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子计算机

                    ——模拟现实世界量子系统的最佳方式
量子力学与量子计算机发展史
1920年,奥地利人埃尔温.薛定谔、爱因斯坦、德国人海森伯格和狄拉克,共同创建了一个前所未有的新学科——量子力学。量子力学的诞生为人类未来的第四次工业革命打下了基础。在它的基础上人们发现了一个新的技术,就是量子计算机。
1981年,美国物理学家理查德·费曼提出,人们能够研制出“遵循量子力学法则的微型计算机”。他认为,这样的量子计算机可能是模拟现实世界量子系统的最好方式 。他发现当模拟量子现象时,因为庞大的希尔伯特空间使资料量也变得庞大,一个完好的模拟所需的运算时间变得相当可观,甚至是不切实际的天文数字。理查德·费曼当时就想到,如果用量子系统构成的计算机来模拟量子现象,则运算时间可大幅度减少。量子计算机的概念从此诞生。
 
 
量子计算机,或推而广之——量子资讯科学,在1980年代多处于理论推导等纸上谈兵状态。一直到1994年彼得·秀尔(Peter Shor)提出量子质因子分解算法后,因其对于现在通行于银行及网络等处的RSA加密算法可以破解而构成威胁之后,量子计算机变成了热门的话题。除了理论之外,也有不少学者着力于利用各种量子系统来实现量子计算机。
    半导体靠控制集成电路来记录和运算信息,量子电脑则希望控制原子或小分子的状态,记录和运算信息。
    上图:布洛赫球面乃一种对于二阶量子系统之纯态空间的几何表示法,是建立量子计算机的基础。
    20世纪60年代至70年代,人们发现能耗会导致计算机中的芯片发热,极大地影响了芯片的集成度,从而限制了计算机的运行速度。研究发现,能耗来源于计算过程中的不可逆操作。那么,是否计算过程必须要用不可逆操作才能完成呢?问题的答案是:所有经典计算机都可以到一种对应的可逆计算机,而且不影响运算能力。既然计算机中的每一步操作都可以改造为可逆操作,那么在量子力学中,它就可以用一个幺正变换来表示。早期量子计算机,实际上是用量子力学语言描述的经典计算机,并没有用到量子力学的本质特性,如量子态的叠加性和相干性。在经典计算机中,基本信息单位为比特,运算对象是各种比特序列。与此类似,在量子计算机中,基本信息单位是量子比特,运算对象是量子比特序列。所不同的是,量子比特序列不但可以处于各种正交态的叠加态上,而且还可以处于纠缠态上。这些特殊的量子态,不仅提供了量子并行计算的可能,而且还将带来许多奇妙的性质。与经典计算机不同,量子计算机可以做任意的幺正变换,在得到输出态后,进行测量得出计算结果。因此,量子计算对经典计算作了极大的扩充,在数学形式上,经典计算可看作是一类特殊的量子计算。量子计算机对每一个叠加分量进行变换,所有这些变换同
时完成,并按一定的概率幅叠加起来,给出结果,这种计算称作量子并行计算。除了进行并行计算外,量子计算机的另一重要用途是模拟量子系统,这项工作是经典计算机无法胜任的。
    1994年,贝尔实验室的专家彼得·秀尔(Peter Shor)证明量子计算机能完成对数运算,而且速度远胜传统计算机。这是因为量子不像半导体只能记录0与1,可以同时表示多种状态。如果把半导体计算机比成单一乐器,量子计算机就像交响乐团,一次运算可以处理多种不同状况,因此,一个40位元的量子计算机,就能解开1024位元的电子计算机花上数十年解决的问题。
      直到2009年11月15日,世界首台量子计算机正式在美国诞生,
组合鞋架
    这一量子计算机由美国国家标准技术研究院研制,可处理两个量子比特的数据。较之传统计算机中的“0”和“1”比特,量子比特能存储更多的信息,因而量子计算机的性能将大大超越传统计算机。
    研究人员‘大卫·汉尼克’表示,通用编程量子计算机采用了量子逻辑门技术来处理数据。
