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印

插床型号
详细内容:
移印工艺简述:
1、将油墨涂布于移印钢板表面;
2、用刮刀清除印版表面的油墨;
3胶头下压蘸取图文区油墨;
4、胶头移动到承印物上方;
5、胶头下压完成印刷
移印制版工艺
1、将滴有感光胶的印版置入旋转式涂布机进行涂布; 大锅抗干扰
2、涂布后的印版放入烘干箱烘干,烘干温度在50℃-60℃之间; 王宝连
3、将菲林贴合于印版表面进行曝光;
4、用FUJI显影水进行显影;
5、显影后再次干燥并进行曝光强化,然后用毛刷蘸腐蚀液腐蚀出凹文深度;
移印胶头(HOW TO MAKE PADS
移印胶头是用硅橡胶、硅油和硬化剂按照一定比列混合,均匀抽真空后在特定模具里形成的弹性体。
形状:应该基本和印刷区的形状吻合;
硬度:越精细的印刷品要求硬度越高;
颜:硅橡胶加入不同填料的结果;
移印工艺概述
日期:2005820
 要对钮扣一类小型工件表面印刷,或者对牙刷柄一类异形表面印刷,丝网印刷工艺表现出很大的局限性,而移印工艺可以非常圆满地完成。实际上,移印工艺并不独立存在,它总是像丝网印刷的孪生姊妹一样产生于特种印刷企业,在塑胶、电子、玩具、钟表等行业的装饰印刷方面占据重要位置。

一、移印工艺的原理

移印工艺有点像橡皮图章,不过橡皮图章本身制成凸文,蘸取油墨后移至需要的地方压一下就会印上简单的文字。移印工艺借助于可以变形的移印胶头来完成油墨的转移,移印胶头表面并不含有图文;需要的图文先要晒制并蚀刻成移印凹版,然后在移印凹版表面涂上油墨,用硬质刮刀刮去印版表面非图文区的油墨,用胶头蘸取印版凹坑处的油墨并抬起,移动到承印物表面进行压印完成印刷。由于移印工艺采用间接印刷方式,对印版和承印物的相对位置没有严格要求,移印胶头可以制作的比较小,所以非常适合很小的工件印刷;而且移印胶头容易变形成和承印物表面走势吻合的形状,对于凹凸不平面、磨砂面及球形面、弧面等的印刷有其他印刷工艺不可替代的优势。

二、移印印版

传统的印刷工艺无不是以印版作为图文载体来区分图文区和非图文区。移印工艺也不例外,移印工艺以图文凹于印版平面的平面凹版为图文载体,和凹版印刷使用的凹版滚筒类似,制作原理和方法也类似,只是不是圆筒状而已。还有一个区别是移印工艺普遍用于劳动密集型的特种印刷企业,成本不能太高,使用的印版也不是以镀铬的铜版为主,主要以洛氏硬度HRC为45-60之间的合金钢。

1、厚度为10~15mm的移印钢板

最早的移印机采取墨盘供墨方式,主要使用厚度为10~15mm的移印钢板,基材经过磨削、抛光、研磨,达到表面粗糙度Ra为0.025μm的镜面效果就可用来制版。先在钢板表面涂布一层聚乙烯醇类感光胶,干燥后贴敷晒版软片在真空晒版机下曝光,用水(富士感光胶用特制汽油)显影,并用腐蚀剂腐蚀出凹文,即可上机印刷。现在国内生产的移印机普遍采用厚钢板。

