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铜器资料

一、 青铜器与青铜时代
(一)什么是青铜
青铜是纯铜(即红铜)与锡、铅等其它化学元素的合金。我国商周时代的青铜器合金成分是锡青铜和铅锡青铜。与纯铜相比,青铜的优点是:
1)熔点低。纯铜的熔点为1084.5℃,在加锡25%时,熔点可降低至810℃。
2)硬度高。纯铜的硬度是35度(博林氏硬度计),加锡57%,可以提高到5060离子风机aryang度,加锡911%,则可提高到7080度。这样不仅可以克服纯铜质地较软的缺陷,而且可以根据不同的需要,选择合金比例,铸造出硬度不同的器物。
3)易于铸造。青铜合金中的铅,在铜中呈游离状态,使青铜合金液态流动性大大提高而具有良好的填充性,浇铸时可以填满整个器范,铸出精细的花纹。
(二)、中国的青铜时代
青铜时代是考古学范畴的名称,指以青铜作为铸造工具、武器和生活用具重要原料的人类
物质文化发展阶段。
考古发掘及其出土资料研究表明,在公元前21世纪一前16世纪的夏文化时期,古代中国步入了青铜时代。经夏、商、西周和春秋时代,大约经历了十五个世纪。在这期间,青铜器的种类、器型、纹饰等都因时间、地域、族属的原故出现过不尽相同的变化形式,从而使中国古代的青铜器呈现出种类繁多、造型各异、装饰华美、铸造精良的特点,成就了辉煌的中国古代青铜艺术。
在商周晚期和西周早期,青铜的冶铸业作为生产力发展的标志而达到高峰。在当时的亚洲大陆上,商周的青铜冶铸业所生产的青铜艺术,是一颗璀璨的明珠。春秋晚期是铁器时代的初期,但是铁器时代的到来并没有导致青铜工业的衰退,相反,由于战国时代技术的普遍提高,使得青铜的铸造技术亦有新的发展。大约到了战国晚期,高水品的青铜铸造业由于冶铁工业的突飞猛进而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但在某些特殊产品的领域中,仍继续发挥它的作用。汉代的青铜铸造工艺仍然呈现出美丽的余晖。此外,铜镜和钱币的铸造作为专门的工艺还继续存在。
(三)、中国青铜时代的特点
1)中国古代青铜器种类之繁多、造型之奇特、纹饰之瑰丽、铭文之丰富、铸造技术之复杂,在世界艺术史上具有独特的地位,其创造的青铜艺术的辉煌程度是世界上任何一个文明古国的青铜时代所无法比拟的。
2)青铜器被广泛地使用于对天神、对祖先的祭祀,也是贵族阶层在宴乐礼仪等场合使用的器物。一些特定的青铜器,如鼎等器物,又是权力和等级的象征。
3)中国青铜制品中,虽不乏工具、生活用具、装饰品、武器等,但礼器的数量最多。青铜器的使用与当时的社会政治生活关系极为密切,是政治统治的工具之一。
(四)、青铜器与礼制
中国古代青铜器在当时社会发展中具有独特的作用,是统治者地位尊卑和权力等级的象征。从一开始起,青铜器就不是单纯的生洁用具,而是被作为贵族阶层维护其统治的各种制度的物质载体。青铜器的种类、器形、装饰乃至铭文,都是为了满足统治者的需求而特别设计和制作的。
在中国古代,青铜制品有容器、乐器、工具、农具、兵器、生活用具等。其中青铜容器和
青铜乐器主要是被作为统治阶层在祭祀、宴乐等礼仪场合使用的专用器物而设计制作的,所以通常也被称之为礼器。不同等级的贵族使用青铜礼器的种类和数量必须与其身份、地位相符合,所谓列鼎制度,就是这种礼制的具体表现。
当时,统治者以制度的形式规定,使用者只能按其等级地位使用不同数量的鼎,其具体的规定是“天子九鼎,诸侯七鼎,大夫鼎,元士三鼎”。列鼎的器形、纹饰及铭文均相同,大小则依次递减,通常与以偶数组合的簋配套使用。列鼎制度的实质是强化和巩固宗法制度和等级制度,巩固统治集团内部的政冶济利益的分配秩序。此即所谓的“明贵贱、辨等列”,否则就属于僭越。此外,各种繁复的礼仪规则以及不同氏族的文化特性,使得青铜器在使用中无论种类还是数量都有一定的组合形式。由此,形成了与中国古代代规范统治阶层内部秩序的礼仪制度相吻台的青铜体制,这是中国青铜时代最主要的特点。