制造量子逻辑门需设计一系列激光脉冲,以操纵铍离子进行数据处理,再由另一个激光脉冲读取计算结果。一个简单的单量子比特门,可从0转换成1,也可从1转换成0。但与传统计算机的物理逻辑门不同的是,这台设备的量子逻辑门均已编码成激光脉冲。当激光脉冲量子门对量子比特实行简单逻辑操作时,铍离子便会开始旋转,实现对量子比特的存储。
  铝条板吊顶  这台量子计算机的核心部件是具金图样的铝晶片,内含直径约为200微米的电磁圈。科学家将两个镁离子和两个铍离子置于电磁圈中,镁离子可起到“稳定剂”的作用,消除离子链的不必要振动,保持计算机的稳定性。
    由于两个量子比特的操作具有多种可能,研究小组随机选取了160种操作方式进行了演示,以验证处理器的通用性。每次操作都用31个不同的量子门击打量子比特,将其编码成激光脉冲。这其中大部分为单量子比特门,脉冲只需要与单一离子进行相互作用。少数的双量子比特门则需要与两个离子同时发生交互作用。而通过对电磁圈旁黄金电极上的电荷进行控制,研究人员能有效增加所需的离子数量。
    不过,这一量子计算机仍存在着相当的问题。例如,尽管每个量子门的准确率都在90%以上,而当综合使用时计算机的整体准确率却下降到 79%。这主要是由于激光脉冲的强度
不同所造成的,汉内克解释说:“脉冲的波动性可造成这种误差,而光线的散射和反射等,也可能是原因。”研究小组表示,通过提升激光的稳定性和减少光学设备的误差,可有效提高芯片的运行准确率。在准确率提升至99.99%时,该芯片才能作为量子处理器的主要部件,最终实现通用编程量子计算机的实际应用。
    量子计算机的概念
  量子计算机,顾名思义,就是实现量子计算的机器。要说清楚量子计算,首先看经典计算。经典计算机从物理上可以被描述为对输入信号序列按一定算法进行变换的机器,其算法由计算机的内部逻辑电路来实现。
经典计算机的特点
  1.其输入态和输出态都是经典信号,用量子力学的语言来描述,也即是:其输入态和输出态都是某一力学量的本征态。如输入二进制序列0110110,用量子记号,即|0110110>。所有的输入态均相互正交。对经典计算机不可能输入如下叠加态:C1|0110110 >+ C2|1001001>。
  2.经典计算机内部的每一步变换都演化为正交态,而一般的量子变换没有这个性质,因此,经典计算机中的变换(或计算)只对应一类特殊集。
量子计算机的特点
  相应于经典计算机的以上两个限制,量子计算机分别作了推广。量子计算机的输入用一个具有有限能级的量子系统来描述,如二能级系统(称为量子比特(qubits)),量子计算机的变换(即量子计算)包括所有可能的玄正变换。
  1.量子计算机的输入态和输出态为一般的叠加态,其相互之间通常不正交;
2量子计算机中的变换为所有可能的连续退火炉正变换。得出输出态之后,量子计算机对输出态进行一定的测量,给出计算结果。
量子计算机的工作原理 
量子计算的起源距离现在并不很远。尽管计算机早在上世纪四十年代就已出现,但量子计算的理论在20年前才有美国阿贡国家实验室的一位物理学家首次提出。世人公认保罗贝尼
奥夫在1981年第一次将量子理论用于计算机,提出了制造量子图灵机的理论。大部分属子计算机,都是基于图灵理论的。
今天我们使用的计算机像图灵机一样,通过操作具有两种状态位元(0或1)进行工作。量子计算机不只依靠两种状态。它们将信息编码为量子比特,或称昆比特。量子比特有一组原子实现,他们协同工作起到计算机内存和处理器的作用。因为量子计算机可以同时包含着几种状态,所以它可能比当今功能最强大的超级计算机还要强大数百万倍。
这种量子比特的叠加使量子计算机具有内并行性。物理学家戴维多伊奇指出,这种并行性使量子计算机能够同时进行一百万条计算,而台式pc只能进行一条计算。一台30个量子比特的量子计算机的计算能力和一台每秒十万亿次浮点运算的传统计算机比的水平相当。
