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理学实验指导第十二章感觉器官实验

第十二章 感觉器官实验
实验三十二  视敏度测定与盲检查
一、目的和原理
视敏度又称视力。即识别两个光点的最小距离,表现为辨别注视目标的能力。要感觉到注视目标的两点是否分开存在,视网膜上被两点刺激的锥体细胞之间至少要夹一个不受刺激的视锥体细胞。人们能辨别出两点间的最小距离时的视角(即两点发出的光线在眼球内节点处相交叉所构成的夹角)称为一分角。当视角为一分角时的视力为正常视力。
视力表就是根据视角的原理制成的。国内常用的国际标准视力表由12行“E ”字构成。当受试者距视力表5米处观看第十行时,“E ”字的第一缺口发出一光线恰在眼球内形成一分角。因此,凡在距5米处能辨认第10行“E ”字缺口方向者,即为正常视力1.0。根据公式:
视力表每行“E ”字左侧数字即按上述公式推算求得。如在5米处只能辨认第一行最大“E ”字,则视力为0.1。本实验目的旨在学习视力测定的原理和方法。
膜分离装置
二、实验对象
人。
三、实验器材
视力表(远视力表)、遮眼板、指示杆、米尺、觉检查图谱。
四、实验步骤和观察项目
1.视力表悬挂处应光线充足,必要时可用人工照明。受试者距视力表5米,视力表第10行应与眼同高。
2.用遮眼板遮住一眼,按自上而下的顺序辨认表上的“E ”,直到不能辨认的一行为止。其前一行代表受试者视力。如第一行也不能辨认者,则嘱受试者向视力表方向逐渐移近,直至能辨认为止,记录此时受试者距视力表的距离,按上述公式推算出视力。
3.如上法测得另一眼视力。
4.给受试者戴一凸透镜,用同样方法分别测定两眼的视力。观察其视力是否较前差。令受试者向前走,看走到何处才能看清戴镜前所能看清的最小“E ”。为什么?
5.盲检查:检查时,盲检查图谱放在光线充足处。令被试者遮闭一眼,先查一眼的觉。
6.检查者依次打开盲检查图谱,让被试者读出图上的数字,形状或线条,注意受试者回管是否正确。如发生错误,则按说明查阅盲检查图谱中的说明,查出被试者属哪一类盲。
放大器的放大7.按上术方法再查另一眼觉。并记录结果。
受试者视力      受试者辨认某字的最近距离
正常视力        正常视力辨认某字的最近距离 =
实验三十三 视野测定
一、目的和原理
视野是指当眼球固定,注视前方一点时所能看到的空间范围。测定视野有助于了解视网膜、视觉传导路和视觉中枢的功能。本实验的目的旨在学习视野计的使用方法,以及正常人白、红、绿、黄各视野的测定。
二、实验对象
人。
三、实验器材
视野计、各视标(白、红、黄、绿)、铅笔、视野图纸。
四、实验步骤和观察项目
1.观察视野计的结构图(图12-1)
并熟悉它的使用方法。
2.将视野计对着充足的光线放好。让
受试者把下颌放在托颌架上,眼眶下缘靠在
瓶胚检测机眼眶托上,调整托颌架的高度,使眼恰与弧
架的中心点位于同一水平。先将弧架摆在水
平位置。遮住一眼,用另一眼注视弧架的中
心。实验者从周边向中央慢慢移动弧架上插
有白纸片的视标架。随时询问受试者是否
看到白视标。当受试者回答看到时,就将
视标移回一些,然后再向前移,重复试一次。
待得出一致结果后,就将受试者刚能看到视
标时视标所在点划在视野图线的相应经纬
度上。用同样方法测出对侧能看到的视标
点,将各测到的点均绘制在视野图纸的相应经纬度上。
3.将弧架转动450角,重复上述操作。如此继续下去,其操作四次,得出八个点,将
视野图纸上的八个点连接起来就得出视野范围。
4.依相同的操作方法,测定红、黄、绿各视觉的视野。
5.同样方法,测定另一眼的视野。
实验三十四 盲点测定
一、目的和原理 视神经经视网膜穿出的部位没有感光细胞。外来光线成象于此处不能引起视觉,因此,生理学上将此处称为生理盲点。我们根据物体成像的规律,出盲点所在的位置和范围是本实验的目的。
二、实验对象
人。
三、实验器材
白纸、铅笔、遮眼板、小黑标记物、尺。
四、实验步骤和观察项目 (支持下颌)
金属托片 小木板 (附着眼窝下缘) 图12-1视野计的构造
1.将白纸贴于墙上,受试者立于纸的前方,用遮眼板遮住一眼,在白纸上和另一眼水平的地方用铅笔划“十”字记号,使眼与“十”字间距五十厘米,请受试者目不转睛注视“十”字。实验者将小黑标记物
