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明灯具及灯光系统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灯光系统的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照明灯具及灯光系统。


背景技术:



2.随着灯具不断进步与发展,人们对灯具要求已不仅仅局限于是否能照明,人们对光品质的要求越来越高。然而,传统的小角度灯光系统的中心光的光程较小,使得灯光角度较大,进而使得灯光具有形成较大的副光,进而使得光斑具有分层的现象。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光线角度较小且无副光、以及改善小角度时光斑黄的照明灯具及灯光系统。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5.一种照明灯具,包括:
6.透镜支架,形成有安装腔;
7.光学模组,连接于所述透镜支架并与所述安装腔对应设置;
8.第一凸透镜,位于所述安装腔内并与所述透镜支架连接,所述第一凸透镜与所述光学模组相对设置,所述第一凸透镜与所述光学模组之间存在间隙;以及
9.第二凸透镜,位于所述安装腔内并与所述透镜支架连接,且所述第二凸透镜位于所述第一凸透镜背离所述光学模组的一侧,所述第二凸透镜与所述第一凸透镜之间存在间隙。
10.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光学模组的发光面的直径与所述光学模组到所述第一凸透镜的距离的比例范围为1:1~1.8。
11.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光学模组的发光面的直径与所述光学模组到所述第一凸透镜的距离的比例为1:1.5。
12.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凸透镜的半光强角度为25~35
°

