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能源站循环水互联供冷供热系统

多能源站循环水互联供冷供热系统
张晓鸥
北京首都工程建筑设计有限公司
摘 要: 本文在空调采暖水系统中普遍采用的 “平衡管” 原理的基础上提出的多不稳定冷热源联合供冷供热方法, 不仅能实现不同品位能源的联合利用, 也能方便地实现不同能源站之间的热量直接输送, 使之构成简单的网络系
统, 其特点是: 减少间接传热环节, 降低能量品位损失。通过循环水关联起来的多能源网络, 各能源支路的循环水 流量可独立控制。 可根据能源品位高低依次向循环水供能。 这种方法适用于水作为热媒的各种低品位不稳定能源 回收利用场合。
关键词: 冷冻站 供热站 废热利用 免费供冷 热泵 平衡管
Hydronic Central Cooling or Heating Plants Interconnection
ZHANG Xiao­ou
Beijing Capital Engineering Architectural Design Co.,Ltd.
Abstract: Based on the “Common Pipe ” principle generally applied by hydronic system,this paper proposes a cooling and heating supply method deriving from many unstable and coordinated cool­heat sources.The method can not only jointly utilize energies of different grades,but also conveniently and directly transfer heats among different central plant. Therefore,a simple network system can be built among different central plants.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system are as follows:1)to reduce indirect heat­conducting sections and lower energy losses at different grades;2)a multi­source network is established through the coordination of circulating water,the flow of circulating water of branch sources is independently controlled;3)energies can be supplied to the circulating water according to energy grades.The method is applicable for recycling various low­grade and unstable energies,with water as its heating medium.
Keywords:central plant,waste heat utilization,free cooling,hot pump,common pipe
收稿日期: 2019­11­11
作者简介: 张晓鸥 (1963~), 男, 硕士, 高工; 北京市海淀区北洼路18号颐安商务楼5层 (100089); E­mail:******************
0 引言
众所周知, 数据中心常年需要供冷, 换言之, 常年 会有低品位热量稳定地产生。目前为止,
绝大多数数 据中心所产生的这部分热量仅作为 “废热” 排入了室 外空气或水体中, 未得到任何有效再利用。
在当今节能减排的大背景下, 空气源、 地源、 污水 源热泵等已成为绿建筑设计主选供热系统方式。与 这些热量来源比较, 数据中心 “废热” 利用具有诸多优 势: ①供热稳定,
这种稳定性不仅体现在量的方面, 更 体现在品位 (温度) 方面。②能源品位适中, 如从冷冻 水中取热, 其温度区间大致在12~18 益。③热泵热回 收系统有效能源利用是双向的, 冷凝器侧向需热方供
热, 同时蒸发器侧向数据中心供冷, 这是与其他热泵系 统的本质区别。
对于一般冷冻水供冷系统,