2、厚度为0.25~0.5mm的移印薄钢板

席卷20世纪80年代的绿浪潮也不断涌入印刷界,位于浪尖位置的胶印、柔印、凹印等纷纷洗去尘埃,换上绿装。位于波谷的特种印刷行业多多少少也受到一点影响,虽然只是一点小小的变化,也让人感受到从事特种印刷行业人们的健康要求也很重要。
移印工艺以采用溶剂基的丝网印刷油墨为主,溶剂的挥发对人体有害,但使用水基油墨还不大现实,一是钢板容易生锈,二是油墨粘度达不到要求,三是移印胶头对水性墨几乎没有什么亲合力。所以国外首先提出墨盅供墨的设计思想。将溶剂基油墨封闭于一个油盅内,油盅依靠自身的磁力吸住薄钢板,通过油盅的往复来达到涂墨和刮墨两个目的,既防止油墨溶剂挥发,又省去了刮刀装置。之所以墨盅供墨方式采用薄钢板而不是厚木板,主要是装拆墨盅的要求,薄钢板很容易拆下翻转,将墨盅拆掉,如果直接将墨盅拆掉,油墨会遗留在钢板上面,而厚钢板太厚太重,装来装去不够灵活。

移印薄钢板绝大多数都预涂有聚乙烯醇感光胶,并有黑PE膜保护,使用时直接揭掉保护膜即可,晒版过程和腐蚀过程与厚钢板相同。

绝缘升降平台3、厚度为0.5~1mm的尼龙凹版

移印印版版材也有非金属化的趋势。在热塑性塑料中,尼龙的耐磨性优异,对油墨中溶剂的耐蚀性也不错,而且经过改性的三元尼龙还是比较理想的感光材料,因此尼龙凹版有取代移印薄钢板的趋势,而且尼龙凹版也为未来实现数字化制版奠定了物质基础。
尼龙凹版通常是将尼龙感光胶预涂于锌板或铝板之上,由于印刷过程中墨盅和尼龙面直接接触,与基材锌板或铝板隔着尼龙层,所以不用提心它们的强度。
尼龙凹版供货时有固定的尺寸,用PET薄膜进行保护,使用时揭掉保护膜,将晒版软片贴敷曝光并用乙醇显影,用温水冲洗即可。

4、镀铬的铜版

高精细的层次印刷有时用镀铬的铜版,铜材的组织结构细致,容易表现网点结构,非常利于表现细节,在利用移印工艺来对小型碟子、酒瓶盖进行层次印刷时也可使用铜版。
ftd vs ks
三、移印胶头

移印胶头可以说是移印工艺的标志,它起着吸附和转移油墨的作用。从印版是否与承印物接触的角度出发,印刷可分为直接印刷和间接印刷两大类,胶印靠橡皮布转移油墨,是间接印刷的代表;凸印、柔印、凹印、丝网印刷则是明显的直接印刷。显而易见移印工艺也属于标准的间接印刷。移印胶头和橡皮布一样都对印刷质量有很大影响。

1.移印胶头的形状
表达载体构建
移印工艺和胶印工艺不同的是,橡皮布与印版滚筒和橡皮滚筒呈线接触;移印胶头与印版和承印物的接触呈面接触,面接触最大的缺点是容易夹进空气,形成气泡。为此,移印胶头均设计成图示的形状,在压印时中间部位先接触印版或承印物,随着压力的增大,逐步延伸至全部图文区域,空气也一步步挤出。移印胶头的形状有抛物线体、球体和近似锥体等。球体在相同压缩量的情况下,印刷面和要大于抛物线体和近似锥体,但在印刷小面积的细小文字时,要选用抛物线体和近似锥体。移印胶头可以制作成各种特殊形状,并进行组合,来进行各种复杂承印面的印刷。

2、移印胶头的硬度

室温硫化硅橡胶在硫化过程通过调节软化剂的含量来控制移印胶头的硬度。硬度通常用肖氏硬度来表示,体现了移印胶头抵抗形变的能力。在印刷平面工件和层次图案时应选用硬度较大的胶头以获得较小的变形和较低的网点扩大,;而在印刷曲面工件时,应选用硬度较软的胶头以实现比较大的变形。但是平面移印版上的图文转移到曲面承印物上时会发生变形,如果胶头硬度再软一些,变形就会更大。控制这种变形仅靠移印胶头硬度的选择已是无能为力,必须根据变形趋势在制作晒版软片时作变形补偿。