13.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凸透镜的出射角度为-2~1
°

14.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凸透镜为平凸透镜或凹凸透镜;及/或,
15.所述第二凸透镜为平凸透镜或凹凸透镜。
16.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透镜支架包括支架主体及第一卡接件,所述第一卡接件连接于所述支架主体,所述安装腔形成于所述支架主体,所述第一凸透镜位于所述安装腔内并与所述第一卡接件卡接,所述光学模组连接于所述支架主体并与所述安装腔对应设置;及/或,
17.所述透镜支架包括支架主体及第二卡接件,所述第二卡接件连接于所述支架主体,所述安装腔形成于所述支架主体,所述第二凸透镜位于所述安装腔内并与所述第二卡接件卡接,所述光学模组连接于所述支架主体并与所述安装腔对应设置。
18.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支架主体形成有第一避位孔,所述第一卡接件位于所
第一避位孔内并与所述支架主体连接,所述第一卡接件的部分位于所述安装腔内并与所述第一凸透镜卡接;及/或,
19.所述支架主体形成有第二避位孔,所述第二卡接件位于所述第二避位孔内并与所述支架主体连接,所述第二卡接件的部分位于所述安装腔内并与所述第二凸透镜卡接。
20.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凸透镜的表面设有混光结构。
21.一种灯光系统,包括上述任一实施例所述的照明灯具。
2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至少具有以下优点:
23.上述的照明灯具,由于第一凸透镜和第二凸透镜沿着光学模组的照射方向依次安装在安装腔内,且第一凸透镜与光学模组之间存在间隙,第二凸透镜与第一凸透镜之间存在间隙,使得第一凸透镜和第二凸透镜依次收小光学模组照射的光线的角度,进而使得光学模组发出的光线角度较小,避免了灯光形成较大的副光,进而避免了光斑出现分层的问题,如此提高了照明灯具的光照效果。
附图说明
24.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25.图1为一实施例的照明灯具的结构示意图;
26.图2为图1所示的照明灯具的另一结构示意图;
27.图3为图2所示的照明灯具中的沿a-a线的剖视图;
28.图4为图2所示的照明灯具中的沿b-b线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29.为了便于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方式。但是,本实用新型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方式。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方式的目的是使对本实用新型的公开内容理解的更加透彻全面。
30.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31.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方式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32.本技术提供一种照明灯具,照明灯具包括透镜支架、光学模组、第一凸透镜以及第二凸透镜,透镜支架安装于外部基体上,光学模组、第一凸透镜及第二凸透镜均安装于透镜支架上。具体地,透镜支架形成有安装腔,光学模组连接于透镜支架并与安装腔对应设置,
第一凸透镜位于安装腔内并与透镜支架连接,第一凸透镜与光学模组相对设置,第一凸透镜与光学模组之间存在间隙,第二凸透镜位于安装腔内并与透镜支架连接,且第二凸透镜位于第一凸透镜背离光学模组的一侧,第二凸透镜与第一凸透镜之间存在间隙。
33.上述的照明灯具,由于第一凸透镜和第二凸透镜沿着光学模组的照射方向依次安装在安装腔内,且第一凸透镜与光学模组之间存在间隙,第二凸透镜与第一凸透镜之间存在间隙,使得第一凸透镜和第二凸透镜依次收小光学模组照射的光线的角度,进而使得光学模组发出的光线角度较小,避免了灯光形成较大的副光,进而避免了光斑出现分层的问题,如此提高了照明灯具的光照效果。
34.为更好地理解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做进一步地详细说明:
35.如图1至图3所示,一实施例的照明灯具10包括透镜支架100、光学模组200、第一凸透镜300以及第二凸透镜400,透镜支架100安装于外部基体上,光学模组200、第一凸透镜300及第二凸透镜400均安装于透镜支架100上。具体地,透镜支架100形成有安装腔101,光学模组200连接于透镜支架100并与安装腔101对应设置,第一凸透镜300位于安装腔101内并与透镜支架100连接,第一凸透镜300与光学模组200相对设置,第一凸透镜300与光学模组200之间存在间隙,第二凸透镜400位于安装腔101内并与透镜支架100连接,且第二凸透镜400位于第一凸透镜300背离光学模组200的一侧,第二凸透镜400与第一凸透镜300之间存在间隙。
36.如图3所示,在本实施例中,安装腔101为贯穿孔即通孔,光学模组200连接于透镜支架100上,且光学模组200与安装腔101对应设置,以使光学模组200射出的光线穿过安装腔101。第一凸透镜300和第二凸透镜400沿着光学模组200的照射方向依次安装于安装腔101内,也即第一凸透镜300和第二凸透镜400沿光学模组200的照射方向依次设置于安装腔101内,且第一凸透镜300和第二凸透镜400均与透镜支架100连接。第一凸透镜300与光学模组200之间存在间隙,第二凸透镜400与第一凸透镜300之间也存在间隙。可以理解,第一凸透镜300为平凸透镜或凹凸透镜,第二凸透镜400为平凸透镜或凹凸透镜。
37.上述的照明灯具10,由于第一凸透镜300和第二凸透镜400沿着光学模组200的照射方向依次安装在安装腔101内,且第一凸透镜300与光学模组200之间存在间隙,第二凸透镜400与第一凸透镜300之间存在间隙,使得第一凸透镜300和第二凸透镜400依次收小光学模组200照射的光线的角度,进而使得光学模组200发出的光线角度较小,避免了灯光形成较大的副光,进而避免了光斑出现分层的问题,如此提高了照明灯具10的光照效果。
38.如图4所示,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光学模组200的发光面的直径与光学模组200到第一凸透镜300的距离的比例范围为1:1~1.8。在本实施例中,光学模组200的发光面为圆形,光学模组200的发光面的直径为a,光学模组200到第一凸透镜300的距离为b,a与b的比例为1:1~1.8,以增大光学模组200中心光的光程,使得光学模组200的灯光穿过第一凸透镜300后的角度减小,进而抑制了灯光形成副光,进而抑制了灯光分层的问题。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光学模组200的发光面的直径与光学模组200到第一凸透镜300的距离的比例为1:1.5。