只需控制冷冻水供水 温度及供冷量即可, 冷却侧排出的热量完全取决于供 冷量的多少。而数据中心热回收热泵系统,要将制冷 时吸收的热量用于供热, 不仅要按照机房需冷量控制 供冷负荷, 还需按照需热侧热负荷控制供热量, 系统存
第40 卷第 1 期 2021 年1 月
建 筑 热 能 通 风 空 调
Building Energy &Environment Vol.40No.1 Jan.2021.54~57
文章编号: 1003­0344 (2021) 1­054­5
在双向控制的难题, 因此必须采取适当的解耦措施保 证运行稳定。
热回收系统要解决的另外一个问题是如何避免 或降低能源品位的损失。减少温差传热环节是解决这 一问题的最有效手段。热泵机组冷冻水直接用于数据
机房空调末端,冷凝侧热水直接用于热用户末端设 备, 无疑是最理想的选择。
1一次水与二次水直联解耦措施-平衡管
在常规的冷冻水或采暖水系统设计时, 设计师面 临同样上述两个问题。为了避免二次泵系统一次水与 二次水间的热能品位损失, 通常采用平衡管替代换热 器, 主要系统形式可归纳为三种。
图 1为包括末端负荷循环泵的二次泵变流量冷 冻水系统 [1]。平衡管与制冷机并联, 起到冷机侧循环水 (一次水) 流量与二次循环水流量解耦作用。
拉链鞋
图1 变流量冷冻水系统
图 2中, 在供热循环水主回路上串联了多个带二 次循环泵的二次水子系统 [1]。子系统平衡管 (如 AB、 CD等管段) 为循环水主回路管道的一部分。平衡管作 用同样是将循环水主回路 (一次水) 流量与二次循环 水流量解耦。此系统可根据二次侧需求按品位高低依 次供水, 其主要目的是加大供回水温差, 降低一次水 流量。
图2 多个二次侧子系统串联于主循环水回路
图 3所示系统将热泵机组串联在常规制冷机组 回水管上 [2]。热泵机组可优先满负荷运行, 提供最大热 回收量。由于热泵机组制冷效率比常规单冷机组低, 因此调节其供水温度满足所需热回收量即可, 让其它 单冷机组承担更多的冷负荷。
图3 热回收机组优先旁通
根据图3系统形式,结合普遍采用的冷却塔免费 供冷方案, 数据中心带热回收的制冷系统可设计为图 4所示形式。
图4 数据中心带热回收的制冷系统方案
从图4可以发现,冷却塔免费供冷回水点在热泵 机组供水点下游, 由于热泵机组供冷作用, 降低了冷却 塔供冷时的回水温度,缩短了冷却塔免费供冷时长。 除非热回收负荷占总制冷负荷比例很小, 否则该方案 是非常不合理的。
其次, 单冷机组的主回路为一次泵系统, 冷冻水 100%流经单冷机组蒸发器, 当大部分冷量可由热回收 机组或冷却塔提供时, 虽然单冷机组仅需负担少量负 荷,多台并联单冷机组也需全部启动。这显然不利于 机组的运行调节,降低了系统效率。由于制冷机调节 能力限制, 必须限定单冷机的进水温度不能过低, 防止 机组进出水温差过小。
再者, 冷水机组对最低允许冷却水进口温度有一 定要求, 当冷却塔出水温度低于限定值时, 必须通过冷 却水旁通措施来提高机组进水温度。该限定值一般为 17~20益 3]。当板式换热器设计换热温差 2益时, 单冷 机与冷却塔串联运行所对应的冷冻水回水温度高达 19~22益,高于常规数据机房冷冻水回水设计温度 (18益)。应选择冷却水进水温度16益的冷水机组, 对 应的冷冻水回水温度18益。 但是在实际运行中很难保 证回水温度符合设计值。对于图4所示的带热回收的 制冷系统, 冬季热回收工况下, 进入换热器的冷冻水温 度还会进一步降低, 这使得冷却塔与单冷机串联制冷 运行无法实现。文献[3]给出的解决方案是将冷却水循 环泵置于冷机冷却水出口总管上,
虽然通过旁通可提
张晓鸥等: 多能源站循环水互联供冷供热系统
第 40 卷第 1 期 ·55·
高冷机冷却水进口水温,但是有可能造成管路负压。 对于文献[3]给出的系统 2, 仅有最大 57%的冷却水流 经冷却塔及板式换热器, 其具体运行模式作者未给出 合理说明。
文献[4]介绍了最新型的采用永磁同步变频电机 的高温冷水机组。离心机可实现冷冻水出水与冷却水 进水零温差运行, 螺杆机可实现负温差运行。只有选 用这种机组, 方可以实现冷却塔免费制冷与单冷机制 冷串联运行, 即图4方案才可实现。
2数据中心热回收的制冷系统优化方案
北冰红葡萄酒优化措施可归纳为四方面内容, 参见图5。
1) 改一次泵系统为二次泵系统, 单冷机组投入台 数可根据冷量需求确定。假设二次冷冻水供回水温度 设定为12益/18益, 配置的单冷机组 (不含备用机) 为 3台,当热泵机组与冷却塔联合供冷已将冷冻水温度 从18益降至13益时,仅需投入 1台单冷机即可满足 冷量需求。应该注意的是, 这时单冷机的冷冻水出水 温度应为10益。