由“十”字开始慢慢向外侧移动,直至受度者看不到目标物时,将此时目标物的位置用标记记下来。继续慢慢向外移动目标物,直至再次看到,再记下它的位置。由所记下的两个标记的中点起,沿不同方向移动目标物,分别记下看到至看不到的交界点,将各点用连线联接起来,可形成一个大致呈现园形的环。此环包括的区域即为盲点投射区域。
2.根据相似三角形各对应边呈正比例的原理,计算出盲点与中央凹的距离和盲点的直径。参考下列公式:
所以,盲点与中央凹的距离=盲点投射区域与十字的距离×15/500(mm )。
所以,盲点直径=盲点投射区域直径×15/500(mm )。
实验三十五 视觉调节反射和瞳孔对光反射
一、目的和原理
物体和眼球距离的变化,可通过反射引起眼球内外肌的活动,结果使晶状体的曲率、瞳孔的直径和两眼视轴的交角发生变化,从而保证了物体在两眼视网膜的相称部位形成清晰的像,这个反射称为视觉调节反射,射入眼内光线强度的变化也能反射地引起瞳孔直径的变化,从而控制射入眼内的光量,称为对光反射。本实验的目的是观察视觉调节反射和瞳孔对光反射。
二、实验对象
人。
三、实验器材
手电筒、蜡烛、火柴。
四、实验步骤和观察项目
磁性相框
(一)晶状体屈光度的调节
在暗室中,于被试者眼前150cm 处放一小发光体(可用手电筒),令被试者静坐并注视眼前发光体片刻。再在被试者眼前30~50厘米偏颞侧45°处置一烛光,试者从另一侧观察被试者眼球内的三个烛象(图12-2),识别它们与眼球内各反光面的关系。其中,最亮的中等大小的正象是光线在角膜表面反射形成的;较暗的最大的一个正像是光线在晶状体前表面反射形成的;最小的一个倒像是光线在晶状体后表面反射形成的。看清三个烛像后令被试者迅速注视眼前15厘米处的物体(可用试验者的手指),此时可观察到第二像变小且向第一像靠近。这是晶状体前表面曲率增加的结果。
(二)瞳孔和视轴的调节打包交易
令被试者注视正前方远处的物体,试者看清其瞳孔的大小。事先告知被试者,当物体移近时,眼睛必须紧跟注视物体。然后将物体由远处迅速向被试者眼前移动,在此过程中可观察到被试者的瞳孔逐渐缩小,同时两眼视轴向中间会聚。
(三)瞳孔对光反射
由于 盲点与中央凹的距离
盲点投射区域与十字的距离 = 节点与视网膜的距离(15mm ) 节点至白纸的距离(500mm ) 由于    盲点直径
盲点投射区域直径 = 节点与视网膜的距离(15mm ) 节点至白纸的距离(500mm )
在光线较暗处,用手电筒照射被试者的眼,观察该眼瞳孔的变化。在鼻梁上用遮光板隔离照射眼球的光线,再用手电筒照射另一眼,观察另一眼的瞳孔变化。被试者两眼须直视远方,不可注视灯光,否则即引起前述的瞳孔调节。
A    B
图12-2 视调节反射进行时眼球各反光面映像的变化
左图:看远物时右图:看近物时
1为蜡烛在角膜前面的结像;2为晶状体前面的结像;3为晶状体后面的结像
实验三十六声音的传导途径
一、目的和原理
比较声音的空气传导和骨传导两种途径的特征,进而了解和掌握临床上常用的鉴别传导性耳聋与神经性耳聋的试验方法与原理。
正常人内耳接受的声波刺激主要经由外耳、鼓膜和听小骨传入,即空气传导,这是声音的主要传导途径。声音亦可经由颅骨、耳蜗骨壁传入内耳,称为骨传导。但空气传导的功效远远大于骨传导。
二、实验对象
人。
三、实验器材
音叉(频率为256次/秒)、棉球、胶管。
四、实验步骤和观察项目
(一)比较同侧耳的空气传导和骨传导(林纳音叉试验)
1.室内保持肃静,受试者取坐位。检查者敲响音叉后,立即将叉柄置于受试者一侧颞骨乳突部。此时,受试者可听到音叉响声。以后,随时间经过,声音逐渐减弱。
2.当受试者刚刚听不到声音时,立即将音叉移至其外耳道口,则受试者又可重新听到响声。反之,先置音叉于外耳道口处,当听不到响声时再将音叉移至乳突部,受试者仍听不到声音。这说明正常人气导时间比骨导时间长,临床上叫做任内氏试验阳性(+)。
3.用棉球塞住同侧耳孔,重复上述实验步骤,则气导时间缩短,等于或小于骨导时间,临床上称为任内氏试验阴性(-)。
4.思考用任内氏试验怎样鉴别传导性耳聋和神经性耳聋,二者表现有何不同?
