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药典》2015年版 第四部(通则1421 灭菌法)

1421灭菌法中国药典2015年版
续表核素半衰期
电子发射光子发射
类型能量/M e V发射概率/%衰变方式能量/M e V发射概率/% 198 A u  2. 695 天eA0. 0540. 1X0.010  1. 19
ce0. 329  2. 90. 0690. 082  2. 7
0. 397  1. 070. 41295. 6
0. 4080. 30. 6760. 8
r0. 285®  1. 0  1. 0880. 2
0. 961®99. 0
199 A u  3.139天eA0.0540. 7X0.010  6. 9
ce0. 035  3. 210. 0500. 36
0. 07511. 80. 0690. 08217. 3
0. 125  6. 6y0. 15840. 0
0.155  4. 80. 2088.7
0. 193  1. 24
r0. 24421. 5
0. 29472. 0
0. 452  6. 5
200 T126. 1小时eA0. 054  3. 3X0. 01031. 8
ce0. 285  3. 40.0690. 07164. 4
0. 353  1. 40. 0800. 08217. 6
0+  1.066®0. 3y0- 36887
0. 57913. 7
0. 82810. 8
1. 20630
1.226  3. 3
1. 274  3. 3
1. 363  3. 4
1. 515  4.0
201 T|72. 91小时eA0. 054  3.0X0.01030
ce0. 0527. 20.0690. 07159
0. 08415. 40. 0800. 08216
0. 121  1. 270. 135  2. 6
0.153  2. 60. 16710.0
202 T112. 23 天eA0. 054  3. 1X0. 01029. 4
ce0. 356  2. 40.0690.07160. 1
0‘ 0800_ 08216. 4
y0. 44091. 5
①卢能谱的最大能量(m a xim u m energy o f th e beta sp e ctru m)。
②源的总涯没相应的最大转换概率(m a x im u m in te n s ity corresponding to    a to ta l a n n ih ila tio n in th e source)。
注:eA表示俄歇电子(a u g e r electro ns)
ce 表示内转换电子(conversion e lectro ns)
1421 灭菌法
灭菌法系指用适当的物理或化学手段将物品中活的微生物杀灭或除去,从而使物品残存活微生物的概率下降至预期的无菌保证水平的方法。本法适用于制剂、原料、辅料及医疗器械等物品的灭菌。
无菌物品是指物品中不含任何活的微生物。对于任何一批灭菌物^而言,绝对无菌既无法保证也无法用试验来证实。一批物品的无菌特性只能相对地通过物品中活微生物的概率低至某个可接受的水平来表述,即无菌保证水平(sterility assurance level,简称SA L>。实际生产过程中,灭菌是指将物品中污染微生物的概率下降至预期的无菌保证水平。最终灭菌的物品微生物存活概率,即无菌保证水平不得高于10-6。已灭菌物品达到的无菌保证水平可通过验证确定。
灭菌物品的无菌保证不能依赖于最终产品的无菌检验,而是取决于生产过程中采用合格的灭菌工艺、严格的GMP 管理和良好的无菌保证体系。灭菌工艺的确定应综合考虑被灭菌物品的性质、灭菌方法的有效性和经济性
、灭菌后物品
中国药典2015年版1421灭菌法
的完整性和稳定性等因素。
灭菌程序的验证是无菌保证的必要条件。灭菌程序经验证后,方可交付正式使用。验证内容包括:
(1)撰写验证方案及制定评估标准。
(2)确认灭菌设备技术资料齐全、安装正确,并能处于正常运行(安装确认)。
(3)确认灭菌设备、关键控制和记录系统能在规定的参数范围内正常运行(运行确认)。