2) 免费制冷投入的冷却塔为 “闲置” 冷却塔, 即未 投入使用的单冷机配套冷却塔。由于冗余设计要求, 数据中心供冷系统需重复配备大量设备。重复配置的 冷却塔可投入免费供冷运行。
3)单冷机组供冷与冷却塔供冷独立为两个子冷 源。两系统投入运行的设备、 管路、 控制等相对独立。抑制的生活
4)对比各子冷源供回水点在二次冷冻水供回水 总管上的相对位置, 冷却塔供冷系统在热泵热回收系 统上游, 水温相对较高, 更有效利用自然冷源。
图5 数据中心带热回收的制冷系统优化方案
3多不稳定冷热源联合供冷供热系统
为了使图 5所展示的优化方案具有更广泛的应 用空间, 对其深层次的原理进行分析后, 大致可以得 出以下几点一般性的系统描述:
1) 该系统二次侧为循环水系统, 供冷还是供热取 决于用户侧的需求。当二次侧需要供冷时,一次侧各 个子冷源启动供冷, 当二次侧需要供热时, 一次侧各个 子热源启动供热。子热源可以是锅炉、 市政热力, 也可 以是热回收热泵、 空气源热泵、 水源热泵、 土壤源热泵、 太阳能供热装置等。该系统适用于各种冷热源形式。
2) 二次水回水总管上可连接多个子冷热源 (以下 称为子源)。子源在回水总管上的连接位置应根据其 提供的能源品位确定, 根据品位高低顺序排列, 品位越 低越靠近回水上游。能源品位要通过系统运行效率比 较确定。图5中三种冷源品位由高到低分别是单冷机 组、 热泵机组、 冷却塔。热源方面, 如果热泵与锅炉联 合供热, 由于热泵冷凝侧温度对效率影响显著, 冷凝侧 温度越低热泵效率越高, 应尽可能降低热泵供热的一 次水温度, 因此热泵热源品位应低于锅炉。
3) 二次侧用户需求是由各子源联合提供的, 但不 需根据二次水供水温度控制每一个子源, 仅需控制一 个子源的供冷供热量保证二次水供水温度稳定即可。 因此, 各子源中, 仅需保证一个子源是稳定可控的, 其 他子源对于该二次用户可以是不稳定的。
4) 实现各子源的循环水流量独立控制, 与二次水 流量解耦。
5) 稳定可控源与不稳定源之间是可以转换的。以 图5为例: ①在三冷源均需启动才能满足用户需求时, 单冷机组为稳定可控冷源。②当启动热泵机组及冷却 塔联合供冷即可满足需求时, 冷却塔即为稳定可控冷 源。③如果热泵机组供热量需根据热用户需求进行调 节, 其相对于供热侧必须是稳定可控源, 而相对于供冷 侧必然是不稳定和不可控的。
6) 子源启动的优先权是不同的。优先权应根据一 次能源利用率确定。 例如图5系统: 热泵机组应最先被 启动, 冷却塔次之, 单冷机组最后启动。当冷需求下降 或其它冷源供给量升高, 首先减低负荷
的应该是单冷 机组。如果单冷机组完全停机,冷需求继续下降或热 回收机组供冷量持续升高, 这时需控制减少冷却塔供 冷量。
7) 是否是稳定可控源与能源品位无关, 它应是所 有启动子源中一次能源利用率最低的那个源。
8) 在避免二次水回水倒流的条件下, 子源是可以 并联的。任何情况下满足G1>G2+G3时, 可将热泵机 组和冷却塔两个子冷源并联 (见图 6)。
9) 子源供回水管可直接与二次水总管相连 (建议 供回水接点间距最少为 10倍总管管径 [1]), 也可与串
联在二次水总管上的储能罐等设备相连。 2021年
建 筑 热 能 通 风 空 调 ·56·
10) 子源供回水温差相对于二次水供回水温差有 较大的调整空间, 如: 锅炉供热时, 可加大锅炉供回水 温差, 减小水流量, 降低一次泵能耗。
图6 热泵机组与冷却塔制冷并联方案
文献[5]公开的多不稳定冷热源联合供冷供热混 水系统结构 (见图 7) 及应用方式, 对上述一般性描述 给出了系统图示和实施阐释。这里补充三点说明: 1) 由于子源供回水管, 不仅可直接接至用户侧二 次水总管上,还可与串联在二次水总管上的储能罐、 平衡罐、 集分水器等设备相连 (例如太阳能作为热源 供热时, 储热罐是必配设备)。因此, 文献[5]用混水器 这一构件名称代表各种不同的连接方式。
2)连接在某一个混水器上的子源可以是多个子 源的并联。
3) 一般正常运行情况下, 应保证混水器中的水流 方向与二次水流动方向一致, 子源的回水温度与该混 水器上游二次水总管中水温相同 (如图 7)。在某些特 殊工况下 (如储能罐蓄能工况), 允许回流情况产生, 此 时子源的回水温度不等于该混水器上游二次水总管 中水温。
图7 多不稳定冷热源联合供冷
供热混水系统结构示意
4循环水互联网络系统
4.1杭州某数据中心供冷供热方案
该数据中心, 共建三栋办公楼及一座数据机房。
办公楼采用集中空调系统,夏季供冷冬季供暖,
