遥感基础——红外波段成像概述

遥感基础——红外波段成像概述
红外成像概述
红外线(Infrared,简称IR)是波长介乎微波与可见光之间的电磁波,其波长在760奈⽶(nm)⾄1毫⽶(mm)之间,是波长⽐红光长的⾮可见光,对应频率约是在430 THz到300 GHz的范围内。室温下物体所发出的热辐射多都在此波段。
1.1 ⼀般使⽤者的分类是:
近红外线(NIR, IR-A DIN):波长在 0.75 - 1.4 微⽶,以⽔的吸收来定义,由于在⼆氧化硅玻璃中的低衰减率,通常使⽤在光纤通信中。在这个区域的波长对影像的增强⾮常敏锐。例如,包括夜视设备,像是夜视镜。
短波长红外线(SWIR, IR-B DIN):1.4 - 3 微⽶,⽔的吸收在 1,450 nm显著的增加。1,530 ⾄ 1,560 nm是主导远距离通信的主要光谱区域。
中波长红外线(MWIR, IR-C DIN):也称为中红外线:波长在 3 - 8 微⽶。被动式的红外线追热导向导
技术在设计上就是使⽤ 3- 5 微⽶波段的⼤⽓窗⼝来⼯作,对飞机红外线标识的归航,通常是针对飞机引擎排放的⽻流。
长波长红外线(LWIR, IR-C DIN):8 - 15 微⽶。这是”热成像”的区域,在这个波段的感测器不需要其他的光或外部热源,例如太阳、⽉球或红外灯,就可以获得完整的热排放量的被动影像。前视性红外线(FLIR)系统使⽤这个区域的频谱。,有时也会被归类为”远红外线”
远红外线(FIR):50 - 1,000 微⽶(参见远红外线激光)。
燃煤烤箱
NIR和SWIR有时被称为 “反射红外线” ,⽽MWIR和LWIR有时被称为”热红外线”,这是基于⿊体辐射曲线的特性,典型
的’热’物体,像是排⽓管,同样的物体通常在MW的波段会⽐在LW波段下来得更为明亮。
1.2 感测器回应分类⽅案
可以依不同感测器可侦测的范围来分类:
1. 近红外线: 波长范围为 0.7 ⾄ 1.0 µm(由⼈眼⽆法侦测的范围到硅可响应的范围)
缘114
2. 短波红外线:波长范围为 1.0 ⾄
3.0 µm(由硅的截⽌频率到⼤⽓红外线窗⼝的截⽌频率),InGaAs范围可以到 1.8 µm,⼀些较不
灵敏的铅盐也可侦测到此范围。
3. 中波红外线:波长范围为 3.0 ⾄ 5.0 µm(由⼤⽓红外线窗⼝定义,也是锑化铟及HgCdTe可覆盖的范围,有时是硒化铅可覆盖的范
围)
4. 长波红外线:波长范围为 8.0 ⾄ 12.0 或是 7.0 ⾄ 14 µm(是HgCdTe及微测辐射热计可覆盖的范围)
5. 远红外线(VLWIR):波长范围为 12.0 ⾄ 30 µm,是掺杂硅可覆盖的范围
1.3 红外线辐射源区分
沼气储气罐
红外线辐射源可区分为四部分:
⽩炽发光区(Actinic range):或称“光化反应区”,由⽩炽物体产⽣的射线,⾃可见光域到红外域。如灯泡(钨丝灯,TUNGSTEN FILAMENT LAMP),太阳。
热体辐射区(Hot-object range):由⾮⽩炽物体产⽣的热射线,如电熨⽃及其它的电热器等,平均温度约在400℃左右。
发热传导区(Calorific range):由滚沸的热⽔或热蒸汽管产⽣的热射线。平均温度低于200℃,此区域⼜称为“⾮光化反应
区”(Non-actinic)。
温体辐射区(Warm range):由⼈体、动物或地热等所产⽣的热射线,平均温度约为40℃左右。
站在照相与摄影技术的观点来看感光特性:光波的能量与感光材料的敏感度是造成感光最主要的因素。
