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流量调节阀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阀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流量调节阀。


背景技术:



2.废水比电磁阀在反渗透净水机和纳滤净水机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废水比电磁阀未通电时,自来水经过预处理后,进入反渗透滤芯/纳滤滤芯,在浓水排放口安装废水比电磁阀后,反渗透膜/纳滤膜前压力增大。经过预处理后的自来水会通过反渗透膜/纳滤膜进行进一步处理,产水从反渗透滤芯/纳滤滤芯的出水口流出,且产水的流量与废水比有关。
3.废水比电磁阀通电时,预处理的自来水进入反渗透滤芯/纳滤滤芯,由于此时浓水排放口与大气相通,反渗透膜/纳滤膜前压力很小,所以自来水以较大流量会从反渗透膜/纳滤膜表面流出,冲洗膜表面的污染物,防止膜表面结垢,延长膜的寿命。
4.我国城市主要iii类地表水为饮用水源,而农村地区主要以iv类地下水为饮用水源。各地区饮用水的水质差异很大,北方饮用水中硬度较高;南方沿海地区盐含量高;有些地区水体中胶体含量高;有些地区重金属容易超标;有些地区水体中颗粒物含量很高。同时,同一地区的水质也会因季节、降雨、台风等原因而发生变化。但是,目前净水机中常用的废水比电磁阀只能设置一种废水比,废水比较为单一。例如在水质较差地区,若所使用废水比的废水流量较小,就容易导致膜堵塞,若所使用废水比的废水流量较大,产水流量就较小,回收率相应也会下降,浪费了水源。
5.现有技术中用于对净水机进行反冲洗的废水比电磁阀在进行流量调节时,通常在阀体内设置毛细管,水流经过毛细管流出。而在生产过程中,毛细管通过拉伸形成,在拉伸时无法精确控制毛细管的内径,会造成毛细管中间部位的内径较小,两个端部较大,导致无法控制水流的流量,影响反冲洗的效果且浪费水资源。


技术实现要素:



6.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流量调节阀,作用在净水机内对反渗透膜/纳滤膜进行反清洗,能够控制水流的流量,保证反冲洗的效果。
7.一种流量调节阀,包括阀体,所述阀体的两个端部开口,分别为进水口和出水口;所述阀体内部具有阀腔;两个开口连接到管件,使水流通过进水口进入到阀腔内,再从出水口流出;所述阀腔内设置有至少一个调节套,调节套上设置有过水孔;所述调节套包括锥形设置的导流部,所述过水孔设置在导流部的上端;水流从进水口进入到调节套的上方,部分支流撞击导流部形成回流,对主水流产生冲击,形成缓冲。
8.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导流部的下端还一体成型设有防渗部,所述防渗部呈筒状设置,并且紧贴在所述阀体的内壁上。
9.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防渗部和所述导流部衔接位置设置有台肩,所述台肩上设有第一密封圈。
10.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阀体内还设置有若干垫肩,所述垫肩位于所述第一密封圈的上方,并且套设在所述导流部的外侧,和所述导流部之间形成回流间隙。
11.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垫肩呈环状设置,中心开设有截面呈梯形的过水槽。
12.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垫肩的上方依次设置有定位圈,所述定位圈的内径大于所述过水槽上端的内径。
13.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调节套上导流部上端的锥角的角度为40
°
,所述导流部外壁和所述阀体的侧壁之间呈30
°‑
40
°
夹角。
14.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阀体内靠近所述出水口处设置有出水台,所述调节套位于所述出水台上。
15.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16.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在阀体内设置调节套,对进入到阀体内的水流进行多次的回流缓冲,减缓水流进入到过水孔时的速度,使水流从出水口稳定流出,保证了水量的一致性,有效削弱水流量;
17.2、本实用新型可在阀体外形不变的情况下,根据需要改变阀体内调节套和垫肩的数量和排布方式,以达到控制流量的目的,适合大批量生产。
附图说明
18.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19.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水流方向的示意图。
20.图3为调节套和垫肩的另一种排布方式时水流方向示意图。
21.附图上标注:100、阀体;101、进水口;102、出水口;200、调节套; 211、过水孔;210、导流部;110、出水台;220、防渗部;221、台肩; 300、第一密封圈;400、垫肩;a、回流间隙;401、过水槽;500、定位圈;600、第二密封圈;700、螺堵;800、堵头。
具体实施方式
22.为更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为实现预定实用新型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及功效,以下结合附图及较佳实施例,对依据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结构、特征及其功效,详细说明如后。
23.参照图1所示,本实施例公开了一种流量调节阀,包括阀体100,所述阀体100的两个端部开口,分别为进水口101和出水口102;所述阀体 100内部具有阀腔;两个开口连接到管件,使水流通过进水口101进入到阀腔内,再从出水口102流出;所述阀腔内设置有至少一个调节套200,调节套200上设置有过水孔211;所述调节套200包括锥形设置的导流部210,所述过水孔211设置在导流部210的上端;水流从进水口101进入到调节套200的上方,部分支流撞击导流部210形成回流,对主水流产生冲击,形成缓冲。
24.优选的,本实施例中设置有两个调节套200,且依次叠加设置。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根据所需要的水流速度,合理设置调节套200的数量和位置,可以简单的通过装配而获得不同的流量,参照图3所示。
25.将导流部210设置成锥形,并且将过水孔211设置在锥形的锥角上,过水孔211的孔
径减小,相比较现有技术中的大孔径的过水通孔,能够有效降低或者避免水流在经过过水孔211时产生的刺耳的啸叫,减少噪音。
26.外部的水流通过阀体100上的进水口101进入到阀体101内时,正对着调节套200上过水孔211的主水流能够直接通过过水孔211,而主水流旁边的支流则会冲向导流部210的外表面,并且对外表面产生冲击,导流部210对支流的反作用力使支流产生回流,反向冲击主水流及支流,从而减缓了主水流的流速。
27.为了避免导流部210的端部和阀体100内壁之间形成渗水,所述导流部210的下端还一体成型设有防渗部220,所述防渗部220呈筒状设置,并且紧贴在所述阀体100的内壁上。
28.水流在进入到导流部210后,沿着导流部210的内壁形成扩张的喷射状,外侧中心的水流直接喷射进入下一个过水孔211,扩张出去的水流进入到防渗部220,并且和防渗部220的内壁接触冲击,产生回流后对中心的水流形成缓冲,再次减缓了中心的主水流的流速。
29.为了避免水流渗入到调节套200和阀体100内壁之间,所述防渗部 220和所述导流部210衔接位置设置有台肩221,所述台肩221上设有第一密封圈300。
30.所述阀体100内还设置有若干垫肩400,所述垫肩400位于所述第一密封圈300的上方,并且套设在所述导流部210的外侧,和所述导流部 210之间形成回流间隙a。
31.优选的,本实施例中设置有2个垫肩400,且两个垫肩400叠加设置。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根据缓冲效率的要求,将垫肩400替换为调节套 200,以实现不同流量的控制。
32.具体的,所述垫肩400呈环状设置,中心开设有截面呈梯形的过水槽 401。
33.所述垫肩400的上方设置有定位圈500,所述定位圈500的内径大于所述过水槽401上端的内径。
34.管件从阀体100的进水口101插入时,端部和定位圈500接触相抵,即已经插入到最底端。定位圈500用于给管件的安装位置进行定位。
35.优选的,所述调节套200上导流部210上端的锥角的角度为40
°
,所述导流部210外壁和所述阀体100的侧壁之间呈30
°‑
40
°
夹角。
36.在其他实施例中,导流段的锥角角度也可以是其他的角度,同理,导流部210外壁和阀体100的侧壁之间的夹角也可以是其他的角度。
37.所述阀体100内靠近所述出水口102处设置有出水台110,所述调节套200位于所述出水台110上。
38.本实施例的工作原理:水流从阀体100的进水口101进入到阀腔内,主水流一部分通过调节套200的过水孔211进入到调节套200内,部分水流形成支流,沿着调节套200的外壁倾斜流入到调节套200和垫肩400之间的回流间隙a内,并且在和台肩上的第一密封圈300冲击后形成回流,对主水流形成缓冲,使进入到调节套200的过水孔211的主水流速度更缓慢。
39.当与第二个调节套200接触时,第一个调节套200内的主水流在调节套200的内腔中形成扩张形式,支流倾斜向外喷射,对防渗部220的内壁以及第一密封圈300产生冲击后形成回流,对第一个调节套200内的主水流产生缓冲。缓冲后的主水流通过第二个调节套200的过水孔211进入到内腔。
40.当接触到垫肩400时,支流和垫肩400的端面撞击形成回流,对主水流形成缓冲,减缓主水流进入到调节套200上过水孔211时的速度和流量。
41.如此,经过多次缓冲的主水流形成稳定的水流,从出水口102流出,进而可实现对水流流量稳定、精确地削弱。
42.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虽然本实用新型已以较佳实施例揭示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任何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范围内,当可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做出些许更动或修饰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但凡是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内容,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介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技术特征:


1.一种流量调节阀,包括阀体(100),所述阀体(100)的两个端部开口,分别为进水口(101)和出水口(102);所述阀体(100)内部具有阀腔;两个开口连接到管件,使水流通过进水口(101)进入到阀腔内,再从出水口(102)流出;其特征在于:所述阀腔内设置有至少一个调节套(200),调节套(200)上设置有过水孔(211);所述调节套(200)包括锥形设置的导流部(210),所述过水孔(211)设置在导流部(210)的上端;水流从进水口(101)进入到调节套(200)的上方,部分支流撞击导流部(210)形成回流,对主水流产生冲击,形成缓冲。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流量调节阀,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部(210)的下端还一体成型设有防渗部(220),所述防渗部(220)呈筒状设置,并且紧贴在所述阀体(100)的内壁上。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流量调节阀,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渗部(220)和所述导流部(210)衔接位置设置有台肩(221),所述台肩(221)上设有第一密封圈(300)。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流量调节阀,其特征在于:所述阀体(100)内还设置有若干垫肩(400),所述垫肩(400)位于所述第一密封圈(300)的上方,并且套设在所述导流部(210)的外侧,和所述导流部(210)之间形成回流间隙(a)。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流量调节阀,其特征在于:所述垫肩(400)呈环状设置,中心开设有截面呈梯形的过水槽(401)。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流量调节阀,其特征在于:所述垫肩(400)的上方设置有定位圈(500),所述定位圈(500)的内径大于所述过水槽(401)上端的内径。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流量调节阀,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套(200)上导流部(210)上端的锥角的角度为40
°
,所述导流部(210)外壁和所述阀体(100)的侧壁之间呈30
°‑
40
°
夹角。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流量调节阀,其特征在于:所述阀体(100)内靠近所述出水口(102)处设置有出水台(110),所述调节套(200)位于所述出水台(110)上。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流量调节阀,包括阀体,所述阀体的两个端部开口,分别为进水口和出水口;所述阀体内部具有阀腔;两个开口连接到管件,使水流通过进水口进入到阀腔内,再从出水口流出;所述阀腔内设置有至少一个调节套,调节套上设置有过水孔;所述调节套包括锥形设置的导流部,所述过水孔设置在导流部的上端;水流从进水口进入到调节套的上方,部分支流撞击导流部形成回流,对主水流产生冲击,形成缓冲。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在阀体内设置调节套,对进入到阀体内的水流进行多次的回流缓冲,减缓水流进入到过水孔时的速度,使水流在从出水口稳定流出,保证了水量的一致性,有效削弱水流流量。量。量。


技术研发人员:

陈坚挺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

宁波市鼎臣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2022.06.13

技术公布日:

2022/11/24

本文发布于:2024-09-22 08:28:00,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tex/3/20671.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所述   阀体   水流   垫肩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