(4)采用被灭菌物品或模拟物品按预定灭菌程序进行重复试验,确认各关键工艺参数符合预定标准,确定经灭菌物品的无菌保证水平符合规定(性能确认)。
(5)汇总并完善各种文件和记录,撰写验证报告。
日常生产中,应对灭菌程序的运行情况进行监控,确认关键参数(如温度、压力、时间、湿度、灭菌气体浓度及吸收的辐照剂量等〉均在验证确定的范围内。灭菌程序应定期进行再验证。当灭菌设备或程序发生变更(包括灭菌物品装载方式和数量的改变)时,应进行重新验证。
物品的无菌保证与灭菌工艺、灭菌前物品被污染的程度及污染菌的特性相关。因此,应根据灭菌工艺的特点制定灭菌物品灭菌前的微生物污染水平及污染菌的耐受限度并进行监控,并在生产的各个环节采取各种措施降低污染,确保微生物污染控制在规定的限度内。
灭菌的冷却阶段,应采取措施防止已灭菌物品被再次污染。任何情况下,都应要求容器及其密封系统确保物品在有效期内符合无菌要求。
灭菌方法
常用的灭菌方法有湿热灭菌法、干热灭菌法、辐射灭菌法、气体灭菌法和过滤除菌法。可根据被灭菌物品的特性采用一种或多种方法组合灭菌。只要物品允许,应尽可能选用最终灭菌法灭菌。若物品不适合采用最终灭菌法,可选用过滤除菌法或无菌生产工艺达到无菌保证要求,只要可能,应对非最终灭菌的物品作补充性灭菌处理(如流通蒸汽灭菌)。
一、湿热灭蔺法
本法系指将物品置于灭菌柜内利用髙压饱和蒸汽、过热水喷淋等手段使微生物菌体中的蛋白质、核酸发生变性而杀灭微生物的方法。该法灭菌能力强,为热力灭菌中最有效、应用最广泛的灭菌方法。药品、容器、培养基、无菌衣、胶塞以及其他遇髙温和潮湿不发生变化或损坏的物品,均可采用本法灭菌。流通蒸汽不能有效杀灭细菌孢子,一般可作为不耐热无菌产品的辅助灭菌手段。
湿热灭菌条件的选择应考虑被灭菌物品的热稳定性、热穿透力、微生物污染程度等因素。湿热灭菌条件通常采用121*C X15min、121X:X30min或116*C X40min的程序,也可采用其他温度和时间参数,
但无论采用何种灭菌温度和时间参数,都必须证明所采用的灭菌工艺和监控措施在日常运行过程中能确保物品灭菌后的S A L<10_6。当灭菌程序的选定采用F。值概念时(F。值为标准灭菌时间,系灭菌过程赋予被灭菌物品121#C下的灭菌时间),应采取特别措施确保被灭菌物品能得到足够的无菌保证,此时,除对灭菌程序进行验证外,还必须在生产过程中对微生物进行监控,证明污染的微生物指标低于设定的限度。对热稳定的物品,灭菌工艺可首选过度杀灭法,以保证被灭菌物品获得足够的无菌保证值。热不稳定性物品,其灭菌工艺的确定依赖于在一定的时间内,一定的生产批次的被灭菌物品灭菌前微生物污染的水平及其耐热性。因此,日常生产全过程应对产品中污染的微生物进行连续地、严格地监控,并采取各种措施降低物品微生物污染水平,特别是防止耐热菌的污染。热不稳定性物品的^值一般不低于8分钟。
采用湿热灭菌时,被灭菌物品应有适当的装载方式,不能排列过密,以保证灭菌的有效性和均一性。
湿热灭菌法应确认灭菌柜在不同装载时可能存在的冷点。当用生物指示剂进一步确认灭菌效果时,应将其置于冷点处。本法常用的生物指示剂为嗜热脂肪芽孢杆菌孢子(Spores of B acillus stearothermophilus)。
二、干热灭菌法
本法系指将物品置于干热灭菌柜、隧道灭菌器等设备中,利用干热空气达到杀灭微生物或消除热原物
质的方法。适用于耐高温但不宜用湿热灭菌法灭菌的物品灭菌,如玻璃器具、金属制容器、纤维制品、固体试药、液状石蜡等均可采用本法灭菌。
干热灭菌条件一般为(160〜170D X120m in以上、(170〜180°C)X60m in以上或250°C X45m in以上,也可采用其他温度和时间参数。无论采用何种灭菌条件,均应保证灭菌后的物品的S A L<1(T6。采用干热过度杀灭后的物品一般无需进行灭菌前污染微生物的测定。250X:X45m in的干热灭菌也可除去无菌产品包装容器及有关生产灌装用具中的热原物质。
采用干热灭菌时,被灭菌物品应有适当的装载方式,不能排列过密,以保证灭菌的有效性和均一性。
