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馆藏金属类文物的修复和保护

【学术研究】Academic Research陶瓷饰品
温度自动控制系统
084Vol.173
经历长久的地下埋藏,出土后又暴露于大气之中,会导致许多铜、铁质文物不断锈蚀分解。尤其是在潮湿的环境中,更容易被氧化,慢慢被分解成废铜、废铁。要遏止、减缓这些金属类文物的腐蚀,有效地保护和修复这些历史文物,必须先了解腐蚀的原因,并检测分析腐蚀程度,进行风险评估。在修复前先根据《馆藏金属文物保护修复方案编写规范》等国家标准文件,制订金属文物保护修复方案,以便为下一步的保护措施提供依据。
1 前期工作
1.1 保存现状调查评估
首行,分析地理环境。我国江南地区属中亚热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温暖湿润,雨量充沛,具有明显的山地立体气候,不利于金属类文物的保存。
其次,分析病害成因。一是自然因素。金属合金在各个历史时期的合金配比不相同,青铜合金的成分和结构、冶炼方式、铸造工艺等会对青铜器的微观结构产生影响。青铜器的腐蚀主要是由环境、湿度和温度引起,在埋藏环境中受到土壤可溶盐、微生物等环境介质影响而发生化学、电化学反应或生物
作用而受到破坏,器物出现不同程度的腐蚀。二是人为因素。文物出土未经科学保护,加上保存环境的限制,器物在一定的温湿度条件下加剧了腐蚀程度。
最后,分析评估。分析可能出现的技术难题,区分有害锈与无害锈。例如,青铜器有彩斑斓的铜锈及表面形成的氧化层包浆,是青铜器年代久远的象征,应该保留。而有害锈(粉状锈)则威胁到青铜器的安全,则必须清除。但这两种铜锈往往共存于青铜器上,这就给我们处理有害锈、保留无害锈造成很大困难。我们通过分析检测确定这两种锈的分布,有针对性地分别进行处理。
1.2 保护修复操作过程
首先,建立信息资料。根据《馆藏金属文物保护修复档案记录规范》,对需修复的金属器物建立保护修复档案,通过拍照、量尺寸、称重量、调查文物历史和考古资料等详细记录文物的保存状况。
其次,选择修复材料。文物的腐蚀状况不同,所采用的修复材料也不同,如青铜、铁器类文物根据腐蚀、破损程度大致使用粘接(AAA胶)、低温焊接(铅锡合金熔点183℃)、矿物颜料(着)、B72封护、金属焊接等。
再次,选择化学试剂。一般有害锈的处理采用倍半碳酸钠浸泡法,处理周期较长。用超声波清洗机结合倍半碳酸钠浸泡,可加快有害锈的置换速度。目前用于青铜器文物保护的缓蚀剂种类较多,但有的
电泳整流器
缓蚀剂处理后器物颜有变化,所以应选择复配缓蚀配方;有的缓蚀剂对人体健康有害,应选择安全有效缓蚀剂及处理工艺。保护修复过程中的化学试剂尽量回收利用,对于无法再利用的,经水大量稀释后再排放,减少对环境产生的危害。另修复过程中挥发试剂产生的气体通过排气系统排出。
网络巡检
最后,选择修复工艺。需修复的金属器物都是比较复杂的,有残缺、变形、表面硬结物、层状堆积、断裂、孔洞、点腐蚀、矿化等,在修复时可能会出现一些焊接不住或焊接面强度大于被焊接面的情况(容易造成再次断裂)。采用修复工艺时,在有铜质的地方选用焊接,矿化部位先加固再胶粘,避免对文物造成二次伤害。如图1中的这件南宋铜剪刀,铜质,1964年10月出土于丽水金桥头潘孟光墓,锈蚀断残。经清洗处理和溶液缓腐蚀处理,采用焊接工艺复原、做旧技术,器物修复处打磨平整后,采用矿物颜料或化学方法对器物修复部位进行随处理。
2 步骤
2.1 清洗
针对器物的现状,选用适当的清洗方法后,应在器物
【作者简介】王成(1966—),男,汉族,浙江龙泉人,本科,副研究馆员,研究方向:文物保护与管理。
局部镀锡
浅谈馆藏金属类文物的修复和保护
王成碳纤维尾翼
(丽水市博物馆,浙江 丽水 323000)
摘 要:馆藏金属类文物(含出土)中最多的是铜质和铁质类文物,它们在不利环境中易出现锈蚀和氧化,若不修复保护就会慢慢就被分解、氧化或腐蚀。文章重点对铜质和铁质文物的腐蚀、残缺等问题进行修复保护分析,并提出了防护金属类文物的具体措施。
关键词:铜质和铁质类文物;修复;保护

本文发布于:2024-09-23 04:26:11,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tex/3/224307.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修复   文物   金属   腐蚀   环境   器物   青铜器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