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示面板及其制备方法和显示装置与流程



1.本发明涉及一种显示面板及其制备方法和显示装置,属于显示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2.随着显示技术的不断发展,3d显示已经成为显示领域的重要发展趋势,其可以使画面更加逼真,给用户身临其境的感觉。3d显示主要包括眼镜式(借助眼镜实现3d显示)和裸眼式。目前市场主流的3d显示方式为眼镜式,而裸眼式3d显示尚不成熟,例如存在亮度降低等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发明提供一种显示面板及其制备方法和显示装置,以解决裸眼式3d显示技术尚不成熟的问题。
4.第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面板,包括;
5.基板;
6.发光功能层,设置在所述基板上,包括多个发光单元;每个所述发光单元包括至少一个子像素;
7.光线控制层,设置在所述发光功能层的出光侧,包括多个光线控制单元;
8.其中,所述光线控制单元中包括由折射率不同的膜层构成的光线控制界面;并且,每个所述光线控制单元在所述基板上的正投影,在第一方向上覆盖两个相邻发光单元在所述基板上的正投影,且所述光线控制单元用于通过所述光线控制界面使其在第一方向上对应覆盖的所述两个相邻发光单元发出的光线分别向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传播。
9.基于上述的显示面板,可选地,所述光线控制单元包括第一折射层和第二折射层,所述第一折射层和所述第二折射层的交界面为所述光线控制界面;
10.所述第一折射层设置在所述发光功能层的出光侧,且所述第一折射层远离所述出光侧的侧面具有沿第二方向延伸的条状凹槽,所述第二折射层设置在所述条状凹槽内;所述第一折射层的折射率小于所述第二折射层的折射率;所述第二方向与所述第一方向垂直。
11.基于上述的显示面板,可选地,所述光线控制界面关于所述两个相邻发光单元连线的中垂面对称。
12.基于上述的显示面板,可选地,所述光线控制界面的沿目标平面的截面的形状为至少一条弧线或至少两条线段;其中,所述目标平面为平行于所述第一方向且垂直于所述基板的平面。
13.基于上述的显示面板,可选地,所述光线控制层还包括设置在相邻的所述光线控制单元之间的遮光单元,所述遮光单元用于吸收杂散光。
14.基于上述的显示面板,可选地,所述发光单元包括发光颜不同的三种发光单元;
15.每个所述光线控制单元对应覆盖的所述两个相邻发光单元的发光颜相同,且每
相邻的三个所述光线控制单元的出射光线的颜均不同;或者,每相邻的三个所述发光单元的发光颜均不同。
16.基于上述的显示面板,可选地,每个所述光线控制单元在所述基板上的正投影,在所述第二方向上覆盖至少一个发光单元在所述基板上的正投影。
17.第二方面,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其包括以上任意一项所述的显示面板。
18.第三方面,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显示面板的制备方法,包括:
19.在基板上形成发光功能层;所述发光功能层包括多个发光单元,每个所述发光单元包括至少一个子像素;
20.利用第一材料在所述发光功能层的出光侧形成第一折射层,并对所述第一折射层进行图形化处理,以在所述第一折射层上形成多个沿第一方向排布并沿第二方向延伸的条状凹槽;其中,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二方向垂直;
21.利用第二材料填充各个所述条状凹槽,以在各个所述条状凹槽内形成第二折射层;其中,所述第一材料的折射率小于所述第二材料的折射率,且所述第一折射层和所述第二折射层构成多个光线控制单元;每个所述光线控制单元在所述基板上的正投影,在第一方向上覆盖两个相邻发光单元在所述基板上的正投影,且所述光线控制单元用于所述两个相邻发光单元发出的光线分别向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传播。
22.基于以上的制备方法,可选地,所述利用第一材料在所述发光功能层的出光侧形成第一折射层之前,还包括:
23.在所述发光功能层的出光侧形成多个遮光单元;
24.所述利用第一材料在所述发光功能层的出光侧形成第一折射层,包括:
25.利用第一材料在相邻的所述遮光单元之间形成第一折射层。