波长愈长,能量愈弱,即红外线的能量要⽐可见光低,⽐紫外线更低。但是⾼能量波所必须⾯对的另⼀个难题就是:能量愈⾼穿透⼒愈强,⽆法形成反射波使感光材料撷取影像,例如X光,就必须在被照物体的背后取像。因此,摄影术就必须往长波长的⽅向——“近红外线”部分发展。
以造影为⽬标的近红外线摄影术,随着化学与电⼦科技的进展,演化出下列三个⽅向:
1. 近红外线底⽚:以波长700nm~900nm的近红外线为主要感应范围,利⽤加⼊特殊染料的乳剂产⽣光化学反应,使此⼀波域的光变化顶到子宫肚子涨
转为化学变化形成影像。
2. 近红外线电⼦感光材料:以波长 700nm~2,000nm 的近红外线为主要感应范围,它是利⽤以硅为主的化合物晶体产⽣光电反应,形成
电⼦影像。
3. 中、远红外线热像感应材料:以波长 3,000nm~14,000nm 的中红外线及远红外线为主要感应范围,利⽤特殊的感应器及冷却技术,形
成电⼦影像。
一体式三格化粪池
2 红外成像
由第⼀节可知,我们所见到的红外图像,其实是通过⽬标场景的热辐射获得完整的热排放量的被动影
像。⽽常见的民⽤安防类“红外机芯”成像系统,主要是长波红外(参考公司:IRay/⼴微...)。需要注意的是,中波红外⼀般不拿来做视频成像,进⼏年其结合偏振则可以实现极好的效果。
因为长波的能量较弱,以及国产的焦平⾯的性能指标(国外进⼝的B、C类探测器)较低,进⽽产⽣了⼀系列红外机芯图像处理算法诸如:红外校正算法;
红外图像DDE(细节增强算法);
红外图像的融合算法;
红外⽬标跟踪算法等。
红外成像系统的构成:
红外焦平⾯探测器的发展极⼤丰富了红外成像技术的内容,包括扫描/凝视/微扫描红外成像、中波/长波/短波红外成像、制冷/⾮制冷红外成像等。这⾥看⼀张红外探测器(机芯的发展图),如下:
从器件结构可以发现,第四代的红外焦平⾯在第三代结构之上已经开始整合偏振结构。其关键点变为:像元级光场聚焦,光学滤波与偏振选择。
我们再看⼀下经典的焦平⾯结构,如下图所⽰。上⾯橙⾊部分为焦平⾯,下⾯为读出电路(ROIC: ReadOut IC),两边为桥腿结构。
2.1 红外图像的特点
红外热成像系统因其成像波长较长,导致了红外图像存在噪声⼤、对⽐度低、⾮均匀性⼤、空间分辨⼒差等缺陷,为克服这些缺陷,⾃红外热成像技术诞⽣之初,红外探测器材料、制造⼯艺和成像电⼦学组件的研究便成为三⼤热点研究⽅向[1][红外图像处理技术现状及发展趋势]。
缺点:
1. 红外成像受⾮均匀性及⽆效像元的影响,实际温度分辨率不⾼,;
如下表所⽰,针对这个问题,我们使⽤⾮均匀性校正处理
1. 红外成像普遍存在噪声⼤、图像对⽐度低、信噪⽐低、边缘不清晰、视觉效果模糊、灰度范围窄的现象。
对红外图像进⾏增强是解决上述难题的有效⽅法之⼀。常见的直⽅图均衡、平台直⽅图、反锐化掩膜(UM)等。
优点:
1. 被动⼯作、抗⼲扰性较强、全天候⼯作特性等;
2. 局部特征稳定。
诸如:⾓点、边缘、直线、纹理等特征。
Reference:
365t[1] 红外图像处理技术现状及发展趋势;
[2] Book:红外图像处理、分析与融合;
[3] 红外成像技术中的 9 个问题。

本文发布于:2024-09-22 22:34:40,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tex/3/214161.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红外线   范围   波长   成像   技术   结构   影像   图像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