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应用于余热锅炉的上水方法及系统与流程


一种应用于余热锅炉的上水方法及系统
【技术领域】
1.本技术涉及余热锅炉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应用于余热锅炉的上水方法及系统。


背景技术:



2.燃气-蒸汽联合循环发电机组,由于具有高效低耗、启动快、调节灵活、可用率高、投资省、建设周期短及环境污染小等优点,在国内外电力行业正日益得到重视和发展。
3.在机组停运多天后,按规定余热锅炉需进行热炉放水保养。因此在机组启动前,需对锅炉高、中、低压汽包进行冲洗并上水至正常水位。运行人员在锅炉上水操作中,方法通常有两种:一是启动凝泵、中压给水泵、高压给水泵分别对低、中、高汽包进行上水,上水时间约为2小时,总耗电量1304kw.h。二是启动凝补水泵分别对低、中、高汽包上水,上水时间约为9小时,总耗电量352kw.h。按第一种方法进行上水耗电量较大,按第二种方法进行上水则耗时较长。


技术实现要素:



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应用于余热锅炉的上水方法及系统,能够大大缩短上水时间及耗电量。
5.本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6.一种余热锅炉上水方法,包括:
7.在余热锅炉内高压汽包上设有高压给水模块
8.在余热锅炉内中压汽包上设有中压给水模块;
9.在余热锅炉内低压汽包上设有低压给水模块;以及
10.设有用于将凝汽器内的凝结水分别输送至高压给水模块、中压给水模块以及低压给水模块的凝结水泵;
11.所述凝结水泵与高压给水模块之间还连通设有凝结水至高压给水泵入口调节阀,所述上水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2.s1、启动凝结水泵,开启凝结水至高压给水泵入口调节阀,将凝汽器内的凝结水分别输送至高压给水模块、中压给水模块以及低压给水模块;
13.s2、开启低压给水模块,对低压汽包进行上水冲洗;
14.s3、开启中压给水模块,对中压汽包进行上水冲洗;
15.s4、开启高压给水模块,对高压汽包进行上水冲洗。
16.如上所述的一种应用于余热锅炉的上水方法,步骤s1中,变频启动凝结水泵,维持该凝结水泵频率在26-40hz、凝结水泵出口压力在1.2-1.8mpa。
17.如上所述的一种应用于余热锅炉的上水方法,步骤s1中,所述凝结水至高压给水泵入口调节阀为凝结水至高压给水泵入口调节阀,开启凝结水至高压给水泵入口调节阀100%开度。
18.如上所述的一种应用于余热锅炉的上水方法,步骤s2中,低压给水模块为低压给水调节阀,开启低压给水调节阀,对低压汽包进行上水冲洗。
19.如上所述的一种应用于余热锅炉的上水方法,步骤s3中,中压给水模块包括中压给水泵以及与其连接的中压给水调节阀,开启中压给水泵入口手动门、出口电动门、中压给水调节阀,对中压汽包进行上水冲洗。
20.如上所述的一种应用于余热锅炉的上水方法,步骤s4中,高压给水模块包括高压给水泵以及与其连接的高压给水调节阀,开启高压给水泵入口手动门、出口电动门、高压给水调节阀,对高压汽包进行上水冲洗。
21.如上所述的一种应用于余热锅炉的上水方法,开启中压给水泵入口手动门、出口电动门、中压给水调节阀后,维持中压给水泵出口压力为0.3-0.4mpa。
22.如上所述的一种应用于余热锅炉的上水方法,开启高压给水泵入口手动门、出口电动门、高压给水调节阀后,维持高压给水泵出口压力为0.3-0.4mpa。
23.本技术还公开了一种应用于余热锅炉的上水系统,包括:
24.低压给水模块,与余热锅炉内低压汽包连接,用于对低压汽包进行上水冲洗;
25.中压给水模块,与余热锅炉内中压汽包连接,用于对中压汽包进行上水冲洗;
26.高压给水模块,与余热锅炉内高压汽包连接,用于对高压汽包进行上水冲洗;
27.上水模块,用于将凝汽器内的凝结水分别输送至高压给水模块、中压给水模块以及低压给水模块。
28.如上所述的一种应用于余热锅炉的上水系统,所述上水模块包括用于将凝汽器内的凝结水分别输送至高压给水模块、中压给水模块以及低压给水模块的凝结水泵,所述凝结水泵与高压给水模块之间还设有凝结水至高压给水泵入口调节阀。
29.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有如下优点:本技术通过启动凝结水泵,开启凝结水至高压给水泵入口调节阀,同时对高、中、低压汽包进行上水冲洗,能够大大缩短上水时间及耗电量。与优化前第一种上水方法比较,耗时不变,耗电量减小1004kw.h;与优化前第二种上水方法比较,耗时减少7.5小时,耗电量减少52kw.h。
【附图说明】
30.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31.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余热锅炉上水示意图。
32.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上水方法的步骤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33.为了使本技术所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