26.本发明提供的显示面板及其制备方法和显示装置中,显示面板包括基板、设置在基板上的发光功能层以及设置在发光功能层的出光侧的光线控制层;发光功能层包括多个发光单元,每个发光单元包括至少一个子像素;光线控制层包括多个光线控制单元;其中,光线控制单元中包括由折射率不同的膜层构成的光线控制界面;并且每个光线控制单元在基板上的正投影,在第一方向上覆盖两个相邻发光单元在基板上的正投影,且光线控制单元用于通过光线控制界面使其在第一方向上对应覆盖的两个相邻发光单元发出的光线分别向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传播。如此,通过在发光功能层的出光侧设置光线控制层,能够使得两个相邻发光单元发出的光线分别向相交的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传播,从而通过调整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当观察者的左眼和右眼分别位于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且第一区域的光线和第二区域的光线的颜和/或亮度等不同时,观察者的左眼和右眼即能够接收到不同的光线信息,进而最终在显示面板的多个光线控制单元和发光单元的配合下,使得观察者的左眼和右眼观察到不同的影像,也即实现3d显示。
附图说明
27.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发明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发明的原理。此外,这些附图和文字描述并不是为了通过任何方式限制本发明构思的范围,而是通过参考特定实施例为本领域技术人员说明本发明的
概念。
28.图1为本发明一个实施例中提供的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29.图2为图1所示显示面板的一种光线控制层的结构示意图;
30.图3为图1所示显示面板的另一种光线控制层的结构示意图;
31.图4为本发明一个实施例中提供的另一种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32.图5为图4中的显示面板的z向视图;
33.图6为本发明一个实施例中提供的发光单元的一种排布方式示意图;
34.图7为本发明一个实施例中提供的发光单元的另一种排布方式示意图;
35.图8为本发明一个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的制备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36.图9为本发明一个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37.附图标记说明:
38.1-基板;2-发光功能层;21-发光单元;3-光线控制层;31-光线控制单元;310-光线控制界面;311-第一折射层;312-第二折射层;32-遮光单元;4-封装层;5-电路阵列层。
具体实施方式
39.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的实施例,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在不冲突的情况下,下述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40.申请概述
41.3d成像是靠人体两个眼睛的视觉差产生的。也即,要让人看到3d影像,就必须让人体左眼和右眼看到不同的影像。
42.目前市场上主流的3d显示方案是借助3d眼镜实现的,这种方式需要用户随身携带3d眼镜,使用不方便。此外,目前也存在一些能够实现裸眼3d显示的方案,但实际应用过程中存在诸多问题。具体来说,目前的裸眼3d显示技术主要包括光屏障式3d技术、柱状透镜3d技术和指向光源3d技术。其中,光屏障式3d显示的画面亮度和分辨率相对常规2d显示会降低;柱状透镜3d显示需要在显示屏上额外贴合柱状透镜,因此可能出现贴合不对位的情况,也即对生产工艺的要求较高;指向光源3d显示将画面以奇偶帧交错排序的方式分别反射给左右眼,但目前主要是理论上实现,实际技术并不成熟。
43.针对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光线控制层实现裸眼3d显示的方案,其结构简单,易于实现。以下通过几个示例或实施例对具体实现方案进行非限制性说明。
44.示例性显示面板
45.参照图1和图2,图1为本发明一个实施例中提供的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所示显示面板的一种光线控制层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显示面板包括:基板1、设置在基板1上的发光功能层2以及设置在发光功能层2的出光侧的光线控制层3;发光功能层2包括多个发光单元21,每个发光单元21包括至少一个子像素;光线控制层3包括多个光线控制单元31。其中,光线控制单元31中包括由折射率不同的膜层构成的光线控制界面310;并且,每个光线控制单元31在基板1上的正投影,在第一方向(参照图1中的x方向)上覆盖两个
