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科学实验改进与创新途径的探索

初中科学实验改进与创新途径的探索
  要:科学课程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科学实验能为学生正确认识事物及客观规律提供事实依据,又能培养学生观察现象、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科学实验教学应成为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重要手段。然而,由于现行教科书上实验的设置还不是很完善,学校的部分仪器也没能及时配备,实验的安排在时间上和实际教学时间的安排也存在矛盾,做起实验来效果不理想,甚至经常遭遇失败,从而影响了教学目标的达成。因此,我们应对现行教科书上的实验进行大胆的改进和创新。改进和创新可通过以下途径:改进教科书现有实验、开发突破重点与难点实验、开发低成本实验、开发玩具的教学功能等方面。
关键词:科学实验  改进  创新  途径
科学课程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科学实验能为学生正确认识事物及客观规律提供事实依据,又能培养学生观察现象、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科学实验教学应成为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重要手段。为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浙教版《科学》教科书编入的实验不仅在数量上比旧教材多,而且实验的取材新颖,贴近生活,趣味性强,可操作性强。但是,由于现行教科书上实验的设置还不是很完善,学校的部分仪器也没能及时配备,
验的安排在时间上和实际教学时间的安排也存在矛盾,做起实验来效果不理想,甚至经常遭遇失败。从而影响了教学的效果。因此,在教学实践中我们有必要对教科书上的实验进行大胆的改进和创新,使科学实验更切合教学实践的需要,最大限度的发挥其在科学教学中的作用。
    一、改进教科书上现有实验
改进现有实验途径主要有:改进实验装置、改进实验材料、改进实验方法。
1、改进实验装置
对实验器具选择及使用进行改进,使得实验操作更方便,方法更简单,效果更明显,说服力更强。
例如八年级(上)第四章第一节《电路》中为了说明电源短路会损坏电源,严重时还会造成火灾,书本设计了这样一个实验:用导线将一节1号干电池正负极连接起来,用手触摸导线,导线是否发热?此实验有以下几个不足:(1)导线发热现象不是很明显。(2)导线发热现象眼睛是看不见的,必须用手摸,课堂上不可能每个学生来摸,这样参与的学生少。
3)如果实验时间长,干电池会报废,较浪费。针对以上不足,我们可对实验装置进行如下改进:用学生电源代替干电池,将电压调至3V,按下图连接电路,开关断开,当开关闭合时,可看到锡箔纸燃烧,现象非常明显。此实验的优点是:(1)装置简单,取材容易。(2)现象明显,可视度高。(3)学生对电源短路的危险性有深刻的认识,在今后的实践中会极力避免电源短路。起重量限制器
压缩空气过滤
再如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这实验是初中科学八(下)中一个重要的演示实验,然而如果按照课本P352-3的实验装置进行实验,会产生一些实验的实际问题,如因集气瓶不是圆柱体状的,气体划成五等分时,不能完全均匀,实验达不到较好效果;又因若玻璃导管事先未注满水则会引起测量结果偏低;或因瓶内温度没有降到室温后就打开了弹簧夹,引起测量结果偏低等。对此,我们提出以下改进方案,如图1所示。
(1)用一破底的大试管,将试管上面大部分区域(AB之间)平均划分5等份,并作上标记。(2)实验前将带有燃烧匙的橡皮塞取出,然后向烧杯内注水,直至水位与标记B处相平。燃烧匙应位于AB间的中下部,以使氧气与红磷充分反应。(3)在水中加入一些红墨水和氢氧化钠溶液,前者便于学生观察,后者有利于更好、更快地吸收五氧化二磷有害物质。
优点:(1)试管划分五等分不仅容易而且准确。(2)改进过的装置搭建比较容易且快。(3)实验的速率较快,效果明显。(4)利用了破底的大试管。
2、改进实验的材料
对教科书有些实验材料改进后,可使实验的安全性更好,取材更方便,成本更低廉,实验的效果更明显。
