窑炉设施——精选推荐

窑炉设施
窑炉设施
000
窑炉设施
一、唐钧窑炉与窑具
唐中后期,用于烧制唐钧的瓷窑大多为半地穴式,窑室与烟囱部分位
于地下。窑炉平面为近圆形或马蹄形。据考古发掘资料,在禹州市神垕镇下白
峪窑址中发现的一号窑,平面近似马蹄形,由工作面、窑门、火膛、窑室、隔
火墙、烟囱和护墙七部分组成。窑室、烟囱采用了砖砌的建造方式,火膛部分
用高温耐火砖砌成,为砖砌浅火膛的窑炉。它的窑室底面平铺一层耐火垫板,
在垫板、窑壁上分别贴一层较厚的耐火泥。窑室的底面上粘结有大量小圆垫饼,常见的3个一组,作三角形。窑炉窄而长,由于窑炉是修建在河滩地上,在修
建窑炉时,曾用河卵石对窑炉的基础做过特别的加工。
禹州市苌庄窑发现的窑炉窑壁残块表面已融化为烧结面,黑青,
由外到内瓷化程度不一,呈黑褐到红烧土。窑炉一般就地挖筑或用河石和
匣钵片结合砌垒而成,然后用瓷泥抹平。李沟窑发现的3个窑炉平面皆为近圆形。苌庄窑各遗址发现的窑具最多的是三叉支烧,其次是小型圆垫饼和垫圈,苌庄村窑发现的还有三个支钉的圆形垫饼、大圆垫饼,钉帽式实心、空心柱形
窑具,漏斗型匣钵。
神垕镇刘家门窑址中发现的窑炉平面多为近圆形,直径1.5米左右,
就地挖筑,用土坯垒砌。
二、宋钧窑炉与窑具
(一)宋代民钧窑
宋代早中期民钧窑的典型代表为神垕河北地窑址清理的一号窑炉。它
直流无刷风扇是一座土洞式长条形分室式窑炉,残长12.92米,宽2.26米。窑室为长方形,中间以一道土石砌建的矮墙将窑室隔为前后室。在前、后室的南壁各开了3个
添火孔,其中后室尾部的1号、2号添火孔尚保存有拱顶,以1号添火孔为例,长1.20米,宽0.88米,高0.35米。在窑底和添火孔中发现了大量的草木灰,证明它是以木柴为燃料的。在窑壁上涂抹有耐火泥,全部被烧结,局部被
高温烧烤得流淌下来并呈熘状,证明窑室内的温度相当高。窑尾部是一个圆形
的大烟囱,以石砌小孔与窑室相连,烟囱的口径1.10米,内壁的烧结层厚0.06米,证明了烟囱内的温度也很高,应是窑炉唯一的排烟道。河北地一号
窑炉形制特殊,既不同于北方常见的馒头窑,也不同于南方流行的龙窑。其在
热功上是从前到后依次生火烧制,有利于充分利用热能,提高烧成温度,是北
方的窑工们借鉴南方龙窑的成功经验,结合北方的实际情况的一种尝试。神垕
镇茶叶沟蛤蟆坑窑址也发现了两座类似的土洞式残窑。工程抢救发掘禹州市钧
台窑址制药厂区域所清理的长方形窑炉也与河北地一号窑炉的形状、结构大体
相同。
(二)宋代官钧窑
北宋晚期钧官窑所用窑炉炉体平面有近圆形、马蹄形、长方形等几种。宋钧官窑1号双火膛窑炉,又被称为双乳状火膛长方形窑,是北宋钧官窑典型
卷烟器钧瓷窑,截至2007年尚没有发现新的相同结构的窑炉。其窑室为长方形,火
膛呈并列的双乳状,其中一个留有直径22厘米左右的圆形观火孔,另一个留有
磺酸酯窑门;窑室后壁中间和两端设有3个扇面形、直通窑顶的烟囱。
双火膛窑使用木柴做燃料。装窑时,先通过兼做窑门的火膛,在另一
个火膛中填满木柴,再按照装窑的要求在长方形窑室的窑台上摆好装满釉坯的
匣钵。把火膛糊好,即可点火。点火叫火膛上面的烟囱冒烟。当火膛烧热后,
靠近火膛的匣钵温度逐渐升高,烟逐渐从离火膛最近的烟囱冒出。盖住火膛卜
面的烟囱,烟火全部从窑室后壁的烟囱冒出。在加柴升温的过程,可用堵盖烟
囱口的方向调整窑室内烟火的流动,使各部位升温均匀。待窑温升到一定程度,储蓄在另一火膛的木柴,由于缺乏氧气,逐渐变成木炭。待烧到“攻火”阶段,木炭可产生大量的一氧化碳,加强窑内还原泉气氛。当温度达到l 200℃时,