相邻发光单元21在基板1上的正投影。并且如图2所示,光线控制单元31用于使其在第一方向上对应覆盖的两个相邻发光单元21发出的光线分别向第一区域(参照图2中的区域a)和第二区域(参照图2中的区域b)传播。其中,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至少有一部分不重叠,优选地,如图2所示,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完全不重叠。
46.其中,首先,若非特别说明,本发明各实施例中,多个均指至少两个。此外,除附图1外,本发明其余各个附图中,带箭头的线条表示光线传播路径,箭头方向表示光线传播方向。
47.此外,发光单元21指的是由至少一个子像素组成的、能够发出特定颜光线的发光单元21。比如,一个红发光单元21可以仅包括一个红子像素,或者也由两个或更多个红子像素组成。多个发光单元21可以阵列排布。并且,基板1可以为玻璃基板1或硅基板1等刚性基板1,也可以为不锈钢(stainless use steel,简称sus)或者柔性聚酰亚胺(polyimide,简称pi)等柔性基板1。也就是说,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显示面板可以为不可弯折的刚性显示面板,也可以为可弯折的柔性显示面板。
48.各子像素均至少包括阳极(anode)、阴极(cathode)以及位于阳极和阴极之间的发光结构层,从而在阳极和阴极之间施加电压后,根据发光结构层包含的发光材料的不同,发光结构层可以发出特定颜的光。其中,发光结构层至少包括用于发光的发光层(emission layer,eml),此外,还可以包括空穴注入层(hole injection layer,hil)、空穴传输层(hole transport layer,htl)、电子注入层(electron injection layer,eil)、电子传输层(electron transport layer,etl)、空穴阻挡层(hole block layer,hbl)和电子阻挡层(electron block layer,ebl)的一或多种。此外,发光结构层也可以是叠层结构,也即包括至少两层发光层和位于各相邻发光层之间的电荷生成层(charge generation layer,cgl)。
49.各发光单元21发光后,若未设置光线控制层3,则能够实现常规的2d显示。而当设置光线控制层3后,由于光线控制单元31中包括由折射率不同的膜层构成的光线控制界面310,因此光线在光线控制界面310处会发生折射,因此光线控制单元31对应覆盖的两个发光单元21(结合图1和图2来看,也即光线控制单元31下方的两个发光单元21)发出的光线的角度会被光线控制界面310改变,从而最终分别向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传播。如此,通过调整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当观察者的左眼和右眼分别位于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且第一区域的光线和第二区域的光线的颜和/或亮度等不同时,观察者的左眼和右眼即能够接收到不同的光线信息,进而最终在显示面板的多个光线控制单元31和发光单元21的配合下,使得观察者的左眼和右眼观察到不同的影像,也即实现3d显示。
50.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一些实施例中,光线控制界面310关于两个相邻发光单元21连线的中垂面对称。
51.具体地,两个相邻发光单元21的连线,可以是两个相邻发光单元21各自中心的连线,中垂面也即与前述连线垂直并将其平分的平面。光线控制界面310关于该中垂面对称时,能够使得观察者观察到3d显示画面时的视角方向与基板1垂直,也即便于用户实际使用;同时,由于光线控制界面310关于上述中垂面对称,因此光线控制单元31从结构上来看也关于该中垂面对称,如此也便于制备工艺的实施。
52.当然,可以理解的是,另一些实施例中,光线控制界面310也可以不关于光线控制
单元31对应覆盖的两个相邻发光单元21连线的中垂面对称。此情况下,通过调整用户的实际观察角度,并使得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的光线能够分别进入用户的左眼和右眼,也能够实现3d显示。
53.以上对本发明方案的实现原理进行了说明,下文将结合附图对能够实现上述原理的具体结构进行说明。
