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化道早癌的内镜诊断与

消化道早癌的内镜诊断与
消化内镜的发展
消化内镜从硬质内镜到纤维内镜最后发展到电子内镜。目前电子内镜新技术层出不穷。
超声内镜系统1980年美国首次报道应用超声与普通内镜相结合的检查方法在动物实验中取得成功,开创了超声内镜技术在临床的应用,此后超声内镜器械不断发展和完善。目前,超声内镜检查以及镜下介入是消化内镜领域发展最快的一个分支!
胶囊内镜最早由以列开发研制,形如胶囊,属一次性用品,含有闪光装置和摄像传感器。吞服后通过整个消化道,所拍摄的图像经腹部的遥控接收器存于电脑加以分析。胶囊内镜则随粪便排出。胶囊内镜对小肠检查价值较大,患者痛苦少,由中国学者发明的磁控胶囊内镜,可以实现全消化道的观察、诊断。
放大内镜1990年代,日本Olypus公司和Fujinon公司先后开发出放大内镜。其工作原理是在内镜头端接近目镜的地方安装可以移动的凸镜,能将局部病变黏膜放大10~100倍,可观察到胃小凹和结肠黏膜腺管开口的形态特征。放大内镜结合素内镜技术,更有助于提高小
椰油酸癌灶、微小癌灶及异型增生的检出率。其他还有例如小肠内镜、磁控胶囊内镜、放大内镜等;不管是哪一种内镜,其主要的诊断价值在于:提高消化道早癌诊断率:放大内镜、素内镜、共聚焦内镜等。
消化道肿瘤及早癌
临床定义是指浸润深度不超过黏膜或局限于黏膜层的消化道肿瘤,包括大肠癌,胃癌,食道癌,早期的这些肿瘤。对于不同的消化道早癌有不同的方法,比如早期的食道癌的话,我们可以直接在内镜下进行一个微创的切除,在内镜下把黏膜切除,从而避免切伤患者的食道,创伤比较小,也可以重建上消化道,这是早癌的处理方法。上消化道内镜的检查:术前准备很重要,术前常用药有:祛粘剂:得佑(链霉蛋白酶颗粒),比较贵。一般用2支糜蛋白酶加5ml西甲硅油加1克碳酸氢钠配成50ml,检查前15-30分钟口服加在床上不停地变换体位,比德佑便宜,效果很好。也可以用来检查中冲洗。局麻除泡剂:达克罗宁。标准胃镜检查流程:个人习惯从咽部开始拍照。无论什么方法,关键是要看清和不要漏死角,按规范的内镜摄影拍照就不会留盲区。
亚克力水晶字制作
上消化道早癌包括食道早癌、食管胃结合部早癌、胃早癌。食道早癌是局限于黏膜和黏膜
下的肿瘤,且无淋巴结转移;食管胃结合部早癌是在胃和食道相结合部位的病变,仅局限于黏膜和黏膜下层,多无明显症状,均可通过上消化道内镜进行确诊。若患者发现早期癌症后获得及时诊治,5年存活率可达90%以上;若延至中晚期发现,通过外科手术后,患者5年存活率多低于30%。
食管早癌的普通内镜诊断
食管癌高危人:食道癌家族史、食管黏膜上皮异型增生、抽烟、饮酒、长期大量食用发酵霉变酸菜、霉变食物,慢性食管炎伴有不典型增生。
消化内镜诊断新技术:染内镜(素内镜非常重要)、窄带成像技术(NBI)、放大内镜(ME)、超声内镜(EUS)。
陶瓷灯座重要辅助手段——素内镜:1)白光内镜下黏膜异常:泽改变、黏膜粗糙、分支血管网消失等,2)复方碘染淡染或不染,没有高大上的设备,复方碘染就是“王道”,大家一定要把食道染技术开展起来。
早期胃癌内镜特征:褪改变、潮红、橘红透血管改变,大家都要重视。普通胃镜下胃早
氢氧化钙生产癌的黏膜表现:泽改变(发红或发白)、粘膜粗糙(有颗粒感、结节样)、形态改变(凹陷、隆起、皱壁中断)、蠕动情况(活动度欠佳)。建议检查胃也要染,单靠白光不行。胃里跟食道染是不一样的,胃是常用腚胭脂染,主要是对比染。腚胭脂染总结:1)染之前一琮要将粘液表面冲洗干净(检查前最好服用链霉蛋白酶),可用生理盐水冲洗,2)靛胭脂的浓度为0.1%,记得稀释,3)最好用喷洒导管均匀喷洒,4)染范围大,比较才明显,5)染后3分钟再观察效果更佳。目前市场用的是0.2%,所以要稀释,要顺着水流的方向,从高外往低处喷洒。在活检夹到组织一瞬间要留一张照片,以便在随访时对比当时取的部位。
规范的食管诊断操作流程:1)白光发现病变后充分冲洗,把粘液充洗掉,拍摄病变关键信息的图片,2)病灶全景拍一张,局部特征(口侧、病灶中央、肛侧),充气、吸气相都要拍照,3)注意结节样隆起、凹陷的细节,4)1%复方碘溶液,最好使用喷洒管染才能均匀着。5)染完毕应再冲洗染区。6)染观察最佳时间1-2分钟。7)染后应注意的征象:浅染、不染,粉红征(白光),银白征(NBI),榻榻米征(草席征)。8)注意多发病变。碘染不着≠肿瘤性病变,粘膜损伤,或胃粘膜异位都可以不着。染完后一定要认真观察,粉红征的鉴别意义。
柴草气化炉消化道早癌的内镜
如果发现消化道早癌,根据早癌的类型采取内镜下EMR的技术或者ESD的技术。
EMR技术是指内镜下粘膜切除术,使用高频电圈套器等医疗器械,把包含周围正常粘膜在内的肿瘤组织,在内镜下切除的方法,这个主要适用于小于2厘米并且局限于粘膜层的分化性癌。ESD技术是内镜下粘膜剥离术,内镜ESD技术的发展,可以说是最近十余年消化道早癌内镜领域最大的进展,随着ESD技术的成熟和内镜医师ESD操作水平的提高,ESD已经成为消化道早癌和癌前病变内镜的标准方法之一。ESD技术是内镜下使用高频电刀和专用器械将胃肠道大于2公分的病灶,包括食管、胃肠道早期肿瘤,在病变下方正常的粘膜下层逐步剥离,达到将病灶完整切除的目的,只要是无淋巴结、血行浸润转移,无论病状位置及大小,均能使用ESD的技术切除,消化道早癌ESD,根除率可以达到95%以上。ESD的绝对适应症为上皮层(m1)、固有层(m2)病变,因其几乎没有淋巴结转移,粘膜肌层(m3)、粘膜下浅层(sm1)为相对适应症,需要考虑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及淋巴管浸润情况。我们参考病理科的意见,目前掌握的标准较严格,浸润深度掌握在m1和m2,侵及粘膜肌层就会和患者及家属沟通,追加手术或化疗。
便民充值何子彬(1971.9——),男,四川南部人,汉族,本科,副主任医师,研究方向:上消化道早癌

本文发布于:2024-09-23 01:37:05,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tex/3/234608.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内镜   染色   黏膜   技术   检查   粘膜   消化道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