干热灭菌法应确认灭菌柜中的温度分布符合设定的标准及确定最冷点位置等。常用的生物指示剂为枯草芽孢杆菌孢子(Spores of Bacillus su btilis) 0细菌内毒素灭活验证试验是证明除热原过程有效性的试验。一般将不小于1000单位的细菌内毒素加人待去热原的物品中,证明该去热原工艺能使内毒素至少下降3个对数单位。细菌内毒素灭活验证试验所用的细菌内毒素一般为大肠埃希菌内毒素(Escherichia coli endoxin)0
三、辐射灭苗法
本法系指将物品置于适宜放射源辐射的7射线或适宜的电子加速器发生的电子束中进行电离辐射而达到杀灭微生物的方法。本法最常用的为s°Co-7射线辐射灭菌。医疗器械、
1421灭菌法中国药典2015年版
容器、生产辅助用品、不受辐射破坏的原料药及成品等均可用本法灭菌。
采用辐射灭菌法灭菌的无菌物品其S A L应<i c r6。7射线辐射灭菌所控制的参数主要是辐射剂量(指灭菌物品的吸收剂量该剂量的制定应考虑灭菌物品的适应性及可能污染的微生物最大数量及最强抗辐射力,事先应验证所使用的剂量不影响被灭菌物品的安全性、有效性及稳定性。常用的辐射灭菌吸收剂量为25kGy。对最终产品、原料药、某些医疗器材应尽可能采用低辐射剂量灭菌。灭菌前,应对被灭菌物品微生物污染的数量和抗辐射强度进行测定,以评价灭菌过程赋予该灭菌物品的无菌保证水平。对于已设定的剂量,应定期审核,以验证其有效性。
灭菌时,应采用适当的化学或物理方法对灭菌物品吸收的辐射剂量进行监控,以充分证实灭菌物品吸收的剂量是在规定的限度内。如采用与灭菌物品一起被辐射的放射性剂量计,剂量计要置于规定的部位。在初安装时剂量计应用标准源进行校正,并定期进行再校正。
S()C0-Y射线辐射灭菌法常用的生物指示剂为短小芽孢杆菌抱子(Spores of B acillu s pu m ilu s)0
四、气体灭蔺法
经纬360本法系指用化学消毒剂形成的气体杀灭微生物的方法。常用的化学消毒剂有环氧乙烷、气态过氧化氢、甲醛、臭氧(03)等,本法适用于在气体中稳定的物品灭菌。采用气体灭菌法时,应注意灭菌气体的可燃可爆性、致畸性和残留毒性。
本法中最常用的气体是环氧乙烷,一般与80%〜90%的惰性气体混合使用,在充有灭菌气体的高压腔室内进行。该法可用于医疗器械、塑料制品等不能采用髙温灭菌的物品灭菌。含氣的物品及能吸附环氧乙烷的物品则不宜使用本法灭菌。
采用环氧乙烷灭菌时,灭菌柜内的温度、湿度、灭菌气体浓度、灭菌时间是影响灭菌效果的重要因素。可采用下列灭菌条件:
温度54C士10C
相对湿度60%±10%
灭菌压力8X105Pa
灭菌时间90min
灭菌条件应予验证。灭菌时,将灭菌腔室抽成真空,然后通人蒸汽使腔室内达到设定的温湿度平衡的
额定值,再通人经过滤和预热的环氧乙烷气体。灭菌过程中,应严密监控腔室的温度、湿度、压力、环氧乙烷浓度及灭菌时间。必要时使用生物指示剂监控灭菌效果。本法灭菌程序的控制具有一定难度,整个灭菌过程应在技术熟练人员的监督下进行。灭菌后,应采取新鲜空气置换,使残留环氧乙烷和其他易挥发性残留物消散。并对灭菌物品中的环氧乙烷残留物和反应%
产物进行监控,以证明其不超过规定的浓度,避免产生毒性。
采用环氧乙烷灭菌时,应进行泄漏试验,以确认灭菌腔室的密闭性。灭菌程序确认时,还应考虑物品包装材料和灭菌腔室中物品的排列方式对灭菌气体的扩散和渗透的影响。生物指示剂一般采用枯草芽孢杆菌孢子(Spores of Bacillus sub tilis)。
五、过滤除菌法
本法系利用细菌不能通过致密具孔滤材的原理以除去气体或液体中微生物的方法。常用于气体、热不稳定的药品溶液或原料的除菌。
除菌过滤器采用孔径分布均匀的微孔滤膜作过滤材料,微孔滤膜分亲水性和疏水性两种。滤膜材质依过滤物品的性质及过滤目的而定。药品生产中采用的除菌滤膜孔径一般不超过0.22pm。过滤器的孔径定义来自过滤器对微生物的截留,而非平均孔径的分布系数。所以,用于最终除菌的过滤器必须选择
具有截留实验证明的除菌级过滤器。过滤器对滤液的吸附不得影响药品质量,不得有纤维脱落,禁用含石棉的过滤器u过滤器的使用者应了解滤液过滤过程中的析出物性质、数量并评估其毒性影响。滤器和滤膜在使用前应进行洁净处理,并用髙压蒸汽进行灭菌或做在线灭菌。更换品种和批次应先清洗滤器,再更换滤芯或滤膜或直接更换滤器。
