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的辨治与验案

血压的辨治与验案
高血压病是指一种以动脉收缩压和(或)舒张压升高为特征的,可伴有心脏、血管、脑、肾脏和视网膜等器官功能或器质性改变的全身性疾病。中医学对高血压病的认识,多归属于 “头痛”、“眩晕”等范畴,后期则可涉及“心悸”“胸痹”、“水肿”、“中风”等病证。
【病因病机】
远控多叶排烟口
中医学认为高血压病的形成是一个长期的病理生理过程,不是单一因素,而是由素体、精神、饮食、劳欲等多种因素交互作用所致的。体质的阴阳偏盛或偏衰、禀赋不足、脏腑亏损等为发病的内因;情志失调、饮食不当、劳倦虚衰等为发病的常见因素。江苏省中医院老年科韩旭
长期精神紧张,忧思郁怒,使肝气郁滞,日久化火,肝火亢盛,火耗伤阴,肝肾阴虚,肝阳偏亢,则出现头痛头晕,面赤心烦,目涩而干,耳鸣等症。若肝阳暴亢,阳亢动风,血随气逆,挟痰挟火扰动心神,则见四肢面部或唇舌发麻,筋惕肉瞬,手足颤抖等,甚则出现口眼歪斜,中风晕厥。
饮食不节如喜食肥甘,饮酒过度,或忧思伤脾,脾失健运,则痰浊内生,痰浊阻滞经脉,挟肝火上扰清窍,或肝气郁结,木不疏土,脾失健运,痰湿内生,阻遏气机,升降失调,清阳不升,浊阴不降,或下焦阳气虚衰,水湿不化,阻遏气机升降,亦可致血压升高,产生头晕头痛,头重如裹,胸闷胸痛,呕恶等症。
年老体衰,肾水不足,木少滋荣,可致阴虚阳亢;水亏不能上济心火,或劳心过度,耗伤阴血,心火炽盛,下汲肾水,均可致心肾不交,则见心悸怔忡,失眠健忘等症。元气亏损,无力运行血液,血行不畅,而致气虚血瘀,产生眩晕心悸,神疲肢倦,气短乏力,心痛舌紫等症。诚如景岳所言:“眩晕一症,虚者居其八九,而兼火、兼痰者不过十中一二耳。”
妇人因多育或天癸将竭之际,肾气虚衰,冲任失调,血海渐枯,肾虚于下,火炎于上,亦可发本病。
瘀血也与本病密切相关,这就是“眩晕者,有因于死血者。诸阳上行于头,诸经上行于目,血死则脉凝泣,脉凝则上注之薄也,薄则上虚而眩晕生。” (《景岳全书》)
总之,高血压病多由于肝、肾、心、脾的阴阳平衡失调和阳亢、内火、痰浊、血瘀等邪扰乱所致。
【诊断要点】
一、西医诊断要点
1999年世界卫生组织/国际高血压病学会(WHO/ISH)提出的18岁以上成年人高血压定义为:在未服用降压药物下持续性血压增高或非同日多次(3次以上)检测血压达到或超过正常上限,即常规血压测量SBp≥140mmHg和/或DBp≥90mmHg。动态血压监测正常值:24小时<130/80mmHg,白昼<135/85mmHg,夜间<125/75mmHg,自测血压正常值<135/85mmHg。
1.      根据血压水平的高血压定义及分类
类别             收缩压(mmHg)        舒张压(mmHg)
理想血压              <120                <80
正常血压              <130                <85
正常高值              130-139              85-89
1级高血压(“轻度”)      140-159              90-99
亚组:临界高血压    140-159              90-94
2级高血压(“中度”)      160-179              100-109
3级高血压(“重度”)      ≥180                ≥110
单纯收缩期高血压      ≥140                <90
亚组:临界收缩期高血压  140-149            <90
注:患者收缩压与舒张压属不同级别时应按两者中较高的级别分类;患者既往有高血压史,目前正服抗高血压药,血压虽然低于140/90mmHg,亦应诊断为高血压。
2.      症状  原发性高血压通常起病缓慢,早期无症状,或有头痛、眩晕、气急、疲劳、心
悸、耳鸣等症状,亦可以多年自觉良好而偶于体格检查时发现血压升高,少数患者则在发生心、脑、肾等并发症时才被发现。
3.      体征  高血压患者多数无体征。也可在体检时听到主动脉瓣第二心音亢进、主动脉瓣区收缩杂音或收缩早期喀喇音。长期持续高血压患者可以有左心室肥厚并可闻及第四心音。