3、移印胶头的变形量

移印胶头的压缩变形是它进行油墨转移的基础,但这种变形也是印迹变形的主要原因,要完成印迹的完全转移并不发生明显变形,最好控制变形量在10mm以下,也就是说移印胶头截面积有效值的选择是在中心部分被压缩10mm时图文面积的110%。有时候承印物表面形状比较特殊,可根据具体情况设计成其变形后截面积与承印物表面形状类似的胶头,来控制压缩量在10mm以下。当然,移印胶头的变形量与硬度有关,在控制变形量在10 mm以下的前提下选择较硬的胶头能获得比较理想的印迹。

四、移印设备

移印机械是印刷机械中结构比较简单的一类,大多由以下几部分组成:

1、工作台
工作台用来安放夹具和承印物,单移印机的工作台通常是能进行三维位置调节的三部件机构;双移印机工作台以梭动工作台为主,能够在两个印刷位置来回移动实现两种颜的套印刷;多移印机除了梭动工作台,还有一种转盘工作台,可以进行连续化的套印刷,生产率也比较高。

承印物自动上下的工作台体现了现代移印机的发展方向,它大大降低了工人的劳动强度,可以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劳动生产率。特别是针对专业产品的移印机如光盘移印机等大都不用手工装拆承印物的工作台。

2、印刷装置

印刷装置是移印机的核心,它由胶头平移机构和胶头下落机构组成,下落机构主要完成沾墨与抬起和印刷与抬起的基本动作;胶头平移机构则用来完成胶头在印版位置和承印物位置的往复变换。现代移印机主要有气动控制印刷装置的基本运动。

印刷装置中胶头下落行程的调节是通过调节机器侧壁的磁感应开关的位置来进行。胶头下落行程直接影响胶头的压印力。

3、供墨装置和刮墨装置

移印机的供墨装置也很简单。供墨有两种方式,墨盅供墨和墨辊供墨。墨盅供墨是将油墨与稀释剂调好后封装于墨盅中,倒放于移印薄钢板上,利用自身的磁力吸往薄钢板,墨盅连接于推动气缸的活塞轴上可以往复移动,实现覆供墨和刮墨。现在国内市场上大部分的移印机是墨辊供墨,移印钢板平置于墨槽的前端,后端加入油墨和稀释剂与胶头平移装置固定在一起的刮刀装置本身携带覆墨辊,在覆墨阶段,刮墨刀处于抬起位置,覆墨辊浸于墨槽中,当胶头座向前移动时,带动覆墨辊至印版表面开始覆墨,然后刮刀落下刮墨,覆墨辊回到起始位置。

4、控制系统

控制系统用于将上述机械动作进行有序化排列,使印刷过程自动化,现在的移印机基本上实现了微电脑控制,性能比较稳定可靠。

在调试阶段,机器要能进行单个机构动作的测试,如胶头下落动作一次循环动作,空行程匀墨动作等,这些动作都有单个功能按键进行单独控制操作;在正常生产阶段,磁感应开关相当于位置传感器,在检测到胶头活塞轴的位置信号后,向中央微处理器发出信号,中央微处理器再向各个控制电磁阀发出电压指令,推动汽缸移动。使移印机按照印刷工艺要求连续不断地进行印刷。

五、移印工艺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印刷技术的进步主要体现在主流印刷领域,移印工艺基本上没有多大的改进,不管是桌面出版还是直接制版、数字印刷对于移印工艺都丝毫没有影响,普遍存在于特种印刷企业的仍然沿袭传统的移印工艺是照像出软片,腐蚀制印版,用移印设备印刷简单的文字块图案。随着社会的进步,用移印的方法来印刷精美的层次印品会变成一种时尚,移印这种印刷工艺会慢慢沿着环保、安全、数字化、高质量的方向向前发展。

本文发布于:2024-09-21 05:36:32,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tex/3/212590.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上一篇:IMD 模具
下一篇:iml工艺流程
标签:印刷   胶头   工艺   印版   油墨   移印   移印机   进行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