34.如图1至2所示,本技术实施例提出一种应用于余热锅炉的上水方法,包括:
35.在余热锅炉内高压汽包2上设有高压给水模块;
36.在余热锅炉内中压汽包3上设有中压给水模块;
37.在余热锅炉内低压汽包4上设有低压给水模块;以及
38.设有用于将凝汽器1内的凝结水分别输送至高压给水模块、中压给水模块以及低压给水模块的凝结水泵5;
39.所述凝结水泵5与高压给水模块之间还连通设有凝结水至高压给水泵入口调节阀6,所述上水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40.s1、启动凝结水泵5,开启凝结水至高压给水泵入口调节阀6,将凝汽器1内的凝结水分别输送至高压给水模块、中压给水模块以及低压给水模块;
41.s2、开启低压给水模块,对低压汽包4进行上水冲洗;
42.s3、开启中压给水模块,对中压汽包3进行上水冲洗;
43.s4、开启高压给水模块,对高压汽包2进行上水冲洗。
44.进一步地,步骤s1中,变频启动凝结水泵5,维持该凝结水泵5频率在26-40hz、凝结水泵出口压力在1.2-1.8mpa。本实施例中,维持频率26hz(最低安全频率),凝泵出口压力约1.2mpa,且根据实际情况需要,配备两台6kv变频调速凝结水泵5,一台运行,一台备用,防止变频调速凝结水泵5突然损坏影响上水作业,其额定功率均为800kw。
45.步骤s1中,所述凝结水至高压给水泵入口调节阀6为凝结水至高压给水泵入口调节阀,开启凝结水至高压给水泵入口调节阀100%开度。保证能将凝汽器1内的凝结水输送至高压给水泵。本实施例中,
46.步骤s2中,低压给水模块为低压给水调节阀41,开启低压给水调节阀41,对低压汽包4进行上水冲洗。
47.步骤s3中,中压给水模块包括中压给水泵31以及与其连接的中压给水调节阀32,所述中压给水调节阀32设置于余热锅炉顶部,开启中压给水泵入口手动门、出口电动门、中压给水调节阀32,对中压汽包3进行上水冲洗。开启中压给水泵入口手动门、出口电动门、中压给水调节阀32后,维持中压给水泵31出口压力为0.3-0.4mpa。本实施例中,维持中压给水泵31出口压力约0.35mpa,且根据实际情况需要,配备两台6kv定速中压给水泵31,一台运行,一台备用,防止中压给水泵31突然损坏影响上水作,其额定功率均为280kw。
48.步骤s4中,高压给水模块包括高压给水泵21以及与其连接的高压给水调节阀22,所述高压给水调节阀22设置于余热锅炉顶部,开启高压给水泵入口手动门、出口电动门、高压给水调节阀22,对高压汽包2进行上水冲洗。开启高压给水泵入口手动门、出口电动门、高压给水调节阀22后,维持高压给水泵21出口压力为0.3-0.4mpa。本实施例中,维持高压给水泵21出口压力约0.35mpa,且根据实际情况需要,配备两台6kv变频调速高压给水泵21,一台运行,一台备用,防止高压给水泵21突然损坏影响上水作业,其额定功率均为2500kw。
49.为更好地理解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本实施例还公开了一种应用于余热锅炉的上水系统,包括:
50.低压给水模块,与余热锅炉内低压汽包4连接,用于对低压汽包4进行上水冲洗;
51.中压给水模块,与余热锅炉内中压汽包3连接,用于对中压汽包3进行上水冲洗;
52.高压给水模块,与余热锅炉内高压汽包2连接,用于对高压汽包2进行上水冲洗;
53.上水模块,用于将凝汽器1内的凝结水分别输送至高压给水模块、中压给水模块以
及低压给水模块。
54.所述上水模块包括用于将凝汽器1内的凝结水分别输送至高压给水模块、中压给水模块以及低压给水模块的凝结水泵5,所述凝结水泵5与高压给水模块之间还设有凝结水至高压给水泵入口调节阀6。
55.为更好地理解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其工作原理阐述如下:
56.本实施例中,变频启动凝结水泵5,维持频率26hz(最低安全频率),凝结水泵5出口压力约1.2mpa,同时对低、中、高压汽包进行上水冲洗,上水时间只需1.5小时,耗电量300kw.h。开启低压给水调节阀41,对低压汽包4进行上水冲洗;开启凝结水至高压给水泵入口调节阀100%开度,开启高压给水泵入口手动门、出口电动门、高压给水调门,维持高压给水泵21出口压力约0.35mpa,对高压汽包2进行上水冲洗;开启中压给水泵入口手动门、出口电动门、中压给水调门,维持中压给水泵31出口压力约0.35mpa,对中压汽包3进行上水冲洗。与优化前第一种上水方法比较,耗时不变,耗电量减小1004kw.h;与优化前第二种上水方法比较,耗时减少7.5小时,耗电量减少52kw.h。
57.应当理解的是,本技术中采用术语“第一”、“第二”等来描述各种信息,但这些信息不应限于这些术语,这些术语仅用来将同一类型的信息彼此区分开。例如,在不脱离本技术范围的情况下,“第一”信息也可以被称为“第二”信息,类似的,“第二”信息也可以被称为“第一”信息。此外,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58.如上所述是结合具体内容提供的一种或多种实施方式,并不认定本技术的具体实施只局限于这些说明。凡与本技术的方法、结构等近似、雷同,或是对于本技术构思前提下做出若干技术推演,或替换都应当视为本技术的保护范围。