4.      检验与检查  为了原发性高血压的诊断、了解靶器官的功能状态并正确选择药物的目的,必须进行下列实验室检查:血、尿常规,肾功能,血尿酸,血脂,血糖,电解质,心电图及心脏彩超,胸部X线检查,眼底检查等。早期患者上述检查可以无异常,后期高血压患者可出现尿蛋白增多及尿常规异常,肾功能减退,胸部X线片可见主动脉弓迂曲延长、左心室增大,心电图及心脏彩超可见左心室肥大劳损。部分患者可伴有血清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增高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降低,也常有血糖或尿酸的水平增高。
5.      常见并发症
心 长期高血压可致左心室肥厚、扩大,最终导致充血性心力衰竭。高血压可促使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及发展并使心肌耗氧量增加,可出现心绞痛、心肌梗死、心力衰竭及猝死。
 长期高血压可形成小动脉的微动脉瘤,血压骤然升高可引起破裂而致脑出血。高血压也促使脑粥样硬化的发生,可引起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及脑动脉血栓形成。血压极度升高可引起高血压脑病,表现为严重头痛、恶心、呕吐及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昏迷或惊厥,血压降低即可逆转。
肾 长期持久血压升高可致进行性肾硬化,并加速肾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可出现蛋白尿、肾功能损害。
血管 除心、脑、肾血管病变以外,严重高血压可促使形成主动脉夹层并破裂,常可致命。
二、中医辨证要点
高血压病病机关键是肝肾阴阳失调,而以阴虚为本;病理因素有风、阳、火、痰、瘀;病
位主要在肝肾,可涉及于心脾和冲任;证多虚实夹杂,早期以实证或本虚标实为主,晚期以虚证为主。具体言之首当辨清病理性质,掌握阳亢与阴虚,标实与本虚的主次;再当区别病理因素,标实为主者,应分清风、火、痰的主次、兼夹,以及审察脏腑病机,本虚为主者,应鉴别肝、肾、心的主次。
【辨证施治】
一、原则
应紧紧抓住阴虚是本,阳亢是标这基本病机,根据“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原则,调整肝、肾、心、脾阴阳气血的偏盛偏衰,祛除风、火、痰、瘀等实邪,以恢复机体的正常功能。具体而言,虚者应予以滋阴,阴虚及阳者又当温养,或柔肝、滋肾、养心、健脾;实者当据证予以潜阳、熄风、清火、化痰。
二、分证论治
1.      肝火亢盛证
座便盖主症   头痛头晕,面红耳赤,烦躁易怒,便干溲赤,口干口苦,舌红苔黄或厚腻,脉弦或弦数有力为临床常见症状。
治法    平肝潜阳,泻热降火。
方药    龙胆泻肝汤加减。常用药物如:龙胆草12克,黄芩10克、栀子10克、泽泻10克、木通10克、菊花15克、夏枯草15克、石决明各20克。
如便秘苔黄燥,形气俱实者,酌加枳实、厚朴、芦荟、生大黄以行气通便;头痛眩晕甚者,酌加珍珠母、白蒺藜以平肝熄风安神;颈项强痛者,酌加地龙,白芍,葛根以解痉通络;肢麻者,酌加法夏、竹茹、胆南星、豨莶草以化痰通络。
2.      阴虚阳亢证
主证   头晕头痛,头重脚轻,耳鸣眼花,失眠健忘,五心烦热,心悸多梦,腰酸腿软,舌质红苔薄黄,脉弦细或细数等为临床常见症状。
背板制作
aaaaaaaaaaaaaaaaaa治法  滋阴平肝,疏郁解热。
方药  天麻钩藤饮加减。常用药物如:天麻10克,钩藤15克、石决明15克、黄芩15克、菊花15克、生地黄15克、牛膝15克、桑寄生15克、杜仲各15克,夜交藤20克。
如口干舌燥甚者,酌加石斛、玄参以滋阴生冿;大便秘结者,酌加火麻仁,柏子仁以润肠通便;如胸闷心痛者,酌加丹参,瓜蒌活血化痰通络;若肝肾阴虚较甚,致风阳上扰,症见头痛剧烈,肢体麻木,甚则抽搐肉瞬者,酌加代赭石、龙骨、牡蛎、白芍、天门冬、川楝子、白蒺藜以平肝熄风。
pgl33.      肝肾阴虚证
主证   头昏眼花,目涩而干,耳鸣,手足心热,失眠多梦,腰酸腿软,足跟痛,夜尿频数,舌质干红,少苔或无苔,脉沉细或细弱等为临床常见症状。
治法   滋肾养肝。
旋转倒立摆

本文发布于:2024-09-22 09:32:37,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tex/3/199881.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高血压   血压   头痛   出现   患者   升高   肝肾   失调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