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复习资料全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复习资料全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三大理论基础:
1、构建主义理论
建构主义的概念:学习是知识的建构、是意义的制定,学习是原有经验的迁移。建构主义强调:世界是客观的,但人的认识主观的,人对于世界的解
释是依赖个人经验的。1、学习者为中心2、学习环境中的基本要素:情境、协作、会话、资源
几点共识:
以学习者为中心
学习是学习者主动构建内部心理表征的过程
强调学习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学习者的主动性
学习过程包括两方面的建构:旧知识的改组和重构,新知识的意义建构
学习既是个别化行为,又是社会性行为,学习需要交流和合作
强调学习的情境性,重视教学过程对情境的创设
强调资源对意义建构的重要性
如何发挥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用探索法、发现法去建构知识的意义;
在建构意义过程中要求学生主动去搜集并分析有关的信息和资料,对所学习的问题要提出各种假设并努力加以验证;
要把当前学习内容所反映的事物尽量和自己已经知道的事物相联系,并对这种联系加以认真的思考。
“联系”与“思考”是意义构建的关键。
教师如何成为学习者学习的帮助者?(教师的主导作用体现)
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形成学习动机;
2、创设符合教学内容要求的情境,提示新旧知识之间联系的线索,帮助学生建构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
3、为了使意义建构更有效,教师应在可能的条件下组织协作学习(开展讨论与交流),并对协作学习过程进行引导使之朝有利于意义建构的方向发展。
提出适当的问题以引起学生的思考和讨论;
血竭提取物在讨论中设法把问题一步步引向深入以加深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理解;
降弓
要启发诱导学生自己去发现规律、自己去纠正和补充错误的或片面的认识。
2、多元智能理论
1. 有关智力与智能
传统的智力观:智力是以语言能力和数理逻辑能力为核心,以整合的方式存在的一种能力?解答智力测验题(IQ)的能力
或善于应试学习能力倾向测验(SAT)的能力
加德纳的智力定义:在某种社会和文化环境的价值标准下,个体用以解决自己遇到的真正难题或生产及创造出某种产品所需要的能力
智力不是一种能力,而是一组能力红外对射模块
智力不是以整合的方式存在,而是以相对独立的方式存在
八大智能
1、自然观察智能:观察自然的各种形态,对物体进行辨认和分类,能够洞察自然或人造系统的能力。
2、言语语言智能:人对语言的掌握和灵活应用的能力。
3、数理逻辑智能:对逻辑结果关系的理解、推理、思维表达能力。
4、视觉空间智能:对彩、形状、空间位置的正确感受和表达能力。
5、音乐韵律智能:感受、辨别、记忆、表达音乐的能力。
6、肢体运动智能:人的身体协调、平衡能力和运动的力量、速度、灵活性等。
7、人际沟通智能:对他人的表情、说话、手势动作的敏感程度及对此作出有效反应的能力。
8、自我认识智能:个体认识、洞察和反省自身的能力。生理卫生裤
多元智能理论的要点
每个人都同时拥有这八种智能;
大多数人是有可能将任何一种智能发展到令人满意的水平的;
各种智能之间通常以复杂的方式共同起作用;
每一种智能类别存在多种表现形式;
存在其他智能的可能性;
3、教师主导—学生主体教学结构理论
教学结构
教学结构是指在一定的教育思想、教学理论和学习理论指导下的,在一定的环境中展开的教学活动进程的稳定结构形式,是教学系统四个组成要素(教师、学生、教学内容和教学媒体)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具体体现。教学结构就是指按照什么样的教育思想、教与学的理论来组织教学活动进程。
教师主导—学生主教学的特征:
教学内容:来源于教材、网络、课件资源等,广度超出教材,有多媒体、数字化等特点。2、教学媒体的运用特征:传统媒体与现代媒体混合使用,最先进的软件并非具有最强的教学优势,信息技术媒体对中小学课堂的支持有稳定的体现。3、学生学习活动的特征:教师讲解时,学生高度互动参与;学生具有较强的组织性;学生协作交流的时间与机会增多。4、教师教学活动的特征:多种活动组合,活动数目适中;教师活动由内显、外显两种;教
师精预应力混凝土管桩
讲、少讲提问以启发思考、引发学生有所感悟为目的;5、课堂时间分配:教师活动时间:学生活动时间约为1:1;学生主动活动时间由自主学习和协作学习两种形式组成;教师活动与学生活动间隔交叉分布。6、教师空间活动范围:40%以上的时间深入到学生中去。四要素的变化:教学结构改变1、教师由课堂的主宰,改变为课堂教学的组织者、指导者,学生建构知识意义的帮助者、促进者;2、学生的改变:学生则由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器,改变为信息加工的主体和知识的主动建构者。3、媒体也要由只是作为辅助教师教的直观演示教具,改变为学生自主探究的认知工具、协作交流工具与情感激励工具;4、教材由学生知识的唯一来源,改变为学生多种学习资源中的一种
教育信息化
教育信息化是指由国家统一计划和组织的推动下,应用现代信息技术(计算机、多媒体、网络、通信等),通过各种渠道重点建设,充分利用软、硬件资源,加速教育现代化、促进教育改革和教育发展的过程。(余胜泉)
特征:教材多媒体化资源全球化教学个性化学习自主化活动协作化管理自动化环境虚拟化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内涵
何克抗教授认为:“所谓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就是通过将信息技术有效地融合于各学科的教学过程来营造一种信息化教学环境,实现一种既能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又能充分体现学生主体地位的以‘自主、探究、合作’为特征的教与学方式,从而把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较充分地发挥出来,使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教学结构发生根本变革,从而使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培养真正落到实处。”
理想的教学环境是指:
支持真实的情境创设
不受时空限制的资源共享
学科资源网站
快速灵活的信息获取
多媒体控制系统、教学平台系统
丰富多样的交互方式
打破地区界限的协作交流
以及有利于培养学习者创造性的自主发现和自主探索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本质
改变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结构,构建新型的“主导—主体相结合”的教学结构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背景:
1、学习者必须具备基础的计算机、多媒体网络的知识和操作技能,使他们充分利用网络环境的优势提高自己的学习;
2、多媒体学习资源的设计必须关注学生在网络环境下的注意特征;
3、学龄初期的儿童倾向于使用接受性、自足式的策略,主要是复述、公式化的表达、通过表象进行配对联想等策略。
4、好奇心和兴趣是学习动力构成的重要成分。
5、对于网络环境下的学习来说,学习者是否具有较强的对学习的自我调控能力是网络环境下有效学习的一个重要前提。
我国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现状:自助式洗衣机
我国的情况
(1) 中小学建立的校园网数量,在2000年10月统计是3000个左右,2003年3月达到26500多所,205年底已达38000多所,加上中等职业学校达到44000多所,不仅数量增大,速度也大幅度提升。

本文发布于:2024-09-22 06:59:32,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tex/3/240747.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学生   学习   教学   教师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