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知觉

经验对视知觉的影响
摘要视觉所感受到的不仅是眼前所见的信息,过去积累的“经验”也会参与影响,人的每一次“看”都会涉及其视觉经验和知觉经验的交替、更新。其经验主要指源于社会生活中的视觉经验,会使观赏者视觉心理的产生能动反应,对其视知觉的构建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效果。本文主要从生理机能、社会文化积淀、格式塔效应、矛盾空间、渗流理论五方面阐述经验对视知觉的重要影响。
关键词视觉经验  malaki paul视知觉  影响  心理
视知觉是从眼球受到视觉刺激后,一路传导到大脑接收和辨识的过程,包含视觉刺激撷取、组织视觉讯息及最后作出适当的反应。其在心理学中是一种将到达眼睛的可见光信息的解释,并利用其来计划或行动的能力。其主要由视觉注意力、视觉记忆、图形区辨和视觉想象四方面构成,包括视觉接受和视觉认识两大部分。
视知觉往往受多重因素的影响,包括视觉生理机能、生活环境、社会文化积淀、专业知识、视觉经验等等。其中,经验(主要指源于社会生活中的视觉经验)对视知觉有着最不可忽视
的作用。对此,心理学家鲁道夫·阿恩海姆认为此经验是经过很漫长的时间才被建构的。他曾在《艺术与视知觉》一书中指出:“眼前所得到的经验,从来都不是凭空出现的,它是从一个人毕生所获取的无数经验当中发展出来的最新经验。因此,新的经验图式,总是与过去所知觉到的各种形状的记忆痕迹相联系。”即视觉所感受到的不仅是眼前所见的信息,过去积累的“经验”也会参与影响,人的每一次“看”都会涉及其视觉经验和知觉经验的交替、更新。
同时,英国著名的视觉心理学家格利高里也告诉我们:“对物体的视觉包含了许多信息来源。这些信息来源超出了我们注视一个物体时眼睛所接受的信息。它通常包括由过去经验所产生的对物体的认识。”例如,我们能从倒立的金字塔形上“看出”不稳定感,是源于对实物的印象。在看斜线时感觉到动感,也是由于我们有了在斜面上的物体会滑落的生活经验。在彩构成中,白分量“轻”,黑分量“重”,红使人兴奋、刺激,蓝给人以沉静感,这些感觉同生活中对实物的视觉感受经验也是大致吻合的。
一、经验在生理机能上对视知觉的影响
有这样一个例子,我们常从以频闪式样制造的霓虹灯广告牌上看到字母、图案、花边等不停地移动,但实际上仅仅是灯光的时亮时灭,它们自身并没有运动。由于灯光迅速地相继在相
距不太远的位置上出现时,会在人们的大脑皮层中产生某种生理短路,神经兴奋就从一个点迅速传向另一个点,与这样一个生理过程相对应的视觉经验就是我们看到的同一个光点的位移。”这正如阿恩海姆曾说:“我们在不动的式样中感受到的‘运动’,是大脑在对知觉刺激进行组织时激起的生理活动的心理对应物。该运动性质就是视觉经验的性质,或者说,它与视觉经验密不可分。
二、经验在社会文化积淀方面对视知觉的影响
对个人而言,人们在观看理解物体时,并不满足于把看到的东西“组织”成一种视觉意象,还要进一步把这个直接看到的形象与另一个形象联系起来。所以在生活中就会出现有趣的现象:专家和外行人会看到不同的东西,不同的专家从中看到的东西也不相同。例如,胎圈用钢丝美术中的三维空间感来源于生活与专业训练,没有受过美术专业训练的人,不可能在石膏像上看出诸多的“素描关系”。又如熟悉几何抽象画家蒙德里安绘画的观者一眼就能从服装设计大师依夫·圣·洛朗设计的时装中看出两者之间的联系,而不了解蒙德里安画风的观者则可能只是将它看成大格子式样。
对集体而言,因不同地域、不同文化土壤上所萌发并逐渐成长起来的文明不同,所形成的
文化价值观和心理审美结构就会有差异,这就导致了整体的文化背景对人视知觉造成的较大冲击性。就像博厄斯在其《原始艺术》中提到:不同部落的美洲印地安人所赋予的某些基本图案的各种意义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们不同的文化背景。”就像一个很简单的例子:莲花象征着高洁,出污泥而不染,尤其深得中国文人的喜爱。在佛教传入中国后彩油泥,其更成了清净、圣洁、吉祥的象征,成为吉祥纹样“暗八宝”之一。而在日本,莲花的意义却大相径庭,它是祭奠的象征。衣架钩
三、经验中格式塔效应对视知觉的影响
经诸多心理学家研究:在人的视知觉中,存在一种“格式塔效应。即是对整体的认知,将感觉获得的信息综合成是否符合自身需要的整体形象,由此决定取舍的行为反应。