54.继续参照2,一些实施例中,光线控制单元31包括第一折射层311和第二折射层312;第一折射层311和第二折射层312的交界面即为光线控制界面310;并且,第一折射层311设置在发光功能层2的出光侧,且第一折射层311远离出光侧的侧面具有沿第二方向(图2中未示出第二方向,将在后续附图中示出)延伸的条状凹槽;第二折射层312设置在条状凹槽内;其中,第一折射层311的折射率小于第二折射层312的折射率,且第二方向与第一方向垂直。
55.具体地,上述的光线控制单元31改变光线传播角度的原理如下:由于第一折射层311的折射率小于第二折射层312的折射率,则光线穿过第一折射层311和第二折射层312的交界面(也即光线控制界面310)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以如图2中右侧的发光单元21为例,其发出的光线会向左侧偏折。同时,由于条状凹槽的存在,相当于将第一折射层311和第二折射层312的入射界面进行旋转,继续以如图2中右侧的发光单元21为例,其入射界面逆时针旋转一定角度,从而会使得折射光线进一步向左侧偏折。通过上述原理,从而保证光线在后续的界面处再次发生折射后,最终的出射光线也依然向所需的方向偏折(以如图2中右侧的发光单元21为例,需要其发出的光线会向左侧偏折)。
56.此外,进一步地,继续参照图2,光线控制界面310的沿目标平面的截面的形状为一条弧线;其中,目标平面指的是平行于第一方向且垂直于基板1的平面。具体地,如图2所示,发光单元21发出的大量光线(图2中仅示出了3条)的方向是不同的(通常,发光单元21的发光角度在170
°
左右),因此,发光单元21发出的光线会如图2所示,以不同的方向入射到第一折射层311和第二折射层312的交界面处。因此经过光线控制单元31的控制后,以不同的方向入射到第一折射层311和第二折射层312的交界面处的光线也会向不同方向传播,且光线所能够到达的最大范围即构成区域a。基于此,本实施例中,将光线控制界面310的沿目标平面的截面的形状设置为弧线,如此,通过调整弧线的曲率,能够使得发光单元21发出的更多光线能够被光线控制单元31调整到所需的区域,以便于提高显示亮度,进而提高用户的使用体验。
57.可以理解的是,光线控制界面310的沿目标平面的截面的形状也可以为多条弧线的组合。如此,可以分别对不同的弧线进行曲率的调节,更好地使得发光单元21发出的更多光线被光线控制单元31调整到所需的区域。
58.另一些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光线控制界面310的沿目标平面的截面的形状也可以为两条线段的组合。通过调整两条线段的斜率,也能够调整光线的折射方向。
59.当然,可以理解的是,光线控制界面310的沿目标平面的截面的形状也可以为三条或更多线段的组合,或者,也可以为至少一条弧线和至少一条线段的组合等等,只要能够实现相应的目的即可,对此不进行限制。
60.此外,参照图4,一些实施例中,光线控制层3还包括设置在相邻的光线控制单元31之间的遮光单元32,遮光单元32用于吸收杂散光。
61.具体地,如上所述,发光单元21的发光角度一般在170
°
左右,因此实际中发光单元21发出的部分光线不能用于显示,反而可能影响显示效果。比如,某个发光单元21发出的光线可能会传播到其相邻的光线控制单元31中,导致影响该相邻光线控制单元31的出光颜等。基于此,本实施例中,在相邻的光线控制单元31之间设置遮光单元32,从而吸收掉不需要的杂散光。其中,遮光单元32可以为黑矩阵(black matrix,bm)。
62.此外,继续参照图4,一些实施例中,显示面板还可以包括设置在发光功能层2和光线控制层3之间的封装层4。封装层4可以起到隔绝水氧的作用,从而对发光功能层2中的发光单元等结构进行保护。
63.此外,继续参照图4,一些实施例中,显示面板还可以包括设置在发光功能层2和基板1之间的电路阵列层5。该电路阵列层5包括多个驱动电路,每个驱动电路都包括驱动晶体管,驱动晶体管的漏极与发光单元21的阳极电连接,以向阳极传输驱动信号。可以理解的是,每个发光单元21的阴极都接地或接低电平信号,以使阳极和阴极之间具有驱动发光层发光的电压差。
64.以上结合剖面视图对显示面板的结构进行了说明,为了更容易理解,以下结合显示面板的俯视图对显示面板的结构进行说明。
65.参照图5,图5为图4中的显示面板的z向视图。如图5所示,每个光线控制单元31在基板上的正投影,在第二方向(参见图5中的方向y)上覆盖至少一个发光单元21(图5中为4个)在基板上的正投影。也即,在第二方向上,可以排布一或多个发光单元21。其中,若在第二方向上排布至少两个发光单元21,则这些发光单元21的发光颜可以完全相同,也可以完全不同,还可以部分相同。
66.并且,实际控制中,在第二方向上排布的所有发光单元可以同步控制,也即由同一条信号线控制亮灭。
