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信原理知识点整理

分组交换网:分组交换网通常采用网状结构,由分组交换机(NS)、网络管理中心(NCC)、网络集线器(NC)、分组型终端(PT)、非分组型终端(NPT)、分组装拆设备(PAD)等组成。分组交换网协议可分为接口协议和网内协议。分组交换网工作原理:两个用户间存在多个路由的情况下,一份报文的多个分组可各在不同的路由传输乐器架特点:①线路利用率高。②不同种类的终端可相互通信。③信息传输可靠性高。④分组多路通信。⑤计费与传输距离无关。⑥分组交换的网络结构。
物联网:物联网是通过各种信息传感设备及传感网、射频识别系统、红外感应器、条码与二维码、GPS,按约定的通信协议,将“物-物”、“人-物”、“人-人”连接起来,通过各种接入网、因特网进行信息交换,以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信息网络。①物联网是指对具有全面感知能力的物体及人的互联集合。②物联网必须遵循约定的通信协议,并通过相应的软、硬件实现。③物联网可以实现对各种物品(包括人)进行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等功能。物联网产生的基础:1.经济危机催生新产业革命。2.传感网技术的成熟应用。3.网络接入和数据处理能力基本适应多媒体信息传输处理的需求。物联网特征:①它是各种感知技术的广泛应用。②它是一种建立在因特网上的泛在网络。③物联网
不仅提供了传感器的连接,本身也具有智能处理能力,能对物体实施智能控制。物联网基本属性:①全面感知。利用RFID、传感器等智能感知设施,可随时随地感知、获取物体的信息。②可靠传输。通过各种信息网络与计算机网络的融合,将物体信息实时准确地传送到目的地。③智能处理。利用数据融合及处理、云计算等,对海量数据信息进行分析、融合和处理,向用户提供信息服务。物联网与其它网络及通信技术间的包容、交互作用关系电容分压。①物联网隶属于泛在网,但不等同于泛在网,它只是泛在网的一部分;②物联网涵盖了物品间通过感知设施连接起来的传感网,不论是否接入因特网,都属于物联网的范畴;③传感网可以不接入因特网,但需要时可利用各种方式接入因特网;④因特网(包括NGN)、移动通信网等可作为物联网的核心承载网。物联网系统组成:物联网是以数据为中心的面向应用的网络,主要完成信息感知、数据处理、数据回传,以及决策支持等功能,硬件平由传感网、核心承载网和信息服务系统等组成。①传感网包括感知节点和末稍网络;②核心承载网为物联网业务的基础通信网络;③信息服务系统硬件设施主要负责信息的处理和决策支持。物联网软件平台建立在分层通信协议体系上,通常包括:①数据感知系统软件。完成物品的识别和物品EPC码的采集和处理。②物联网中间件系统软件。③网络操作系统。④物联网信息管理系统。物联网关键技术:1.节点感知技术。是实现物联
网的基础,包括电子标签、新型传感器、智能化传感网节点技术等。2.节点组网及通信网络技术。物联网工作范围分两部分:①体积小、能量低、存储容量小、运算能力弱的智能小物体的互联,即传感网;②没有约束机制的智能终端互联。3.数据融合与智能技术。物联网由大量传感网节点构成,信息感知的过程中,各节点存有大量冗余数据,会浪费通信带宽和能量资源,且降低数据采集效率和及时性,需采用数据融合与智能技术进行处理。
多媒体通信体系结构:国际电联(ITU-T)在I.211建议中提出了一种适用于多媒体通信的体系结构模式。该结构模式主要包括5个方面的内容。①传输网络。体系结构的最底层,为多媒体通信的实现提供了最基本的物理环境。②网络服务平台。提供各类网络服务,使用户能直接使用这些服务内容。③多媒体通信平台。以文本、图形、图像、话音、视频等的信息结构为基础,提供其通信支援,并支持各类多媒体应用。④一般应用。指常见的一些多媒体应用。⑤特殊应用。指业务性较强的某些多媒体应用,如电子邮购、远程培训等。
信道复用采样:频分多路复用是将传输介质的可用带宽分割成一个个“频段”,以便每个输入装置都分配到一个“频段”。传输介质容许传输的最大带宽构成一个信道,因此每个“频段”就是一个子信道双面自粘防水卷材。 频分多路复用的特点是:每个用户终端的数据通过专门分配给它的
33ri予信道传输,在用户没有数据传输时,别的用户也不能使用。频分多路复用适合于模拟信号的频分传输,主要用于电话和电缆电视(CATV)系统,在数据通信系统中应和调制解调技术结合使用。时分多路复用的原理为了提高信道利用率,信号在传输过程中一般采用多路复用的传输方式,即多路信号在同一条信道上传输。所谓时分多路复用,就是利用多路信号(数字信号)在信道上占有不同的时间间隔来进行通信。目前应用较多的是频分多路复用时分多路复用,前者适用于时间连续信号的传输;后者适用于时间离散信号的传输。异步时分多路复用技术,也叫做统计时分多路复用技术(STDM,Statistic Time-Division Multiplexing)。指的是将用户的数据划分为一个个数据单元,不同用户的数据单元仍按照时分的方式来共享信道;但是不再使用物理特性来标识不同用户,而是使用数据单元中的若干比特,也就是使用逻辑的方式来标识用户。 这种方法提高了设备利用率,但是技术复杂性也比较高,所以这种方法主要应用于高速远程通信过程中,例如,异步传输模式ATM。