技术特征:


1.一种应用于余热锅炉的上水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在余热锅炉内高压汽包(2)上设有高压给水模块;在余热锅炉内中压汽包(3)上设有中压给水模块;在余热锅炉内低压汽包(4)上设有低压给水模块;以及设有用于将凝汽器(1)内的凝结水分别输送至高压给水模块、中压给水模块以及低压给水模块的凝结水泵(5);所述凝结水泵(5)与高压给水模块之间还连通设有凝结水至高压给水泵入口调节阀(6),所述上水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启动凝结水泵(5),开启凝结水至高压给水泵入口调节阀(6),将凝汽器(1)内的凝结水分别输送至高压给水模块、中压给水模块以及低压给水模块;s2、开启低压给水模块,对低压汽包(4)进行上水冲洗;s3、开启中压给水模块,对中压汽包(3)进行上水冲洗;s4、开启高压给水模块,对高压汽包(2)进行上水冲洗。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应用于余热锅炉的上水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1中,变频启动凝结水泵(5),维持该凝结水泵(5)频率在26-40hz、凝结水泵出口压力在1.2-1.8mpa。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应用于余热锅炉的上水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1中,所述凝结水至高压给水泵入口调节阀(6)为凝结水至高压给水泵入口调节阀,开启凝结水至高压给水泵入口调节阀100%开度。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应用于余热锅炉的上水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2中,低压给水模块为低压给水调节阀(41),开启低压给水调节阀(41),对低压汽包(4)进行上水冲洗。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应用于余热锅炉的上水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3中,中压给水模块包括中压给水泵(31)以及与其连接的中压给水调节阀(32),开启中压给水泵入口手动门、出口电动门、中压给水调节阀(32),对中压汽包(3)进行上水冲洗。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应用于余热锅炉的上水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4中,高压给水模块包括高压给水泵(21)以及与其连接的高压给水调节阀(22),开启高压给水泵入口手动门、出口电动门、高压给水调节阀(22),对高压汽包(2)进行上水冲洗。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应用于余热锅炉的上水方法,其特征在于,开启中压给水泵入口手动门、出口电动门、中压给水调节阀(32)后,维持中压给水泵(31)出口压力为0.3-0.4mpa。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应用于余热锅炉的上水方法,其特征在于,开启高压给水泵入口手动门、出口电动门、高压给水调节阀(22)后,维持高压给水泵(21)出口压力为0.3-0.4mpa。9.一种应用于余热锅炉的上水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低压给水模块,与余热锅炉内低压汽包(4)连接,用于对低压汽包(4)进行上水冲洗;中压给水模块,与余热锅炉内中压汽包(3)连接,用于对中压汽包(3)进行上水冲洗;高压给水模块,与余热锅炉内高压汽包(2)连接,用于对高压汽包(2)进行上水冲洗;上水模块,用于将凝汽器(1)内的凝结水分别输送至高压给水模块、中压给水模块以及
低压给水模块。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应用于余热锅炉的上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水模块包括用于将凝汽器(1)内的凝结水分别输送至高压给水模块、中压给水模块以及低压给水模块的凝结水泵(5),所述凝结水泵(5)与高压给水模块之间还设有凝结水至高压给水泵入口调节阀(6)。

技术总结


本申请提供一种应用于余热锅炉的上水方法及系统,所述上水方法,包括设置有高压给水模块、中压给水模块、低压给水模块,以及用于将凝汽器内的凝结水分别输送至高压给水模块、中压给水模块以及低压给水模块的凝结水泵,所述凝结水泵与高压给水模块之间还设有凝结水至高压给水泵入口调节阀,所述上水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启动凝结水泵,开启凝结水至高压给水泵入口调节阀,同时将凝汽器内的凝结水分别输送至高压给水模块、中压给水模块以及低压给水模块;S2、开启低压给水模块,对低压汽包进行上水冲洗;S3、开启中压给水模块,对中压汽包进行上水冲洗;S4、开启高压给水模块,对高压汽包进行上水冲洗。本申请能够大大缩短上水时间及耗电量。电量。电量。


技术研发人员:

李佰勇 熊波 秦光明 陈超明 卞江 吴琦 黄中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

中山嘉明电力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2021.11.03

技术公布日:

2022/3/3

本文发布于:2024-09-21 01:48:53,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tex/3/23708.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汽包   模块   余热   凝结水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