层间缝合互嵌式包芯包缠的摩擦纺纱方法、纱线及装置



1.本发明涉及纺织加工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层间缝合互嵌式包芯包缠的摩擦纺纱方法、纱线及装置。


背景技术:



2.纱线的结构直接决定纱线性能。纱体结构越紧密,纱线内纤维之间挤压抱合力越大,纱线强力越高,但是纱体蓬松度差、柔性低,手感发硬。因此,在保证纱体纱线具有较大的蓬松、透气性能的前提下,如何通过提高纱体中纤维内外转移率、纤维之间互相穿插抱合力,来提升成纱强力和耐磨性,是获取高品质蓬松耐磨稳固纱的亟需纺织工程技术。
3.摩擦纺纱是以机械与空气相结合来吸附凝聚纤维,在吸附凝聚纤维的同时,借助摩擦力由回转尘笼摩擦辊对须条进行搓动加捻成纱。摩擦纺纱是一种工艺流程短、设备简易、低速高产的纺纱方法,对原料纤维长度、花等要求低,经济效益高。该纺纱方法在1973年,被弗勒尔首先在奥地利申请专利,并以发明者姓名的缩写,命名为dref纺纱。1974年,弗勒尔公司研制出dref-i型摩擦纺纱机。经改进提高,1975年在国际纺机展览会上首次展出dref-2摩擦纺纱机,1977年投放市场。1978年,弗勒尔公司研制出dref-3摩擦纺纱机。到1986年,dref型摩擦纺纱机已售出6000多头(三头或六头为一机),遍及美国、英国、德国、瑞士、捷克斯洛伐克、南北美洲、欧洲、亚洲等60多个国家。摩擦纺纱方法是用尘笼吸附凝聚纤维须条、搓辊搓动纤维须条或转动尘笼搓动纤维须条,实现对纤维须条的加捻,最终获得内部纤维呈层捻包缠构象的纱线,纱线内部纤维之间缺少内外转移,纤维之间抱合力差,成纱强力和耐磨性能差。因此,当纤维弯曲刚度大,纺纱时不易在搓辊或转动尘笼的搓捻作用下有效转曲、缠绕和加捻成纱,摩擦纺纱成纱难度大;由于摩擦纺纱线成纱结构中纤维缺少内外转移,抱合力不足,当纺制高支纱时,喂入到摩擦滚成纱区内的纤维量少,成纱强力过低,无法进行有效加捻成纱。因此摩擦纺不能生产高耐磨纱线、高支纱。
4.针对模量较低的柔弱低级或下脚料纤维进行摩擦纺纱,纤维输送到凝聚尘笼上时有两种方式:垂直输送和倾斜输送。其中采用垂直输送方式输送纤维时,由于纤维原料非常柔弱,纤维一端先接触到尘笼表面时突然静止,另一端在惯性力作用下就会发生弯折,会造成输送到尘笼凝聚面的纤维产生较多的弯钩、打圈、中间对折、无规则弯曲缠绕等,使得纤维在成纱之前排列差,摩擦成纱强力下降,纱线品质差;为解决上述问题,英国masterspinner摩擦纺纱机将纤维的输送方向由垂直该进为倾斜于纱轴线一个角度(15
°‑
30
°
),改善了纤维输送状态,保证了纤维有效成纱长度和成纱强力,大幅度提升纤维摩擦纺纱的成纱品质。但由于摩擦纺成纱的内外分层结构没有改变,各层纤维之间仍然没有互相穿插、缝结而增加抱合力稳定性,因此,摩擦纺纱线耐磨性仍旧没得到提升。
5.复合纺纱技术是解决摩擦纺纱技术的纺纱强力低主要途径,如中国专利申请号201510358978.x的“一种摩擦纺芳纶1414包玻璃长丝的高强隔热基布及其制备方法”。上述申请公案的共同点在于:提供了传统长丝包芯摩擦纱的生产方法,将卷装成形良好的长丝经张力导丝器沿摩擦纺纱机摩擦辊筒轴向,喂入到两个平行摩擦辊筒中间,沿垂直于摩擦