如八年级(下)第三章第5节《叶的蒸腾作用和结构》中,讨论蒸腾的快慢与那些因素有关,设计了P97页图3-31的实验,如果按照这个设计做此实验,有很大的缺点:(1)水银在常温下就能蒸发,水银蒸汽有毒,损害人体健康,污染空气。(2)要做几组对比实验,
成本高,取材困难。(现在,一般农村学校实验室不配备水银)(3)水银密度大,水银柱上升现象不明显。(4)选用木本植物茎太硬,茎稍粗插不进玻璃管,稍细对玻璃管的密封性不好,管中的水柱会下落,实验会失败。为此我对该实验进行如下改进:(1)在清水中滴入红墨水,代替图中的水银和水。(2)用校园里、路边随处可见的蓬草或其他草本植物。
改进后的实验方法是:(1)将玻璃管平放在盛有水的水槽中,使管中没有气泡。(2)将茎略粗于玻璃管的植物紧紧插入管中。(3)竖起玻璃管,管中的水柱不会下落。(4)插进盛有红墨水的烧杯中,如放在窗台上阳光下5分钟,红水柱就能上升一小段。
改进后的优点是:(1)实验安全,无污染。(2)取材方便又廉价。(3)可设置多组对照实验,无需考虑成本。(4)现象非常明显。
再如:演示气体对外做功,内能减少的实验,这个实验是浙教版科学九(上)中的一个重要的实验,如果按课本P963-54所示,在吸滤瓶内装入少量的水,并滴入几滴酒精。用气筒往瓶里打气,当塞子跳起时,观察瓶内变化。
按课本实验设计,当瓶塞跳击时,瓶内应出现白雾。根据此现象可以说明:物体对外做功,其内能会减少,温度会降低。然而当瓶塞跳起时,瓶内和瓶口出现的白雾并不明显,靠后面的学生根本看不见。出现此种现象的原因是:瓶内水的蒸发量不够,瓶内空气中的水蒸气较少所致。针对实验弱点,我们可采取以下措施:将瓶内少许的水和几滴酒精都换成酒精或乙醚。由于酒精或乙醚容易蒸发,当用力打气使瓶塞跳击时,瓶中就会冒出浓浓的白雾,可视效果极佳,而且只要按正常程序操作,实验一定会成功。
3、改进实验的方法
现行教科书上有的实验,按照现成的操作方法,现象明显,但步骤繁琐、费时,课堂效率低;有的实验步骤简单,但实验现象不明显,学生难以观察,以致对知识的理解不深。因此,针对此类实验我们可以在实验方法上进行改进。
例如在探究二氧化碳的性质实验时四个实验可以用一个装置完成,方法是,取一个三通管,在它的上部和下部各放一张湿润的蓝石蕊试纸,然后,将它与二氧化碳的发生装置连接。不一会,可观察到下部的试纸变红,而上部的试纸不变,证明了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生成碳酸。再将一燃着的木条放在三通管的上方,观察到火
焰无变化,再把燃着的木条放在下口处,观察到木条立即熄灭,由此证明了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同时还证明二氧化碳既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的性质。最后将三通管取下来,把试纸变红的那端放在酒精灯火焰上加热,很快看到试纸由红重新变成蓝,说明碳酸不稳定。此实验的优点是:操作方便,快而明显,证明性质更多,更能引起学生的兴趣。特别是学生分组实验,更加实用。
再如:固体氢氧化钠溶于水放热实验,用手触摸试管外壁时,现象不很明显,我们可做如下改进:将试管注入少量水,加热至沸腾,移开火焰,水停止沸腾,加入氢氧化钠固体少量,发现溶液又重新沸腾,说明氢氧化钠溶于水放热,使水又沸腾了。
二、开发突破重点与难点的实验
现成的实验装置往往不能满足教学的需要,有些内容教科书上只用语言进行表述,没有设置实验。实践证明,缺少必要的实验手段,学生将缺少感性认识,不利于模型的建立,不利于过程的想象。一个成功的实验可以减少许多繁琐的叙述,往往能起到:“千言万语道不清,一看实验便分明”的奇效。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自行开发突破重点与难点的实验。
例如对于呼吸形成的原因,靠书本图片的讲解学生是很难理解的,制作一个呼吸模型,可以让学生轻松愉快的接受并理解。这个装置书本上有图,但实验室里没有器材,我们可以这样制作。首先,把一只大口塑料瓶的盖子拿去,让它作为胸腔的轮廓,在瓶底用一根与玻璃管差不多粗细的钢筋烧红烫一个小孔,让吸管能够通过即可,这样可以使吸管与瓶子之间没有空隙。接着把一个小气球反复吹几次,目的是使它容易被张开。把这个小气球用细线固定在吸管的一端,然后从塑料瓶的口内进入,让吸管从底部的小孔钻出。这个小气球就是肺的模型。然后取一个较大的气球,也反复吹大几次后,把上面的口剪掉,,剩余部分套在塑料瓶的瓶口,让它相当于胸腔底部的横膈膜。一个简易的呼吸模型就制作完成了。用一只手拿着瓶子,用另一只手往上推底部的横膈膜,这时你会看到由于瓶内气压增大,小气球就会被压缩,此时相当于呼气状态,也就是横膈膜向上拱起,使胸腔容积变小,把肺内气体压出体外。然后放开手,让横膈膜回到原来的状态,外界空气进入小气球使它又张开,相当于吸气状态。反复操作,就可以模拟我们的呼吸运动。