过滤过程中无菌保证与过滤液体的初始生物负荷及过滤器的对数下降值L R V d og reduction value)有关D L R V系指规定条件下,被过滤液体过滤前的微生物数量与过滤后的微生物数量比的常用对数值。即:
直柄立铣刀L R V=lg N0-l g N
式中为产品除菌前的微生物数量;
N为产品除菌后的微生物数量。
L R V用于表示过滤器的过滤除菌效率,对孔径为0.22p m的过滤器而言,要求每lcm2有效过滤面积的LRV 应不小于7。因此过滤除菌时,被过滤产品总的污染量应控制在规定的限度内。为保证过滤除菌效果,可使用两个除菌级的过滤器串连过滤,或在灌装前用过滤器进行再次过滤…
在过滤除菌中,一般无法对全过程中过滤器的关键参数(滤膜孔径的大小及分布,滤膜的完整性及L R
V)进行监控。因此,在每一次过滤除菌前后均应作滤器的完整性试验,即气泡点试验或压力维持试验或气体扩散流量试验,确认滤膜在除菌过滤过程中的有效性和完整性。完整性的测试标准来自于相关细菌截留实验数据。除菌过滤器的使用时间应进行验证,一般不应超过一个工作日。
过滤除菌法常用的生物指示剂为缺陷假单胞菌
monas dim inuta)。
通过过滤除菌法达到无菌的产品应严密监控其生产环境的洁净度,应在无菌环境下进行过滤操作。相关的设备、包装容器、塞子及其他物品应采用适当的方法进行灭菌,并防止再污染
中国药典2015年版1421灭菌法
六、无菌生产工艺
无菌生产工艺系指必须在无菌控制条件下生产无菌制剂的方法,无菌分装及无菌冻干是最常见的无菌生产工艺。后者在工艺过程中须采用过滤除菌法。
无菌生产工艺应严密监控其生产环境的洁净度,并应在无菌控制的环境下进行过滤操作。相关的设备、包装容器、塞子及其他物品应采用适当的方法进行灭菌,并防止被再次污染。
无菌生产工艺过程的无菌保证应通过培养基无菌灌装模拟试验验证。在生产过程中,应严密监控生产环境的无菌空气质量、操作人员的素质、各物品的无菌性。
无菌生产工艺应定期进行验证,包括对环境空气过滤系统有效性验证及培养基模拟灌装试验。
生物指示剂
生物指示剂系一类特殊的活微生物制品,可用于确认灭菌设备的性能、灭菌程序的验证、生产过程灭菌效果的监控等。用于灭菌验证中的生物指示剂一般是细菌的孢子。
1.制备生物指示剂用微生物的基本要求
不同的灭菌方法使用不同的生物指示剂,制备生物指示剂所选用的微生物必须具备以下特性:
(1)菌种的耐受性应大于需灭菌物品中所有可能污染菌的耐受性。
(2)菌种应无致病性。
(3)菌株应稳定。存活期长,易于保存。
(4)易于培养。若使用休眠孢子,生物指示剂中休眠孢子含量要在90%以上。
2.生物指示剂的制备
生物指示剂的制备应按一定的程序进行,制备前,需先确定所用微生物的特性,如D值(微生物的耐热参数,系指一定温度下,将微生物杀灭90%所需的时间,以分钟表示)等。菌株应用适宜的培养基进行培养。培养物应制成悬浮液,其中孢子的数量应占优势,孢子应悬浮于无营养的液体中保存。
生物指示剂中包含一定数量的一种或多种孢子,可制成多种形式。通常是将一定数量的孢子附着在惰性的载体上,如滤纸条、玻片、不锈钢、塑料制品等;孢子悬浮液也可密封于安瓿中;有的生物指示剂还配有培养基系统。D值除与灭菌条件相关外,还与微生物存在的环境有关。因此,一定形式的生物指示剂制备完成后,应测定D值和孢子总数。生物指示剂应选用合适的材料包装,并设定有效期。载体和包装材料在保护生物指示剂不致污染的同时,还应保证灭菌剂穿透并能与生物指示剂充分接触。载体和包装的设计原则是便于贮存、运输、取样、转移接种。
有些生物指示剂可直接将孢子接种至液体灭菌物或具有与其相似的物理和化学特性的替代品中。使用替代品时,应用数据证明二者的等效性。
3.生物指示剂的应用
在灭菌程序的验证中,尽管可通过灭菌过程桌些参数的
监控来评估灭菌效果,但生物指示剂的被杀灭程度,则是评
价一个灭菌程序有效性最直观的指标。可使用市售的标准生
物指示剂,也可使用由日常生产污染菌监控中分离的耐受性