辊筒方向,短纤维须条经喂给罗拉进入分梳辊,被分梳成单纤维状的纤维流,纤维流在风力作用下,经纤维通道垂向进入两个平行摩擦辊筒中间,与喂入到两个平行摩擦辊筒中间的长丝汇合加捻成纱,其中长丝位于中部,不发生内外转移,短纤维以层捻包缠在长丝的外围,最终形成长丝包芯的摩擦纺复合纱线。由于所述的长丝与短纤维之间为层捻包缠结构,特别是所用的长丝为经工业化牵伸、定型、卷绕成形良好的卷装形式,长丝为集聚为一体类似圆柱形的线性状,长丝中单丝更无法有效分散到摩擦成纱区短纤维流中,各根单丝无法在线与短纤维进行有效散开复合,长丝只能位于复合纱线芯部,没有发生内外转移,长丝与短纤维层捻包覆层缺少充分的混合,没有改善摩擦纺纱线内部单丝与短纤维之间抱合力,因此就不能大幅改善成纱稳固和耐磨性,长丝包芯摩擦纺纱线的短纤维层捻包缠部分易磨损脱落,纱线结构稳定性差、耐磨等级低。
6.综上所述,目前采用长丝为芯、短纤维全裹覆包芯的摩擦纺纱线,呈短纤维须条分层包裹长丝纤维的结构,成纱外层的短纤维包覆结构会因短纤维易抽拔而被破坏,导致了现有包芯成纱及其织物的耐磨性差。


技术实现要素:



7.为了克服现有的纱线织物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层间缝合互嵌式包芯包缠的摩擦纺纱方法、纱线及装置,能够解决成纱外层的短纤维包覆结构会因短纤维易抽拔而被破坏,导致了现有包芯成纱及其织物的耐磨性差的问题。
8.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层间缝合互嵌式包芯包缠的摩擦纺纱方法,其包括:
9.依次将外包纤维宽带和外包缠长丝绕卷在芯线外侧,形成芯线的内、外包层,其中,所述外包纤维宽带的内侧设有至少一根绑缚长丝,所述绑缚长丝与外包纤维宽带同步绕包在芯线外侧,且所述绑缚长丝在同步绕包的同时发生相对外包纤维宽带宽度方向的左右往复位移,在芯线的内包层中形成层间缝合互嵌式绑缚。
10.优选的,所述绑缚长丝在外包纤维宽带的宽度范围内做左右往复位移。
11.优选的,所述绑缚长丝、外包纤维宽带以及外包缠长丝均以垂直于芯线的移动方向绕包于芯线上。
12.一种包芯包缠纱线,所述包芯包缠纱线通过所述的一种层间缝合互嵌式包芯包缠的摩擦纺纱方法得到。
13.优选的,所述包芯包缠纱线由内之外分别包括芯线、纤维内层、缠长丝外层,其中,所述纤维内层中具有沿包芯包缠纱线长度延伸方向内外循环交替螺旋包绕设置的绑缚长丝。
14.一种层间缝合互嵌式包芯包缠的摩擦纺纱装置,其包括芯线喂入组件、摩擦绕包组件、双层绕包组件、至少一个往复位移组件、外包缠长丝喂入组件以及纱线收卷组件,其中,所述芯线喂入组件用于将芯线喂入摩擦绕包组件中,所述双层绕包组件用于将绑缚长丝与外包纤维宽带以内外双层设置的结构同步喂入摩擦绕包组件中并绕包在芯线上,所述外包缠长丝喂入组件用于将外包缠长丝喂入摩擦绕包组件中并绕包在外包纤维宽带外侧;所述往复位移组件设置在绑缚长丝的喂入路径上,用于带动绑缚长丝在外包纤维宽带的宽度范围内做相对外包纤维宽带宽度方向的左右往复位移。
15.优选的,所述往复位移组件的位移路径不超过外包纤维宽带的宽度。
16.优选的,所述双层绕包组件包括外包纤维宽带喂入组件、绑缚长丝喂入组件,所述外包纤维宽带喂入组件用于将外包纤维宽带喂入摩擦绕包组件中并绕包在芯线上,所述绑缚长丝喂入组件用于将绑缚长丝沿外包纤维宽带内侧喂入摩擦绕包组件中并与外包纤维宽带同步绕包在芯线上。
17.优选的,所述外包纤维宽带喂入组件的喂入点设置在纤维凝聚区内,所述外包缠长丝喂入组件的喂入点设置在摩擦绕包组件的纤维凝聚区外,且沿所述芯线移动绕包方向,所述外包缠长丝喂入组件的喂入点设置在外包纤维宽带喂入组件的喂入点后侧。