又如:在讲授灭火的方法时,学生对隔绝空气可以灭火很容易理解,但对将温度降低至可燃物着火点以下同样可以灭火,总是持怀疑态度。为了使学生真正理解灭火原理,我们增加了一个降低温度灭火的实验。实验过程是这样的:向一个250 m固体氧L的烧杯中加入150 太阳能广告灯箱
L左右的水,然后在水中加入适量的NH4NO3,并不断搅拌,使水的温度急剧降低。接着将少量煤油倒入一个小铁盒中,并点燃;用坩埚钳把小铁盒放在烧杯冰冷的水面上,学生这时可以看到由于温度的降低而使火焰一下熄灭。为了使观察到的现象更全面,把小铁盒拿出来,重新点燃,残留在铁盒中的煤油在空气中则再次燃烧起来。至此学生对降低温度可以灭火深信不疑,同时也加深了对灭火原理的理解。
三、开发低成本实验校正死亡率
“瓶瓶罐罐当仪器,拼拼凑凑做实验”。生活中的废弃物,对科学老师来说都是宝贝。
一个锈迹斑斑的铁钉,它先可以完成氧化铁与酸反应的实验;接着可完成铁与酸反应产生氢气的实验;再接着可以演示铁与硫酸铜溶液的反应。还可演示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受力面积的关系和做成重垂线等等。
一段废弃的电线,用力弯折可演示力能使物体发生形变、用不同方法接入电路可演示导体与绝缘体的导电性等等。
一个被扔的饮料瓶,可用来做水火箭实验、大气压强实验、压强与水深的关系实验、水透
镜实验等等不下五十个。
一次性纸杯可以做小孔成像、土电话等实验。
外室1H在研究设计与改进实验时,我们应注重因陋就简、就地取材、废物利用,以最低的成本,达到最好的实验效果,这些低成本实验不仅仅是为了节约开支,更重要的作用是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造性思维。这类实验往往能起到化腐朽为神奇的功效。
四、开发玩具的教学功能
许多玩具不仅现象奇特,好玩有趣,且具有丰富的科技含量,如果在教学中引入这类玩具,开发出这类玩具的教学功能,往往能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产生很好的教学效果。
例如在学习动能和势能的相互转化时,我门可用学生普遍爱玩的玩具“溜溜球”。让一个学生上台表演溜溜球游戏,游戏时,把细绳全部紧紧地缠绕在中轴上,用一手指套住圆环。将溜溜球释放后它就会马上逆细绳缠绕方向转动,竖直下落逐渐解脱细绳的缠绕,直到细绳全部展开为止。随后,它又会自动顺着同一转动方向往上爬,使细绳重新缠绕在中轴上。
当溜溜球停止转动后,随即又沿反方向摆脱细绳缠绕转动下落,然后上爬。下落、上爬,周而复始。只要下甩上提得法,溜溜球就会不停地转动起来,饶有趣味。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理解了动能和势能的相互转化。这时学生还有两个困惑:1、溜溜球玩得不好时,每次上爬的高度会比下落时的高度越来越低,最终停止,这是为什么呢?2、有些同学玩溜溜球时,下甩上提动作协调,球下落上爬周而复始永不停止,这又是为什么呢?经讨论得知,原来,由于球在绳子上每次下落上爬时,与绳之间有摩擦,一部分机械能转化为内能而损失,所以球每次上爬地高度都会低于下落时的高度。下甩上提得法,就能解决这个问题,为什么呢?原来,下甩上提正是对因摩擦而损失的机械能进行及时的补充。强烈地好奇心,往往能驱使学生对问题进行热烈地讨论,在不断质疑中使问题得到解决,并共同享受运用科学知识解决问题所带来的快乐。

本文发布于:2024-09-22 10:36:02,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tex/3/230159.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实验   学生   改进   现象   进行   教学   瓶内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