最强的微生物制备的孢子。在生物指示剂验证试验中,需确定孢子在实际灭菌条件下的D值,并测定孢子的纯度和数量。验证时,生物指示剂的微生物用量应比日常检出的微生
物污染量大,耐受性强,以保证灭菌程序有更大的安全性。在最终灭菌法中,生物指示剂应放在灭菌柜的不同部位。并避免指示剂直接接触到被灭菌物品。生物指示剂按设定的条件灭菌后敢出,分别置培养基中培养,确定生物指示剂中的
孢子是否被完全杀灭。
过度杀灭产品灭菌验证一般不考虑微生物污染水平,可采用市售的生物指示剂。对灭菌手段耐受性差
的产品,设计灭菌程序时,根据经验预计在该生产工艺中产品微生物污染的水平,选择生物指示剂的菌种和孢子数量。这类产品的无菌保证应通过监控每批灭菌前的微生物污染的数童、耐受性和灭菌程序验证所获得的数据进行评估。
4.常用生物指示剂
(1)湿热灭菌法湿热灭菌法最常用的生物指示剂为嗜热脂肪芽孢杆菌孢子(Spores of Bacillus stearothermophilus,如NCTC10007、NCIMB8157、ATCC7953)。D值为1_5〜3.O m in,每片(或每瓶)活孢子数5X105〜5X106个,在121°C、19m in下应被完全杀灭。此外,还可使用生孢梭菌抱子(Spores of C los tridium sporogenes,如NCTC8594、NCIMB8053、ATCC7955),D值为0.4〜0.8min«
(2)干热灭菌法干热灭菌法最常用的生物指示剂为枯草芽孢杆菌孢子(Spores of B acillu s s u b tilis,如NCIMB 8058、ATCC9372).D值大于1.5m in,每片活孢子数5X 105〜5X106个。去热原验证时使用大肠埃希菌内毒素(Escherichia coli endoxin),加量不小于1000细菌内毒素单位。
(3)辐射灭菌法辐射灭菌法最常用的生物指示剂为短小芽孢杆菌抱子(Spores of Bacillus pum ilus,如NCTC10327、NCIMB10692、ATCC27142h每片活孢子数107〜108,置于放射剂量25kGy条件下,D值约3kGy。但应注意灭菌物品中所负载的微生物可能比短小芽孢杆菌孢子显示更强的抗辐射力。因此
短小芽孢杆菌孢子可用于监控灭菌过程,但不能用于灭菌辐射剂量建立的依据。
(4)气体灭菌法环氧乙烷灭菌最常用的生物指示剂为枯草芽抱杆菌抱子(Spores of B acillus s u b tilis,如NCTC 10073、ATCC9372)8气态过氧化氢灭菌最常用的生物指示剂为嗜热脂肪芽抱杆菌抱子(Spores of Bacillus stearother­mophilus,如NCTC10007、NCIMB8157、ATCC7953)。每片活孢子数1X106〜5X106个。环氧乙烷灭菌中,枯草芽孢杆菌孢子D值大于2.5min,在环氧乙烷浓度为600mg/L,相
1431生物检定统计法中国药典2015年版
对湿度为60%,温度为54C下灭菌,60m in应被杀灭。
(5)过滤除菌法过滤除菌法最常用的生物指示剂为缺陷假单胞菌(PseWomonas dim inuia,如ATCC19146),用于滤膜孔径为0_22p m的滤器;黏质沙雷菌marc-escem'X.ATCC14756)用于滤膜孔径为0.45Fm的滤器。
1431生物检定统计法
一、总则
生物检定法是利用生物体包括整体动物、离体组织、器官、细胞和微生物等评估药物生物活性的一种方法。它以药物的药理作用为基础,以生物统计为工具,运用特定的实验设计在一定条件下比较供试品和相当的标准品或对照品所产生的特定反应,通过等反应剂童间比例的运算或限值剂量引起的生物反应程度,从而测定供试品的效价、生物活性或杂质引起的毒性。
生物检定统计法主要叙述应用生物检定时必须注意的基本原则、一般要求、实验设计及统计方法。有关品种用生物检定的具体实验条件和要求,必须按照该品种生物检定法项下的规定。
生物检定标准品凡中国药典规定用生物检定的品种都有它的生物检定标准品(s)。S都有标示效价,以效价单位(u)表示,其含义和相应的国际标准品的效价单位一致。
供试品供试品(T)或(U)是供检定其效价的样品,它的活性组分应与标准品基本相同。