18.优选的,所述往复位移组件包括往复滑轨以及设置在所述往复滑轨上的滑块,所述第一导纱嘴固定设置在所述滑块上,能够被滑块带动在所述往复滑轨上做相对外包纤维宽带方向上的左右往复运动。
19.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20.本发明通过设置所述绑缚长丝在与外包纤维宽带同步绕包的过程中同时进行着左右往复位移,使得绑缚长丝能够沿包芯纱线长度延伸方向、在外包纤维宽带形成的芯线内包层间进行内外循环交替的螺旋包绕,以对外包纤维宽带进行层间缝合互嵌式绑缚,从而在保证绑缚长丝绕包在芯线外侧的同时亦增强外包纤维宽带绕包层之间的抱合力,进而提高了包芯包缠纱线的耐磨性能。
21.本发明通过设置双层绕包组件将绑缚长丝与外包纤维宽带以内外双层设置的结构同步喂入摩擦绕包组件中并绕包在芯线上,并设置往复位移组件带动绑缚长丝在摩擦辊的纤维凝聚区内做往复运动,使得绑缚长丝能够对外包纤维宽带进行层间缝合互嵌式绑缚,以增强外包纤维宽带绕包层之间的抱合力,进而提高了包芯包缠纱线的耐磨性能。
22.本发明通过设置往复位移组件,由往复位移组件带动绑缚长丝在摩擦辊的维凝聚区内做沿外侧外包纤维宽带宽度方向上的往复运动,所述绑缚长丝的喂入位置在纤维凝聚区内不断变化,从而使绑缚长丝在纱体中规律性的接近、远离芯线,以增强外包纤维宽带绕包层之间的抱合力。
附图说明
23.图1为采用本发明实施例1所述层间缝合互嵌式包芯包缠的摩擦纺纱方法所纺制的包芯包缠纱线(左)与常规环锭纺包芯包缠纱线(右)的微表观结构对比照片。
24.图2为采用本发明实施例1所述层间缝合互嵌式包芯包缠的摩擦纺纱方法所纺制的包芯包缠纱线(下)与常规环锭纺包芯包缠纱线(上)在一个循环周期内的前、中、后横截面显微表观结构对比照片。
25.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2所述一种层间缝合互嵌式包芯包缠的摩擦纺纱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26.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2所述一种层间缝合互嵌式包芯包缠的摩擦纺纱装置中摩擦绕包组件对外包纤维宽带、绑缚长丝以及外包缠长丝进行绕包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27.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2所述一种层间缝合互嵌式包芯包缠的摩擦纺纱装置中摩擦绕包组件对外包纤维宽带、绑缚长丝以及外包缠长丝进行绕包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28.附图中各部件的标记如下:
29.s1、芯线;s2、外包纤维宽带;s3、绑缚长丝;s4、外包缠长丝;1、芯线喂入组件;2、摩擦绕包组件;3、双层绕包组件;4、往复位移组件;5、外包缠长丝喂入组件;6、纱线收卷组件;11、后胶辊;12、后罗拉;13、中胶辊;14、中罗拉;15前胶辊;16、前罗拉;201、纤维凝聚区;31、外包纤维宽带喂入组件;32、绑缚长丝喂入组件;311、条桶;312、喂入辊;313、分梳辊;321、第一导纱辊;322、第一导纱嘴;41、往复滑轨;42、滑块;51、第二导纱辊;52、第二导纱嘴;61、输出辊;62、卷绕辊。
具体实施方式