夏季设计总冷负荷 7300kW, 冬季设计总热负荷 4900 kW。
数据机房常年需要供冷,总设计冷负荷 27500 kW。
办公楼冷源共选用了三台 2150kW离心机及一 台1230kW螺杆机,三台离心机中两台为热泵机组, 冬季向办公楼供暖同时向数据机房供冷。
数据机房冷源按两个冷站设置, 每个冷站负担总 冷负荷的 50%, 分别选用四台 4570kW离心机 (三用 一备), 并一对一配置冷却塔、 冷冻水循环泵及冷却水 循环泵。
考虑到办公楼在数据机房前期建设, 办公楼冷源 未与数据机房冷源合建, 且另设锅炉房作为办公楼采 暖前期热源及数据机房建成后的备用热源。
这样便形成了由数据机房冷站, 办公楼热泵机房 及锅炉房组成的联合供冷供热系统 (见图 8), 本文称 之为循环水互联网络系统。
图8 多能源站联合供冷供热系统示意
4.2循环水互联网络系统初探
工程实例中的循环水互联网络仅实现了三个能 源站互联, 其网络架构见图 9a。数据机房产生的热量 仅有少部分用于办公楼冬季采暖。如果能向周边更多 热用户输出热量, 这个网络系统具有较大的扩展可能 (见图9b)。对于太阳能供热系统, 可以设计成链状网 络实现能量接力输送 (见图 9c), 以适应集热器的分散 布置。
图9
几种循环水互联网络架构
(下转53页)
张晓鸥等: 多能源站循环水互联供冷供热系统
第 40 卷第 1 期 ·57·
[3]陈厚涛,赵兵,徐进,等.燃煤飞灰超细颗粒物声波团聚清除的
实验研究[J].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07, 27(35):28­32.
[4]吕韩雷,王雪,朱廷钰,等.细颗粒物电凝并技术研究进展[C]//
第十九届 SO2,NOX,PM2.5,Hg污染防治技术研讨会论文集.
2015.
[5]Jofre­Monseny J,Marin­Lopez R, Viladecans­Marsal E.The me­
chanisms of agglomeration: Evidence from the effect of inter­ind­ ustry relations on the location of new firms[J]. Journal of Urb­
an Economics,2011,70(2­3):61­74.
[6]孙露娟,杨林军,张霞,等.洗涤塔脱除燃烧源超细颗粒的实验
研究[J].化工学报,2008,59(6):1508­1514.
[7]Fletcher N H.Size Effect in Heterogeneous Nucleation[J].Journ­
al of Chemical Physics,1958,29(3): 572­576.
[8]Yoshida T,Kousaka Y,Okuyama K.Growth of Aerosol Particles
by Condensation[J].Industrial& Engineering Chemistry Resear­ ch,1976,15(1):37­41.
[9]Talanquer V,Oxtoby D W.Nucleation on a solid substrate:A de­
nsity functional approach[J].Journal of Chemical Physics,1996,
104(4):1483.
[10]徐俊超.细颗粒核化凝结长大实验平台设计及特性研究[D].南
京:东南大学,2014.
[11]Wagner P E.Aerosol Growth by Condensation[M]. Berlin: Sprin­
ger Berlin Heidelberg,1982
[12]Kulmala M,Majerowicz A,Wagner P E. Condensational growth
at large vapor concentration: Limits of applicability of the Mason equation[J].Journal of Aerosol Science,1989,20:1023­1026. [13]Wen Gaosen,Fan Fengxian.Numerical analysis on growth of
soluble PM2.5by vapor heterogeneous condensation[J]. China Environmental Science,2014,34(5):1119­1124.
