,提供适合幼儿学习的数学教育,而是让他们进行大量的、枯燥乏味的计算训练,或进行超出幼儿理解水平的抽象数学学习,不仅会影响幼儿对数学学习的兴趣,还会使其产生畏惧心理。
因此,幼儿园的数学区域活动应具有宽松自由的游戏氛围,拥有充分自主的选择机会,让幼儿主动操作、积极思考、探索发现,获得一定的感性知识和经验,从而建立起相应的认知结构。教师也从“教”孩子学数学变成让孩子“玩”数学,促进幼儿的主动发展,激发其学习兴趣,开发其数学潜能,培养其计算能力。大班是幼小衔接的关键期,所以数学区域活动也显得尤为重要。但在众多幼儿园所使用的建构式课程中,发现数学活动涉及的内容比较少,而且整个数学活动体系的联系性、递进性、整体性不够明显,从而导致区域投放的材料缺乏层次性、多样性和可检型;内容材料更新周期偏长、无新意,为此幼儿园每学期都在研究、讨论如何在主题教育之外,让数学区域活动活跃起来,而非形同虚设。
二、扑克牌的运用价值
扑克牌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娱乐工具,一副扑克牌有多种特征:两种颜(红、黑)、四套1—13的数字卡片、四种花纹(红桃、方块、草花、黑桃),扑克牌上的数字与数学活动中的操作数卡相似,可作为排序、统计、分合和加减等数学学习功能;扑克牌上的图案、颜可进行分类。除此之外,扑克牌还可以开展多种游戏:数字接龙、比大小等等。这些扑克游戏既包含了丰富的数学知识,又需具备较强的逻辑思维。扑克牌的多种玩法不仅可以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同时也拓展幼儿的数学经验,发展他们的思维能力。《纲要》指出:教育内容的选择,既要适合幼儿的现有水平,又要有一定的挑战性。扑克牌经常出现在幼儿的视野中,我从中挖掘数学的元素,也符合纲要中提到的关于教学内容既要贴近幼儿的生活来选择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问题,又要有助于拓展幼儿经验和视野的原则。
扑克牌的取材简易,轻巧、可变、易操作,大大减少了教师制作各种数学操作材料的时间,很适合做数学学具;它经久耐用、不易损坏;它可单人玩、双人玩、多人玩等不受人数限制;它随时随地都可开展,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它既可在教育理念前卫的幼儿园开展,也可在偏远山区幼儿园开展;它既可在区域活动开展,又可在课堂教学中开展,不受活动形式的限制;扑克牌上有图形有数字,既可娱乐又适合幼儿进行计算练习。因此,我
尝试在大班数学区运用扑克牌作为数学操作材料,让幼儿在扑克游戏中手脑并用,相互合作,培养幼儿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合作探索的精神。
三、扑克牌的运用策略
(一)引出问题,激发幼儿主动参与的兴趣。
案例:区域活动时,元融彬在各个区域间晃悠着,东看看西瞧瞧。看来他还没有考虑好到哪个区。于是,我适时地介入:“元融彬,想玩扑克牌吗”“好啊,我爸爸经常去打牌的,我也喜欢玩!”于是,我们一起来到了数学区。
“朱老师,这些扑克牌怎么放得乱七八糟的?”“你有什么好办法把它们整理好呢?”鬼精灵的元融彬先翻了翻扑克牌,眼珠子滴溜溜地转着,不一会儿说:“我有办法了,老师你看,这些牌的颜不一样,有蓝的,还有红的,这里应该有两副牌呢!”“哦,原来这里有两副牌,你观察得可真仔细,那我们开始整理吧!”于是,我们开始整理起来。按照牌背后的颜,我们很快地整理出了两副牌,这时的元融彬很是得意,看来他很有成就感啊!于是,我抓住时机,提出要求:“原来可以按背面的颜分成两副牌,那你还有没有其他办法,
也把它分成两副牌呢?”“哦,那我得仔细想一想!”有了第一次经验,元融彬信心倍增。
过了一会儿,元融彬跑过来对我说:“朱老师,我又整理好了。”“真的吗,那你是怎么整理的?”他一边演示着扑克牌,一边讲解着:“哝,你看,牌的另外一面都有颜,有红和黑的,这边是红的,这边是黑的,这样就可以了!”我给他竖起了大拇指:“厉害哦,很会动脑筋,那我们来玩“吃”牌的游戏吧!”