30.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进行详细阐述,以使本发明的优点和特征能更易于被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从而对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做出更为清楚明确的界定。
31.实施例1
32.本发明实施例1提供一种层间缝合互嵌式包芯包缠的摩擦纺纱方法,其具体包括:
33.在芯线s1的绕包过程中,依次将外包纤维宽带s2和外包缠长丝s4绕卷在芯线s1外侧,形成芯线s1的内、外包层,其中,所述外包纤维宽带s2的内侧设有至少一根绑缚长丝s3,所述绑缚长丝s3与外包纤维宽带s2同步绕包在芯线s1外侧,且所述绑缚长丝s3在同步绕包的同时发生相对外包纤维宽带s2宽度方向的左右往复位移,在芯线s1的内包层中形成层间缝合互嵌式绑缚。
34.具体的,所述至少一根绑缚长丝s3在外包纤维宽带s2的宽度范围内做左右往复位移,当绑缚长丝s3为两根或两根以上时,每一根绑缚长丝s3分别对应一个往复位移组件4,并分别以不同的往复周期、往复动程进行往复移位式喂入成纱区;且优选的,所述绑缚长丝s3、外包纤维宽带s2以及外包缠长丝s4均以垂直于芯线s1的移动方向绕包于芯线s1上。
35.所述绑缚长丝s3在与外包纤维宽带s2同步绕包的过程中同时进行着左右往复位移,使得绑缚长丝s3能够沿包芯纱线长度延伸方向在外包纤维宽带s2形成的芯线s1内包层间进行内外循环交替的螺旋包绕,以对外包纤维宽带s2进行层间缝合互嵌式绑缚,从而在保证绑缚长丝s3绕包在芯线s1外侧的同时亦增强外包纤维宽带s2绕包层之间的抱合力,进而提高了包芯包缠纱线的耐磨性能。
36.采用本发明所述层间缝合互嵌式包芯包缠的摩擦纺纱方法所纺制的包芯包缠纱线,其结构如图1(右)和图2(下)所示,所述包芯包缠纱线由内之外分别包括芯线s1、纤维内层、缠长丝外层,其中,所述纤维内层中具有沿包芯包缠纱线长度延伸方向内外循环交替螺旋包绕设置的绑缚长丝s3。
37.图1为采用所述层间缝合互嵌式包芯包缠的摩擦纺纱方法所纺制的包芯包缠纱线(右)与常规摩擦纺包芯纱线(左)在一个循环周期内的微表观结构对比照片;图2为采用所述层间缝合互嵌式包芯包缠的摩擦纺纱方法所纺制的包芯包缠纱线(下)与常规环锭纺包芯包缠纱线(上)在一个循环周期内的前、中、后横截面显微表观结构对比照片;通过图1的对比我们可以明显看出:在常规摩擦纺包芯纱线中,外层纤维将芯线s1和绑缚长丝s3完全包覆无露出;而采用所述层间缝合互嵌式包芯包缠的摩擦纺纱方法所纺制的包芯包缠纱线可以明显看到,在一个循环周期内,绑缚长丝s3有明显的内外转移;在循环周期前段,外包纤维宽带s2将芯线s1和绑缚长丝s3完全包覆,在循环周期中段,绑缚长丝s3逐渐显露,芯线s1仍被完全包覆,而在循环周期后段,绑缚长丝s3外包在纱体表面,芯线s1无漏出。根据图2
的横截面显微表观结构观察可以看到:在一个循环周期内,常规摩擦纺包芯纱线的芯线s1和绑缚长丝s3始终处于纱体中心,无转移痕迹。而在采用所述层间缝合互嵌式包芯包缠的摩擦纺纱方法所纺制的包芯包缠纱线中,在一个循环周期内,芯线s1始终处于纱体中心无转移,绑缚长丝s3在不同阶段下在纱体中所处位置有明显变化;循环周期前段,绑缚长丝s3与芯线s1同时作为芯层处在纱体中心,循环周期中段,芯线s1仍处于纱体中心,绑缚长丝s3则处于纱体中心与纱体表面之间,循环周期后段,芯线s1处于纱体中心,绑缚长丝s3则处于纱体表面。