可适当打开火膛的进气孔,使火膛中已达到高温的木炭立即氧化燃烧,使窑内
温度迅速达到烧成温度,即可保温平烧,住火开窑。双乳状火膛窑,由于还原
气氛易于形成,高温阶段易于升温,烧成器物易于呈,“窑变”效果好,比
较好地解决了高温阶段还原火小易升温的问题。
宋钧官窑遗址7号窑,系就地挖筑,窑门兼做火池,窑室早圆形,穹
顶似馒头状,烟囱设于窑室后壁,下面有四个吸火孔,集中存一个烟囱口,窑
顶有一孔,为天子眼,据推断是开始点火排烟用。该窑的火膛兼做窑门,装窑时,把施好釉的素胎装入匣钵,然后搬入窑室,把装好釉坯的匣钵均匀地摆放
在窑室的窑台上,下面留上火道,然后一层一层地装。每个匣钵与下面的匣钵
照齐对严,不留缝,如有缝可用耐火泥糊之。最上面的用匣钵盖好,防止落灰。装窑很自讲究,必须了解火路,了解高温下匣钵的受力与变形力向,然后才能
在装窑时采取措施,避免烧成时出现火路不匀倒钵现象。待窑装好后,把窑门
口用土坯或耐火砖砌好,留加柴口.即可点火。
点火时打开天子眼,小火烘烤4h,就可以逐渐加大火力。待天子眼火
苗露出,窑内匣钵成紫红,即可逐渐盖住天子眼,全部用窑室后面的烟囱出烟,使窑内温度均匀。待窑内温度、匣钵与釉坯温度达到l 000℃时,可加大
柴量,缩短添柴时间,以利高温并有利于产生还原气氛。待窑内温度达到1150~1 200℃时,就更要加大柴量,并用燃烧值高的木柴,大烟大火。添柴口总是塞得很满,使柴不能充分燃烧,灰烬中留下大量未燃烧完的木炭,俗称
“攻火”,“攻火”阶段对钧瓷的呈非常重要。如果火攻不上去,会出现生烧,如果还原气氛不足,会出现氧化不呈、阴黄起泡等问题。待窑内温度达
滑水鞋
到1 250"C口可平烧保温,即保持温度不下降,延长添柴时间,使窑内达到炉
火纯青的地步,并使窑内各部位温度均匀,同时可挑出“火样”确定是否可以
住火。待确定住火后,立即撤掉木柴,扒升窑门,迅速冷却。由于柴烧馒头窑
属就地挖筑。蓄热量大,散热慢,即使窑门扒开,也不会出现风凉炸裂,而恰
恰相反,由于高温迅速冷却,易使钧釉光亮.并出现开片。
三、元代钧瓷窑炉
元代钧瓷窑炉的代表为禹州神垕河北地发现的三号窑炉,它是一座土
洞式窑炉,平面近方形,由窑前工作面、进风道、火膛、窑床和烟囱构成。总
长3.72米,宽2.90米。窑的整体,包括窑前工作面都是在生土中挖建的,
长形进风道,后接长方形火膛,深0.56米。火膛内发现大量柴灰和炭屑,证
明仍以木柴为燃料。进风道与火膛部有厚0.07米的被烧结成青砖状的硬结面。窑床呈横长方形,通过3个排烟孔与后边的抹角长方形烟囱相连。河北地三号
窑炉仍属北方的馒头窑系统,但有大而深的火膛,青灰的烧结面表明此窑主
烧还原火焰。在北方地区已普遍采用煤为燃料的元代,钧窑仍以烧柴为主。
四、明清至民国时期的钧瓷窑炉
禹州尚未发现明代与清初、中期的钧瓷窑炉。清光绪年间,禹州神垕
卢氏受冶炼炉灶的影响,结合钧窑生产工艺特点创造的一种简易可行的烘炉,
采用手拉风箱强行通风,以焦炭捂火造成还原气氛,以看火定窑温等工艺方法,烧制钧瓷获得成功。后世称为“炉钧窑”或“卢钧窑”。炉钧窑是一种升
焰式结构,窑膛内径约为40cm,深约50cm,窑膛上部是一活动窑顶。结构简单,操作方便。由于使用焦炭为燃料,且系一次性添加燃料,故火力足,气氛纯,
耐力久。整个烧成周期在2~3个小时。可连续操作,方便易行。21世纪初期
仿古制品还在使用炉钧窑,炉钧窑内烧制的,有一种返璞归真的艺术效果。但
炉钧窑较难掌握,古有“十窑九不成”之说。