有些青铜器更是权力的象征。据文献记载,夏禹曾铸作九鼎,此后,这九鼎就代表了最高的权力,拥有者就等于拥有政权。商灭夏后,九鼎便迁于商。周克商后,又将九鼎迁于周。有一个“问鼎中原”的历史典故,讲的是公元前606年,南方大国—楚国的庄王率军征战
的故事,当时军队到达周天子的国都,周王派大臣前去慰劳。楚庄王就向周王的使者“问鼎之大小,轻重焉”。由于当时诸侯称霸,周王权力形同虚设,楚王表面问鼎的大小、轻重,实际显露的却是觊觎王权的野心。当时消灭一个王朝或一个诸侯国,都要“毁其宗庙,迁其重器”(《孟子·梁惠王下》),意思就是要毁掉该国祭祀祖先和神抵的宗庙,并把陈设于该宗庙中的青铜礼器拿掉,才表明这个国家彻底灭亡了。
二、中国青铜器的分期
中国的青铜器经历了近2000年的发展历史,在此期间,由于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宗教等因素的制约和影响,出现了阶段性的变化过程。
我们以青铜工艺的发展特征为标准,将青铜器的发展历史分为五个阶段。
(一)、萌生期(夏代公元前21电子优惠券世纪~公元前16世纪)
夏代青铜器最初发现的地点在河南偃师二里头,目前发现的青铜器数量和种类较少,主要是青铜容器、兵器、乐器、工具和饰件。
青铜容器有明显的仿陶器特征,器壁匀薄,有简单的几何纹装饰。容器中有酒器和食器,表明青铜礼器的制度开始出现。青铜兵器和工具已经脱离了石器的影响而初具规范。陶范法是这一时期青铜器的主要铸造方法,青铜饰件和一些兵器已有绿松石镶嵌的纹饰。这一切都表明当时的青铜器正处于一个萌芽生长的阶段。
(二)、育成期(公元前16世纪~公元前13世纪)
育成期包括商代早期和中期。这一时期,青铜器在黄河、长江的中游地区都有发现。青铜容器、兵器的种类和数量有明显的增长。青铜礼器的使用已有一定的组合关系。青铜器的造型逐步摆脱了陶器的影响,开始形成自身的形制规范。兽面纹、龙纹、鸟纹等青铜器上的主要装饰题材已被广泛运用,并开始向成熟的装饰工艺发展。青铜器铸造中,分铸技术已被娴熟应用,大型青铜容器的铸造也较普遍。青铜器上文字,在这一时期较晚的时候也有发现。此时的青铜工艺,正处在一个向鼎盛期发展的哺育成长时期。
(三)、鼎盛期(公元前13世纪~公元前11世纪)
青铜艺术在商代晚期达到了灿烂辉煌的鼎盛时期,并一直延伸到西周早期。青铜器的种类
与器型在这一时期已基本齐全,造型成熟,大器、方器多见,且比较多地运用动物形象作为纹饰。器物组合关系明确,礼器中重酒的体制在商代晚期臻于完善,到西周早期则开始向重食的体制转变。青铜器纹饰空前发达,器物往往是满饰花纹,平雕与浮雕相结合,使青铜器纹饰富有层次感,立体感强烈。铭文在相当数量的青铜器上出现,商代晚期以使用者的氏族徽记为主,稍晚也出现了记事体铭文。到西周早期,青铜器上普遍铸有铭文,出现长达数百字的记事铭文。
(四)、转变期(公元前11世纪末~前7世纪上半叶)
从西周中期开始,中国青铜艺术出现一个比较大的转变,这一转变可以分为两个阶段。
在初期,这一转变是由民族文化、宗教观念和社会习俗所致,青铜工艺开始由鼎盛期的豪华精丽向端庄厚重转变,器形的简洁实用和纹饰的朴实简约相得益彰。食器在这一时期有较大的发展,出现了一些新的器形,酒器逐步消失,列鼎和编钟制度确立。青铜花纹由具象转变为抽象,由兽面纹、龙纹等变形产生的曲波纹、兽体变形纹等成为纹饰的主体。长篇记事铭文屡见不鲜,内容丰富、字体规范。
后期则由于政治经济的衰败,导致了青铜工艺的相对停滞,青铜器的器形与纹饰多是前一阶段的延续,几乎没有什么创新,出现了程式化的倾向。这一过程一直延续到春秋早期。