67.此外,需要说明的是,以上各附图中,所有发光单元的大小均相等,但这些附图仅是示例性的,实际上,不同颜的发光单元的大小可以不相等。
68.以上主要对单个光线控制层的结构和工作原理等进行了说明,实际应用中,常见的是通过rgb三原的子像素实现全彩显示。也即,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通过单个发光单元仅能发出单一颜的光线。
69.基于此,在发光单元包括发光颜不同的三种发光单元,也即分别为rgb三种颜的发光单元时,为了实现全彩显示,需要对多个发光单元的排布方式进行设计。具体可采用如下方案:
70.在一些实施例中,每个光线控制单元对应覆盖的两个相邻发光单元的发光颜相同,且每相邻的三个光线控制单元的出射光线的颜均不同。
71.为了便于更好地理解,结合附图进行说明。参照图6所示,rgb三种颜的发光单元可以按照“rl、rr、gl、gr、bl、br”的方式循环排布。图5中,rl表示发出的光线会被观察者的左眼接收的红发光单元,rr表示发出的光线会被观察者的右眼接收的红发光单元,gl表示发出的光线会被观察者的左眼接收的绿发光单元,gr表示发出的光线会被观察者的右眼接收的绿发光单元,bl表示发出的光线会被观察者的左眼接收的蓝发光单元,br表示发出的光线会被观察者的右眼接收的蓝发光单元。则由图6可知,rl、gl和bl这三个发光单元发出光线被光线控制单元调节后,能够针对观察者的左眼实现全彩显示(左眼能
接收到rgb三种颜的光线);同理,rr、gr和br这三个发光单元发出光线被光线控制单元调节后,能够针对观察者的右眼实现全彩显示(右眼也能接收到rgb三种颜的光线)。
72.当然可以理解的是,图6示出的rgb三种颜的发光单元的排布顺序仅是示例性的,在图6的基础上,对其中一些发光单元的排布顺序进行调整后,依然能够实现相同的效果。比如,可以将图6所示的“rl、rr、gl、gr、bl、br”的排布方式调整为“rl、rr、bl、br、gl、gr”的排布方式。
73.而在另一些实施例中,每相邻的三个发光单元的发光颜均不同。
74.为了便于更好地理解,结合附图进行说明。参照图7所示,rgb三种颜的发光单元可以按照“rl、gr、bl、rr、gl、br”的方式循环排布。图7中,rl、gr、bl、rr、gl、br的含义与图6相同,不再赘述。则由图6可知,rl、gl和bl这三个发光单元发出光线被光线控制单元调节后,能够针对观察者的左眼实现全彩显示(左眼能接收到rgb三种颜的光线);同理,rr、gr和br这三个发光单元发出光线被光线控制单元调节后,能够针对观察者的右眼实现全彩显示(右眼也能接收到rgb三种颜的光线)。
75.当然可以理解的是,图7示出的rgb三种颜的发光单元的排布顺序也仅是示例性的,在图7的基础上,也可以对其中一些发光单元的排布顺序进行调整,依然能够实现相同的效果。比如,可以将图7所示的“rl、gr、bl、rr、gl、br”的排布方式调整为“rl、rr、bl、gr、gl、br”的排布方式。
76.需要说明的是,如前文所述,每个发光单元21发出的大量光线的方向是不同的,且发光单元21发出的光线会以不同的方向入射到光线控制界面310处,进而经过光线控制单元31的控制后,到达第一区域或第二区域(图6和图7中未示出)。但是,可以理解,即使观察者的右眼位于第一区域或第二区域中,相应区域中的光线也并不会全部到达观察者的眼睛中,也即,发光单元21发出、并经过光线控单元31调整后的光线中,通常只有部分光线能够被观察者的眼睛接收到。
77.基于此,为了便于说明和对照,图6和图7中,针对每个发光单元发出并经光线控制单元调整后出射的光线,仅各示出了其中一条能够到达观察者左眼和右眼的光线,对其余光线进行了省略。
78.示例性制备方法
79.参照图8,图8为本发明一个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的制备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如图8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显示面板的制备方法,包括:
80.步骤s101:在基板上形成发光功能层。
81.其中,发光功能层包括多个发光单元,每个发光单元包括至少一个子像素。
82.具体地,不同子像素的位置由像素定义层进行界定,相邻像素定义层之间具有像素开口,可在该像素开口形成子像素。像素定义层可通过首先在基板上制备整层的绝缘层,再对绝缘层进行刻蚀处理而得到,此为现有技术,因此不再详述。每个子像素至少包括阳极、阴极和位于阳极和阴极之间的发光层,各层结构可通过蒸镀等方式形成,此同样为现有技术,因此也不再详述。
83.步骤s102:利用第一材料在发光功能层的出光侧形成第一折射层,并对第一折射层进行图形化处理,以在第一折射层上形成多个沿第一方向排布并沿第二方向延伸的条状凹槽。其中,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垂直。