中华民国时期零星的与时断时续的钧瓷烧制,继续沿用清光绪年间的
窑炉与窑具。
五、中华人民共和国时期的钧瓷窑炉
新中国成立后,为了恢复钧瓷生产,在二十世纪50年代初、中期,禹
县神垕陶瓷技术人员与工匠同时采用“大窑”与“小窑”试烧钧瓷。大窑是指
乡村中烧制粗瓷缸的大型传统窑炉,小窑即是炉钧窑。由于烧氧化焰的大窑只
能烧制出“大窑蓝”,小窑则往往“十窑九不成”,钧瓷窑炉设计与建造成为
钧瓷恢复的首要难题。1958年8月,地方国营禹县瓷厂设计出一立方米倒焰式
钧瓷窑建成并试烧成功。1960年4月,为扩大钧瓷产量,地方国营禹县瓷厂设
计建造出容积达6立方米、性能优良的可烧还原焰的倒焰式钧瓷窑炉,每窑可
烧钧瓷百余件。同年冬,又设计建造出直焰钧瓷窑炉。使影响钧瓷恢复的钧瓷
窑炉问题获得突破性进展。
二十世纪60年代后,工程技术人员相继设计出圆形、方形、长方形等10立方米以下的倒焰式钧瓷窑炉,钧瓷厂家普遍应用。
二十世纪80年代,钧瓷新工艺的初期试验中采用了小型隧道窑,被称为推板窑。推板窑是一种长方形的隔焰式窑,适合烧氧化焰。烧制过程中煤灰
和烟气不能直接进入窑中,氧化气氛很纯净。推板是指把待烧的釉坯摆放在一
块块的耐火板上用推进器把板按照预定的进窑速度依次推入窑中,坯体随着推
进逐步完成预热、烧成、冷却、出窑一系列的釉烧过程。
钧瓷新工艺试烧成功后的大批量生产过程中,采用了大型的隧道窑。
隧道窑是现代化的连续烧成陶瓷制品的热工设备。它一般是一条长的直线形隧道,其两侧及顶部有固定的墙壁及拱顶,底部铺设的轨道上运行着窑车。燃烧
设备设在隧道窑的中部两侧,构成了固定的高温带~烧成带。燃烧产生的高温
烟气在隧道窑前端烟囱或引风机的作用下,沿着隧道向窑头方向流动,同时逐
步地预热进入窑内的制品。构成了隧道窑的预热带。在隧道窑的窑尾鼓人冷风,冷却隧道窑内后段的制品。鼓入的冷风流经制品而被加热后,再抽出送入干燥调频音箱
器作为十燥生坯的热源。构成了隧道窑的冷却带。在台车上放置装入陶瓷制品
的匣钵,连续地从预热带的入口慢慢地推入(常用机械推入),而载有烧成品的
台车,就由冷却带的出口渐次被推出来(约1小时推出车)。隧道窑建造所需材
料和设备较多,一次投资较大,因是连续烧成窑,所以烧成制度不宜随意变动,一般只适用大批量的生产和对烧成制度要求基本相同的制品,灵活性较差。后
钧瓷新工艺产品因市场销路等而停烧。
1993年1月,禹州市钧瓷研究所设计并建成6立方米鸭蛋形倒焰式钧
瓷窑和无匣钵双孔隔焰钧瓷窑,使钧瓷烧成工艺更加单纯化,去掉了匣钵,减
轻了工人劳动强度,为各钧瓷厂所采用。
1994年1月,禹州市钧瓷研究所设计建造的4立方米以液化气为燃料
的抽屉式(或称梭式)钧瓷窑炉试烧成功。
梭式窑外壳以型钢为框架,外用钢板焊接而成。窑炉内壁及拱顶内衬
是40毫米硅酸铝保温毡,中间是聚轻高铝砖,外侧为40毫米硅酸铝高温耐火
s602
纤维。窑门也是由型钢组成框架,且用铰链与窑体连成整体。观火孔分别开在
窑门与窑尾,各孔均配有轻质耐火塞。窑顶部有一个测温孔用来安装热电偶,

本文发布于:2024-09-22 22:25:17,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tex/3/196670.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窑炉   钧瓷   火膛   烟囱   烧成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