比如,人的视觉中常会存在图形和背景之间的相互作用现象:一个两可图,它既可以被看成是一个花瓶,也可以被看成是两个相对的面孔,但我们不可能在看到花瓶的同时也看到对着的面孔。因为人们总是把视野中某些具有图形特性的部分选出来作为知觉对象,而把其他部分视为背景。该种图形与背景关系的现象恰是“格式塔效应”的一项反映,同时也是 “格式塔”学派中的一项组织原则。他们认为图形的位置和大小并不是图形知觉中的最重要
的属性,而图形各部分之间的相互关系才是最重要的。他们还发现,人们会遵循下述的组织性原则把图形各个部分有机地联系起来:(1)接近性原则——人们看图形时倾向于把图形中接近的成分看成一组。(2)相似性原则——人们倾向于把相似的成分看成一组。(3)封闭性原则——人们倾向于识别出封闭的或者完整的图形。(4)良好连续原则——门窗幕墙胶条人们倾向于识别出有规则的相继的连续图形。(5)对称性原则——人们倾向于识别出自然的、平衡的和对称的图形。这些组织原则所构建的视觉经验,都对人的视知觉起到潜移默化的影响作用。
四、经验中矛盾空间对视知觉的影响
在视觉经验中,“矛盾空间”的产生也是种极具趣味性的现象,其核心是运用“错视” (即人们的知识判断与所观察的形态在现实的特征中间所具有的矛盾错觉经验)原理。它常存在于以下几种表现形态:(1)封闭性表现形态,即指补充存在于不完整视觉画面上的间隙或空间的知觉倾向。初看时显得支离破碎、毫无关联的各种形态的集合,在一种封闭的条件下,也可能成为一种有意义的视觉形态。(2)反转性表现形态,某些几何图形在二维的平面空间中呈现出三维空间的立体感及具有视幻效果的视觉画面,其能使某个图形在空间上的效果发生逆转和变换,从异常简单的线到相当复杂的面。(3)重叠性表现形态,当人们
的眼睛注视着画面某一特定的部分时这部分就会呈现出暂时的和秩序感,然而,长时间驻留在某一特定部分又易使人眼产生疲劳,此时,一种形态往往会与其他形象出现重叠,使原有的视觉形象变得错综复杂起来,进而产生一种新的形象性质并可能出现二次形象特征。(4)累进性表现形态,无限的空间视觉化常常可以凭借数列形态加以表现,它可以有效地使人感觉到三维的深度所产生的空间错视效果。
例如: 公认的最富颠覆性的作品——毕加索于1907年创作的《亚威农的少女》恰是“矛盾空间”中“错视”的应用,同时这也无疑是一种创新型视知觉经验的建构。它的特点非常明显:一是,多视点使人觉得头晕目眩,头、鼻子、眼睛皆以侧面的形象呈现;二是,人物形象要么被拉长,要么被扭曲,呈现为碎小的平面几何图案;三是,画面上没有深进去的任何部分,没有任何掩藏的东西,这意味着看不见任何东西;四是是非洲木雕面具的运用。头晕目眩是因为,画面展示的是全方位的空间,也就是要将物象的所有侧面皆展现在二维平面上;几何小平面则是对眼前存在物象地消解,而这就使人实际在画面上看到的不是具体的一个侧面,而是物象的每一部分结构。毕加索试图通过转换视知觉经验来认识真正的真实存在。
五、经验中渗流理论对视知觉的影响
用电监控
设想一个均匀铺满干燥砂粒的正方形沙盘上,一个人在随意地向沙盘内任意部位喷洒水滴,随着这一过程的继续,沙盘中被浸湿砂粒的面积将逐渐扩大并相互联接。科学家经过多次重复试验发现,当湿润面积增加到沙盘总面积的59.3%时,沙盘的左、右侧(或上、下侧)才可以被湿润部分完全连通。只有在其“湿润区域”连通的瞬间,人们的视觉平衡感才是最好的。像渗流这种无规、随机的现象竟被一个精确数字的主宰,而其居然同奇妙的黄金分割比例一样,与人的视觉心理平衡有某种内在联系,不能不使人产生奇妙之感。
该渗透理论映射出人视觉经验中的一种视觉平衡,它无形中在视知觉接收与认识过程中,树立了视知觉的本能力量。
综上所述, 经验会使观赏者视觉心理的产生能动反应,对其视知觉的构建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效果。在很多情况下,一幅画、一个图形、一种抽象的形式之所以能唤起观赏者丰富的视知觉体验,都是由于人们的视觉经验、生活体验及专业知识和文化修养等因素的参与作用。
参考文献
[1]阿恩海姆《视觉思维——审美直觉心理学》,由腾守尧译,四川人民出版社19983月版。 
[2]阿恩海姆《艺术与视知觉》,由腾守尧、朱疆源译,四川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

本文发布于:2024-09-25 20:35:55,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tex/3/237053.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视觉   经验   知觉   图形   人们   看到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