84.具体地,在形成发光功能层后,可首先在发光功能层上形成封装层,用于对发光功能层的结构进行保护,避免水氧入侵。之后可在封装层上涂布折射率为n1的第一材料形成第一折射层,并通过刻蚀处理对第一折射层进行图形化,从而在第一折射层上形成多个条状凹槽。
85.步骤s103:利用第二材料填充各个条状凹槽,以在各个条状凹槽内形成第二折射层,从而由第一折射层和第二折射层构成多个光线控制单元。
86.其中,第一材料的折射率n1小于第二材料的折射率n2;每个光线控制单元在基板上的正投影,在第一方向上覆盖两个相邻发光单元在基板上的正投影,且光线控制单元用于两个相邻发光单元发出的光线分别向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传播。
87.具体地,在前述步骤中形成具有多个条状凹槽的第一折射层之后,可至少在凹槽中覆盖折射率为n2的第二材料形成第二折射层。第一折射层和第二折射层即构成光线控制单元。其中,对第一折射层和第二折射层的具体材料不进行限制,但需要保证折射率n1《n2。
88.一些实施例中,在上述步骤的基础上,在利用第一材料在发光功能层的出光侧形成第一折射层之前,显示面板的制备方法还包括:在发光功能层的出光侧形成多个遮光单元。其中,遮光单元用于吸收杂散光,遮光单元比如可以为黑矩阵。
89.则相应地,利用第一材料在发光功能层的出光侧形成第一折射层的步骤具体可以包括:利用第一材料在相邻的遮光单元之间形成第一折射层。如此,将第一折射层形成在遮光单元之间后,从第一折射层和/或第二折射层出射的、实际不需要的杂散光线会被遮光单元吸收,从而不会因杂散光线影响最终的显示效果。
90.通过上述制备方法制备得到的显示面板的各层结构及相应说明以及相应材料可参照“示例性显示面板”中的相应描述,此处不再赘述。
91.示例性显示装置
92.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该显示装置包括上述任一实施例所述的显示面板。如图9所示,图9为本发明一个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该显示装置可以为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等。
93.本文参照作为理想化示例性附图的剖视图和/或平面图描述了示例性实施方式。在附图中,为了清楚,放大了层和区域的厚度。因此,可设想到由于例如制造技术和/或公差引起的相对于附图的形状的变动。因此,示例性实施方式不应解释为局限于本文示出的区域的形状,而是包括因例如制造而引起的形状偏差。例如,示为矩形的蚀刻区域通常将具有弯曲的特征。因此,附图中所示的区域本质上是示意性的,且它们的形状并非旨在示出设备的区域的实际形状,并且并非旨在限制示例性实施方式的范围。
94.除非另外定义,本发明实施例使用的技术术语或者科学术语应当为本发明所属领域内具有一般技能的人士所理解的通常意义。本发明实施例使用的“第一”、“第二”以及类似的词语并不表示任何顺序、数量或者重要性,而只是用来避免构成要素的混同而设置的。
95.除非上下文另有要求,否则,在整个说明书中,术语“包括”被解释为开放、包含的意思,即为“包含,但不限于”。在说明书的描述中,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性实施例”、“示例”、“特定示例”或“一些示例”等旨在表明与该实施例或示例相关的特定特征、结构、材料或特性包括在本公开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示不一定是指同一实施例或示例。此外,所述的特定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可以以任何适当方
式包括在任何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

技术特征:


1.一种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包括;基板;发光功能层,设置在所述基板上,包括多个发光单元;每个所述发光单元包括至少一个子像素;光线控制层,设置在所述发光功能层的出光侧,包括多个光线控制单元;其中,所述光线控制单元中包括由折射率不同的膜层构成的光线控制界面;并且,每个所述光线控制单元在所述基板上的正投影,在第一方向上覆盖两个相邻发光单元在所述基板上的正投影,且所述光线控制单元用于通过所述光线控制界面使其在第一方向上对应覆盖的所述两个相邻发光单元发出的光线分别向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传播。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光线控制单元包括第一折射层和第二折射层,所述第一折射层和所述第二折射层的交界面为所述光线控制界面;所述第一折射层设置在所述发光功能层的出光侧,且所述第一折射层远离所述出光侧的侧面具有沿第二方向延伸的条状凹槽