38.采用本发明所述层间缝合互嵌式包芯包缠的摩擦纺纱方法所纺制的包芯包缠纱线与常规摩擦纺包芯纱线强力测试结果(测试20组数据取平均值对比)见表1。
39.表1本发明所生产的摩擦纺包芯包缠纱线与常规摩擦纺包芯纱线强力测试对比
[0040][0041][0042]
由表1可以看出,采用本发明所述层间缝合互嵌式包芯包缠的摩擦纺纱方法所纺制的包芯包缠纱线,其断裂强力较常规摩擦纺包芯纱线降低了19.94%,断裂伸长率降低了8.40%,断裂功降低了31.17%。在拉伸过程中本发明摩擦纺包芯包缠纱线的受力主体较常规摩擦纺包芯纱线少,导致纱线整体的强力及伸长有所下降。
[0043]
采用本发明所述层间缝合互嵌式包芯包缠的摩擦纺纱方法所纺制的包芯包缠纱线与常规摩擦纺包芯纱线毛羽测试结果(测试15组数据取平均值对比)见表2。
[0044]
表2本发明所生产的摩擦纺包芯包缠纱线与常规摩擦纺包芯纱线毛羽测试对比
[0045][0046]
由表2可以看出,采用本发明所述层间缝合互嵌式包芯包缠的摩擦纺纱方法所纺制的包芯包缠纱线,其毛羽情况较常规摩擦纺包芯纱线有所增加。这是由于本发明摩擦纺包芯包缠纱线在生产过程中存在绑缚长丝s3的内外转移,干扰了外包纤维宽带s2的正常包覆,导致未捻进纱体的纤维头端较多地外露在纱体表面,使纱线的毛羽情况较常规摩擦纺包芯纱线有所增加。
[0047]
采用本发明所述层间缝合互嵌式包芯包缠的摩擦纺纱方法所纺制的包芯包缠纱线与常规包芯包缠纱线耐磨测试结果(测试10组数据取平均值对比)见表3。
[0048]
表3本发明所生产的摩擦纺包芯包缠纱线与常规摩擦纺包芯纱线毛羽测试对比
[0049][0050][0051]
由表3可以看出,采用本发明所述层间缝合互嵌式包芯包缠的摩擦纺纱方法所纺制的包芯包缠纱线,其耐磨性能较常规摩擦纺包芯纱线有所改善,提高了17.85%。本发明摩擦纺包芯包缠纱线较常规摩擦纺包芯纱线存在绑缚长丝s3的内外转移,实现对外包纤维
进行层间缝合互嵌式绑缚,增加了对外包纤维的束缚效果,使得纱线在被砂纸摩擦时降低了砂纸对短纤维的摩擦滑移作用,从而提高了纱线的耐磨性能。
[0052]
实施例2
[0053]
本发明实施例2提供一种层间缝合互嵌式包芯包缠的摩擦纺纱装置,如图3至图5所示,所述层间缝合互嵌式包芯包缠的摩擦纺纱装置包括芯线喂入组件1、摩擦绕包组件2、双层绕包组件3、往复位移组件4、外包缠长丝喂入组件5以及纱线收卷组件6,其中,所述芯线喂入组件1用于将芯线s1喂入摩擦绕包组件2中,所述双层绕包组件3用于将绑缚长丝s3与外包纤维宽带s2以内外双层设置的结构同步喂入摩擦绕包组件2中并绕包在芯线s1上,所述外包缠长丝喂入组件5用于将外包缠长丝s4喂入摩擦绕包组件2中并绕包在外包纤维宽带s2外侧;所述往复位移组件4设置在绑缚长丝s3的喂入路径上,用于带动绑缚长丝s3在外包纤维宽带s2的宽度范围内做左右往复位移,实现对外包纤维的层间缝合互嵌式绑缚,以提高了包芯包缠纱线的耐磨性能。
[0054]
具体如图3所示,所述芯线喂入组件1包括:由后胶辊11、后罗拉12、中胶辊13、中罗拉14、前胶辊15和前罗拉16组成的芯线s1牵伸装置,用于将芯线s1横向喂入摩擦绕包组件2中。
[0055]
所述摩擦绕包组件2用于凝聚纤维须条并使其搓捻裹覆成纱,其由两对尘笼组成,表面具有细小空洞,尘笼内部具有负压吸风装置,如图5所示,外包纤维宽带在负压吸风下凝聚在尘笼组成的钳口处,形成随成纱运动方向由细到粗的纤维凝聚区201,纤维凝聚区201内的纤维在摩擦辊的转动下搓捻成纱。
[0056]