普通的数字计算机在0和1的二进制系统上运行,称为“比特”(bit)。但量子计算机要远远更为强大。它们可以在量子位(qubit)上运算,可以计算0和1之间的数值。假想一个放置在磁场中的原子,它像陀螺一样旋转,于是它的旋转轴可以不是向上指就是向下指。常识告诉,我们原子的旋转可能向上也可能向下,但不可能同时都进行。但在量子的奇异世界中,原子被描述为两种状态的总和,一个向上转的原子和一个向下转的原子的总和。在量
子的奇妙世界中,每一种物体都被使用所有不可思议状态的总和来描述。
现在,想象一串原子排列在一个磁场中,以相同的方式旋转。如果一束激光照射在这串原子上方,激光束会跃下这组原子,迅速翻转一些原子的旋转轴。通过测量进入的和离开的激光束的差异,我们已经完成了一次复杂的量子“计算”,涉及了许多自旋的快速移动。巡线机器人
android退出应用
量子计算机应用前景
基于微电子制造技术实现量子计算
目前最引人注目的是IBM(国际商用机器)公司的尝试,而其所依赖的耶鲁大学和加州大学圣巴巴拉分校过去几年在量子计算领域取得的进展。两个学校的研究团队分别将超导材料铼和铌铺展在一个半导体的表面,该半导体在被冷却到绝对零度左右时会表现出量子行为。这些科研成果表明,人们可以基于标准的微电子制造技术进行量子计算。IBM公司的托马斯·沃森研究中心组建了一支庞大的研究团队,正在开展一项为期5年的研究项目。该公司科学家戴维·迪文森佐表示,IBM非常希望能在量子计算机领域取得重大突破。
美国的洛斯阿拉莫斯和麻省理工学院、IBM、和斯坦福大学、武汉物理教学所、清华大学
四个研究组已实现7个量子比特量子算法演示。
  2007年2月,加拿大D-Wave系统公司宣布研制成功16位量子比特的超导量子计算机(尚未经科学检验),如果他们是诚信的,这个工作的意义就非常重大,或许,可实际应用的量子计算机会在几年内出现,量子计算机的时代真的要开始了!
  2010年3月31日,德国于利希研究中心发表公报:德国超级计算机成功模拟42位量子计算机,该中心的超级计算机JUGENE成功模拟了42位的量子计算机,在此基础上研究人员首次能够仔细地研究高位数量子计算机系统的特性。
使用量子纠缠来获取信息    
量子计算机还利用了量子力学的另一个机制,即纠缠。量子计算机的设想存在一个问题:若亚原子水平的粒子进行观察则会破坏粒子的状态,既改变了它们代表的值。但是在量子物理中,对两个原子施加外界作用可导致它们互相纠缠,使第二个原子具有第一个原子的性质。因此当不受干扰时,原子的自旋方向是不定的,而一旦受到扰动,原子就会选择一个确定的方向或值。同时第二个处于纠缠状态的原子会选择相反的方向或值。这个原理使科学家们不能够进行实际观察而得到量子比特的值,从而避免将它们塌缩回1或0的状态。
量子计算机的基本元件是量子比特。传统计算机用电位高低表示0和1以进行运算,量子计算机则用原子的自旋等粒子的量子力学状态来表示0和1,称为量子比特。在量子效应的作用下,量子比特可以同时处于0和1两种相反的状态(量子叠加),这使量子计算机可以同时进行大量运算,比传统计算机快得多。
根据量子力学的基本原理,一个量子比特可以同时有两种状态;两个量子比特则可以同时表示4种状态;三个量子比特可以同时表示8种状态等等。随着量子比特数目的增加,其运算能力也呈指数级增加。
当今最先进的量子计算机也只能操作7个量子比特,就是说还处于计算“1+1”的阶段。然而,量子计算机有朝一日可以轻松便捷地完成传统计算机上极其耗时的计算,这种潜力始终存在。

本文发布于:2024-09-23 08:24:52,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tex/3/221907.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量子   计算机   原子   计算   进行   经典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