所述第二折射层设置在所述条状凹槽内;所述第一折射层的折射率小于所述第二折射层的折射率;所述第二方向与所述第一方向垂直。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光线控制界面关于所述两个相邻发光单元连线的中垂面对称。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光线控制界面的沿目标平面的截面的形状为至少一条弧线或至少两条线段;其中,所述目标平面为平行于所述第一方向且垂直于所述基板的平面。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光线控制层还包括设置在相邻的所述光线控制单元之间的遮光单元,所述遮光单元用于吸收杂散光。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光单元包括发光颜不同的三种发光单元;每个所述光线控制单元对应覆盖的所述两个相邻发光单元的发光颜相同,且每相邻的三个所述光线控制单元的出射光线的颜均不同;或者,每相邻的三个所述发光单元的发光颜均不同。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光线控制单元在所述基板上的正投影,在所述第二方向上覆盖至少一个发光单元在所述基板上的正投影。8.一种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7任意一项所述的显示面板。9.一种显示面板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在基板上形成发光功能层;所述发光功能层包括多个发光单元,每个所述发光单元包括至少一个子像素;利用第一材料在所述发光功能层的出光侧形成第一折射层,并对所述第一折射层进行图形化处理,以在所述第一折射层上形成多个沿第一方向排布并沿第二方向延伸的条状凹槽;其中,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二方向垂直;利用第二材料填充各个所述条状凹槽,以在各个所述条状凹槽内形成第二折射层;其中,所述第一材料的折射率小于所述第二材料的折射率,且所述第一折射层和所述第二折射层构成多个光线控制单元;每个所述光线控制单元在所述基板上的正投影,在第一方向上覆盖两个相邻发光单元在所述基板上的正投影,且所述光线控制单元用于所述两个相邻
发光单元发出的光线分别向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传播。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利用第一材料在所述发光功能层的出光侧形成第一折射层之前,还包括:在所述发光功能层的出光侧形成多个遮光单元;所述利用第一材料在所述发光功能层的出光侧形成第一折射层,包括:利用第一材料在相邻的所述遮光单元之间形成第一折射层。

技术总结


本发明提供一种显示面板及其制备方法和显示装置。显示面板包括基板、设置在基板上的发光功能层以及设置在发光功能层的出光侧的光线控制层;发光功能层包括多个发光单元,每个发光单元包括至少一个子像素;光线控制层包括多个光线控制单元;其中,光线控制单元中包括由折射率不同的膜层构成的光线控制界面;并且,每个光线控制单元在基板上的正投影,在第一方向上覆盖两个相邻发光单元在基板上的正投影,且光线控制单元用于通过光线控制界面使其对应覆盖的两个相邻发光单元发出的光线分别向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传播。采用本发明的方案能够实现裸眼3D显示。案能够实现裸眼3D显示。案能够实现裸眼3D显示。


技术研发人员:

应文涛 邢汝博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

昆山国显光电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2022.08.09

技术公布日:

2022/11/8

本文发布于:2024-09-24 14:30:33,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tex/3/21036.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光线   单元   所述   多个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