所述双层绕包组件3包括外包纤维宽带喂入组件31、绑缚长丝喂入组件32,所述外包纤维宽带喂入组件31用于将外包纤维宽带s2喂入摩擦绕包组件2中并绕包在芯线s1上,所述绑缚长丝喂入组件32用于将绑缚长丝s3沿外包纤维宽带s2内侧喂入摩擦绕包组件2中并与外包纤维宽带s2同步绕包在芯线s1上。具体的,所述外包纤维宽带喂入组件31包括用于存储外包纤维的条桶311、用于引导纱条运动的导纱杆、用于喂入外包纤维的喂入辊312、用于分散外包纤维成单纤维状态的分梳辊313;所述外包纤维经分梳辊313分散后宽度增大形成外包纤维宽带s2,且所述外包纤维宽带喂入组件31的喂入点设置在纤维凝聚区201内。所述绑缚长丝喂入组件32包括用于引导绑缚长丝s3运动的第一导纱辊321、用于引导绑缚长丝s3喂入摩擦辊的第一导纱嘴322,所述绑缚长丝s3通过第一导纱嘴322沿外包纤维内侧与外包纤维同步喂入到摩擦辊钳口中的纤维凝聚区201内,喂入到摩擦辊内的纤维凝聚区201参与搓捻成纱。
[0057]
如图3和图4所示,所述往复位移组件4包括往复滑轨41以及设置在所述往复滑轨41上的滑块42,所述第一导纱嘴322固定设置在所述滑块42上,由滑块42带动在所述往复滑轨41上做相对外包纤维宽带s2方向上的左右往复运动。优选的,所述往复位移组件4的位移路径不超过外包纤维宽带s2的宽度。所述往复位移组件4的具体数量与绑缚长丝s3的数量一致,当绑缚长丝s3为两根或两根以上时,每一根绑缚长丝s3分别对应一个往复位移组件4,所述往复位移组件4分别带动一根绑缚长丝s3以不同的往复周期、往复动程进行往复移位式喂入成纱区。
[0058]
所述外包缠长丝喂入组件5包括用于引导外包缠长丝s4运动的第二导纱辊51、用于引导外包缠长丝s4喂入摩擦辊的第二导纱嘴52,所述外包缠长丝s4通过第二导纱嘴52喂
入到摩擦辊内参与搓捻成纱。所述外包缠长丝喂入组件5的喂入点设置在摩擦绕包组件2的纤维凝聚区201外。
[0059]
所述纱线收卷组件6包括用于输出摩擦纺包芯包缠纱线的输出辊61、用于将摩擦纺包芯包缠纱线卷绕成型的卷绕辊62。
[0060]
采用上述装置纺纱的过程中,芯线s1经过芯线s1喂入单元喂入到摩擦辊组成的钳口中;外包纤维从条桶311输出经过导纱杆被喂入辊312喂入到分梳辊313中,经过分梳辊313作用下外包纤维被分散成单纤维状态,由负压吸风凝聚在摩擦辊钳口中的纤维凝聚区201,通过摩擦辊的旋转,摩擦带动凝聚的纤维须条搓捻成纱;绑缚长丝s3经过第一导纱辊321,在第一导纱嘴作用下沿外包纤维内侧与外包纤维同步喂入到摩擦辊钳口中的纤维凝聚区201内,且所述第一导纱嘴322被滑块42带动在往复滑轨41上进行往复运动,绑缚长丝s3跟随第一导纱嘴322纤在摩擦辊的维凝聚区内做沿外侧外包纤维宽带宽度方向上的往复运动,喂入位置在纤维凝聚区201内不断变化,而整体的成纱过程不受影响,从而在成纱过程中形成内外转移的效果,即绑缚长丝s3在纱体中规律性的接近、远离芯线s1,以增强外包纤维宽带s2绕包层之间的抱合力。
[0061]
所述外包缠长丝s4通过第二导纱嘴52喂入到摩擦辊钳口中的纤维凝聚区201外,在摩擦辊的搓捻作用下外包缠至纱体表面增强纱线的耐磨性能。沿所述芯线s1移动绕包方向,所述外包缠长丝s4的喂入点设置在外包纤维的喂入点后侧。搓捻成型的纱线由摩擦辊回转搓捻形成的摩擦纺包芯包缠纱线经过输出辊61的输出缠绕收集在卷绕辊62上。
[0062]