分析:活动时元融彬一直在晃悠,可以看出他是一个爱游戏但计划性不明确的孩子。这时,教师的及时介入、引导将他带入游戏中,并给予他一定的游戏目的。
闪蒸塔
策略:元融彬对理牌的方法及特征在前期已有了一定的认识与了解。这时,我及时帮助他对已有经验进行梳理、概括和总结。在活动中,我始终关注他的活动,当我提出进一步的要求时,并不急于介入,而是给予一定的时间,让他自己去想办法解决问题。而元融彬在游戏中通过观察仔细,整理出两副牌后,显得特别自信。于是我及时抓住他的情绪进行鼓励,使他充分体验到了成功,激发他再次游戏的兴趣。
(二)增减材料,使幼儿有更大的挑战和探索空间。
案例:妮妮正在整理扑克牌,反复整理了很多次,发现还是不对。于是她问在一旁同样在理牌的乐乐:“乐乐,我怎么理都理不好,这是怎么回事呀?”乐乐便和她一起理了起来。首先他们把各自的牌数了数,发现妮妮的牌少了两张。到底是哪两张呢!于是他们把牌按数归类,然后检查每个数是不是都有四种花,终于发现妮妮的牌缺少了红方8和黑梅K。于是他们跑到我这里提意见:“朱老师,这幅牌少了两张”“少了两张?这怎么办,我没有多余的牌了!要不,你们自己做两张牌代替一下吧!”于是,他们来纸、笔、剪刀等工具和材料,准备裁两张纸画出来。“怎么画?”两人商量着来范例,做了起来。第二天、第三天,扑克牌又少了两张不同的牌……
分析:随机地增加或删减一些材料,使游戏出现新的问题情境和困难,向幼儿提出新的挑战,并由此给幼儿提供更大的挑战和探索的空间。
策略:案例中教师故意设置的少牌的情景,引导孩子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使原先单纯的理牌游戏出现了困难和挑战,从而促使幼儿产生互助、比较、寻、制作等行为。而在制作中,孩子考虑的方方面面会更多,例如纸张的大小、书写数字和画图案的技巧等,游戏显得更充实而丰满。
(三)运用图标,促进幼儿的自主学习。
微波合成图标是一种介于实物图像和抽象符号之间,用以指代实物的图形、标志、符号。在数学区提供新材料时,我们采用生动、形象的操作提示图引导孩子进行自主学习,既引发幼儿的丰富联想,又激发幼儿思考,有助于幼儿创造性的发挥,同时也相应减少了教师显性的指导。
同时,我们利用图标和孩子们共同设计挑战的游戏,把几个扑克牌游戏连成一个闯关游戏。用图标来表示每个游戏,让幼儿尝试按图标闯关、学习。
其实传统的扑克牌游戏并不过时,其中包含了许多的数学知识,需要孩子有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所以我们老师只要善于利用,加以引导,幼儿就会在游戏中有更多的收获。
(四)注重过程,培养幼儿的创造性思维。钢丝胶带
在区域活动时,教师要认真、详细地观察和分析幼儿的行为,从而了解本次活动中投放的哪些材料能吸引幼儿的兴趣,哪些材料的难度过大或偏易,都能为下次活动的开展提供充分的依据。
有次活动,我要求幼儿按数字大小对相同颜的扑克牌进行排序。通过仔细观察,我发现幼儿们所采用的方法各有不同。有的把所有的扑克牌混在一起,在其中逐一寻,速度非常慢;而有的幼儿先按颜进行分类再排序,速度相对就快多了。尽管幼儿都能完成任务,但幼儿的操作方式、水平存在着非常明显的层次性。两种不同的操作方式会产生不一样的效果,该如何让幼儿了解呢?我采用竞赛的方式让幼儿亲身体验,感受其差异。经过比赛大家共同认识到:先按颜进行分类再排序,速度会比较快些,更不容易产生错误。在活动结束后,我们更多关注的是孩子在活动过程中积极的情感体验。如:“你是怎么玩的?” “心里感觉怎样?” “为什么玩得这么开心?”也可向同伴介绍自己的新玩法,如“和以前的玩法有什么不同?”这样能让幼儿与同伴间感受心灵交流的快乐,一起分享成功的果实,也能满足孩子喜欢参与、愿意表达的愿望。
破拱器对幼儿在操作中所表现出的新颖性和创造性,我给予充分的肯定和鼓励;对于个别有困难的幼儿,我开始只为他提供单种花的扑克牌,然后逐渐增加难度。因此,重视活动的过程不仅能发现幼儿不同的思维特点和个体差异,提高幼儿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能促进幼儿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五)设计游戏,使操作活动层层递进。
利用扑克牌的多种特性,我们创造出许多不一样的新游戏。通过新游戏,孩子们对数学区域活动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例如分家家、抽“乌龟”、开火车、朋友、接龙、“吃”牌、邻居、结对子等。
    游戏一:开火车
    目的:能对13以内的数进行熟练地排序。
    玩法:一个孩子出示一张牌,请另一个孩子出这张牌的前面和后面是几,然后两人依次把火车车厢全部接满,看谁手中的牌接完为胜。这个游戏也可几个孩子一同游戏。另外,可以让孩子们在接龙的基础上提高难度,按照扑克牌的花和颜接龙。难度逐步提升,可以按照一个黑一个红,或者一个红花一个黑桃这样有规律地接龙,这样的游戏方式既打破了以往一成不变的排序模式,还能根据孩子们能力的差异不断地变化,使孩子们在原有的基础上不断得到提高,孩子们玩起来也不会乏味。
游戏二:朋友
目的:按照图形的不同特征进行分类。
玩法:每个孩子用一副扑克牌,可以根据扑克牌的其中一种特征进行分类,在此基础上提升难度,可以按颜和图形两种特征分类,如:要求孩子出所有的红桃、黑梅花。难度逐步上升,可以根据扑克牌的三种特征进行分类,让孩子在扑克牌中出黑桃4,或者红桃3。为了增加游戏的趣味性和竞争意识,孩子还可以两两对战。每个孩子各执半副牌,老师说出要求,如红桃,孩子就迅速地把自己牌中所有的红桃给出即为胜利。
在进行图形分类活动时,教师要利用绘画、复印等方式制作大量的数学教具供幼儿实际操作,这样既费时又十分耗材。而一副扑克牌就可以很轻松地解决这些问题,何乐而不为呢!
游戏三:比大小
目的:对13以内的数字能够熟练地比出大小。
玩法:孩子各执若干数量的扑克牌,然后背朝上放置于桌面。游戏开始各自出一张牌,看谁的牌大就为胜利,每次胜利了就在相应的统计表或者图上做记录。此游戏也可以比谁小,孩子的逆向思维也得到训练。比大小不仅可以教会孩子认识数字,更能明白数字之间的大小概念。
比例混合器

本文发布于:2024-09-22 00:57:20,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tex/3/241327.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幼儿   数学   扑克牌   孩子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