A T或A u是T或U的标示量或估计效价。
等反应剂置对比生物检定是将T和其S在相同的实验条件下同时对生物体或其离体器官组织等的作用进行比较,通过对比,计算出它们的等反应剂量比值(及),以测得T的效价PT。
加湿器结构i?是S和T等反应剂量(禹、木0的比值,即只=為/4。
M是S和T的对数等反应剂量(:cs、x T)之差,即M=lg d s—=一X t。
户7是通过检定测得T的效价含量,称T的测得效价,是将效价比值(1?)用T的标示量或估计效价A t校正之后而得,即P t-A t•_R或P t-A t•antilgM。
检定时,S按标示效价计算剂量,T按标示量或估计效价(A T)计算剂量,注意调节T的剂量或调整其标示童或估计效价,使S和T的相应剂量组所致的反应程度相近。
生物变异的控制生物检定具有一定的实验误差,其主要来源是生物变异性。因此生物检定必须注意控制生物变异,或减少生物变异本身,或用适宜的实验设计来减小生物变异对实验结果的影响,以减小实验误差。控制生物变异必须注意以下;^点。
(1)生物^源、饲养或培养条件必须均一。
(2>对影响实验误差的条件和因子,在实验设计时应尽可能作为因级限制,将选取的因级随机分配至各组。例如体重、性别、窝别、双碟和给药次序等都是因子,不同体重是体重因子的级,雌性、雄性是性别因子的级,不同窝的动物是窝别因子的级,不同双碟是碟间因子的级,给药先后是次序因子的级等。按程度划分的级(如动物体重),在选级时,应选动物较多的邻近几级,不要间隔跳越选级。
蓄电池恒温箱(3)按实验设计类型的要求将限制的因级分组时,也必须严格遵守随机的原则。
误差项指从实验结果的总变异中分去不同剂量及不同因级对变异的影响后,剩余的变异成分,用方差
G2)表示。对于因实验设计类型的限制无法分离的变异成分,或估计某种因级对变异的影响小,可不予分离者,都并人s2。但剂间变异必须分离。
误差项的大小影响标准误SM和可信限(F L)。
不同的检定方法和实验设计类型,分别按有关的公式计算52。
可靠性测验平行线检定要求在实验所用的剂量范围内,对数剂量的反应(或反应的函数)呈直线关系,供试品和标准品的直线应平行。可靠性测验即验证供试品和标准品的对数剂量反应关系是否显著偏离平行偏离直线,对不是显著偏离平行偏离直线(在一定的概率水平下)的实验结果,认为可靠性成立,方可按有关公式计算供试品的效价和可信限。热顶结晶器
可倍限和可信限率可信限(F L)标志检定结果的精密度。M的可信限是M的标准误和£值的乘积G•SM),用95%的概率水平。M-h t•SM是可信限的髙限;M-t•SM是可信限的低限。用其反对数计箅得i?和P T的可信限低限及高限,是在95%的概率水平下从样品的检定结果估计其真实结果的所在范围。
尺或P t的可信限率(F L%)是用或尸T的可信限计算而得。效价的可信限率为可信限的高限与低限之差除以2倍平均数(或效价)后的百分率。
F T。/―可信限髙限—可信限低限^i nn。/
F L/°2X平场数(或效价)X100/0
计算可信限的t值是根据^的自由度(/)査t值表而得。
f值与/的关系见表一。
表一〖值表(P=0.95)
/t f t
3  3.181
4  2.15
4.  2.7816  2.12
5  2.5718  2.10
6  2.4520  2.09
7  2.3725  2.06
8  2.3130  2.04
丁酮肟
9  2.2640  2.02
10  2.2360  2.00
11  2.20120  1. 98
12  2.18oo  1.9
6

本文发布于:2024-09-20 23:23:13,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tex/3/232326.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灭菌   物品   生物   无菌   指示剂   进行   采用   过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