虚拟主持人
(五)、更新期(公元前无人机首推北京天宇创通7世纪~前221年)
春秋中期以后,旧礼制的衰落消除了对青铜工艺的束缚,诸侯国的经济发展促进了青铜铸造业的振兴,青铜艺术的更新面貌逐渐显露。旧的器形在式样上有较大的改观,新的器形开始出现,器形的设计由于注重与实用的结合,式样更富于变化。以龙纹为主的青铜器纹饰细密繁缛,以人类活动为题材的纹饰,开始以类似绘画的形式装饰于青铜器上。镶嵌、错金银、鎏金、彩绘等表面装饰新工艺,使青铜器出现了全新的艺术风貌。长篇记事体铭文逐渐减少,物勒工名的明文内容开始出现,铭文中鸟虫书等艺术化字体流行。失蜡法、印模法等新的铸造工艺,使造型奇巧的青铜器铸造成为可能,并大大提高了铸造工艺的效率。诸侯国的青铜器因地域文化的差异而呈现出不同的风貌。
战国中期以后,尽管青铜器的形式依然丰富多彩,但随着铁器时代的到来,青铜铸造业不可避免地走上了末路。战国晚期的青铜器明显地反映出这种衰退的趋势。
三、中国古代青铜器的类型
青铜器包含的范围非常广泛,按照器物的用途,大致可分为食器、酒器、水器、乐器和生产用具、兵器、杂器等类型。
(一)、青铜食器
青铜食器主要是指烹饪和盛放食物的器皿,一般分为饪食器和盛食器两大类。
1.饪食器
1)鼎
青铜鼎是烹煮肉食的器皿,同时作为最主要的青铜礼器,它也具有在祭祀和宴飨等礼仪场合盛放肉食的功能,因此鼎也是一种盛食器。
至西周中期以后,鼎的使用渐渐制度化,通常它是以奇数的组合,按使用者的等级地位规定使用的数量。
鼎的使用时间在青铜礼器中是最长的。最早的青铜鼎出现于夏代晚期,随后一直沿用到两汉,魏晋时也偶有发现。在以后的历史时期中,鼎这类造型的器物依然存在,但它的用途
发生了根本的改变,器名也随之发生了变化。
由于鼎的使用时间较长,在不同时期器形的变化也较大。鼎的基本器形有两种:圆鼎和方鼎。前者是两耳、圆腹、三足;后者是两耳、长方形器腹、四足。圆鼎中,又因足部、耳部、腹部的变化,分为锥足鼎、扁足鼎、柱足鼎、蹄足鼎、立耳鼎、附耳鼎以及鬲鼎等。
2)鬲
鬲的用途与鼎相似,主要是用作烹煮食物的炊器,一般认为是炊粥器。在考古资料中也发现过鬲中盛放有豚骨,由此可见鬲也可用来炊煮或盛放肉食。
鬲沿用的时间也较长,大约从商代早期一直使用到战国时期,特别在西周中期以后,鬲的使用比较盛行,常常是以偶数组合的形式使用的。
鬲的基本形式似鼎而作袋腹短足的样式,其腹部似三个丰满的袋足拼合而成,其下连接短足。偶见有鬲腹作四个袋形拼合的四足鬲。
3隧道式搪瓷烧结炉)甗
甗是蒸炊器,它由上体的甑与下体的鬲组合而成,甑用于放置粮食,鬲用于盛水,中间有
箅相隔,箅上有十字形或直条形镂孔,以通蒸汽,鬲以下可以举火煮水,以蒸汽蒸食物。最早的青铜甗出现在商代中期,一直沿用到战国晚期。虽然使用时间很长,但因其实用性较强而未能在青铜礼器中得到充足的发展,直到西周中期以后,甗才逐渐成为青铜礼器组合中比较固定的一种器物。
2.盛食器
超声波打磨机1)簋
簋是盛放煮熟了的饭食的器皿。在商代早期出现以后,逐步成为青铜礼器序列中一种主要的器物。至西周中期,簋的使用逐渐制度化,按照使用者的身份等级严格规定使用的数量,它一般是以偶数组合与列鼎配合使用的。

本文发布于:2024-09-20 23:32:09,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tex/3/202066.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青铜   青铜器   使用   铸造   纹饰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