本发明实施例所述一种层间缝合互嵌式包芯包缠的摩擦纺纱装置,其通过设置双层绕包组件3将绑缚长丝s3与外包纤维宽带s2以内外双层设置的结构同步喂入摩擦绕包组件2中并绕包在芯线s1上,并设置往复位移组件4带动绑缚长丝s3在摩擦辊的纤维凝聚区201内做往复运动,使得绑缚长丝s3能够沿包芯纱线长度延伸方向在外包纤维宽带s2形成的芯线s1内包层间进行内外循环交替的螺旋包绕,以对外包纤维进行层间缝合互嵌式绑缚,从而在保证绑缚长丝s3绕包在芯线s1外侧的同时亦增强外包纤维宽带s2绕包层之间的抱合力,进而提高了包芯包缠纱线的耐磨性能。
[0063]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发明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发明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技术特征:


1.一种层间缝合互嵌式包芯包缠的摩擦纺纱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依次将外包纤维宽带和外包缠长丝绕卷在芯线外侧,形成芯线的内、外包层,其中,所述外包纤维宽带的内侧设有至少一根绑缚长丝,所述绑缚长丝与外包纤维宽带同步绕包在芯线外侧,且所述绑缚长丝在同步绕包的同时发生相对外包纤维宽带宽度方向的左右往复位移,在芯线的内包层中形成层间缝合互嵌式绑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层间缝合互嵌式包芯包缠的摩擦纺纱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绑缚长丝在外包纤维宽带的宽度范围内做左右往复位移。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层间缝合互嵌式包芯包缠的摩擦纺纱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绑缚长丝、外包纤维宽带以及外包缠长丝均以垂直于芯线的移动方向绕包于芯线上。4.一种包芯包缠纱线,其特征在于,所述包芯包缠纱线通过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层间缝合互嵌式包芯包缠的摩擦纺纱方法得到。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一种包芯包缠纱线,其特征在于,所述包芯包缠纱线由内之外分别包括芯线、纤维内层、缠长丝外层,其中,所述纤维内层中具有沿包芯包缠纱线长度延伸方向内外循环交替螺旋包绕设置的绑缚长丝。6.一种层间缝合互嵌式包芯包缠的摩擦纺纱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芯线喂入组件、摩擦绕包组件、双层绕包组件、至少一个往复位移组件、外包缠长丝喂入组件以及纱线收卷组件,其中,所述芯线喂入组件用于将芯线喂入摩擦绕包组件中,所述双层绕包组件用于将绑缚长丝与外包纤维宽带以内外双层设置的结构同步喂入摩擦绕包组件中并绕包在芯线上,所述外包缠长丝喂入组件用于将外包缠长丝喂入摩擦绕包组件中并绕包在外包纤维宽带外侧;所述往复位移组件设置在绑缚长丝的喂入路径上,用于带动绑缚长丝在外包纤维宽带的宽度范围内做相对外包纤维宽带宽度方向的左右往复位移。