39.如图1所示,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照明灯具10是筒灯。在另一实施例中,照明灯具10是射灯。当然,照明灯具10也可以是现有的其他灯具。
40.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第一凸透镜300的半光强角度为25~35
°
,使得灯光透过第一凸透镜300后的角度减小。
41.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第二凸透镜400的出射角度为-2~1
°
,即第二凸透镜400的交叉角度为-2~1
°
,以使灯光透过第二凸透镜400后再次收小角度,进而避免了灯光形成副光,进而避免了灯光分层的问题。
42.如图2及图3所示,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透镜支架100包括支架主体110及第一卡接件120,第一卡接件120连接于支架主体110,安装腔101形成于支架主体110,第一凸透镜300位于安装腔101内并与第一卡接件120卡接,光学模组200连接于支架主体110并与安装腔101对应设置。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凸透镜300位于安装腔101内并与第一卡接件120卡接,以使第一凸透镜300通过第一卡接件120与支架主体110连接,也即使得第一凸透镜300位于安装腔101内并与透镜支架100连接,由于第一凸透镜300与透镜支架100卡接,避免了在拆装第一凸透镜300时借助辅助工具,提高了第一凸透镜300的拆装效率。
43.如图2及图3所示,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支架主体110形成有第一避位孔111,第一卡接件120位于第一避位孔111内并与支架主体110连接,第一卡接件120的部分位于安装腔101内并与第一凸透镜300卡接。在本实施例中,由于第一卡接件120位于第一避位孔111内并与支架主体110连接,使得第一卡接件120与支架主体110至少部分重合,提高了照明灯具10的空间利用率,进而使得照明灯具10的结构较紧凑。
44.如图3示,进一步地,第一卡接件120形成有第一卡接槽121,第一凸透镜300的边缘位于第一卡接槽121内并与第一卡接件120抵接。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卡接槽121用于收容第一凸透镜300的边缘,且第一卡接槽121的槽壁与第一凸透镜300抵接,避免了第一凸透镜300移位,使得第一凸透镜300与第一卡接件120连接。
45.如图3所示,更进一步地,第一卡接件120形成有第一斜面122,第一斜面122朝向第一凸透镜300的安装入口设置。在本实施例中,在第一凸透镜300与第一卡接件120卡接的过程中,第一凸透镜300沿着第一斜面122推动第一卡接件120变形,当第一凸透镜300的边缘与第一卡接槽121对位时,第一卡接件120弹性恢复,使得第一凸透镜300的边缘收容于第一卡接槽121内并与第一卡接槽121的槽壁抵接。由于第一卡接件120设有第一斜面122,且第一斜面122朝向第一凸透镜300的安装入口设置,使得第一凸透镜300在刚与第一卡接件120对位时的开口较大,提高了第一凸透镜300与第一卡接件120的对位效率,进而提高了第一凸透镜300的卡接效率。
46.如图2及图4所示,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透镜支架100包括支架主体110及第二卡接件130,第二卡接件130连接于支架主体110,安装腔101形成于支架主体110,第二凸透镜400位于安装腔101内并与第二卡接件130卡接,光学模组200连接于支架主体110并与安装腔101对应设置。在本实施例中,第二凸透镜400位于安装腔101内并与第二卡接件130卡接,以使第二凸透镜400通过第二卡接件130与支架主体110连接,也即使得第二凸透镜400位于安装腔101内并与透镜支架100连接,由于第二凸透镜400与透镜支架100卡接,避免了在拆装第二凸透镜400时借助辅助工具,提高了第二凸透镜400的拆装效率。
47.如图2及图4所示,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支架主体110形成有第二避位孔112,第二卡接件130位于第二避位孔112内并与支架主体110连接,第二卡接件130的部分位于安装腔101内并与第二凸透镜400卡接。在本实施例中,由于第二卡接件130位于第二避位孔112内
并与支架主体110连接,使得第二卡接件130与支架主体110至少部分重合,提高了照明灯具10的空间利用率,进而使得照明灯具10的结构较紧凑。
48.如图4所示,进一步地,第二卡接件130形成有第二卡接槽131,第二凸透镜400的边缘位于第二卡接槽131内并与第二卡接件130抵接。在本实施例中,第二卡接槽131用于收容第二凸透镜400的边缘,且第二卡接槽131的槽壁与第二凸透镜400抵接,避免了第二凸透镜400移位,使得第二凸透镜400与第二卡接件130连接。
49.如图3所示,更进一步地,第二卡接件130形成有第二斜面132,第二斜面132朝向第二凸透镜400的安装入口设置。在本实施例中,在第二凸透镜400与第二卡接件130卡接的过程中,第二凸透镜400沿着第二斜面132推动第二卡接件130变形,当第二凸透镜400的边缘与第二卡接槽131对位时,第二卡接件130弹性恢复,使得第二凸透镜400的边缘收容于第二卡接槽131内并与第二卡接槽131的槽壁抵接。由于第二卡接件130设有第二斜面132,且第二斜面132朝向第二凸透镜400的安装入口设置,使得第二凸透镜400在刚与第二卡接件130对位时的开口较大,提高了第二凸透镜400与第二卡接件130的对位效率,进而提高了第二凸透镜400的卡接效率。
50.如图4所示,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第二凸透镜400的表面设有混光结构401,以使透光第二凸透镜400的灯光更加均匀,使得照明灯具10的灯照效果更佳。在本实施例中,混光结构401形成于第二凸透镜400背离第一凸透镜300的一侧面,混光结构401可以是珠面、蚀纹面或者现有的混光微结构。
51.本技术还提供一种灯光系统,包括上述任一实施例的照明灯具10。
5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至少具有以下优点:
53.上述的照明灯具10,由于第一凸透镜300和第二凸透镜400沿着光学模组200的照射方向依次安装在安装腔101内,且第一凸透镜300与光学模组200之间存在间隙,第二凸透镜400与第一凸透镜300之间存在间隙,使得第一凸透镜300和第二凸透镜400依次收小光学模组200照射的光线的角度,进而使得光学模组200发出的光线角度较小,避免了灯光形成较大的副光,进而避免了光斑出现分层的问题,如此提高了照明灯具10的光照效果。
54.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技术特征:


1.一种照明灯具,其特征在于,包括:透镜支架,形成有安装腔;光学模组,连接于所述透镜支架并与所述安装腔对应设置;第一凸透镜,位于所述安装腔内并与所述透镜支架连接,所述第一凸透镜与所述光学模组相对设置,所述第一凸透镜与所述光学模组之间存在间隙;以及第二凸透镜,位于所述安装腔内并与所述透镜支架连接,且所述第二凸透镜位于所述第一凸透镜背离所述光学模组的一侧,所述第二凸透镜与所述第一凸透镜之间存在间隙。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照明灯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学模组的发光面的直径与所述光学模组到所述第一凸透镜的距离的比例范围为1:1~1.8。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照明灯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学模组的发光面的直径与所述光学模组到所述第一凸透镜的距离的比例为1:1.5。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照明灯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凸透镜的半光强角度为25~35
°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照明灯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凸透镜的出射角度为-2~1
°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照明灯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凸透镜为平凸透镜或凹凸透镜;及/或,所述第二凸透镜为平凸透镜或凹凸透镜。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照明灯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透镜支架包括支架主体及第一卡接件,所述第一卡接件连接于所述支架主体,所述安装腔形成于所述支架主体,所述第一凸透镜位于所述安装腔内并与所述第一卡接件卡接,所述光学模组连接于所述支架主体并与所述安装腔对应设置;及/或,所述透镜支架包括支架主体及第二卡接件,所述第二卡接件连接于所述支架主体,所述安装腔形成于所述支架主体,所述第二凸透镜位于所述安装腔内并与所述第二卡接件卡接,所述光学模组连接于所述支架主体并与所述安装腔对应设置。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照明灯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主体形成有第一避位孔,所述第一卡接件位于所第一避位孔内并与所述支架主体连接,所述第一卡接件的部分位于所述安装腔内并与所述第一凸透镜卡接;及/或,所述支架主体形成有第二避位孔,所述第二卡接件位于所述第二避位孔内并与所述支架主体连接,所述第二卡接件的部分位于所述安装腔内并与所述第二凸透镜卡接。9.根据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照明灯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凸透镜的表面设有混光结构。10.一种灯光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照明灯具。

技术总结


本申请提供一种照明灯具及灯光系统。上述的照明灯具包括透镜支架、光学模组、第一凸透镜以及第二凸透镜,透镜支架形成有安装腔,光学模组连接于透镜支架并与安装腔对应设置,第一凸透镜位于安装腔内并与透镜支架连接,第一凸透镜与光学模组相对设置,第一凸透镜与光学模组之间存在间隙,第二凸透镜位于安装腔内并与透镜支架连接,且第二凸透镜位于第一凸透镜背离光学模组的一侧,第二凸透镜与第一凸透镜之间存在间隙。由于第一凸透镜和第二凸透镜沿光学模组的照射方向依次安装在安装腔内,使得第一凸透镜和第二凸透镜依次收小光学模组照射的光线的角度,避免了灯光形成较大的副光,进而避免了光斑出现分层的问题,如此提高了照明灯具的光照效果。明灯具的光照效果。明灯具的光照效果。


技术研发人员:

何磊 陈实 兰刚 柳保林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

惠州市西顿光电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2022.06.17

技术公布日:

2022/11/2

本文发布于:2024-09-22 18:28:22,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tex/3/21669.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凸透镜   所述   支架   模组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