数据传输速率:数据传输速率(Data Transfer Rate),是描述数据传输系统的重要技术指标之一。数据传输速率在数值上等于每秒钟传输构成数据代码的比特数。数据传输速率(Data Transfer Rate)也是人们常说的“倍速”数。单倍数传输时,每秒可以传输150KB数
据;四倍速传输时,每秒可以传输600KB数据;40倍速传输时,每秒可以传输6MB数据(Internet数据传输速率最高可达10Mbps)......以此类推。目前市场上常见的光盘光驱动器多为40倍速到50倍速。但要注意在实际使用中,受光盘读速度和CPU传输本身的影响,上述速率会大打折扣,而且倍速越高,所打折扣越大。通常,平均传输速率能达到3~4MB就不错了。
数据传输速率的定义:数据传输率是指单位时间内信道上所能传输的数据量。可用“比特率”来表示。数据传输速率在数值上,等于每秒钟传输构成数据代码的二进制信息位数,单位为比特/秒(bit/s),也记做bps;数据传输速率计算公式:R=(1/T)*log对甲苯磺酸吡啶盐N (bps) 其中:T为一个数字脉冲信号的宽度(全宽码)或重复周期(归零码),单位为秒;
ATM: ATM----Asynchronous Transfer Mode(ATM)异步传输模式的缩写
ATM是一项数据传输技术,是实现B-ISDN的业务的核心技术之一。ATM是以信元为基础的一种分组交换和复用技术,它是一种为了多种业务设计的通用的面向连接的传输模式。它适用于局域网广域网,它具有高速数据传输率和支持许多种类型如声音、数据、传真、实时视频、CD质量音频和图像的通信。ATM是在LANWAN上传送声音、视频图像和数
据的宽带技术。它是一项信元中继技术,数据分组大小固定。你可将信元想像成一种运输设备,能够把数据块从一个设备经过ATM交换设备传送到另一个设备。所有信元具有同样的大小,不像帧中继及局域网系统数据分组大小不定。使用相同大小的信元可以提供一种方法,预计和保证应用所需要的带宽。如同轿车在繁忙交叉路口必须等待长卡车转弯一样,可变长度的数据分组容易在交换设备处引起通信延迟。ATM是一种异步传输模式。ATM以信元为基本单位。ATM的信元的长度为53个字节。在光通信中有应用。ATM有它自己的参考模型,既不同于OSI模型,也不同于TCP/IP模型。它包括三层:物理层、ATM层和ATM适配层。工作原理:ATM采用面向连接的传输方式,将数据分割成固定长度的信元,通过虚连接进行交换。ATM集交换、复用、传输为一体,在复用上采用的是异步时分复用方式,通过信息的首部或标头来区分不同信道。
主从同步法: 网络内设一主站,备有高稳定的时钟。它产生标准频率,并传递给各从站,使全网都服从此主时钟,达到全网频率一致的目的。主从同步法的优点是从站的设备比较简单,比较经济,性能也较好,在数字通信网中得到广泛的应用。主从同步法的缺点是当主站发生故障时,各从站会失去统一的时间标准而无法工作,以致造成全网通信中断。
led探照灯
前后纠错:前向纠错是一种差错控制方式,它是指信号在被送入传输信道之前预先按一定的算法进行编码处理,加入带有信号本身特征的冗码,在接收端按照相应算法对接收到的信号进行解码,从而出在传输过程中产生的错误码并将其纠正的技术。FEC前向纠错(Forward Error Correction)也叫“前向纠错码”,是增加数据通讯可信度的方法。在单向通讯信道中,一旦错误被发现,其接收器将无权再请求传输。FEC 是利用数据进行传输冗长信息的方法,当传输中出现错误,将允许接收器再建数据。由于前向纠错能自动实现纠错,不要求检错重发,因而延时小、实时性好,在高速及超高速系统中得到应用。由于增加了一些额外的冗码,前向纠错技术要付出一定的带宽代价。但是,相对于直接传输,使用前向纠错技术可以使得误码率下降,而且对于光、无线等不同的传输媒质,根据其物理特点可以设计不同的前向纠错算法,从而获得最高的效率,以很小的带宽代价获得很大的误码率改善。前向纠错在数字通信领域应用很广,在无线、接入、传输等各个方面都有广泛的应用。如在光通信领域,前向纠错最先应用于长距离传输的海缆,应用结果表明:前向纠错可以有效地延长光信号的传输距离,提高整个通信系统的性能。作用:在数字信号中,为了防止外界信号干扰,保护信号不变异,要进行多重的纠错码设置。数字信号在解码过程中,对错误信号十分敏感,每秒钟只要有很小很小的误码,就无法正常解码。而数字卫
星信号之所以能顺利播放,又是得益于数字信号中的纠错码的设置。在各种纠错码的设置中,被称做FEC的前向纠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防干扰算法。采用前向误差校正FEC方法,是为了降低数字信号的误码率,提高信号传输的可靠性。

本文发布于:2024-09-22 03:35:21,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tex/3/225198.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传输   数据   信息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