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一种层间缝合互嵌式包芯包缠的摩擦纺纱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往复位移组件的位移路径不超过外包纤维宽带的宽度。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一种层间缝合互嵌式包芯包缠的摩擦纺纱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双层绕包组件包括外包纤维宽带喂入组件、绑缚长丝喂入组件,所述外包纤维宽带喂入组件用于将外包纤维宽带喂入摩擦绕包组件中并绕包在芯线上,所述绑缚长丝喂入组件用于将绑缚长丝沿外包纤维宽带内侧喂入摩擦绕包组件中并与外包纤维宽带同步绕包在芯线上。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一种层间缝合互嵌式包芯包缠的摩擦纺纱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包纤维宽带喂入组件的喂入点设置在纤维凝聚区内,所述外包缠长丝喂入组件的喂入点设置在摩擦绕包组件的纤维凝聚区外,且沿所述芯线移动绕包方向,所述外包缠长丝喂入组件的喂入点设置在外包纤维宽带喂入组件的喂入点后侧。10.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一种层间缝合互嵌式包芯包缠的摩擦纺纱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往复位移组件包括往复滑轨以及设置在所述往复滑轨上的滑块,所述第一导纱嘴固定设置在所述滑块上,能够被滑块带动在所述往复滑轨上做相对外包纤维宽带方向上的左右往复运动。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层间缝合互嵌式包芯包缠的摩擦纺纱方法、纱线及装置,其属于纺织加工技术领域,具体是依次将外包纤维宽带和外包缠长丝绕卷在芯线外侧,形成芯线的内、外包层,其中,所述外包纤维宽带的内侧设有绑缚长丝,所述绑缚长丝与外包纤维宽带同步绕包在芯线外侧,且所述绑缚长丝在同步绕包的同时发生相对外包纤维宽带宽度方向的左右往复位移,使得绑缚长丝能够沿包芯纱线长度延伸方向、在外包纤维宽带形成的芯线内包层间进行内外循环交替的螺旋包绕,以对外包纤维宽带进行层间缝合互嵌式绑缚,从而在保证绑缚长丝绕包在芯线外侧的同时亦增强外包纤维宽带绕包层之间的抱合力,进而提高了包芯包缠纱线的耐磨性能。进而提高了包芯包缠纱线的耐磨性能。进而提高了包芯包缠纱线的耐磨性能。


技术研发人员:

夏治刚 徐傲 付驰宇 吴敏勇 郑敏博 唐建东 周咏友 贾丽丽 仇满亮 张慧霞 邱卫兵 徐卫林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

武汉纺织大学

技术研发日:

2022.06.27

技术公布日:

2022/10/17

本文发布于:2024-09-22 04:33:06,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tex/3/21610.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长丝   绑缚   外包   纤维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