(二)比较两耳骨传导(魏伯氏试验)
1.将发音的音叉柄置于受试者前额正中发际处,令其比较两耳的声音强度。正常人两耳声音强度相同。
2.用棉球塞住受试者一侧耳孔,重复上项操作,询问受试者声音偏向哪侧?
3.取出棉球,将胶管一端塞入耳孔,管的另一端塞入另一人耳孔。然后将发音的音叉置于受试者的同侧乳突上,另一人可通过胶管听到响声。这现象说明什么问题?
4.根据上述实验现象,考虑如何鉴别传导性耳聋与神经性耳聋。
五、注意事项
1.敲响音叉,用力不要过猛,切忌在坚硬物体上敲打,以免损坏音叉。
2.音叉放在耳道口时,应使振动方向正对向外耳道口,注意叉枝勿触及耳廓或头发。
实验三十七动物一侧迷路破坏效应
一、目的和原理
内耳迷路中的前庭器官是感受头部空间位置与运动的器官,通过它可反射性地影响肌紧张,从而调节机体姿势平衡及运动协调,如果一则受到破坏,在静止和运动时失去正常的姿势与平衡的能力,由于眼外肌肌紧张障碍,还会发生眼球震颤。本实验目的是观察迷路在维持身体姿势中的作用。
二、实验对象
蟾蜍、豚鼠。
三、实验器材和药品
外科手术器械一套、探针、滴管、纱布、水盆、氯仿。
四、实验步骤和观察项目
(一)豚鼠一侧迷路功能的消除
1.取一只豚鼠使侧卧位.一手抓住其耳廓,另一手用吸管吸取0.5ml氯仿,向外耳道的深处注入,使氯仿作用于半规管,消除其感受的作用,待10~15min后,观察豚鼠的姿势变化。
(2)与麻醉前比较,头开始偏向迷路麻醉的一侧,随即出现眼球震颤,并可持续30min 之久,可见到动物偏向麻醉迷路侧作旋转运动。
五、注意事项
1.蟾蜍颅骨板很薄,损伤迷路时,勿伤脑组织。
2.氯仿剂量要适度,过量会造成动物麻醉死亡。
实验三十八耳蜗微音器效应和微音器电位
一、目的和原理
了解微音器电位的记录方法,观察微音器效应。当耳蜗受到声音刺激时,能象微音器那样,把声波的机械能转变为电能。因此在耳蜗及其附近结构可记录到这种电位变化,称之为耳蜗微音器电位。这种电位的特点是它的波形、频率及位相同刺激声波完全符合,其位相随声波位相的改变而改变,所以又称它为耳蜗微音器效应。
目前常用圆窗引导法记录微音器电位。若将引导电极放在豚鼠的内耳圆窗附近,用短声刺激时,除能记录到微音器电位外,还可记录到耳蜗神经复合动作电位。耳蜗神经动作电位出现在微音器电位之后,一般包括N1、N2两个负波,施加足够的刺激有时还可出现N3,耳蜗神经动作电位随刺激的增大而变大,但两者并不呈直线关系。一般认为负电位是不同神经纤维的动作电位同步化而产生的,所以在一定程度上,电位的大小能表示被兴奋的神经纤维的数目。
工业机器人装配
二、实验对象

本文发布于:2024-09-21 20:53:05,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tex/3/234708.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受试者   实验   观察   视野   光线   眼球   被试者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