[14]Chen CC,Guo M S,Tsai Y J,et al.Heterogeneous nucleation of
water vapor on submicrometer particles of SiC,SiO
2
and naphtha­ lene[J].Journal of Colloid&Interface Science,1998,198(2):354 ­367.
[15]Williams M M R.Growth rates of liquid drops for large saturatio­
n ratios[J].Journal of aerosol science,1995,26(3): 477­487. [16]张霞,杨林军,孙露娟.应用蒸汽相变机理脱除燃烧源PM2.5试
验研究[J].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8,38(1):81­85. [17]Heidenreich S,Vogt U,H Bü ttner,et al.A novel process to sep­
arate submicron particles from gases­a cascade of packed colum­
ns[J].2000,55(15):2895­2905.
[18]Lathem T L,Nenes A.Water Vapor Depletion in the DMT Conti­
nuous­Flow CCN Chamber:Effects on Supersaturation and Drop­ let Growth[J].Aerosol Science and Technology,2011,45(5):604 ­615.
[19]De Joannon M,Cozzolino G,Cavaliere A,et al. Heterogeneous
nucleation activation in a condensational scrubber for particulate abatement[J].Fuel Processing Technology,2013,107: 113­118.
[20]Chen CC,Shu HK,Yang YK.Nucleation­assisted process for the
removal of fine aerosol particles[J].Industrial&Engineering Ch­ emistry Research,1993,32(7):1509­1519.
[21]陈绍龙.冷凝核化机理在立窑烟气除尘工艺中的应用研究[J].
水泥技术,1999,(3):37­40.
[22]熊英莹,谭厚章.湿式相变冷凝除尘技术对微细颗粒物的脱除
研究[J].洁净煤技术,2015,(2):5­8.
[23]王东歌,朱法华,惠润堂.相变凝聚器对WESP提效研究及工程
应用[J].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16,36(16):4349­4355.
电磁屏蔽罩[24]Liu J,Chen D,Lu J.Experiment on fine particle purification by
flue gas condensation for industrial boilers[J].Fuel,2017,199
纬编针织布(Complete):684­696.
[25]杨希刚,周磊,杨林军.水汽相变促进湿法脱硫净烟气中细颗粒
物脱除的研究[J].高校化学工程学报,2019,33(2):250­258. [26]Poschl U.Atmospheric aerosols:composition, transformation, cl­
imate and health effects[J].Angewandte Chemie International Ed­
ition,2006,44(46):7520­7540.
[27]Baker M B,Peter T.Small­scale cloud processes and climate[J].
Nature,2008,451(7176):299­300
[28]Hoose C,MiHler O.Heterogeneous ice nucleation on atmospheric
aerosols:a review of results from laboratory experiments[J].Atm­
ospheric Chemistry and Physics,2012,12(20):9817­9854. [29]Ying Tang,Gang Pan.Cryogenic circulation for indoor air pollu­
tion control[J].Science of the Total Environment, 2018,651(1):
1451­1456.
可以想象, 多个分布式能源站也可采取这种循环 水互联方式实现互通, 高效地平衡彼此的冷热需求。
总之, 据目前了解, 循环水互联网络系统仅在此 项实际工程中得到应用, 但是其适用空间较大, 假
以 时日, 相信会有越来越多的工程案例可供总结。
参考文献
[1]ASHRAE.2016ASHRAE Handbook­HVAC Systems and Equi­
pment[M].Atlanta:ASHRAE,2016
[2]陆耀庆.实用供热空调设计手册(第二版)[M].北京:中国建筑
工业出版社,2008
[3]陆琼文.冷却塔供冷技术用于数据中心的节能性分析[J].暖通
空调,2019,49(1):56­62
[4]中国制冷学会数据中心冷却工作组.中国数据中心冷却技术
年度发展研究报告2018[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9 [5]张晓鸥,肖青,武海滨.多不稳定冷热源联合供冷供热混水系统
及其供冷供热方法[P].中国:201510167367.7,2017­05­31(上接 57页)
林熙龙等: 水汽相变预处理技术净化空气颗粒物的研究进展
医院用筋膜仪
第 40 卷第 1 期 ·53·

本文发布于:2024-09-23 00:21:27,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tex/3/235213.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供冷   系统   机组   供热   热泵   能源   冷冻   数据中心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